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5年最为重要的经济故事是中国的崛起,其次是印度的崛起。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印度能够增长多快?答案是,它极有可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但这需要印度在政策以及政策执行力度上有重大改善。以去年5月当选为总理的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为首的印度政府至少已经展开行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14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7倍。同期印度人均GDP增长了4倍。两国差距不小,但印度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数亿印度人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此外,印度还有许多优势:一个合法的政治体系,人口年轻化,庞大的技术和创业资源,尤其是拥有追赶全球最富裕经济体的空间。
IMF的数据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印度人均GDP是美国的11%。中国在十年前就突破了这一关口。这种差距代表着机遇。增长并非一切,但对于像印度这样贫穷的国家来说,缓解普遍贫穷现象和扩大机遇很有必要。
当前局面也有利于印度实现更高的增长率。印度政府今年发布的《印度经济调查》(Economic Survey of India)描绘了一份乐观的前景,宣称印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最佳切入点——这在各国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有可能最终进入两位数的中期增长轨迹”。
国际环境也很有利,尤其是油价处于低位以及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正如上述调查报告指出的那样,增长减速已经结束,经济似乎正在复苏。此外,该报告补充称,“其他主要经济体面临严峻挑战,这让印度成为热情投资者眼中近似北极星的存在”。
然而,说印度增长接近10%有些过于自负。2010年以后的经济放缓曾让类似的兴奋感化为泡影。没错,在2008年,印度投资总额达到GDP的33%,去年则回落至28%。
然而,即便33%可能也不足以推动印度经济以每年10%的速度持续增长。当中国以这么快的速度增长的时候,它的投资额与GDP的比率超过35%,而且在许多年里远高于35%。此外,正如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认识到的那样,实物资本(尤其是基础设施)匮乏依然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增长。如果没有重大改变,8%是印度增长可能的上限(见图表)。
那么,新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经济前景?部分答案在于,它是幸运的:油价暴跌纯属意外之财。另一个是莫迪当选总理改善了信心。正如IMF在一份报告中辩称的那样,投资急剧下降——这是印度最近增长放缓的近因——部分归因于大选前的不确定性上升。
但最后一部分答案是,印度政府正在施行明智的改革。然而,正如在印度复杂的民主体系中可以预料的那样,这些改革远非那种支持市场的重大举措。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编制的《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中,印度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42位。鉴于此,温和的改革可能会让印度表现出现重大改善。
在预算报告公布前以及预算报告中宣布的改革措施当中,哪些有可能是重要的?解除柴油价格管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尽管由于油价下跌,实施这种改革相当容易。煤矿经营牌照公开拍卖的改革同样如此。向穷人直接现金转账的计划可能降低了发放实物福利和补贴的成本。遗憾的是,预算报告没有对针对浪费性支出做出重大改革。
在全国范围内开征商品和服务税的决定也很重要。这是创建单一市场的关键举措——印度如今仍未建成一个单一的市场。
同样重要的还有印度政府与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签订的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协定”,这有利于这两者建立现代政府与央行的那种关系。另一项重大(而富有争议的)改革将是简化土地收购的繁琐手续,从而方便开发。
从经济角度来看,近期最重要的任务必须是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这应该也会促进私人部门创业和投资。印度政府决定推迟财政整固,以便为公共投资提供资金。如果投资有效,那这种推迟就很有意义。一个中期内名义GDP每年可能至少增长12%的经济体,可以在运营庞大的财政赤字的同时保持公共债务可控。在印度,财政赤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排挤了私人投资——这在目前还不太令人担心——或者用于浪费性支出。财政整固目前还不是特别紧要之事。
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的办公室在阐述调查报告时指出了如下可能性,即“持续、包容以及具有创造力的渐进举措”累积起来就,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印度政府是否会实施此类渐进举措,目前仍不得而知。但只要印度政府坚持改革,并牢记机遇重大,印度经济应该就会复苏。印度当然有可能实现每年7%-8%的持续增长。更高的增长至少也是可以想象的。印度内部及其与世界关系的改变也将是渐进的,但一种个新的力量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