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打工旅行的一年,我供自己读了个英国硕士

2019年06月30日 澳洲打工度假指南




2016年本科毕业,去了澳洲间隔年,环澳小半圈。


在酒庄换宿品酒种花,做志愿者喂野生海豚,看了大大小小近百个海滩,就着南半球最长的木栈桥,看过很多美丽的日落,等日落了再出海抓螃蟹,又在荒无人烟的高速服务站,做着可以和世界旅行者聊天的收银工作,骄傲地实现经济独立并负担了英国读研费用……


经常会提到澳洲打工度假签证(whv)和这一年的故事。像要离澳时认识的英国朋友说的那样,一年的时间那么久,只有自己知道所有的故事和细节。所以快乐的把自己说成一个大侠,没有修炼盖世武艺,一些折腾和顿悟也足够满足那个渴望流浪和成长的内心。


图:绵绵 @Busselton


很多故事的细节会慢慢淡化成一点点模糊而概括的感受,那些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充满力量的故事,常常勾起我的诉说欲。如果对于听众有一点儿启发,有一些共鸣,一个故事就有存在的价值。那么,就在隔着时差的英国晚上,用文字记录。


哪里来的勇气


本科的时候,和朋友聊天,问到她毕业了想要干什么,她说准备去澳洲过一年间隔年,就这样,我无意中知道了打工度假签证。


澳大利亚政府每年只对中国开放5000个签证名额,又有那么多人要去抢,拿到名额好像很难。我却很拗,不想找中介,看点去了网吧,在申请系统点击了1个小时,居然用手机抢到了递签名额。


于是,毕业前的那个空档,身边朋友都在准备着下一个目的地:考研复试的,找工作的,考公务员的,申请出国的。在那个路口上,每个人都在谨慎衡量,不想用“正确的”或者说“应该的”来形容,确实相比于澳大利亚一年间隔年,一个看起来酷酷的却不被看好的选择更有计划和方向。


毕业之前,匆忙的考了PTE(类似雅思语言考试,但是出分很快),公证学历,存款证明,体检证明……5月顺利拿到签证,我开始收集很多的信息,盼望着自己可能经历的所有,在一个陌生又自由的国度,凭借自己的想象飞驰,我充满期待。


@吉隆坡去珀斯飞机


知道那是自己很想做的事情,但是面对着同辈的压力,父母的期望,极度渴求但却不知如何证明自己,真正出走是需要勇气的。准备出行前的那段时间在家里,何曾没有想过,这个选择的成本是会错过应届生身份,没有好好积累工作经验,没有争取研究生学历,更惭愧的是,不能满足父母那想要子女稳定的期望。


现在想来,那个时刻,如果选择已有很多人都尝试过的道路,确实会少一些自我怀疑,也多一些路程上的陪伴。


如果第一次出走是一点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那接下来的选择才告诉我,为了一些未知和憧憬的可能,是值得更大勇气去坚持的,并且在那些一再怀疑和畏惧的困难选择之后,会更接近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模样。


在出发前联系了两个中国的妹子,一起落地珀斯(西澳唯一算得上城市的城市)。当时除了第一次离开中国,来到英语国家的兴奋和无助,还有经济上巨大的压力。


去澳洲的启动资金,父母给的并不算少,但是,在毕业各种消耗(毕业各种吃喝旅行真的费钱不是?)和澳洲什么都乘以5的物价面前,我深深地感到了对于生存的恐慌。当时定下的底线是不再跟父母要钱,折腾不下去了就回去。


可是都出来了,哪里能够甘心就那样回去。


@Melnourne Planetarium


所以,看到一起到澳洲的小伙伴都找到工作/换宿家庭离开,我开始非常焦虑,骄傲又固执。不敢跟父母说自己没钱,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找不到一个简单的服务员的工作。很忙乱也很无奈的接受Kalgoolie一家寿司外带店打黑工的工作。


工作内容很简单,记住每样东西放哪儿,每样菜怎么切,点单知道价格并且操作迅速,跟越南的老板,两个马来西亚的同事工作,甚至连英语都不用。吃住全包还有600澳币一周的工资,换算成人民币,那也是一个月纯收入上万的吧,我妈这样换算着,对这个数字挺满意,我记得。


但是,工作了两周,我就非常不满意自己的状态。


跟父母抱怨,他们不是很能理解。工作是不容易得到的,而且这是一个短期的工作,大可不必在意那是一个黄土漫漫的工业小镇,那个工作没有波澜和成长,那样的生活没有让我看到乐趣。他们经历过很多工作上的无奈,站在保护女儿和心疼女儿的立场,可能觉得我确实涉世未深而且只想玩乐。所以,一直在劝我再坚持一下。


@Billabong Roadhouse


在这样一个状态,我其实非常无助。选择出发,我完全可以想象没有工作的焦虑,不仅要独自面对金钱压力,还要向最亲近的人证明自己。从小把父母作为自己坚强的后盾,他们的肯定好像可以让我做成任何事,而他们的怀疑会给我摧毁性的打击。这一次的出发,印象深刻,因为已经有的东西是可以牢牢把握的,放弃后遇到的困难很清晰,可能的回报却很未知。


只有自己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那种急切和孤独的状态,大概是想要有点儿突破的时候都有的体会吧?


