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有期

2021年01月08日 澳洲打工度假指南




我于2018年3🈷️前往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于2020年3🈷️回国。整整两年的背包客生活对我来讲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回忆。如今记录下我曾经真实的工作生活状况,是对过往的一段梳理,也希望能帮助到那些将来有间隔年计划想去澳洲流浪的朋友。如果关于澳洲的情况有疑问,可私信我交流。愿你的选择无悔。


                    #初落地--布里斯班#


(joy的梦想是是发扬四川美食文化)



2018年3月5日我和Joy一共带了5K人民币,第一次坐上了成都飞往布里斯班的飞机,那个时候的兴奋和激动都历历在目,从来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连续飞了10几个小时,飞机上几乎都是外国人,我还在飞行途中写了篇公众号为我的亢奋助力。凌晨到达机场,朋友下班来机场与我们碰面,给我们打车,帮我们到达了澳洲国内机场等待转机。


(美丽的布里斯班Brisbane)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由于我上飞机前坐大巴车总是晕车,Joy奶奶给了我一个橘子,我就忘了一路放在手提行李里带到了澳洲,在布里斯班过安检的时候,聪明的警犬当然不肯放过我了,由于新鲜水果是绝对严禁带入的,需罚400刀,我身上一共只有500刀(当时办理签证和机票都存款都花光了),我就去跟海关叔叔说,我是第一次到澳洲,虽然我事先有查好不能带的东西,但我真的完全遗忘了这个丑柑儿...可能因为我当时真的跟农民工进城的感觉差不多吧,没想到海关叔叔竟网开一面放我一马,让我读了一张打印的材料,大概是水果种子这些不能带入澳洲的原因,然后就让我过了,我当时非常感激。首先,新背包客入澳随身带个4K刀(2万人民币))是比较合理的,以防意外状况发生;其次违禁物品一定要再三检查,尤其是要带中成药、各种零食(猪肉脯都不行)的朋友,各类物品的申报要求一定要注意,尤其是申报种类。谢谢那个海关叔叔,这是澳洲给我的第一个善意


#初落地——汤斯维尔#

在布里斯班机场夜宿一晚后,带着一身的疲惫第二天上午飞到了汤斯维尔(Townsvile)。汤斯维尔是昆士兰州东部最大的港口城市,位于罗斯河口,濒克利夫兰湾,属于热带气候落地汤村后遇到了当时的Eric哥哥,博博弟弟,marry小姐姐。他们是我们遇到的第一批中国小伙伴们。我们都是飞到这个小城镇来集二签的。2019年前的政策规定如果背包客在澳洲指定的偏远地区特定行业工作6个月,就可以多延长打工度假签证时限一年。在很多背包客选择落地悉尼、墨尔本这些大城市的时候,我们根据手机情报(出国前我们有加一些各种背包客的群,看一些前辈实时分享各个城市工作市场是否饱和)毅然选择去到小镇先集满二签。于是我们从国内出发前一周就联系上了一间大型牛肉厂的工作(这个属于集二签的特定工作行业),因为刚落地人生地不熟,要生活先生存。如果顺利工作完6个月,就可以顺利延长留澳一年。于是我们一起组队去打防疫针(这是去肉厂工作的硬性要求)。抵达小镇后在等待入厂工作的的半个月里,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就上街一家一家门店去投递简历,寻找工作。

(初见汤斯维尔)


#洗碗#

我找到一家海边咖啡厅兼职洗碗工的工作,我人生中第一次站着洗了接近7个小时的盘子,水都没有喝一口,因为是周末来海边的人很多,巨忙无比。因为没有经验,根本不知道这么多盘子呀,没有自带手套手都泡白了,洗完老板娘给了我200多刀的现金,当时拿到钱出来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坐在海边,觉得开心无比,因为够这一周的房租(130刀)和生活费(30刀)了。可能是初来乍到的新奇,也可能是一切还比较顺利,觉得当时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而纯粹,原来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凭自己的双手和劳动赚钱是这样感觉啊,尽管后面有了稳定的工作,再也没有哪一笔钱像当时那么及时和让人开心。后来3周的样子后,肉厂开工了,工作时间有了冲突,我就安安心心集二签去了。

(就是这家VITTI CAFE,老板娘一家都是意大利移民)


(拿着简历扫街)

#代购#

为了增加收入cover生活成本,我开始做代购。每次Eric哥哥去药房代购(chemist warehouse 可以承包80%的代购种类)我就会搭车去帮我朋友圈的宝妈们买,买到家以后让发快递的阿姨来家里称重算邮费,我们再一起包装,偶尔为了省点邮费还会割箱子尽可能减少包装重量,有时打包会花上整个下午。刚开始做代购是非常开心的,因为被很多朋友信任的感觉真好呀!能帮别人买到需要的东西自我感觉良好。我一般是周一开始接单,然后周末统一进城去买。奶粉、保健品、生活消费品之类的就会去大药房,或者有时候同样的东西碰上超市打折厉害,我会在超市囤一些货(印象最深的是我屯了用了也卖了好多冰冰霜,面膜);化妆品、护肤品、包包鞋子就是在Myer,David Jones这些购物商场里买。

做代购我一直是比较佛系,也主要是帮亲戚朋友买买,但是后面没做了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我当时还在攒钱买车,所以每次买货要么坐公交车去大药房,要么搭车,坐公车东西多就很重,非常不方便;在小镇邮费是很贵的,比起从大城市发货,东西多了邮费差价就高了,其实我没有赚这个钱,但是熟人可能不会理解;最重要的是每次看到同行们发很多广告,我都非常怀疑其真实性,所以别人问我好不好我也不敢讲,再专业的澳代她也没有用过很多自己推荐的东西。打个比方,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吹上天了,我在微信新闻公众号里看到其实公司都被查了,被罚了款,因为营养价值不符合;还有一些小众护肤品,只有寄快递的代购店有,Chemist wharehouse 和 priceline是没有的,到最后很多东西都让我产生了自我怀疑。其实我也主要是赚一点生活费,但是总有种消费朋友的感觉,如果拿别人的广告或者让快递店代发就很轻松(这种模式也比较赚),但不是自己打包的我又不放心,所以后面我也就慢慢减少代购了。

