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移民路: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一种眷恋,叫做离开

2019年11月19日 澳大利亚移民家园



作者:家在北平,移民家园网资深用户,论坛ID:@家在北平


“移民”,原本不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究竟为什么这些年竟然成了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概念了呢?


从带有调侃意味的影视作品诸如《大撒把》中部分国人前仆后继去发达国家淘金,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或者家庭都有的亲戚、朋友乃至同学、同事之各种版本的活生生的出国事例及曲折经历的故事甚至传奇,“移民”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和对特定人群身份的界定概念,它确确实实地成为了我们中国人民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要说生活,中国真是不错,经济发展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全球领先着,人民收入也一直不断提高着,只不过没有退休人员的体会更加深刻;哪个国家也没法儿和中国比吃的花样儿丰富,各种“吃了吗”、“拉了吗”之类的快递送餐,除了太平间它们几乎哪儿都可以送,还怎么着?


教育水平也不算低,诺贝尔奖也开始拿了;汽车有了,房子价格也涨了,很多人一跃身价已经悄然“千万”了;护照免签的国家也多了,虽然里面大多还是探险目的地多一些,但是的确没有单位公派和领导允许,咱也能堂堂正正不需要谁批准就可以出国了



就这样,还是有越来越不在少数的人惦记着对自己以及孩子的生活道路最终做出一个最后选项——移民,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自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放开伊始,“出国”就一直是一股在中华大地上涌动不息的巨大浪潮,只不过与一般人的距离比较远罢了。早先由国家公费派遣留学或者进修的访问学者,后来慢慢有更多的人自己联系考托福或者GRE、GMATT等再找奖学金出国,目的也由外出学习和看看悄悄演变成了留下来“淘金”。


打小儿生活的北京城就经历了从八十年代留学国外,到九十年代去包括俄罗斯、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列国做“跨国贸易”,乃至现而今连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都被家长惦记着“送出去”培养,还是自费的一个过程,使人不由得感慨:世界真是越来越小,地球处处是我大中华人的家啊。


就不扯别人了,说说自己吧


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咱那一辈和后来的八十后、九十后不一样,我们肯定是在红旗下飘大自不必说,可非要说蜜罐子里泡大的严重不同意,就冲小时候吃饭要粮票儿,买衣服要布票儿,家里置台缝纫机要工业券儿来说,就不现实,谁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蜜,要不然北京人怎么老是说:你吃了蜜了?想想现在这些孩子们的生活,那才叫做在蜜罐儿里泡大的,只是他们糖吃得太多,对甜味儿没有感知了。



尽管伙食和物质生活内容远不够丰富,但是打小儿受的爱党爱国敬业爱岗教育那是不绝含糊的,祖国万岁,中国第一,谁也不能颠覆的概念,谁要是敢抹黑中国,跟他拼到底就不仅仅是的决心的事情了,而是一定会付诸行动的!


但是,从彻头彻尾、每个毛孔都滴着爱国热血的公民,咋就考虑起了移民的心了呢?说来话太长,论坛不允许,就捡重要的说吧。其实,按照唯物主义史观,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只不过随着生活的展开,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都在潜移默化低改变着每个人,而每个人自己,也会看到周围家人、邻居、同事、同学等的变化,这些都对每个人都有自己心路历程的变化和变化的方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鸡蛋变成小鸡,首先它是鸡蛋,而不是石头。是人,就会有变化,只要具备条件,每个人都不例外。


上大学

在我们高考的年代,录取率很低。我们那种普通中学,一个年级一般都是十几个班级,我们那年是十四个。每个班大约40-50人,毕业班才有快班,都是集中了学校最有经验和最优秀的老师去讲课。记得我们那年考上大学的比例是,全校算上复读生,一共考上32人,其中一半还是复读生贡献的。


那时候,父母虽然都很重视,但却又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不能给予太多的金钱支持。那时候,补习班也就是去大学周末开设的大讲堂去听听各区优秀教师的大课,我的老师给了一张听课证,这样就不收钱了。因为我一直是他的课代表,成绩也算不错,所以才有这等好事。


北京那些年一直都是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一点儿也不算低。我有幸考上的大学还算不错,要求也很严格,比北大之类的重点紧,四年累计十五个中就没有学位了。为此,一直努力拼命,生怕掉队太多,也算是在学生时代打下了一个相对可以的基础。


工作的经历,野牛掉进水井里?

