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妈妈亲历:中国、新加坡、北美的精英教育比较

2016年05月10日 澳大利亚无锡商会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父母为娃选学区房。而文中的这个妈妈更是升级版,她的孩子辗转几个国家,体验不同体制的教育。她对不同教育体制的优劣有着切身体会,值得一读。


故事主人公Arthur,今年9岁,跟着妈妈辗转不同的国家,经历了各种学校:先是上海的市重点公立小学,接着是新加坡名列前茅的英制国际私立小学,然后是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公立小学,现在就读于加拿大公立小学的天才班


这些学校的体制不同,但因为都是各自领域内的翘楚,集中了教育体制下最精华的部分。这位中国妈妈通过比较,以自己的个人体验为基础做出了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上海市重点公立小学抓分不抓人

优势:基础打得牢

劣势:个性素质糟


Arthur小学上的是一所上海排名前五的市重点想送孩子去的家长挤破头塞纸条托关系搞捐款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从小就住该校附近所以Arthur很幸运地跟着我的户口就近入学并且他的班主任是特级数学教师


虽然才小学一年级上但学校把学业抓得非常紧每天2-3小时的家庭作业考试周周有竞赛月月办


Arthur在学校的成绩挺优秀的数学竞赛还得个名次啥的深得老师喜爱开家长会时不时表扬一下


我当时被外派到英国工作一切通过外公外婆遥控所以心里美滋滋的觉得Arthur成绩好一切就好并没想到父母和学校在他的教育上还存在着疏忽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因为外公外婆的溺爱父母管教的缺失Arthur不仅在家里打老人而且学校里也经常捉弄欺负女同学把女同学打得梨花带雨也并不罕见

但就因为他成绩出色所有的这一切都被掩盖了老师和老人都觉得他依然是个好学生

此外Arthur时常抱怨学校教书太死板大字加一点标准答案是新学的生字儿子写就是错中心思想只有一种偏偏儿子有自己的见解数学老师讲解题目儿子却喜欢总追问为什么要这么解题有没有其他方法


回首那段时光,我依旧感谢国内狠抓学业的风气,哪怕只有半年,但给Arthur奠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学习上的吃苦耐劳在国外的小学阶段是很难培养,因为据我观察,无论是英国,新加坡还是北美,无论是公校还是私校,小学阶段总体还是崇尚快乐教育和人格素质的培养。

 

所以,我建议孩子能在国内念小学的话,能上个两三年再去国外是最好的,一是能有一定的中文基础,二是能培养抗压力、耐寂寞的学习习惯。

 

那西方就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吗?当然培养,但他们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坚毅精神。

 

我带Arthur离开中国,奔赴新加坡工作生活时,他的数学老师并不赞成我的做法,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我是硬生生毁了一棵数学好苗子;而他的语文老师则很赞赏我的决定,说Arthur想象力丰富、喜欢质疑、热爱独立思考,去国外才能不束缚他的天性。这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教师。

 

总结如果你的孩子偏爱理工科或喜欢遵守既定规则中国传统教育还是蛮适合的如果你的孩子偏爱人文艺术或经常有奇思怪想或你非常看重素质教育那么西方教育会是一条出路

 

新加坡著名国际私立小学抓人不抓分

优势:真正培养人

劣势:数学比较弱


Arthur顺利进了Oversea Family School——新加坡名列前茅的英制私校


他在这所学校度过了一年级下和二年级上最大的收获是人格培养和英语精进不过数学则完全依赖课外自学因为课堂上教的基本是他幼儿园中班的内容

先讲人格培养。


开学不久,澳大利亚籍的老师Christina就和我恳谈了一次,提到Arthur有着中国孩子特有的小皇帝性格,惟我独尊,具体表现是:经常大声喧哗,打断别人说话,缺乏饭桌礼仪,不时欺负同学。


我问老师Arthur的成绩如何毕竟那是每个中国老师第一句话就会告诉我的老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Arthur的数学和英语都是全班最好的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缺乏教养教养就是懂得为他人着想我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位真正的绅士这比成绩优秀要重要的多得多

看着我略微迷茫的眼神老师补充说成绩是一时的做人是一世的如果只看重成绩成绩好就成功成绩不好难道生活就毁灭了吗做人却不同无论成绩好不好一个素质优秀的人总是能生活得更好作为老师我认为自己最大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为有爱心负责任懂教养爱学习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学习机器

Christina说到做到在纠正Arthur的不良习惯期间她每天和我通信告知Arthur在学校的表现有点滴进步老师就大声赞美并要求我也汇报他在家里的表现同时配合奖惩制度慢慢将Arthur新的好习惯固化下来