做代购还是挺累的,刚开始那会儿下班后不是在超市就是在药房,经常要看各种产品种类,广告,比价,算邮费,一直盯手机盯的头疼,周一别人定的单子药房没货了,为了拼单要改来改去,有时候就有些繁琐,短短几个月收入不算多,但确实也帮我撑过了刚落地的日子。希望我帮买奶粉的小宝贝们都健康成长。

(我对大药房的东西熟得不能更熟了)

(打包前随手一拍留个纪念 自己打包的东西才放心)

(买菜回家做饭,超市的车可以推到家门口,每周会有人来收)


#Townsvile牛肉厂#


屠宰加工厂(简称肉厂),我在国内听都没听说过肉厂,更没想到我竟然在此工作了6个月。这段经历每每回想都觉得难以置信,算是我2年背包客生涯里最痛苦的部分,但是也是我无法丢弃的一段。


汤村肉厂是全球最大肉食加工企业JBS澳大利亚旗下第二大牛肉加工厂,主要加工草饲牛肉。其屠宰的活牛主要由澳洲北领地北部地区及昆州北部及中部地区的活牛养殖者供应。工厂的周屠宰量大概在一周600-900头。(每天两百米开外闻到一股新鲜牲畜的牛味,那种可以kill me的上头味道,伴随着几辆卡车的声音,嗯,牛到了。)


(赌场海边一角)


肉厂里的操作大概是这样的:为了不给牛带来过多的痛苦,同时保持高效率,肉厂会用高压电将牛电死,然后将牛挂上运输线,随着机械运转、开膛、检疫、分割等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牛的各个部分死得其所,成为了超市里常见的牛肉或者等待过海关出口。


肉厂有不同车间,背包客们工作的场所主要有三:屠宰车间;冷冻车间;内脏房。整个肉厂几百人同时作业,工人们会并肩站在一起处理肉类食品。澳洲本地人居多,其余是工作签证担保的外国人(亚洲人)。


我们看到肉厂有很多亚洲人是因为:小镇人口少,工作辛苦没人愿意做,当地劳动力市场又不足,于是亚洲的劳务公司应运而生。劳务公司提供大量劳动力(大部分是大陆、台湾人、少量韩国、日本人),即使发生了什么事故,肉厂也不用担心太多,因为这些劳工的关系都在劳务公司里,同时肉厂也和大陆中介合作提供雇主担保。中国公司提供包装和申请签证,肉厂提供相应职位,因此工人可以拿到澳洲身份。有些老一辈的移民花了好几十万通过这种方式把全家人带到了澳洲。所以在刀手里很多亚洲面孔。


像我们背包客就是和劳务公司签订合约,我们的时薪就是劳务公司从中扣完一定比例之后打给我们的,因为我们是casual(可理解成临时工或兼职),由于不享受年假病假等一系列福利,如果工作表现不好雇主是可以当场解雇的。并且我们的签证时间太短了,真的不利于我们找工作。



被高压电死后挂上运输线的牛会被运到屠宰车间,牛身和牛头分离成不同的流水线,牛身和头都是热的!!!这是加工的第一环。屠宰车间非常的闷热和血腥,没有空调,只有窗口上的几个大风扇。天气的湿热混杂着牛被解刨身体散发出的血腥味、粪味、内脏味...车间里有几十个刀手,刀手又分很多种类,比如说剔骨工,slicer等等,总之最后会把牛的肢体和内脏分解为不同部分。


冷冻车间为了防止肉类变质或被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污染,肉厂有设备保证室内作业低温,因此是非常冻的,需要穿羽绒服或毛衣工作。员工主要以刀手和包装居多,工作环境来讲相对没有那么血腥,全车间对干净的要求非常高,包装工是不允许带手套的,必须徒手触摸冰冻的生肉,连创可贴都不能用自己的,怕掉到肉里


听朋友讲有一次工头一只笔盖儿还是螺丝在车间内不见了全体停线一起找。冷冻车间处理过的肉就是用于出厂或出口的。内脏房就是各种牛的内脏分类,在迅速分类的要求下各种血、水、shit会溅到身上、脸上。


(一般的冷冻车间就是这样)

(巨人的脚,我感觉我的体型在澳洲就是蚂蚁)


我和一个韩国妹子Lily两个人被分配到了屠宰车间。然后她做了刀手,需要把心脏和肝分离,我的工作是洗牛头。我要走过一个长长的血腥的走廊,走廊一侧全是一头一头没有头的牛,我需要穿过这里走向我的一头一头没有牛的头!我要走到最远离人群的地方,然后拿着一个喷头,孤独地就闭着眼睛洗牛头!伴随着机器巨大的轰鸣声,刚开始的第二天我鼓起勇气走过这条血廊,走到牛头面前我就开始哭,我完全无法相信我跑来澳洲洗牛头来了,出来前所有的美好期待在这一刻化为巨大的的讽刺。


然后我就一直哭,我实在没有勇气举起那个喷头啊!没洗的头到了下一个要割牛脸上的肉的刀手们那里,血肉模糊他们看不见位置,我自然就被举报了,大工头让一个中国男生过来跟我说做不做,不做就走。我想着没有人打退堂鼓,我退缩了没工作了那不是给大家增加负担了吗?难不成我要大家养着我吗?我就一边流着泪一边心里做抗争。


韩国小妹Lily做了一周,直接整块大拇指甲盖掉了,他的男朋友在楼下冷冻车间,休养两周后她就被调到楼下跟JOY一起做包装了。那个妹子挺可怜的,20岁都没有,英语也是只会数数的程度,朋友也没有,也不懂工伤,就跟着男朋友一起来澳洲了,结果男朋友把她带到肉厂就自己跑了。


