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19日 CityDiscount房产服务
来澳洲多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市场调研,最后买到了自己喜欢的房子,这期间从朋友和同事那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经验。
有意思的是,身边的朋友以华人为主,工作的同事基本都是西人。朋友就不说了,华人能不聊房子吗?而和西人同事的聊天,footy咱不懂,澳洲冷笑话咱也笑不起来,那怎么吧?聊房子!就这样,谈论房子也成了我和西人同事们聊天找话题的一种手段。在这里面,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而这些知识有的时候恰恰是华人较少关注的。大家都知道,在华人眼里,投资开发潜力、学区、房屋的新旧都是首要考虑的。而西人,对投资开发升值啥的,没有华人那么重视。教育,也轻易不会像华人那样,只为了孩子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一掷千金举家搬迁。当然我不是说西人家庭一点不重视这些因素,只是没有华人家庭普遍罢了。
很多关注房产的同学可能不止一次地被灌输「要在最好的区买最破的房」。为什么,因为越是破的房子,售价越是接近纯地价。这样买下后推倒了重盖个新房也不可惜。而其实有的时候,对于好的有特色的房子,推倒重盖反而可惜了,heritage有的时候大家也是趋之若鹜而不是避而远之。
老房子也有一些优点:
1.用料好,实在
新盖的房子,用料和老房子是不能比的,比如老房用的一些硬木材料,电钻钻都很费劲。而这种好木料,现在普通建房是很小几率会给你用的。原因很简单,压缩成本,builder用偷工减料省下来的钱自己多买一辆宝马,何乐而不为?
2.式样
鬼佬同事对新式的townhouse啥的大多不感冒,质量、空间当然是一个原因,关键是新盖的房子都千篇一律,大部分式样上没有说法。而一些鬼子买房子还是很注重式样,很多时候就是冲着某一种式样去的,就跟不少北京人喜欢四合院一样。大部分华人都是移民,对澳洲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有限。看房子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户型朝向,双砖/单砖/板房上面。
补充说明一下:
旧房要看什么旧房,有质量好的,也有质量不好的。有价值高的精品,也有当年建的时候就是低价低档的。有保养的好的,也有被糟蹋的不行了的。
新房也是,有10几万20万的project home,有30万,40万质量一般的,也有80-100万专门设计师设计,考究、保质保量的。
身边有不少华人朋友,对廉价低质的project home情有独钟,主要是被崭新的外表蒙住了双眼。当然,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他们看不到一些精品老房的价值,甚至把它们说的跟狗屎一般,认为出高价买的人都是脑子进水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新的旧的,古典的现代的。这编文章主要就是帮助大家能有更好的判断和认识。希望看了以后,买了旧房子的同学,重新定位发掘一下它的价值,审视一下有无必要推倒了重盖。没买的同学,今后看到市场上老房子,对售价能有更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这里先谈一下双砖/单砖/板房,我问过不少鬼佬,在他们眼里,双砖/单砖/板房有区别,但不是他们买房子的首要因素。综合他们的意见:
双砖房优点就不说了。比较大的缺点:因为双砖房内墙承重,一旦出现地基沉降(很普遍)承重砖一裂,修起来极其麻烦。老的双砖房出现结构问题就是灾难性的。你买的时候没有也不能保证未来不发生。再一个,砖头本身导热慢,夏天一旦晒热了,凉的也慢,热气很难排出去。
单砖房优点也不说了。外墙裂了,会很不好看。而且一些年代久远的砖房,砖头、缝都会让人觉得很旧。除非全部render,不然怎么看都是旧。
木板,缺点也不说了。优点,一刷就和新的一样,可以自由的调整颜色。维修也方便,开个门,掏个窗的更是简单。至于保暖的问题,鬼佬们认为用ducted heater和air con就可以了。况且现在隔音隔热材料都不稀奇,加就可以了。