确实承认,在离开父母和学校的保护之后,金钱是踏踏实实地给我底气的。而同时坚定的一点是,只有金钱是不够的。所以,我决定再次出发。


如果前两次出发其实是对当时那个阶段的不满意,那么第三次出发要割舍的东西真的就太多。经过很多的尝试和几次的辗转,经历了几个换宿和临时工作的衔接之后,在南边旺季之前(澳大利亚南边,圣诞前后是旺季),我终于在梦想中的养老胜地-Busselton 稳定下来。对,就是前段时间《妻子的浪漫旅行》去过的小镇,他们就餐的地方-the Goose 就是我当时工作的餐厅。


我记得那时候,每天工作都会很期待看到海上日落的变化,太阳慢慢接近地平线,洒落在通往大海1800千米的栈桥,透过玻璃映射在餐厅,每次抬头好像就是另外一幅画,好像从来也不会看腻。


 @Busselton Jetty


加上另外一份工作,可以简单周薪过千。周末和几个好朋友参加很多的派对,去露天的音乐节,去探索一个又一个的海滩……没有压力也没有严肃的前途要去奔赴,有一群还不错的朋友一起可以分享那些时光,还有那个空气里都弥漫的喜欢一个人的浪漫气息,那样的满足是不可多得的。


@Kalbarri National Park


既然满意这样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再次出发?我其实也问过自己很多遍。


当时朋友们都确定要北上集二签,我已经确定自己要去英国读研,所以不用去考虑“下一步”的问题,完全可以在这个小镇继续待到去英国。


还有未知,还有惊喜吧,我用这个理由让自己再次出发


最后一天交接,卖掉好不容易才开顺手的车,跟工作的同事道别,我的眼睛哭成两个大泡肿。第三天就和约好的朋友开始了北上的公路旅行。


公路旅行路线

@Pink Lake

@Shell Beach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后来多次出发,依旧纠结焦虑,哪怕在做了很多选择题后。


倒是稍微清楚地明白,大多数选择没有对错,如何坚持和调整,才是底气的来源。


例如,在英国做兼职导游,遇到公司的另一个导游临时丢团。头晚9点收到消息,虽然知道自己手上已经有很多事情,还是觉得老板也确实不容易。于是准备资料,打包行李,睡了5个小时就上路了。之后的一个星期,不仅每天争取专业和微笑,带了40人访问学者团溜遍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晚上还要完成原来的计划。没有哪天睡觉超过6小时,最后一天送完机场,又通宵一夜赶进度。


本来手上的项目就紧,更是不敢想象为了帮人而没赶上进度的后果,但那样的刺激也是自己的选择呀。


多无奈和不完美,依旧贪心地想要更多,希望继续尊重内心,多一些勇气。


努力还被认可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西方的间隔年,本意就是在两个状态切换期间,或者不知道下一步想要做什么的时候,被用来做一些休整和准备的阶段。


在澳洲这一年,遇到很多的欧洲青年,在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前来到澳洲,找寻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经常跟这些青年聊天,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其实已经是大他们好几岁的姐姐,反而是感叹他们很多都明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讲起自己的兴趣眉飞色舞。


跟一些长者聊天,我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妹妹,怯怯的说出自己不知道干嘛就出来了,得到的是“nice try”!


在这个移民组成的多元国家,可以很畅快的聊很多的话题,因为都是这个国家的客人,也就形成了包容的背包客文化圈。(在英国待了2年左右,个人感觉更加明显,澳洲的文化会更加包容)不会害怕说出自己没有稳定的工作而被定义为无所事事,不会关注有车有房,这个环境给了我有更多认可的可能。


我非常需要认可和融入,对于离开自己国家的人来说,这都是尤其重要的一点吧。


图:绵绵 @busselton


当然,这些认可,也是要为自己争取的呀。


记得一次和欧洲的一个室友做饭,走进来一个澳洲人。他主动和室友握手打招呼却忽略我,我心里非常得受伤。拾捯拾捯心情,我加入谈话,大概我说的内容不是那么无聊,那个朋友过来想跟我握手认识一下。我放开水龙头,湿了的双手再摊开,无奈地说:sorry, hands all wet, maybe next time try earlier. (手湿不便,下次早试嘞)