我们车间还有两个其他大陆女生都是刀手,都坚持下来了,着实让人佩服。自从崩溃过那一次以后,我就每天强迫自己麻木一点点,每天咬牙倒计时着时间,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地洗了6个月的牛头,集到2签我就走了。离职的时候大工头来跟我握手,想起刚来的时候,百感交集。感谢这期间Eric哥哥,一直接送大家一起上下班,因为我们刚开始还没有存到足够多的钱买车。刚落地没车有的车搭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了。


肉厂工作的一天:

3:30 准时起床

4:15 到厂 在车里睡觉到4:40

5:00 领取并换好工装在流水线站好

6:00开始冲洗牛头的一天

12:00 吃午餐

12:30 继续工作

15:00 下班 

17:00做第二天的饭

    21:00睡觉 保证睡眠充足/周末要忙一些

(汤斯维尔city沿途的风景)


在肉厂的工作是很辛苦的,除了心理上的抵触,身体上的劳累、手脚酸痛都是家常便饭,有刀手朋友讲回家手指都会痛到深夜醒过来。想想当初能坚持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一大群背包客们相互鼓励、相互温暖,大家一起吃的苦好像也就没那么苦了,朋友间的温暖撑着大家走过这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肉厂这段日子里,陪伴我最多的就是上班路上的星星和恐怖鸟的喧嚣(这种鸟叫声比深夜哀嚎的猫还恐怖,就站在车门旁边一直叫啊叫);还有每日雷打不动大家天不亮就起床的自律。

(休息的时候偶尔会去海边坐坐)

(海边碰到一个在地上爬的小孩)


那个时候的幸福感主要是初来乍到的新鲜以及大家互相关照的点滴,在汤村还是有很多美好回忆的。第一次见澳洲人凌晨把整座房子驼在车上搬家,堵了一整条高速;第一次看到家门口待收的垃圾桶旁窜出4只负鼠嚣张地瞪着大眼睛望着我;

看到比鸟还大的蝙蝠(澳洲的动物个头都很大,老鼠、蟑螂...);在小镇的房子面前蹦来蹦去的袋鼠;第一次进电影院看无字幕的英文电影;五个人坐在车里一起唱歌,去海边摆拍游泳;第一次逛澳洲超市发现原来这里的冰淇淋和酸奶大多是一桶一桶吃的;


在周末市场淘到新奇小玩意儿;去玛格丽特岛郊游;Joy第一次在澳洲做出干锅、麻婆豆腐、酸菜巴沙鱼、自制辣椒油;海边散步的惬意,淡粉色的天空,一望无际的海岸线,有幸等到了落日和雨后双彩虹;超市冷气冻到我流鼻涕缩成一团,当地小孩却可以光脚跑来跑去。


(离家汤村前还搬了一次家)


以及上班途中沿途的美景;朋友们自带餐具来家里开趴体煮火锅,然后凌晨一群人开车到山顶俯瞰全城万家灯火;下班后回到家看到大家给我留了好吃的饭菜;是工厂开工后第一次和十几个小伙伴们在海边BBQ,啤酒音乐与烤肉,那个时候谁也不会知道将来是否还有机会相遇。


博博现在在美国念书、Grace在德国念书、思仪在韩国,有的小伙伴在攒学费、攒房费的路上,还有的人骑个小摩托就圆满环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来自天南地北,但每个人都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在汤村住的地方,房东是个亚裔,对我们也很友善。)

(大家一群人夜晚一路开上山看城市夜景)

(汤村美丽的磁岛,需要坐船上岛。还可以把汽车用船托运到岛上。可徒步可海上游乐)


#MISS SONG 赌场餐厅waitress#


在肉厂我一周工资是800左右,入澳以来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周薪破千,于是我还得找个兼职,在marry的介绍下我有机会在赌场餐厅里兼职点单。餐厅装修风格简洁明亮,但是毗邻大海。尤其是夕阳西下的时候,露天餐桌抬眼望去就是蔚蓝的大海,隔壁就是live house bar,非常热闹。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年轻、身材高挑、长相姣好的金发女郎,走路带风的帅哥,以及一些着装比较正式的人来吃饭。我最喜欢的是有人生日包场,氛围轻松欢快。我的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四每日凌晨5点-下午3点在肉厂洗牛头,周末晚上6点-9点或10点不等在餐厅兼职,所以一周休息的时间不多,但也保证完成了我的小目标。


(遗憾没有多拍几张Miss Song )


在餐厅工作时是很开心的,因为很轻松,我负责引座和点单。但有一次因为那一天实在太累了不小心手碰到装牛排的铁盘子直接被裹成了木乃伊,体验了一把“十指连心”的痛,手指在冷水下狂冲但还是像在火里被烤焦了一样,休息了一周。感谢每日上下班再辛苦也会载我一程的Eric哥哥和台湾小伙伴靖修。整个澳洲除了几大城市外大部分地方都十分荒凉,我们都常开玩笑:在澳洲没有车就没有腿。当我们即将离开汤村的时候,我们也攒够了钱,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车“猪猪侠”。在我们集完二签后我和Joy就离开这个昆州第二大的城市,再次回到了布里斯班。


(十级疼痛的烫伤)

(猪猪侠太给力了,跟着我们走了好远,一路高速开快了车有时都是飘的)

(猪猪侠上坐了个个我从国内淘宝买的蜘蛛侠)


#布里斯班大型肉厂ACC#


我们第一次在国外开长途,猪猪侠驮着重重的行李,带着我们两个人开过1700多公里,顺利抵达目的地--布里斯班,抵达以后我们租住在一个台湾姐姐Lisa家里。刚到布里斯班其实是非常失落的。布里斯班是澳洲第三大城市,昆州第一大城市,很多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旧一代和新一代移民,因此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工作相对难找,竞争比较大,同时生活消费和房租会比小城市高一些。屡屡碰壁以后,迫不得已,我们又回到了老东家——肉厂。


