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封国”下的意大利乱象后,才知道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

2020年03月12日 华人瞰世界



今天是 华人瞰世界 陪伴您的2463

中国的老百姓,

堪称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



· 华人瞰世界精选推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王耳朵先生

ID:huangezishiba



前天,意大利“封国”的消息,震惊了全球。


作为欧洲第一个爆发疫情的国家,截止发稿前,意大利新冠肺炎确诊人数飙升至12462例。



什么概念?


在中国,除去湖北,病例最多的是广东和河南。


广东人口有1.1亿,累计确诊1353例;河南人口1亿,累计确诊1272例。


可意大利整个国家仅有6000多万人口,确诊人数却超过1万。


从这个比例上看,意大利疫情已仅次于湖北。


仅3月7日一天,意大利新增死亡病例就高达133例,累计死亡463人。


致死率,突破4.96%,成为全球最高。



生死关头,一向“慢条斯理”的意大利终于坐不住了,直接采取最强硬的手段。


昨天,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全境封锁!



刚刚经历过武汉封城的我们,太明白这项决定的意义。


但意大利的“封国”,却在上演与武汉截然不同的剧情。


总理孔特怎么也没想到,壮士还没断腕,整个计划就差点功亏一篑。


在“封国”之前,其实意大利的决定是区域性地封锁疫情严重地区。


3月8日,从首府米兰开始,随后整个伦巴特区,接着是北部14个大区,隔离保护1600万居民。


被封锁的城市里,所有学校停课,教堂、博物馆、电影院、运动场馆一律关闭。


婚礼、葬礼、宗教仪式取消,体育赛事暂停。


(红色区域为原计划的封城地区)


这是个靠谱且明智的计划,越早实施,效果越好。


孔特也说:“这些措施会带来牺牲,有的牺牲很小,有的则会非常巨大,但现在是我们必须为自己负起责任的时候了。”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媒体提前知悉,一扭头,就在网络平台上到处散布。


消息一出,所有人的反应都是:要被管控了,赶紧跑。


一场全国“大逃亡”开始了。


米兰的数万游客、欧洲打工者、原住民,都在3月7日晚间抢购最后几班出城的火车票。


北部重灾区的民众,都乘着火车或自驾,赶在午夜法令生效前逃亡意大利南部。


一个英国记者形容:“打仗时都没见意大利人这么慌。”



当晚,从米兰到罗马的末班车是23:31,平时这趟8小时的慢车根本没人坐,但当天却被挤成了“春运”。



有人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没买到坐票的人挤满走廊,还有人干脆坐在地板上。



跑是跑掉了,但有用吗?


意大利总共30万平方公里,不及一个云南省大。


这些逃亡的人,不过是将病毒从一个地方,带到了全国各地。


南部普利亚大区的主席Michele Emiliano在社交媒体上呼喊:


“停下!回头!你正在向你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叔叔、堂兄和父母的肺部注入威胁北部医疗体系的病毒!”



声嘶力竭,无人理会。


逃出去的加速了疫情的失控,而留下来的却更让意大利的混乱雪上加霜。


病毒蔓延之下,意大利政府下令停止监狱的探监。


没想到,这一保护措施竟引起了大规模的暴动。


3月8日,摩德纳的一所监狱里,囚犯们以抗议禁止家属探监为由,闹出一场恐怖的暴动。


他们点燃床单,爬上屋顶,叫嚷着要权利,要谈判,和警察对峙。



而家属们呢,则在监狱外聚集,声援囚犯,强迫监狱采取其他办法防疫。



哪里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闹剧的结果是:


摩德纳监狱3名囚犯死亡,2名狱警受伤,20名工作人员不得不离开监狱。


一场暴动还没完,更可怕的连锁效应开始了。


南部、中部、北部,无数监狱开始模仿。


暴徒们挟持警察作人质,还偷走狱警的牢房钥匙,释放了数十名囚犯。


混乱之下,就连囚犯内部都开始斗殴,伤亡情况难以计数。



高墙内一片混乱,高墙外也没好到哪里去。


封城禁令刚开始,“向往自由”的意大利人就开始各种和警察斗智斗勇。


据《华尔街日报》,法令生效的第一天,米兰中心广场依然人头攒动。


城市的公园、河边,仍有不少人在散步、骑车、跑步。



露天咖啡馆坐满了人。



被隔离的人们,走小路绕开岗哨,到没有被隔离的镇上喝酒。


米兰夜店的DJ,还照常筹办室外派对,他说:只说不能在室内聚会,我又不是在室内......


还有人说:“天气这么美丽,哪能呆在家里?”


而且,很少有人戴口罩。


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在意大利被视为异类。


有名官员戴着口罩去开议会,结果被参会的同僚群嘲。


他气到扯掉口罩大喊:


“如果你们是聪明人,应该早就戴上了口罩,而不是让我脱下!我去过3个疫区,你们见过那里的样子吗?”



疫区是什么样子?


