子轩专栏 | 2016的最后一期

原创 2016年12月16日 聚澳传媒


墨尔本作为文化之都,从澳洲的土著文化到澳洲的现代艺术以及中国五千年的艺术传承齐聚墨尔本,中西文化的撞击也让非常多的艺术作品映入眼帘,可是如何鉴赏一幅好的作品和它背后的故事,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聚澳传媒有幸邀请到著名画家子轩成为我们的艺术专栏特约撰稿人,将于每周五与大家畅谈澳洲艺术那些事儿。





第 14 期

2016的最后一期

 (16 / 12 / 2016)


时装秀马上要结束的时候,我带着11个模特们站在侧台准备最后的谢场。


音乐再起,我对她们说:出去吧,到幕前站一排。


已换上便装的女孩子们开心地一个个走了出去,熟悉的音乐震耳地继续着,全场又是一片欢呼。想想刚才不过就这一幕之隔,后台紧张忙乱的狼狈,抢装,换发型,现在空无一人,似乎从未发生过什么。


全场,四百多观众围绕着长长的秀台呈U型坐在那里不断鼓掌。


主持人跑过来:哎,你也上去亮相吧!


我看看他:好!


于是他拉起我的手在音乐声中走向了舞台中央,站在了那四米高八米长傅红大师的巨幅喷绘“梦想成真”的画面前。


灯光下,掌声中,作为创意总监舞台总管,我终于觉得放松了。


主持人还在激昂地作着最后祝福的时候,看着欢腾的观众,我的思路早已离开了:我还有一幅顾客定好的全家福肖像没有画,要马上动手了;明天开始,至少还要三天的时间做善后的工作;其中一家赞助商的钱没有到位;明年秋季的时装秀到底要不要换场地?圣诞节里会不会有时间休息几天让我好好读完那几本新买的书?其实我不过只是个艺术家,精神意志真能战胜金钱吗?唉!


心里长长地叹息了一下,鞠躬,回身带着模特们走下了舞台。


今晚结束。


梦想成真,是大师的一批组画的命题。选择作为首场时装秀的主题,应该算是恰如其分。


让艺术与时尚结合虽不是什么梦想,但实现它也绝非易事,而要坚持着继续做下去,这个难度更是超过了我的预期。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是我2016年里最大的心愿。


我对成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不想失败,如此而已。



2016年很快将要过去。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呢。常常,心里会有种紧迫感,怕抓不住时间也抓不住自己。


电脑前铺天盖地的文件信笺账单和记满大小事件的纸片如同生命一般不可抱怨,只有接受并处理干净。


从来没喜欢过节日。都是无中生有带着强迫性。


这一年中我做了五次画展;两次新书首发;画了三十九幅画;写了二十六篇文章;做了两次慈善捐助;组建成立了基金会,然后策划完成了首次时装秀。这一年,车坏过两次,电脑被黑过三次,生了一场重病,被有钱人欺负,被朋友说三道四,被罚款十次以上,买回家才发现穿上分外难看的衣服有五件,头发白得和说脏话一样越来越多,厌世之情愈演愈烈…… 美好和丑恶的事物永远无法平衡地前少后多,感觉到了最后的感觉。



我想我依然会在2017年的一月份再继续我的专栏。


依然会在2017年画画,办画展。


依然逛我的 Brunswick Street 依然喝我的Jasper蓝山咖啡。


依然会在2017年策划时装秀,依然要让艺术跨界创新。


我想对你说:


在艺术这条路上,我愿意你和我一起走,即便你不跟随,我一个人也必将继续向前走,决不等待。我对前面无数的未知,心存欢喜,没有原因,唯有独行。

希望我的文章再出现时,你还在。


谢谢!


(本期绘画均选自傅红大师的 ' 梦想成真' 系列)





子轩(Echo Chai)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89年来墨尔本定居。现,职业画家,作家。子轩曾经持续十几年为报纸杂志撰写专栏,并于2003和2012年出版了两本个人文集。


2014年,她创办澳洲新艺术工作室暨画廊,绘画写作的同时,进行艺术策划和评论。


子轩的绘画,师承澳洲著名华裔画家傅红,尤其沿袭了傅红大师扬名澳洲的灿烂色彩,继而融合了自己文学的底蕴,形成当代的新人文(neo-humane art)风格。


她的画作在澳洲获得良好评价,曾多次入围全澳大奖,如the Williamstown Contemporary Art Prize 2010,并连续两年获the Strathdon Art Show最佳油画奖和优胜奖。她在全澳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近几年子轩独特的墨尔本街景系列画作产生了很大反响。市场循环良好。


在2012年,子轩的多媒体视频艺术作品《视觉日记》应邀在墨尔本联邦广场由澳大利亚维州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文学与观念艺术节上播出。




聚澳传媒特约撰稿人子轩女士供稿,授权刊登,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欢迎转发!



新闻线索

欢迎登陆www.ausfocus.com.au提供新闻线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