大学毕业,分配到合资企业,一开始多少有些心高气傲,毕竟也是没几个人知道的名校毕业的,自视不低,到了一个很多同期毕业生大多是普通高校毕业的地方,一心想干出点名堂。


由于专业是洋文,而我们行业总公司一个二十多家工厂,近5万员工,连上鄙人也就两个是外语专业毕业的,另外一个老太太还是工农兵大学生,已经在总公司工作十余年,但是,要命的但是,她丈夫是公司下属最大的一个工厂的副厂长。


人生初上赛道,一开始就注定了其不公平性和未知性。



但是,现实是现实的,直白地说就是残酷+残忍,这些都是后来慢慢体会到的东西了。很多基础和不落好以及无人留意又非得有人做的工作,抱歉全是都是您的,别争,也没人跟您争。做好,是必须的和唯一的要求。然而,这个然而,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接受不了的了。


几年下来,做过了全套的基工作,不能有半点牢骚,且还要夹着尾巴做人。就这样,单位还是不爱用你,身在外事部门但出国等大家看起来是好事的,绝没你的份儿。为什么?那时候出国每个单位都是是有指标和名额限制的,互相都是会心照不宣地留着指标照顾关系户。至于翻译,哪儿找一个不是随便用啊?再说了,领导出国都是考察,又不是做学术研究回来提交学术论文,用不着那么严谨的。


如此的蹉跎人生,一年OK,两年无所谓,三年能抗,四年咬牙,五年?人生在世有几个五年?国家发展的每一个五年计划是要求经济及基础建设等各方面上台阶的呀!您的头一个五年是在打基础,第二个五年开始还是给别人打基础,看样子第三个,乃至后几个都一样,非要等到别人退休了您才有机会?人生若是如此,那可真要好好想想了。


工作的第一年是在工厂实习过一年,也是快乐的一年。三班倒根本不是压力,最愉快和最有收获的是从老师傅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工作技能和为人处事的技巧,这些都是出身于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又一直在校读书的毕业生的巨大短板。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最难受的时刻竟做本职工作,为厂领导陪外宾吃饭做翻译的那几个小时。有一年,工厂领导为了招协助安装大型设备的国外工程师摆了一大桌。可以想象到的是,满桌子都是陪客,就一个老外工程师,招来了十多个厂长、副厂长、书记、副书记、车间主任、副主任、班组长、一位设备操作员,加上我这个必不可少,但又是多余的“翻译官”。


敬酒、讲故事、拉家常,每个人几乎都是口若悬河,让老外目瞪口呆,许久,他喃喃了一句:让翻译吃口饭吧。在书记严厉的目光逼视下,我违心地喃喃出了本句的中文意思,但是随即被他爆发出的爽朗大笑搞得丈二和尚了。


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说:我们给翻译准备了盒饭,咱们该聊就聊,别管他!至于老外当时惊愕的表情,我现在已然记不清楚了,只是纳罕,这平行世界的反差,怎么会这样大?体会到这些事情,还是两年之后,我去了中央的一个部级单位做外事工作,在给司长主持的招待晚宴做翻译时的亲身经历了。



记得那是在一家北京的五星级酒店,一切都与在工厂里的场景迥然不同。那是我第一次作为翻译出席外事司的活动,当时招待的是中东某国的一位亲王,来中国签约合作协议的。


当时,在例行的开场白之后,宾主双方开始用餐,这时一直忙着翻译和记录的我,被坐在主宾席上的司长轻轻地碰了一下胳膊,他说:”小伙子,辛苦了!你吃吧,我们是老朋友了,我们不谈工作的时候就不用翻译了。