 

@原来住了4个月的地方


刚开始去澳洲时候,话都不太听得懂。澳洲人南北口音千差万别,加上其他国家移民的口音,我记得自己当时特别害怕打电话。每次打电话,我都会紧张得手心冒汗。


巧的是后来很长时间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接听电话,接受房间和外带预定。每次拿起电话之前,都会拿一大张纸,塞着另外一个耳朵,全神贯注,点点记录,放下电话再长舒一口气。经常出现,我给要求多加洋葱的客人写下不要洋葱,然后被脾气暴躁的主厨说的哭兮兮。


当然,后来跟同事熟悉了之后,工作得到认可,那种成就感也是巨大的。记得夏季结束的庆功派对上,老板很认真地说,我的工作很棒,感谢我的帮助,离开了之后大家都会想我的。


哈哈,当时忽然想到,第一次被介绍给老板认识的时候,我不知怎么的把自己介绍为:Hi, I am the new chicken(kitchen) hand. 


在离开Busselton之后,一路北上。去往Broom的路上,收到在澳洲待了最久地方的老板电话,从此开始了6个月的公路服务站的all-rounder(啥都做点儿)工作。作为唯一的中国人(后来两个月另外一位中国whv加入),在那里和澳洲当地人同吃同住。方圆两百里没有其他建筑,连着工作三周休一周,所以忙的时候每周能达到80小时的工作时间。


意外的是,这样的状态,还要和像容嬷嬷一样的大妈同事斗智斗勇,应对她乱发脾气,给我工作找茬。空闲的时间就面对着荒漠,想自己究竟怎么不好。那段时间自我怀疑太多了,就只有不断告诉自己,到底爸妈一直都爱我!


到自己确定要走的时候,我没有一点儿留念,蹦跶着去了珀斯,想到可以回家就觉得有股子说不出的幸福。


在珀斯那几天,跟一个开篇提到的英国朋友经常一起出去溜达谈天说地,聊着这个经历和困惑。他说,那样一个偏远的地方,你没有朋友,没有车,母语不是英语,还遇到这样的同事,我肯定做不到,你真的很棒。


是呀,我很棒,听到这句话,好像什么都释怀了。


图:绵绵 @West Bus
selto
n


很幸运选择的地方不像墨尔本和悉尼那样的大众,虽然没有找到一个华人圈子有更多的陪伴,但也不会因为有了舒适圈而不愿意迈开步子。因为自己的个性而让人产生兴趣去认识和尊重,自己也一直注意着自省,鞭策言谈举止。那么,不因为种族和身份而被一样对待,可以跟容嬷嬷同台较量也是难得的经历吧。


后来写硕士论文,联系当时的同事,聊起这段经历。他们说自己也都在我走后一周就走了,受不了那个地方。那个容嬷嬷因为找不到其他的工作还在那里。那么久之后,所有当时对自己的怀疑都已经坦然了,倒是蛮感慨时间证明一切的力量


@Billabong Roadhouse


但是,生活不像小说,经历过一个磨难,就会有幸福的终点。


大概在澳洲的幸运被我用得太多了,回国之后,发现自己的改变已经不符合父母的期望。得不到他们认可的那段时间,是摧毁信念的纠结和迷茫。可以在外面很坚强,因为一直有一方安心之地,那是最最亲爱的父母呀。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非常需要认可,身边的人的认可,同辈的认可,还有父母的认可。那如果暂时没有认可,怎么办呢,大概是出走的人都要好好经历的一段吧~


充满力量的感动瞬间


虽然,一路上都有不同的人陪伴,总体而言,都是自己一个人的旅行。是什么让我一直坚持着,大概已经说了很多。还有一些经常会跳出来的细节,现在依然给我很多的力量。 


一些感动,是自己给自己的。


Busselton有两份工作的时候,需要往返两个小镇,所以,买了一辆二手车,但是有人有车的地方都不敢开过去。


那次报名了雅思,需要去珀斯考试,交通不便又没有很多时间。知道自己开车技术很差,还是被生活逼得胆大起来——决定不坐车,自己开车来回。跟我一起住的室友,也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愿意陪我同行。一切安排顺利,还有一个澳洲大爷,愿意把房子给我们借宿一晚。


所以,我开车进城了!