主要想说的就是,在鬼佬眼里,砖房并不是那么的无敌,板房也并不是那么的垃圾。各有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而且房子和车子一样,最重要的还是保养,你法拉利搁外面两年不闻不问,也和一堆废铁没什么两样。
言归正传,重头戏来了,
澳洲的房子,历经几个世纪,形成了众多各式各样的风格。而在我们买房子的时候,有的时候房子的风格的确对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曾经在鬼佬同事眼里一套极好Edwardian(爱德华)式的经典房子,到我华人朋友嘴里成了一个「打死了也不会买的破烂板房」。当然最后高价卖掉,拍卖时遭到至少四家哄抢。
下面列出几种非常popular的澳洲房子名称和式样特征。相信看了此贴后,大家对于市场上70%的房子都能准确地判断这个房子属于什么式样、建造于哪个年代。
按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
Queenslander式
Queenslander原先起源于昆士兰州,时间大概是1840年左右,当时设计是为了让房子可以对抗潮湿的环境。主要特点有:
大部分房子都是木头的
有underfloor,用大木柱支撑和升高上面的主要房子,主要房子可以是一层或两层
门廊很大
多数为波浪形的铁皮顶
Victorian式(维多利亚式)
维多利亚式是在185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一般是细而长的布局,就是正面很窄,但是房子很长,坐落在一个细长条的地上。这个式样的特点:
一条长长的通道,然后房间设置在通道的一侧或两侧
屋檐上有铸铁的花边(1850年左右铸铁花边技术进入澳洲)
窗户一般都是double hung的(分上下两部分,各自可上下移动)
正面看还是对称的(不考虑门、窗的位置)
Boom Style
Boom Style流行于1875 - 1890年间,是在维多利亚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成为「后维多利亚式」,基本上和维多利亚式没什么差别,不过装饰的更加丰富一些,砖墙部分,不同颜色的砖相互交错,形成花纹。
Italianate(意大利式)
意大利式流行于1870 - 1890年间,是一位法国画家所设计创造的,他巧妙地运用了意大利的园艺风格。大家如果留心一下可以发现,意大利式和boom style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所以其实在意大利式样里面也可以找到boom的影子。
特点:
一般是不对称的
一般会有塔(四边形)、六角屋、八角屋和类似的柱式样
有些有重度装饰,包括铸铁屋檐花边(和维多利亚式类似)
一般屋檐会有影线,(屋檐内侧会有装饰线)
Federation(联邦风格)
这种式全称叫Federation/ Queen Anne(中文暂且翻译为联邦女王式样,不过一般简称为「联邦风格」)这种式样流行于1895 - 1915年,为什么叫「联邦」,因为澳洲在1901年解放了。而人们也开始大兴土木,直接用木材来做室外装饰了。维多利亚式里面很重要的「铸铁屋檐花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木头的镂空花边和木头柱子,而木条也直接被定在墙上。这个时期的建筑的特点:
屋檐装饰、柱子、走廊扶手、拱,全是木头的,有雕刻和镂空
屋顶都是很明显的三角形,甚至还有锥形顶。铁皮顶很多。
一般有烟囱
屋檐拱喜欢用弧形的
会用很creamy的颜色(比如奶黄),给人有奶油的感觉
砖房为主,也有一些木板房
英国也有个式样叫Queen Anne,但不属于同一类型。
Edwardian(爱德华风格)
谈到了联邦风格,就不能不提它的弟弟爱德华风格。爱德华风格流行于1900 - 1915年,其实它是一种简化版的联邦风格。如果你仔细观察,澳洲爱德华式样的房子是非常多的。而爱德华风格和联邦风格有很多共通之处。
红砖或木板的外墙
三角屋檐
屋檐装饰、柱子、走廊扶手、拱,为木头,有雕刻和镂空。但是式样比联邦风格要简化
Californian Bungalow(加州式样)
加州式样流行年代是1915 - 1940年,是澳洲战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居民建筑形式。为什么叫「加州」,因为这种户型确实是从美国「进口」过来的。而以往的很多户型,包括上面说的「联邦」、「爱德华」是进口自英国。