简单的几句话,让我当时就怔住了,回想起当年在工厂里的境遇和现在的反差,都是领导,差距真是太大了。只是记得在明亮的枝形吊灯下,脑子一阵发蒙,头几口饭是含着复杂的心情吞咽下去的,其味道至今仍是无法回忆起到底是怎样的了。


后来,也曾在北京市级的外事单位工作过,北京市的市级领导与局处级领导,除了长相与衣着谈吐,差别还是很大的。然而,他们与中央部委级别的领导比起来,差距更大,这些暂且按下不表。


人的变化,有时候快得连自己也说不清。好好地,在部机关工作了几年,虽然出国已经不是大事儿,置装费也领了好几次。但是每每同学聚会时,看到大家的变化,竟还是有些耐不住来自外面世界,当然主要是收入的诱惑,后来咬牙决定选择下了海。记得最后离开部机关前的一次外事活动后,送领导回家,到了他家门口,和领导一起在月色下抽烟闲谈的情景。


他一直劝我要耐住寂寞,虽然我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也逐渐适应了机关的节奏并开始逐步走上了正轨,可无奈金子和钱的诱惑太大了!同一年毕业的同学,成绩远不如咱的,年收入十几万人民币(那时候!),说起来,这真不是让人羡慕,而是让人生气!要知道可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


而俺们呢?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工作一个月,连洗理费再加上名目繁多类型齐全的毛儿八分的补助,也就一千多毛钱,有的月份买完一张心仪的古典音乐CD唱片,剩下的钱,也就馒头咸菜勉强度日了,根本就不可能奢望再有其他除了做梦以外任何类型的消费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可真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时候,去百货大楼买电视,少一分钱您试试?


现在电器商场除了优惠还能再砍价儿,这在当时看来,不啻于是天方夜谭。记得1990年那会儿一个朋友结婚,家住二环外三环里的老虎庙,在西单的华威商场买了冰箱和洗衣机就是不给送货,因为那时候二环里面才算是城里,给免费送货。最后哥俩自己个儿登着板儿车拉回去,一起抬上了六楼,还没电梯,因为盖楼时,楼层不足七层。


离开部机关几年了,扑腾过了,也挣到钱了。当时揣着N万元折回北京,做梦想着能还回到机关工作。一到部里,仔细打量才发觉,自己想得太简单了,朝九晚五安安稳稳打发余生的念头破灭了,大学生一年一年一波一波的毕业潮已经开始汹涌澎湃,市场价格也不高,还算听话顺溜,这谁还要您,一个当年不顾阻拦掉头弃职而去的故人?


迅猛的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国家机关到农村都不例外。那时候,看着当年的老领导,想要回来的话,几次冒出来又咽下去,真是说不出口啊。挣了钱就想着回来过舒服日子,没门儿!


后来试着自己做过几单生意,但是心不黑手不狠,在哪个社会也都是殊途同归的结局:没戏。碰壁多次之后明白了,还得凭借自己的本事混饭吃,没有捷径可走。


又在外事部门工作了几年,因为实在受不了一些事情,毅然决定离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总算是找到了有发挥自己一点点能力的地方,最终也就结束了漂泊的工作经历。


后来自己反复思量,也就是外资企业,找对了地方还能干点儿事。许多的国家机关和企业,人才云集,但是伯乐总是招不上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相信每个因为事业原因方方面面不顺的又想移民的人,心里都会明白其中的原委。


金钱,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


工作相对稳定了,经济收入逐渐也有了回报,成家了。但是问题也就来了。原本不属于我们生活的部分,慢慢进入了千家万户。


您二十多年前曾经想过自己也能有钱买车吗?除了单位分房,谁曾想过自己掏钱买房、出国旅游甚至移民吗?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无论是从内容还是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可以说,改革放开以来的几十年中国一直都在变,尽管有好有坏,但是前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但是,国内的经济发展了,人民有钱了,但是社会教育以及风气却在变得让人不忍直视,不能接受了。为什么?环境、食品安全等等,百姓身为主人,实在是不方便自责,那么很多事情,为什么却总是偏离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在执着地前行,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呢?