ACC是布里斯班最大型的肉厂,专供两大超市woolies和coles 的牛肉及出口的牛肉。每天要杀更多头牛,工人人数、工作内容和速度也是汤村肉厂的好几倍。这次我和Joy都被分到了冷冻车间,里面的流水线速度非常快,我做的是最轻松的nacho包装,但是每天要装几百袋7.8KG的肉再装到一个大桶里推到流水线面前使劲甩上去,Joy推车装碎肉,一桶子21KG的碎肉要倒到固定位置又装上,来来回回无数次。那个时候是在澳洲最黑暗的时期,因为这份工作实在是太辛苦了,根本不知道那些坚持下来的台湾背包客是怎么做到的。全工厂就我们两个大陆来的背包客,台湾人也不和我们一起玩,那个时候也是特别的孤独。


坚持一段时间后后,Joy抬推车时拉伤了腰,在家躺了一个周不能下床,虽然属于工伤但是刚好受伤那天是假期前一天,所以回来就发生了工伤纠纷。我知道ACC是有买工伤保险的,但是他们不愿意上报工伤增加工伤率,从而导致公司保险保费会上升(猜测)。于是我们先自己花钱看医生,照X光,跑医院,然后一次又一次去办公室找相关负责人。那时看着Joy在家躺着上厕所都难,也无法再工作了,明明走保险就能解决的事公司就是一拖再拖。尽管办公室的人态度很恶劣,但我一定要为她讨一个说法,想想之前那个指甲盖都掉了的妹子,一个人是该有多无助啊


肉厂华人阿姨知道我们的事以后告诉我们可以自己申报工伤保险,保险这边会单独与公司核实具体情况,因为公司一直强调必须他们同意才能申报保险,否则是浪费时间,但是因为第二天是假期了且当时下班Joy没有及时告诉大工头受伤了,他们不认同这是工伤,这个时候医生的诊断就非常关键了。


看了三次医生后,恰好医生出去休年假要一个月后才回来,我们也是运气比较嗯...这途中也打过很多通电话一直催促working cover也就是工伤这边赶紧核实,也是一直被转接转接...各种转接。朋友腰伤稍微好一些之后我们把车和部分行李寄放在肉厂认识的朋友家里,我们就回国了。


我们在外虽然自己有买商业保险Bupa,但从综合因素考虑,我们还是回国了。医生休假回来鉴定结果就属于工伤,之后Joy拿到了公司赔付的医药费和两周的工资补偿,此时距离我们离职ACC已经两个月了,我也没想到最后我们还是得到了一个公正的结果,这个过程很痛苦,我们再也不想提起这段维权的经历



虽然工作不好,但是近距离接触了布里斯班这个城市。布里斯班真的是个很青春的城市呀,阳光洒在city街头高大的地标建筑上,人潮汹涌里有着各式的信仰和打扮;临近圣诞街头浓厚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人们在音乐烟花秀下亲吻、许愿。


我非常喜欢布里斯班的南岸公园,夜里的时候坐在布里斯班河边的草坪上,静静感受着这座城市,好像这样静静坐着也有一份归属感。跑步锻炼的,牵手散步的,游泳玩沙的,逛集市的,酒吧里玩的,人们都在忙碌的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悠闲。


街上是不同肤色讲着不同语言的人,人们可以穿自奇怪的衣服,画奇怪的妆,无论如何都没有违和感。胖瘦美丑,在澳洲是没有评价你的,这是我在澳洲最喜欢的事,没有之一:No judge.


(发帖三天内顺利卖车,最后卖给了一个欧洲留学生)


在ACC我们认识了MOPO小弟弟,18岁跟着爸爸来到澳洲,如今已拿到绿卡了。圣诞节我们和韩国人台湾人一起交换圣诞礼物,吃火锅开趴体(澳洲文化真的是一言不合就开趴体);在工厂里慢慢和一些台湾朋友熟悉起来,大家也会相互关照;偶尔下班大家会开车去Hunger Jack买汉堡包和冰淇淋;也跟朋友一起去黄金海岸玩。


(巧克力小镇NOOSA)

(哥是韩国人,ivy姐姐是台湾人,我们一起过圣诞,哥打麻将比我们还打得好,哥要考雅思,我们大半夜过去找他们给他讲语法哈哈)

(我的蒙奇奇 )

(sunnybank华人区的小房子)

(台湾小哥哥讲话真的跟偶像剧里没差~)

(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告别布里斯班)


#房车营地all rounder#


2019年新年一过我们又回到了布里斯班,见到了想念的猪猪侠和朋友们。我们接到来自琳和麦兜的电话,她们是我们在汤村吃火锅时认识的两个非常棒的小伙伴。她们当时在西澳一个偏僻小镇Meekathara的房车营地当all rounder,就类似于高速路休息处杂货店店员,经理非常好,恰好她们为期一年的签证到期需要买车回国,我们可以去投奔她们,接替她们的职位。


(最棒的两个乖乖 琳和麦兜)


于是我们决定好以后,在各大卖车网站、奶车群里迅速、大量发帖,三天内就卖掉了我的猪猪侠,再飞去了西澳最孤独的城市,西澳首府--珀斯perth。辗转坐了12个小时的直达大巴车以后,我们见到了这片红土地上的休憩地。聪明机智的麦兜和琳带我们上手工作大概一周的样子后就飞走了,她们把车“小灰灰”留给了我们,在这里我们和另一个小伙伴Lola一起度过了简单而充实的三个月。


我们的小店其实是个综合体,可以加油,可以住宿,可以房车停靠,有餐厅,店里有卖零食杂货。我和joy一人早班,一人晚班。早班的话主要是负责退房,加油、售卖早餐、零食;晚班的话主要是负责房间预订、电话的接听、客人入住以及售卖晚餐。我们的经理TRACY 和JOCK是非常好的一对夫妻,总是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我们之间的相处又像亲人又像朋友。


