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不安全感"是移民的首要因素

2016年08月14日 澳洲华人俱乐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澳洲华人俱乐部”—你的澳洲朋友圈

I AM SMALL AND WE ARE BIG

|组织·华人聚会活动|

|开启·新移民新生活|

|分享·生活工作技能|

|构建·新华人大家庭|

·

·

·

移民行业经常会提到一个词——高净值人群。

 

根据《胡润研究院:2014-2015年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个人资产超过5亿元的超高净值人群,共有约17000人。在这17000人中,拥有100亿以上资产的有300人。


这是以总资产来衡定是否为高净值人群,还有一种就是以手头闲置的投资金额为标准来衡定的,一般手里有3000万闲置可以用来投资的资金,这类人群也可以成为高净值人群,这类人群目前中国有50万左右。

 

而在这50万人之中,有27%已经移民了,还有47%正在考虑移民,加在一起,就是有74%的人已经移民或正在考虑移民。

其实这不算一个正式意义上的数据,而是中国移民群体的内心写照。

 

我想大家也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这样的文章:《一个中产母亲的悲情吐槽:我的孩子必须出国》、《为女儿决定移民,细数移民路上的点滴》、《500万买不起学区房,一位中产愤而移民》……

 

中国人移民,有一大半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中国则是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于是在这畸形的大环境下诞生了畸形的高价学区房.....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说英国准备引进中国应试教育来改革本国的教育。听起来好像中国教育逐渐被世界认可,虽然残酷,但确实能培养一些人才。北京、上海的一些学校的教学水平比起发达国家也不逊色,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而选择移民呢?


相信大家都听过很早之前的一个“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根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根。中国教育目前就是一个长短不齐的木桶,有一些木板很长,比如我们可以培养全世界数学最好的中小学生,我们的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勤奋,我们还可以花很多钱建好的教室。


但是,我们的短板也很明显。很多教育理念过时已久,但依然充斥着现代的校园。比如说20年前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到今天这还是唯一的目的,大学毕业生差不多跟失业人群同名了,但不管,学校只负责把你送进大学。


这不是一两个学校几个老师的事情,这是整个系统的问题。当系统僵硬而没有非改不可的决心,而民众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孩子有好成绩,还要健全的人格,开阔的眼界,这种矛盾就是中国家长为孩子下决心移民的原因。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财富的不安全感上升为中国人移民的首要原因。从企业大额转移到现在蚂蚁搬家式的转移资金,不安全感已经蔓延到了升斗小民身上,他们甚至想挖个地洞把自己的几十万块钱藏起来。

 

这听起来是比为了教育移民更加可怕的事情。为什么当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民众的安全感反而越来越低了呢?

 

去年瑞士银行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中,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人,虽然只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却超越美国的9200万人,成为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


虽然瑞士银行的这份报告里对中国的中产定义并不准确,但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正在迅速扩大。

 

“有恒产者有恒心”,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中国人开始拥有了私人财产,考虑的事情也多了起来。中国虽然早已立法来保护居民私有财产,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事件让民众对此信心不足。

 

比如对于房屋产权解释得模棱两可,比如去年的股灾,今年的P2P倒闭潮,都使很多的中产阶级一夜返贫。如果接下来出台早就喊过多年的遗产税和房产税,当宏观经济好转,人们有理由担心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将陆续出台。

 

更不要说“毒疫苗”事件,动摇的是民众对于国家医疗机构能够监督保障用药安全的信心。


“雷洋事件”,动摇的是民众对于警察机构依法办案的信心。


“毒跑道”、“毒地”事件,动摇的是民众对于教育机构监管教育的信心。


时不时出现的各地强拆事件,动摇的是民众对于地方政府保障私有财产的信心。

 

这么多信心被动摇,试问民众的安全感能不降低吗?

 

不管是为教育还是为安全,移民才是他们现在所能做的最佳选择。


——尊重原创版权,转自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小袋鼠删除

 



·

·

请在 ”澳洲华人俱乐部" 微信公众号(oz-club) 中复 “6”

加入您所在地区的“澳洲华人俱乐部”微信群

·

长按+关注(华人俱乐部微信公众号:oz-club) 欢迎留言 打小袋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