 

接着谈谈英语教学。

 

Arthur一开始进的是ESL班,一种为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学生提供的英语辅导班。第一天他是哭着上学的,因为完全听不懂老师和同学在说什么。在中国上小学时,他英语是100分。然而这一切都没什么用。

 

后来我才意识到他在中国所学的那一套离真正的语言学习相去甚远。那是一种非常僵化的、远离生活的语言学习方式。如果我说”This is elephant.” Arthur会坚持我是错误的,因为书上说“That is elephant.”就像老外问候我们“How are you?”,中国人都会说“Fine. Thank you. And you? ”

 

真正的语言学习是活泼泼的边用边学、实践出真知。Arthur每天在OverseaFamily School所做的事情就是听说读写。

 

在学校,老师上午拿着大绘本讲故事,教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基本不讲语法;下午学生们自己连画带写讲故事,不会英语的部分就写母语,连本国语言也不会的就画画。然后老师会在最关键的几个地方写上正确的英语单词,循序渐进地领他们进入英语的世界。回家后,老师要求大量的英语阅读,最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阅读、演讲和写作,这是西方教育学习英语的三大“法宝”,尤其阅读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在新加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中国教育关心的是分数,西方教育关心的是人。

 

在中国时,因为学业繁重,Arthur每天做完作业弹完钢琴,差不多就该洗洗睡了。虽然我给他买了很多课外阅读书籍,但他始终不爱阅读。

 

后来孩子来了新加坡,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每天如饥似渴地读书,我才明白:不是他不喜欢,而是在中国时,他的学习节奏太忙太满,根本没有自由时间来让他捧书阅读、拓展视野。

 

此外,新加坡作为中英双语的国家,公共图书馆内容非常丰富,各类优秀的中英文儿童少儿读物都能找到,特别适合想“中英双修” 的家庭。

 

总结在新加坡家长不能完全依赖学校需要在课外用科学丰富的内容充实孩子的学习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补课而是超前学习如果只是完成学校的要求孩子在学业上会有松散的习惯很危险


加拿大No1的公立小学优质的大众教育

优势:通识教育强

劣势:学术相对弱


Arthur二年级下的时候我决定移民加拿大带着儿子开始在多伦多扎根生活

为了能进当地最好的小学我特意在一所加拿大安省连续几十年排名第一的公校附近买了房子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Arthur进入了William Berczy public school

 

公校主要负责通识教育,包括数学英语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尊重友爱等方面的人格培养,还有防火防盗防毒品等安全常识。一般采取的基本都是情景教育,注重学生的探索和演讲能力。

 

比如中国老师教蝴蝶,2个小时就讲完了。但Arthur学校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先是分成A、B、C三组;A组去图书馆查阅蝴蝶资料,B组去植物园实地考察、和园丁探讨蝴蝶,C组则负责上网搜集蝴蝶的信息。然后三组分别汇报。接着,重新分组,每组都有A、B、C的学生,彼此信息交流补充后再做新的PPT演示,最后分别做最终陈述。

 

教加拿大原住民生活时也是这样:Arthur需要自己上网查资料写文章,畅想如果他生活在200年前的加拿大将会怎样;还要手工搭建原著民的房屋模型、找树枝和石头做基本的生活工具;甚至还需要找同学来一起编排演出关于原住民的戏剧。

 

一般而言,北美学校倾向于这类基于问题(problem-based)的长作业,要求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独立思考、实践决策、公开表述等要求较高;而中国学校则喜欢基于掌握知识点(knowledge-based)的短作业,更多是条件反射的强度训练。

 

这两者各有优势,所以我采用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既然学校主要布置的都是长作业,Arthur的家庭作业基本都是短作业:小学数学的基本运算练习(淘宝上买的)、英语新单词的自学和巩固练习(推荐Wordly Wise 3000,这是一套融专业、科学和趣味于一体的英语单词教材)。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所学校是比较失望的。学业上,它远没有上海市重点公校抓得紧,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上,它也不如新加坡的国际私校盯得那么紧,再加上加拿大动不动就教师罢工,凡是公校都受波及,造成公校教师有一定的流动率,多少影响了教学质量。

 

后来我才意识到,是我拿着精英教育的要求去苛求一所北美的公校,哪怕它一直排名第一,它也不是专门为准备去美国念顶尖大学的人所准备的。

 

这里需要先介绍一下加拿大的教育体系(和美国类似):

 