我们工作3个月以后,他们就辞职了,因为女经理很喜欢海边,不喜欢满是红土的沙漠小镇,他们已经在海滨小城Geralton租好门店准备开一家早餐店。他们离职后不久联系我们,说开店以后需要招聘员工,问我们是否愿意去,工资什么的都协商好了。我们接到电话就提前两周告诉新经理我们也准备离职了。

(开档笔记)

(初见珀斯)


(12小时大巴经过的西澳红土地)


   (我们就在这样的小房车里住了3个月,每天夜里透过窗户抬头就能望见星星)

(营地一隅)

(roadhouse 对面常有的晚霞)

       (荒凉的米卡小镇上除了超市、邮局、旅店、一家手作店,啥也没有了)

(Roadhouse 里20刀左右一份的自助餐)

(送走琳和麦兜的前一晚)

(休息的时候和查理爷爷、小Lola打rummy card)

(我们营地里一对老夫妻查理爷爷和他的妻子用公交车改装的房车,里面很精致。)

(厨师Karren阿姨离别时在餐厅留念)

(无聊时健身房前的草坪拍照打卡)

(上班班表)


(我在认真拍照,sunny大哥在认真恶搞)


#初见杰拉尔顿#

Geralton是西边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但工作也是非常难找的,很多周围偏僻小镇的当地人都想来这里生活。从Geralton看,西澳的特点是完全不同于东澳的。相对来说东澳(昆州)发展稍微好一点,基础设施也会相对更健全,商场超市多一些,让人感觉更方便;而西澳的城市开发相对落后,一路北上都是红土地,当然西澳的自然风光也就是最美的了,所以西澳也是环澳爱好者们的天堂。因为光污染较少,西澳最美的就是天空,几乎每天傍晚的时候天空都是渐变紫或渐变蓝,而且这里是个雨后必现彩虹的地方。

(杰拉尔顿是个非常舒适的小城,,可惜工作难找)

(杰村大叔带我们来这里看过了非常震撼的银河)


来我们去到Geralton找到前经理后他们压力也很大,因为创业资金不足各种问题浮现出来。我们也无能为力,迫不得已只有再次离开了他们,当然我们又一次失去了工作。放弃轻松的小镇工作我们有一点小遗憾,但世事难料,我后面是很感谢他们把我们带走了,我们也因此开始了新的旅程。

(我们的澳洲爸爸妈妈tracy jock的家)

(临走时Jock帮我们检查好了车,装好行李,给我们装了好大一桶水)

(tracy 说joy做的辣子鸡太上头啦 )


(杰村大叔带我们看密密麻麻的星星,银河的美十分震撼)

(杰村大叔的爱狗)

(离开杰村时候海边拍照留念)


(北上黑德兰沿途经过的小镇)


 #DOME咖啡师#


当时在Geralton时,我们也尝试过投递位置靠海的西澳大型连锁咖啡馆--Dome及其他一些工作,都石沉大海。坐在海边突然在群里看到有人发消息说黑德兰港在招聘,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开了两天直接杀到了黑德兰抢占先机。


黑德兰港是西澳大利亚西北部印度洋岸港口。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输出港。往北走600km是背包客聚集地布鲁姆,往南走200km也是背包客聚集地卡拉萨。黑德兰这个城市因矿石而生,矿石的出口带动了城市的繁荣与变迁。


这个城市分为南边和北边,北边就是港口一带,北边主要居住的是矿工、社会中层;南边主要居住的是土著,但是因为北边不好租房,大部分背包客都会在南边租房生活,我们当时住在南边,和一个西班牙爷爷住在一起,南北单程20分钟。


我们工作的咖啡厅位置正对港口。我当时是应聘前台,结果前台招聘满了,Dome只有后台厨房在招聘,所以我和Joy都是kitchen hand(厨房帮手),做了几天以后前台有个欧洲背包客妹子签证到期要走了,于是我被调到了前台。除了周末,一般情况是前台就一个咖啡师搭配2个服务生,后台一个厨房帮手,刚开始我做了一周服务生的样子,后来我跟大经理申请我想做咖啡,感谢大经理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一直做咖啡。


虽然咖啡师也很累,也是半体力活吧,但是固定岗位心里是比较有归属感的,而且不用走来走去,因为Dome实在太大了,收个盘子一晚上微信运动妥妥第一吧!因为工时不一样,我们用车就非常不方便。每天早晨5点我开车送Joy去上班,然后我又开回家;下去13点我又自己开去上班,Joy 14:30下班又自己开回家;22:00点又从南边来接我再一起开回去。


鉴于小镇油费非常贵,每天这样开车人累车累,以及发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我在辅道stop的标志下没有停,我以30码的速度滑行跟主路上的车撞了,惹上一点纠纷,我们就搬到了北边,在朋友Max的帮助下住到了公务员Angella阿姨家里

(因为黑德兰属于矿区,街道上很多这样的车)

(这就是DOME,曾是二战时期医生护士们的住所,很有历史底蕴。)

(每天换完垃圾袋就代表我快下班啦)


(恰逢school holiday 某一天清理出来的过期牛奶,倒得真心疼啊!)