说实话,这些个事情,才是促使人们考虑离开的真正原因。绝大多数人,没有巨额资金需要转移和隐匿,没有野心勃勃的海外扩张收购及拓展计划,只想呼吸下干净的气儿,吃口卫生的食儿,走个安全的路,过个安心且有保障的生活,能够在规定时间里退休并顺利领到交了很多年但数额极为有限的养老金,看着孩子们能学个好儿,不用担心许许多多平头百姓不该操心记挂的事情。但是,许多事情,想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每个以单个家庭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几个人,自家有点儿钱,能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就是终极理想吗?每个普通人和正常人,都会心存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与愿望。而这些追求的实现,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相对健全和健康的社会约束机制之上的。


物质生活的满足,并不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而仅有物质充足而法制不够健全的社会,终究还是距离理想的生活还是有差距的。相信很多有移民意愿的人,对自己的能力以及社会价值体现,还是有所追求的,而当下的机构以及体制等各种制约,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难以一展才华,这就难免让人有些心存去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鉴于洛阳纸贵,就不一一展开细说了,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追求与理想

为了逃避喧闹的邻居和不文明的各种,早就离开距离办公室一公里的公寓,搬到了乡下的大房子。但是,不文明如影随形而至,养狗不拴随意大小的有之、极爱聚会不顾扰民烧烤高谈阔论的有之、租住的不在乎邻居感受,从早到晚遛狗和自己嗓子的有之、不文明停车,把自己车停在小区公共道路上的有之、为了自家种菜方便,不顾邻居感受在门口沤肥的有之。


而这些事情,收了高额物业费的物业管不了,也不想管,报警?警察根本不来,让您自己协商解决。千万别以为住在大房子里,天天开着ABB的就一定有素质。


就算您胸怀宽大,对这些毫不介意,但是人生仅仅满足天天美食咖啡加闲逛购物就是幸福吗?未必。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满足,才是真正难以做到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却恰恰在精神方面,还亟待开垦耕耘,即便有人重视并致力于这些公益事业的开展,但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当你在音乐厅看到衣着不文雅,拍照、不懂装懂附庸风雅拍手鼓掌时的不悦,当你看到公共水域明令不许游泳禁渔之地,很多人旁若无人下水嬉闹,垂竿钓鱼时的不解,看到公共场所各类不文明举止无人制止时的愤懑,您还会总是沉得住气,与世无争吗?


一直以来,在与这些不文明的举止做着抗争,结果都是一样,麻木和仇恨的眼神乃至谩骂与动手动脚,就是对你的热忱公益心的最好回应。


中国人的经济地位改变了,物质丰富了,但是一个民族骨子里的魂呢?几千年文明与文化的传承,以后还能找得到痕迹吗?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环保、社会责任。等等一切,等是等不来的,自己不去争取与找寻,改变身边环境又是无法实现的黄粱梦,怎么办?


即便离开家乡,只是离开那些不愿看到的各类不齿之人与事。但是家乡与祖国却是永远不能,也不可能忘却的血脉相连的魂牵梦系。曾在蒙特利尔板块看到加拿大咖啡发的帖子《身在异国的你在地铁站里听到这样的歌曲会不会泪奔?来自蒙特利尔》,听到手风琴拉出的那熟悉的《我的祖国》,每每都会热泪盈眶。


不是不爱祖国,也不是不愿意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建设了,出力了,但是变化不是几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一种眷恋,叫做离开。


一觉醒来,发现了移民家园,才知道,有资金真能做很多以前不知道,也不敢想象的事情,感谢家园!也感谢,以下略去五十八亿字。


墨少笔秃,在规定的一个月之内实在是无法一言蔽所有的心事和想法。姑且应景写到这里,算是扔出一块儿半截儿砖头,期待美玉出现,共飨天下。


点击下方小程序,阅读精彩移民故事

更多热门国家移民资讯

综合资讯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专属测试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