直到现在,这种户型也是随处可见,非常受鬼佬们的喜爱。
好了说说特点:
正面大门处的门廊有非常醒目的粗大柱子做支撑。(而爱德华式样多是细木头柱)
三角形的屋顶,一般瓦片都是瓦的或陶的。(而爱德华式样多是铁皮顶)
无论是砖的还是木头的,在房子正面多会用红砖或render(抹灰)做装饰,比如柱子的底座。
室内一般墙上会有木条装饰线。(很有可能没有,在近年来的装修中被拆掉了)
木质double hung windows
Art Deco(装饰风)
Art Deco是一个比较广义的词,各个国家、各种文化对这个词的定义都不太一样。
澳洲的建筑的Art Deco流行于1930 - 1950年左右,讲究讲几何形状运用到建筑立面,颜色不再是重点,形状在设计上的比重很大。其中streamline(流线)形式的特点是建筑的转角由弧线代替尖角。
Contemporary(后现代)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1950 - 1960年。为什么叫后现代,后现代就是超越当代(这里的当代是指1950年左右),有意识地反对当代主流的艺术风格。事实上,过于前卫的东西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褒贬参半。这种建筑风格是德国包浩斯(Bauhaus)传过来的。
好了,说说后现代风格的澳洲民居,这种民居的特点和经典的建筑形式完全背道而驰,简单、明快、经济。关键的几个特点:
房屋外墙简洁线条、方正。豆腐干一样。
外立面不做色彩渲染
窗户玻璃很大,比以前任何一个样式都要大得多
平顶,铁皮为主,几乎不用瓦。
这种建筑作为老建筑并不常见,但是最近20年又开始流行起来了,理念被运用到新式的建筑中。
Double/ Triple fronted brick veneer多面砖房
这种房子在1950 - 1970年间非常的常见,一般是单砖加内壁木板。这种多面砖房也是以原色砖为主,建造之初,就是以简单、经济为主,相比较更早的式样,这种房型的艺术感并不是特别强。
正面的墙面有层次,一般为两面、三面,错开的不在一个平面上。(这和之前介绍的联邦、爱德华、装饰风的砖房不太一样)
倾斜的屋顶,一般是瓦的或者是水泥的。一直斜至屋檐。
一般是暗黄色、亮红色或者棕色的砖
窗子一般都是铝合金的,以(左右)推拉窗(sliding)和下开窗(awning)为主,之前的房子几乎都是木头的double hung窗子。
内部一般是木地板,墙上一般没有装饰(相比之下联邦、爱德华、装饰风等墙上都有木条)
双面砖房
三面砖房
都是砖房,质量和价值一样吗?
砖也有讲究。
之前我还有我的一些朋友之前发现:都是砖房,总感觉早前的Federation、California、Art Deco包括更早之前的,感觉就比较大气、实在,而60年代以后的多面砖房、包括之后的,给人的感觉不是非常好看,而且cheap。
调研过后发现,它们的砖是不同的:
5、60年代之前的房子,砖都是一块一块压出来的。叫Pressed Brick(压制砖)。这种砖表面平滑自然、密度高、重量重、强度高。
多面砖房、包括现在的砖房,砖是切出来的,叫Wire-cut(切制砖)。就是批量生产出的砖。制造的时候先将粘土制成一个非常长的柱形,然后一块一块切出来的。密度、结实程度、质量上比「压制砖」差一些,但胜在价格便宜。
所以同样是砖房,命运和价值很可能不一样。1850 - 1950年间的砖房,有不少已近做了全面的翻新和扩建,变的十分古典和大气,售价往往超出你的想象。而还有一些尚未翻新但有潜力的,就需要大家用慧眼去发掘了。如果你家里面买了这样的房子,千万不要草草地做决定就把它推掉。
而50年代以后的多面砖房,市场上很少有外观非常豪华气派的。我个人感觉,不是房主舍不得花钱翻新,而是这种房的用料、外观、艺术底蕴,相对而言先天不足,花重金翻新也很难产生惊艳的效果。有一些这样的房子房体旧了以后不太值钱,卖房广告上好多也是画个方框、标个地的面积卖个地皮价(卖点不在房子),推倒重建也许比较适合。
内容分享自网络
回复“公寓1”、“公寓2”、“公寓3”、“公寓4”、“别墅” 获得最新物业精选集,不定期更新!
或致电 03 9020 0818 具体咨询
关注【CD Real Estate】官方帐号
微信订阅号: CD_Realestate
新浪微博: Citydiscount-房产服务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