“我们现在在走廊、手术室、恢复室里设置重症监护治疗,已经清空了整个医院的病房,以便为危急的病人腾出空间。”


“我们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卫生系统,但距离崩溃只有一步之遥。”


一边是手忙脚乱的医护人员,一边是悠闲溜达的普通民众,好似一出“双城记”。


意大利语中有个词叫“furbizia”,意思是耍小聪明,钻法律的空子。


总理孔特早在发布禁令时就说,希望意大利人不要再在这件事上furbizia了。


但漫不经心的意大利人只觉得新冠肺炎不过是一场流感,是政府的反应过度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意大利已面临至暗时刻。


网上有人说:有中国这份答卷在前,意大利怎么抄都抄不好?


其实不是他们不会抄,而是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老百姓太伟大了。


1月23日,武汉按下暂停键,正式封城。全市交通暂停运营,离汉通道关闭。


武汉人不害怕?


他们无处可逃,被困孤岛。


但武汉人怎么做的?


他们选择理解,国家一声号令,老百姓就真的蹲家不动,足不出户。


于是,平日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一夜之间空无一人。



人,测体温;动物,防疫检测,生怕有半点疏忽。


城内,酒店停业,饭店关门,如同一座空城(图片来源:@Aka步惊云er)。



那本应是最热闹的正月,最看重亲情的中国人,全都安静地呆在家里,祈祷武汉快点好起来。



有人全家滞留在武汉,困在亲戚家,8个人挤在两室一厅里。


哪怕食物匮乏,只能把肉留给孩子吃。



有人因为各地道路封锁,被困在高速上20天,十分疲惫。


终于住进了服务区,收到网友募捐之后,却感激地说很宽心,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那些来武汉打工的、看病的人,甚至一夜之间变成了“流浪汉”。


他们只能睡在武汉的火车站、停车场,甚至公厕边上。



60岁的大爷,在车库一边看书一边喝着小酒,就这样给自己过了生日。


他说:不难受,挺开心挺自由的。



27岁的小伙子,蹭着wifi上课,生怕荒废了时间。


他说,还没告诉女朋友自己住在停车场里,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位吉林的大姐说:


能住在不露天的停车场,有热水喝,有泡面吃,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我写下的,只是疫情故事中的千万之一,但有一点我敢肯定:


如果这一切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无法想象会激起多么强烈的抗疫,甚至暴动……


这就是中国人,他们偶尔也会有意见,有牢骚,但出了大事,二话不说也会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医生冲进前线,警察日夜轮班,工人支援基建,老百姓甘愿蜗居在家;


有志愿者送菜,有快递小哥送药,有好心人捐口罩,也有人不断宣传防疫。


可外国呢?


韩国民众还在搞集会,不仅不戴口罩,还现场分食食物;



“钻石公主号”上的游客下船后,去聚餐,走亲访友,汇入人海;



意大利民众照样在餐馆吃饭,在酒吧说说笑笑,该狂欢狂欢。



我想到之前世卫组织官员说过的一句话: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不是中国,而是病毒传到一些其他国家,从而引发更大的灾难。”


一语成谶。


前段时间,有国外专家到中国之后,惊叹道:


“居然有那么多老老实实闭门不出的人,那么多拿肉身去堵枪眼的医护工作者。这么大一个国家,只要上面一声号令就能做到,简直不可想像。”


西方人的不可想像,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人民。


俞敏洪在日记中写过:“如果天天在高楼大厦五星宾馆之间穿行,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就等于你完全不了解中国。”


中国的老百姓,堪称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


他们毕生所求的,不过是安居乐业、平安健康这几个字而已,其他的都可以不在意。


不让说的话,可以不说。


不让去的地方,可以不去。


不让看的电视,大不了换一个台看看。


他们永远是那么配合。


走在大街上,让掏证件就掏证件,让戴口罩就戴口罩,让测体温就测体温。


出了大事,农民把自己种的菜拉到医疗队分文不取,小饭馆老板免费为医护人员做几百份饭菜,国外回来的人背着一箱箱的口罩送给公务人员。


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中国老百姓比任何国家都高。


他们也永远是那么知足。


工资发不出来了,房贷交不起了,可只要还有片瓦遮风,有颗粒下锅,他们就乐呵呵了。


不介意是水泥还是茅屋,不介意是烧煤还是烧气。


不管是封城还是交通停运,并无怨言,自嘲躺着也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日子要好好珍惜。


就这样乖乖的,勤勤恳恳的,从来没有想要太多的东西。


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切平安,好好活着。


作为中国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其实背后都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看过国外疫情如此失控,我除了难受,更多的是在想:


有什么样的国民,才有什么样的国家。


这场全人类的抗疫大战,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个英雄,那么我提议:


全体中国人!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就是那个新闻学硕士、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一个改不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臭毛病的青年作家。知道你们忙,没空看世界,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那些看不到的、看不透的,就让我们用【耳朵】听。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图片阅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