两场考试在完全不同的地方,下午的口语考试要去市中心,中间只有2小时。而我走出笔试考场之后,发现车子不能点火启动。我和室友到处找有跳线的车,借别人的车引导启动。赶着时间,加上市中心交通拥挤(可能对于我而言,有车都叫拥挤),我剐蹭到了别人的车。拍了照片,解释原因,留下电话,飞奔去了考场之后,气都喘不上了的我还算是赶上了口语考试。


后来的纠纷,高度集中的考试,紧张的开车回家之后,我极度疲惫。那天室友进了房间很久,我还在车上待着。听到徐大乐的《一个人的朝圣》,听着“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感动得热泪盈眶。

 

图:绵绵 @半夜的Busselton Jetty


还有很多的感动,是一路遇到的人给我的。


之前说过的公路服务站的工作工时很长,所以早班5:45 就开始了。刚去的一段时间,业务不熟,有一天又睡得很晚,完全不在状态。


那天和老板当职,连着点错了两个早餐单,又出了第三个错误。这样简单的活都没有办法干好,感到非常窘迫。第三个问题的时候,老板隐晦的表示了不满和提醒,我自当是道歉及争取不再犯。心情非常的阴霾,还是微笑地跟每个客人说再见,祝福美好的一天。


一个客人出了门,又走了回来,听到他再说“Bye, good day for you”(再见,希望你有美好的一天),人已经走在门口了。我看到桌上有几个巧克力和明信片,就提醒他有东西忘拿,“It is for you”(那是给你的)他给了我一个微笑,走了出去。那个微笑,温暖了我一整天。


上早班的一个福利:看日初


当然,在澳洲这个地广人稀的土地上,大自然给我的感动是不得不提的。


Shark Bay一个度假村做志愿者,我有机会每天早起去喂养野生的海豚。


每天,我会学习到关于海豚新的东西:他们的姓名,年龄,性格,食物偏好和很多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看到那只刚刚出生的小海豚,围着母海豚游动,萌态尽显,好希望时间可以暂停在那温情的瞬间。


山里来的孩子特别喜欢海,住在连着沙滩的房子,听着海浪声,就着每天的日出日落,还有咸咸的味道,自然给我的,包容而充盈。


@monkeymia dolphin resort

图:绵绵 @Busselton

图:绵绵 我俩还有三儿大半夜不睡觉去拍星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也曾用两周时间,走完3000公里的公路旅行,途中经过一段荒芜的沙漠。那一整天没有找到像样的食物,露营地的水也是咸的,只有简陋的厕所和草都没有长齐的沙地。搭好帐篷,我们在40度的高温下,找寻具有一些观赏性的地方。


意外得看到了《planet ocean》纪录片原地:Stromatolites& Hamelin pool,这里有古老的叠层岩(stromatolites),被认为是生命的起源。一直很喜欢这部纪录片的画面和叙述,多么惊喜又多么感动,这么奇妙的生命结构就在眼前,而且旁边可以说是没有人烟的荒漠。


@Stromatolites& Hamelin pool


那天晚上回到营地,洗澡出来。看到满天的繁星,半个银河挂在空中,心中充满了震撼。星空在Busselton和其他小镇看过很多,但是在沙漠里看到,更加广阔和深邃。仰躺在椅子上,任由思绪发散,久久舍不得睡去!经常会想起那天的银河,那无限的扩展和感动,是持久的。 


图:绵绵 @ Busselton旁边的田野 (那天的星空因为没有设备而没办法拍摄)


写在最后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总是会问自己,也会看很多别人的文字。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共鸣。


或许,最好的旅行, 是在陌生的地方, 发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


我是个爱热闹的人,旅行很喜欢跟朋友一起。


但是,能够一起那么长时间的旅行确实不容易。所以有机会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去经历和感受。慢慢明白,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曾经拿半个月,一个人飞到墨尔本,想多看看东澳的风景,结果那么多天都没有走出墨尔本。


 @墨尔本街景


在有名的咖啡之都尝试着各种咖啡,跟咖啡师热烈得交流,计划着能不能回到工作的地方也实践一下;和旅店的室友在CBD闲逛,看街头艺人的表演,排队等墨西哥卷;一个人去坐蒸汽小火车,去博物馆、画展还有音乐剧,再拍照给爸妈分享;也认真做了一遍游客,和网上认识的朋友租车去十二门徒打卡照相……


@墨尔本十二门徒

@墨维多利亚州国立图书馆

@维多利亚图书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旅行有一个人的精彩,一群人的旅行有一群人的乐趣。出发的目的各不相同,能在路上陪伴一程,觉得是缘分和幸运。走着走着,体验着常态大抵都是平淡的,有趣有梦就在生活的点滴。


有事儿做,有人爱,有期待,这是我追求的状态。在路上的那些感动,让我更加真实地,去接近这个状态了吧。


END


编辑助理:Julia

感谢前室友--摄影师绵绵的美图,其他未标注的图片为自己拍摄


想去英国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柚子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