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父母想让孩子离开北京上海、回到身边工作或者考公务员的想法?
本文给出了一个思路:对得住自己,就要弥补父母。对得住父母,就要弥补自己。
做什么决定都是好的,一直纠结是不好的。请做出自己心中的选择,然后,承担起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个不断得到,同时又不断失去的过程。
年少时,因为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得到”,而对于失去没有那么敏感,我们喜欢的,是理想,是自由,是环游世界。
年老后,因为时间已经没有那么宽裕,得到很多东西的机会已经不多,所以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不要失去”。
所以少年往往激进,老人往往保守。
对于年纪较大的人来说,那个注定的尽头,已经让他们隐隐约约感到了压力。
“听说那个老张,得了什么什么病,前天走了。”
二十岁也会有人离开,可是你听到后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你知道,那只是意外。
对于年轻人,要得到是一种执念,得不到是一种恐惧。
对于老人,不要失去是一种执念,失去是一种恐惧。
我们的父母,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权威崩解的时代,一方面,他们身上残留着权威时代的烙印,他们的思想、行为都无可避免地带有权威主义的色彩;另一方面,他们日渐感到无力。
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是恐惧的,外强中干的,对于子女,他们一方面希望对方要听话,另一方面,面对子女的反抗和拒绝,感到深深的无奈。
所以他们先来硬的,希望能够吓住你,让你回到身边,你是他们最重要的人,不能失去,绝对不能,要留在身边,最好天天都能看到。
如果不行,那就来软的——我们老了,身体不好了,只希望过个儿孙满堂、安详美好的晚年。
软硬兼施,背后是两颗走向衰老而不安的心。
我们在适应长大,他们在适应衰老。
我们是占理的。
100年后,1000年后,上法庭,我们也是占理的。
他们会站在审判庭上,笨嘴拙舌,就像祥林嫂那样,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我们老了,我们老了……
人老了,会变成小孩子。我们老了,你要管我们!
他们不讲道理,他们自私无知,他们无法沟通,就像小孩子。
我们已经长大了,看不起小孩子。
熊孩子一边去!
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考北大清华,去了美国才好呢。
后来,我没考上北大清华,而他却因为我大学毕业想要在南方工作的念头,纠结地整夜睡不着觉。
“他要留了南方,我就没人管了,将来生病了都没人管……”他对我的亲戚说。
他脑补了很多,把自己吓得够呛。
一开始的美国呢?怎么这么胆小了!!我愤愤不平,我二十多岁的年纪,最看不惯的就是怂。
他已经怂了。
后来,我妥协了。按照他的要求,放弃了很多,回了省,考了公务员。
他很开心,却不知道从此以后,儿子真正拒绝听命。
他的话不再管用了,因为他欠我的。
他很强势,对这个家牺牲很多,贡献很大,就像我们很多人的父亲一样。
我一桩桩一件件把从小到大他的霸道事迹说给他听,告诉他以后一边玩儿去,我不会再听话了。
我告诉他他的霸道已经影响了自己儿子的成长和成熟,我告诉他从小到大带给我的痛苦,我告诉他很多很多……他不吭气,闷着头抽烟。
我知道他不服气,因为他的付出和牺牲比我大得多。
但我也知道,他愧疚了。
后来,他变了一些,不再那么强势。
人生是什么?
人生是两难。
对得住别人,就对不住自己。
对得住自己,就往往要辜负别人。
我妥协了,对不住自己,所以从回来那一天开始,我就在努力,补偿我自己。
我换了更好的单位,很拼,瘦了8斤。
我在锻炼新的能力,投身新的领域,我要有新的路走。
我要实现财务自由,总有一天,我要能自己选择自己的路。
对了,这些基本都是下班时间做的,我还算是个合格的公职人员。
这一切,他不知道。
你以为已经结束了,其实远远没有。
从来就没有什么一劳永逸,活着,就在折腾。
你以为嫁给那个富有老头子做三姨太就幸福了,谁知道后来会爱上你的年轻马夫?
一切都没有结束。
因果循环。
缺什么,人生就朝什么方向走。
你是独生子女,你父母要你回家考公务员?
现在的中国,不知道在发生多少这样的事情。
你该回去吗?
没人知道答案,就像没人知道后果一样。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你注定是要做选择的。
权衡利弊,分析对错,作出决定。
然后,开始弥补。
对得住自己,就要弥补父母。
对得住父母,就要弥补自己。
这是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
很辛苦吗?是啊,做个人真不容易。
不过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倒也感觉没有啥了。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就是个悖论。
做一个决定,然后去弥补。
我决定回来,然后弥补自己。
你决定不回来,然后弥补父母。
没有对错,只有你自己的选择。
不要幻想两全其美,没那事儿,不要再纠结,做决定,然后弥补。
做什么决定都是好的,一直纠结是不好的。
没有人能够给你一个答案,回去,还是不回去,除了你自己。
请做出自己心中的选择,然后,承担起自己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LinkedIn领英中国 原作者东坡夜奔来自知乎(www.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