(这两个菲律宾小妹妹特别可爱,不忙的时候我就拉着她们在后台摆拍)

(圣诞节互换礼物)

(难忘的一夜)


#多拿滋甜甜圈#


由于Dome工资一周700左右,为了达到破千的目标,我还得找个兼职,于是找到了在南边购物中心的商场里卖甜甜圈Donut king,于是我9:00-13:00在商场卖甜甜圈;下午13:30-21:30在咖啡厅点单做咖啡师,周末下班会晚一个小时。甜甜圈店的经理是个很好的印度人,年龄跟我哥哥差不多大,虽然偶尔会吐槽他,但是大多时候一起上班是很开心的,他常常跟我吹牛他家里是贵族,来澳洲七年他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悲伤,工作大多数时候就是聊天,卖甜甜圈、热狗、可乐(因为土著小镇上热狗和可乐对他们来说真的是绝配)

(在上班的时候偶遇琳,两个妹子在商场尖叫哈哈)

(我休息的时候就会给同事们做一点好吃的)

(好朋友小九要离开小镇了我给她做好吃的)

(在澳洲吃了好多蓝莓、草莓、车厘子,牛角包)

(Joy在加油站上班我们偷偷去探班 哈哈)

(西班牙John爷爷想到我们回家晚搞了一个灯)

(家里装饰简单,但非常干净)

(哥哥是马来西亚人,姐姐是台湾人,总是帮助大家,他们经过8年的努力去年拿到了绿卡。)

(我停车的技术,我真的十分恐惧开车)


                        #Provedore咖啡师#

在搬到北边以后我就没有再卖甜甜圈了,我和Joy在一家新开的咖啡馆里上班,我依然做咖啡点单。虽然这是个新开的咖啡馆,我们也期待着和它的一起成长,但是没想到公司里的员工有各种各样的矛盾,里面的厨师工资高,工作已经很轻松了,但是每天都在抱怨;主管是个泰国女人,控制欲非常强,我们在Provedore工作得不是很开心,也没学到啥就辞职了。

在Provedore刚开业的两个月我是非常忙碌的,因为小镇就这两家咖啡馆,而且客人总会因为好奇来新店一探究竟,刚开业的两个月我几乎每周都是合计60几个工时,一周税后有1.4K-1.5K。因为北边就只有几家咖啡馆,所以有些客人都熟悉了。我总是打趣说羡慕他们早上这里喝完咖啡,下午那里又喝咖啡;而他们也会打趣我有上不完的班,哪里都有我

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我在Dome的同事Carmila有一天跟我吐槽,早晨他和家人去喝咖啡,碰到joy在那里上班(刚好joy那天早晨在那里试工);喝完咖啡中午去油站加油,又碰到她在那里收银(试工两小时完了她在油站上中班);下午Carmila去上晚班又跟Joy一起上晚班。虽然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感觉这两年我们真的一直都在上班,可能社畜走到哪里都是社畜吧!

(Spanish baked egg 是老外的最爱)

(工作休息30分钟的时候joy偶尔会帮我做一点小零食,外国人喜欢各种jam)

(感谢这两个环澳的妹子北上给我们带来“续命”的调料,她们不仅环澳还环了新西兰,都很棒呀!)

(Dome是允许带狗狗的,这只狗狗好可爱,好想拥有!)

(这是我的最爱--房东的小狗子Jose,无论多晚回家它都会等我们)

(和仙女angella阿姨一起遛狗,捡海边垃圾,这两只小狗是她的宝贝)

(大兄弟august 带我们去钓鱼,海鱼真的很好吃,没有腥味!想吃鱼了就会去找他)

(下班后的一碗螺师粉儿可以消除一身的疲惫)

(这些都是小九让别人捎来的续命底料)

(老爷爷的爱猫)

(打火锅的时光总是美好的)

(在医院门口等待新工作体检)


在黑德兰的日子是充实而忙碌的,与我们同住的西班牙爷爷人非常好,也是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常常下班回家会给我们留很多小便条和晚饭,承包了我几个月的水果,给我们买生日礼物,虽然房间装饰简单,但我们住在一起非常自在。在这里也遇到了很多好朋友,大家都很棒,在这里基本都是周薪破千的,还有其他一些朋友,周新偶尔破2k,也是很牛逼了



闲言碎语话澳洲???

1.澳洲打工度假到底能赚钱吗?

首先关于这个签证就有不同的解读。

有的人是单纯来度假的,搞个车环澳一圈半圈,体验一下澳洲文化就飞回去了。第一类人呢就会玩得相对舒服些,记录或者纪念着生命里每一个精彩、独特的瞬间,下海冲浪上天跳伞,在朋友圈这面大橱窗里展示着自由的灵魂,感谢圈里众多背包客朋友的分享,我也就将就着在朋友圈把澳洲耳熟能详的打卡景点看了个几十遍吧!



第二类人是一边存钱一边旅游,这一类背包客比较多。他们自给自足,花掉兼职、全职工作的积蓄去环澳或全世界旅行,广泛交友,以此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历。虽然最后可能积蓄都光了,但是拥有了一生中最难得的体验,也非常不错。


   (以下都是朋友圈里背包客们分享的,他们都拍得太美了)


第三类人是打着度假名义或在度假的路上开始找寻人生意义或者另一半,走着辛苦而漫长或者相对幸运的绿卡之路,慢慢规划着改变人生轨迹的。选择没有好与坏,只有冷暖自知吧!当然有一些遇到真爱且顺利移民的小伙伴,千里姻缘一根线哈哈。



第四类人是来一边度假一边存人生的第一桶金或者学费的,这类人相对来说就会难很多了,因为存钱是个孤独而漫长的过程,路上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路会非常难走。当然这部分人的毅力也是非常不错了,身边就有不少背包客真的做到了带着第一桶金去英国留学或者在澳洲留学,走上漫漫移民路。



那赚的钱就是看你自己属于哪一种背包客类型了。在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大部分背包客年收入在10万-15万之间;收入在20万以上的就算高手了。因为澳洲生活成本相对国内也较高,我在澳洲全年的生活费是大约6万,每个背包客所在城市不同,生活成本会有差异。最后根据留澳目的不同,能存下10万左右的就算不错了。但是有一些几乎没有花销又疯狂存钱的背包客,就能存到既定目标,以前有个住在我楼上,两年一直不间断工作,赚了30几万人民币带回去的湖南妹子;还有小镇上跟我一起工作的男生朋友们也是一年存款20万+,这些都是厉害的“背包侠”了。



当然也有很多带着挣钱目的来而没有坚持下去的朋友,因为工作是生存的保障,澳洲生活成本又比较高的。找到工作的重要性于每个背包客而言不言而喻,虽然在偏远小镇工作机会相比大城市多得多,但因为我们签证时间只有一年,2018年签证还有限制:我们只能在同一雇主下最多工作6个月,再加上如果没有一技之长生活就比较难了。好在2019年政策改为同一雇主下可以至多工作12个月了。



2.澳洲最吸引我的是什么?