北美的教育分为公校和私校两大系统,公校之中又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中又细分为能力超出进度的“超常智商班”(俗称“天才班”,美国称为“资优班”)和能力跟不上进度的“特殊辅导班”。

 

公校提供的是普通的大众教育,通常好社区的公校质量会好一些,因为就近入学的生源比较好。假如你身为一个普通人,拥有普通的智力,付出普通的努力,在北美就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质量,得到社会尊重。

 

总结假如你想成为社会精英有两条路一是本人非常出类拔萃属于金子在哪里都能闪光可以进公校的gifted class天才班一般从四年级开始进行特别深造另一条就是花钱购买优质的私校教育尤其是在中学时期但顶尖私校并不是有钱就能进淘汰率非常高

 

加拿大公立小学的天才班超前教育
优势:因材施教;免费


三年级下时经过政府安排的2天的测试包括两轮笔试和一轮心理学家的面试Arthur有幸被选入超常智商少儿班gifted class, 智商在Top 1.75%130以上华人常称为天才班


Gifted class的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家长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有着诸多共性在一般班级可能会被当作怪小孩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会欣喜地找到同类比如

§ 他们都如饥似渴地喜欢阅读,并且喜欢阅读超出他们年龄水平的书籍;

§ 往往拥有超强的记忆能力;

§ 擅长自习,而且学习速度很快;

§ 更喜欢独立作业;

§ 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会进行极其深入的研究;

§ 常常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要求自己做得尽善尽美; 

§ 内心往往很敏感,自尊心特别强。


这大概是我有生以来最震撼的一堂儿童教育课了7Arthur全中回想以前因为不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还和他为此爆发各种冲突Arthur有时还特别敏感和小伙伴相处时容易生闷气


老师说那是因为这些孩子想得更多自我期许又更高所以更容易有挫折感

现在Arthur已经在天才班上了2个月的课了。我发现他的作业稀奇古怪,有时是要自己创建证明声波的模型,有时是吹一段箫体会音乐的美,有时是读一本自己认为最难的书写心得体会,有时是写一篇辩论文、但需要同时写正方和反方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我能感受到上学这几年来,Arthur第一次这样如鱼得水、这样心花怒放。

 

我问他和之前的普通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其实老师没什么区别,但同学区别挺大的。新同学都很聪明,我们一起做项目时,各种新奇有趣的怪点子,简直妙不可言。”

 

我知道老师还是有区别的,gifted class的老师都是受过专业特殊教育训练的心理学硕士或者博士。但儿子的快乐还是深深感染了我,这意味着他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做自己的乐趣。

 

总结一方面gifted class会教得更深更广培养他们的关键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另外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情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很重要因为他们通常不擅长与他人合作总想证明自己比他人更聪明也因为一旦合作他们普遍有着较高质量的思考力特别能彼此激发

 

 在中国,普通人的机会已越来越少了。人人艰苦奋斗争当精英,生怕被社会抛弃的“推优”时代业已来临,普通孩子很难有走到台前的机会,这也是国内教育中最令家长焦灼的地方。

 

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杰出的社会精英,下面是这位妈妈结合亲身经历的深度思考:

 

1  教育需要中西合璧宽严并济

 

中国公立学校管得太严太死板,硬把不同形状的孩子灵气磨尽,变成相对统一的正方形;北美公立学校管得太宽太松,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容易连个像样的形状都没有。所以,如果想进美国前20的大学,无论中美,普通的公立小学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如果选择私校推荐北美顶级私校

 

·      人口基数改变游戏规则

 

随着中国低龄留学潮的爆发,北美的好私校却不会因此扩招更多的中国学生,竞争势必越来越惨烈,尤其是优秀寄宿中学的竞争,说不定北美将来可能出台政策限制中国学生。因此能早去就早去(但考虑到中文基础,最好在国内念完小学4、5年级再去)。

 

·      北美精英私校是花钱能买到的最好教育

 

新加坡的顶级国际学校(私校)也非常不错,历史悠久(30-50年),经验丰富,但最大的问题是:它不是藤校直通车(常年往美国常春藤大学输送学生的私校)。中国私校没上过,但因为历史短,资历浅,尚处于摸索成型中,离北美的百年顶级私校应该是有距离的。

 

·      是否就读私校和家长的“势能”也高度相关

 

强大的经济基础是最基本的,然后家长最好有优渥的社会地位和颇有名望的工作,杰出的头脑和教育理念。因为在北美,优秀私校不仅是孩子,更是上流社会的家长的社交场所和关系网。那种牺牲自己一切就为了孩子的家长,是非主流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