首先国家对公民的福利待遇是不错的,虽然我也没有享受过,年轻人不用买房,买车的话工作一年随便买个很不错的车,可能是福利好吧,住房公司会分配,就算租房也能接受;失业了马上就可以领取失业津贴;生病了medicare 也给报销。所以我感觉澳洲人生活上是没有特别大压力的,因此相比工作上的积极进取,大家更愿意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虽然两者不冲突,但是要平衡也不容易。



在澳洲生活确实是比较自简单的,少了很多的应酬,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也变少了,就算有人有一点小怪癖,也少有被评价和嘲笑,整体的文化氛围是比较轻松的,更多的是人与大自然的接触。周末的时候海边就会出现一些野餐的家庭;澳洲有袋鼠岛、企鹅岛等等可以近距离接触小动物;在西澳小镇monkey mia还可以喂海豚;黑德兰在特定时期每年都会有海龟到这里产卵,志愿者们会为它们做好标记。城市周边动物园里还可以抱考拉,看、喂羊驼。人们休息的时候会去各种海湾玩耍;出海、爬山、钓鱼、坐飞机看大堡礁和粉红湖这些都是感受大自然的机会。



还有就是澳币的购买力是不错的,尤其是在买奢侈品的时候。比如按照我在黑德兰生活来看工资一周是税后1k刀,房租100刀,饮食50刀;油费一周70刀;剩余780刀,一个月工资是3120刀。柴米油盐交通住宿大概占了1/5。如果找到提供食宿的公司生活成本就更低了,基本就是花点油费。一般根据预算背包客会花费2-6k刀买一辆性价比、车况好的二手车,离境时再转卖掉,因此努力工作一个月就能买一辆基础代步车了。澳洲买房首付是5%左右,一年收入在50k刀左右的话,存个几年也就可以买房啦。我的经理就是自己买块地修房子,首付和利息都很低,还贷额也是根据她每个月的收入来制定的,这样买房压力就很就很小了。即使这样,因为收入支出、社会福利、消费习惯、消费文化不同,澳洲工薪阶层买房还是很少的。其次就是在澳洲基本不用担心买到假货,这一点是很让人安心的。



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整体文化是比较尊重劳动者的。在澳洲蓝领工人的工资是非常高的。比如说各种工人(修房子的..搭管子的..修车子的.修机器的..)。在澳洲白领的工作或者福利待遇好的公司工作其实是很难找的,但蓝领工资很多是比白领还要高的。澳洲就是比较尊重劳动者,反正就是如果你足够吃苦、有一技之长工资都不会低。



人们对待同性恋的态度。

在中国如果是两个Lesbian,多数情况其中一个会有一点假小子的感觉,而两个Gay 的话其中一个肯定有点“bitch”。在澳洲Les中其实可能是两个都是女性特征比较明显、打扮风格甚至相同的女生,比如两个长发及腰的couple或者两个胖妹妹。男生不一定其中一个就很“娘”。可能是因为社会阻力比较小吧,大家都能简单地做自己,两个人相爱就是相爱了,仅此而已,与性别长相、年龄国籍、穿衣打扮都没有关系。而父母对待孩子性取向的问题,一般也不会干预,更多的也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个跟中国的文化是不太一样的。



澳洲老人比较独立。

在澳洲很多老人都会自己开车,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会开着房车环澳,冷的时候就去北边,热的时候就去南边。个人感觉是非常好的,而且很多老人也是在工作的,我之前的房东老奶奶是个医生,60多岁了每周上五天班,包括另一个房东老爷爷已经72岁了,他有退休金,但是周末还是会去做一些housekeeping的工作。不知道是因为这些老人年轻时挥霍没有存款还是说他们觉得需要自己养活自己,反正工作的中老年人还挺多的。老年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并不全是在儿女子孙上。人和子女之间的依赖是比较少的。比如那个医生老奶奶,我就只有在她家里有东西不能修缮、或者有自己不能解决的事发生时才会见到他儿子。



纹身文化。外国人是非常爱纹身的,我身边的每个成年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纹身。有把女朋友纹在一条大腿上的;有纹两条五彩花臂的;有脖子脸上都有纹身的;有纹五个手指关节的;有纹中文“女神”“半兽”奇葩的名字在脖子在胸前的,有纹各国语言的,反正澳洲人是真的真的巨爱纹身,只要你在身体上能找到的部位,只要你喜欢的文字或图案能用笔画出来,都能安排!



独立女性和外国背包客。

中国的背包客里很多中国女生都是一个人,尤其是广州来的女孩子都非常棒,反正上天入海都不带怕的那种,非常勇敢。身边有些背包客女生朋友可以一辆车说走就走,独自驾驶2-3k公里穿越无人区到土著小镇工作;有些女生可以同时做3份兼职;有些人练出了生活工作需要的十八班武艺,正是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这些女生身上独立的特质更显珍贵。欧洲背包客就是比较会玩,比如说他们会省钱睡机场,但是去很多地方探险玩耍,重在体验不同的文化;他们可能工作就是1-2个月,走到一个新地方就换宿或做两个月兼职赚够接下来的路费又继续旅行。有一些背包客真的就是小小年纪就在路上,走过世界很多地方,甚至有些是情侣,他们一直在路上没有停过。看到他们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有很多又酷又会玩儿的人,非常会享受生命。



还以一个感受就是身边的澳洲同事、朋友普遍都比较会爱自己,比较愿意去沟通。工作中亚洲人受了委屈,一般会选择隐忍或者自我消化这类的的情绪处理方式(take personal ),而澳洲人一般就会直接this is not cool 或以F***开头开始说不同意或者吐槽了。想比别人的情绪,大家都会更先关照自己的情绪。我以前如果工作做不完,怎样都会加班完再走,但是在这里同事们就是下班到点,客人排队排到门口了都不关自己的事了,因为下班了。可能是工作性质不同吧,但是至少传达出:“我”的时间很宝贵,“我”的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这样一种感受,我觉得是很值得去思考的。



2.澳洲什么是不太习惯的?

首先在澳洲的饮食是非常不习惯的,亚洲人多用炒煮蒸等烹饪方式,澳洲最为常见的烹饪方法是烤箱。很多家庭都安装的暗火的灶炉,同时家里都会安装烟雾警报器,多一点油烟警报器就会响,因此灶炉的火候很难炒出满意的口感。在当地超市可以选择的食材和调料种类相比国内菜市场也很少,例如当地超市里没有鸡精、味精、豆瓣酱卖,所以饮食上是难以适应的。但是如果喜吃牛肉、面包、三明治、沙拉的人就OK的。



其次澳洲当地有一小部分人是比较排华的。种族歧视走到那里其实都是有的,排华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越是小镇或者偏远的地方,人们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更低的地方,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不仅仅是这个原因。有时候还会出现华人歧视华人的情况。但是种族歧视毕竟是少数,一般生活中遇到我们也很少计较了。但是工作中遇到那是一定要维权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了。



还有就是适应了国内方便的移动支付,在小镇生活便利程度是很低的。以及网购的话等个2-3周是家常便饭。像小镇的娱乐设施也是很少的,电影院也不会及时更新大片,小镇的封闭性限制了人们的部分消费,这也不难理解小镇是存钱型背包客们的天堂了,所以如果没有培养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小镇是比较孤独的。



写在最后:


如果说正在有计划打算疫情结束去澳洲Gap year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有以下几个参考。

首先确定自己去Gap year的目的。


1.一定要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途中有非常多的诱惑。

如果你是度假型,看到找到稳定工作的小伙伴收入不错,你可能就会犹豫要不要改变计划;如果你是一边打工一边度假型,那就要提前规划好度假的时间和路线,不能和工作冲突,也许你的工资并不能支撑你全部的旅费;如果你是纯挣快钱停不下来型,当你看到大部分背包客已经环澳成功,而自己一直困在某个地方就会小小的失落。

或者当你没有找到工作给自己提供保障、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你就会质疑自己的初衷和决心;又或者当你看到拿到绿卡的人享受福利和找工作的便利时,可能你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搞一个绿卡,如果不能经过专业的移民建议或者不能忍受争取绿卡的遥遥无期,这个时候一些人就会迷失或者作出牺牲。定好初衷才有定力抵抗众多的诱惑和选择。



2.其次学到一门技能傍身。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如果你出国前积累一些修手机的经验,那你就可以在商场里找到一份修手机的工作;如果你会会乐器或者画画,在大城市搞街头艺术;如果你会包寿司,你可以做一份超市里卖寿司的工作;如果你会美甲,在城市里你就可以找到一份美甲师的工作;如果你手脚麻利,你就可以得到一份厨房帮工或Housekeeping的工作;如果你会按摩,你可以当个按摩师;如果你喜欢跟外国人交流,你可以找一份服务生、加油站的工作;如果你会滑雪,你可以去雪山工作;如果你会调酒,你可以应聘调酒师;如果你会咖啡,小镇上会招聘一些咖啡师;如果你的英语足够好,国内工作经验对口,你大可去大城市试试应聘一些福利待遇好的公司岗位。



有人会问为什么只能找一些乱七八糟、半体力、或纯体力的工作,因为旱涝保收的工作很多当地人都找不到。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许多刚落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占优势的背包客们的真实生活,包括我。因为还是那句话:要生活,先生存。至少这些工作的工资可以帮助你在三个月内迅速适应和稳定下来。

而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组队去各种肉厂(牛羊鸡鸭袋鼠肉…);或者说去各种农场(草莓蓝莓芒果车厘子各种蔬菜厂…)而一不小心就会看到很多工场农场骗工骗钱骗色的新闻。当然肉厂农场也是不同的体验,只是相对其他工作这确实会辛苦很多。



3.提高自己的辨识力,不要去羡慕别人,更不要贪婪。以及把期望值降到最低,永远做好最坏的打算,拿出一个PLAN B。

刚开始抵澳会是最难适应的一个阶段,永远不要看到别人能做什么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可能你看到别人做Housekeeping3个月都能赚个6.7万,但是你没有看到这个工作需要起身蹲下无数次、手指甲都会废掉,让你铺床扫马桶三天你都做不了;可能你看到有人在小镇月入三万,但是你没看到老板是怎么压榨工时的,别人一周可能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可能你看到农厂肉厂顺利集完二签三签,可是你看不到农场的住宿条件和毒辣的太阳,以及黑心工头的各种坏主意。可能你看到现在这个人潇洒自在,但是你想不到他可能经历了车祸、以及诈骗。身边没有一个背包客是一直一直幸运下去的,其中多的是在不幸运时硬扛直到幸运重新降临的人。


世界很大,我们这个年代是真的有很多机会可以去看看,但是比起看世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些品质,让自己无论身在哪里心中都有无限的能量。


看到一句话:一个人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人,决定了他思维的的宽度和内心的包容程度。如果你去过西藏,你会对生死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从欧洲游历一圈,你就不会以为失去一个前男友就失去了整个宇宙,如果你在美国住上一段时间,你就不会再有狭隘的反美情绪或者狂热的西方崇拜。十分认同,因为我相信: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在此也特别感恩在澳洲这两年帮助过我和JOY的朋友,我没有一一把名字打出来,但是都记在心里,谢谢你们的善意让这份旅途更多了一份温情


- End -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