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篇文章,栏主佐伊表示,这几乎就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升级版。好想说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三那年刚听到遍地报导的“蝗虫”事件,我还是挺不以为然的。前两年在港的生活虽然不算十全十美,但好歹还算是称心如意。港人的敌意虽然是有,却是很简单地冲着“大陆人”这个概念而来,似乎跟我个人的关系并不十分大。
我算是穷人,穷则独善其身,至于兼济天下,没那么多想法和报复。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算是活得自由自在。
只是其后两年,画风陡变。
初到香港,校园里的本地生热心有礼,拎着一个大箱子的我走到哪儿都有人帮忙抬上抬下,心里还是颇有几分感激的。
兴许因为能进港中大的内地本科生,都是凭着高考成绩挤过千军万马、放弃清华北大,毅然投身到这个传说中富得流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我虽知港人对人素来是出于礼貌而彬彬有礼,却也能感受到他们面对内地生时惊叹中的几分真诚。
好佩服你们,学霸都是内地生。这是我那时听到的港人口中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惊叹他们能在PANTRY吃喝玩乐开PARTY到半夜三点,第二天清晨六点依旧蹦起化妆精神抖擞出门上课。他们惊叹我们临近FINAL挑灯夜战,一周之间完成3个PRESENT四份PAPER,门门课分分钟GPA爆4。
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青睐,心水不已。
然而,尚自缱绻之时,恍惚间“蝗虫”风潮陡然袭过。我们愣在原地,却见尘埃落处,残垣断壁,片甲不留。
校园里的外来人很多,内地的,台湾的,美洲的,非洲的,各色人种。然而内地生和其他外来人又有点分别。
因为人多,所以自成圈子。
长期活在圈内的我,除了有两个可爱的本地生室友和台湾室友以外,生活中的其他人都是圈内人,衣食住行、感情交往,都在圈内自行消化解决。因此,浑浑噩噩两年,在突如其来接触到来自圈外直接露骨的恶意时,我是如遭晴天霹雳般大脑一片空白的。
一位素未谋面的港人问,你们内地女生平常都是把用过的卫生巾丢在洗脸池里的么?
我惊呆,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题。洗脸池?为什么?当然是丢在垃圾桶。
事后才知,原来这就是近期在校园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卫生巾事件”,已有无数内地女生在校园里被突然拦下问过这个问题。
事情缘起,是传言某天早晨,有人在女生宿舍的洗脸池中发现了一张用过的卫生巾。没人知道是谁丢的,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是谁擅自捏造了真相,又是谁一传十十传百传开的。
总之,这口锅莫名地就扣在了内地生的头上。
兴许是误会吧,就这么劝说自己,付之一笑抛之脑后。
然而,或许是世界破了一个口,便再也堵不住阵阵袭来的风,虽不汹涌,却一划一道,凌厉如刀,割得人生疼。
冰箱里的东西丢了,便都说是内地生偷的;钱包里的钱丢了,便都说是内地生偷的;寝室里的PAD丢了,便都说是内地生偷的。
无调查,无根据,无证据,全赖在内地生身上总没错。
我们从莫名,到愤怒。
凭什么说是我们干的?
有港人冷笑,你们内地人不就是看中我们香港有钱,来偷我们抢我们的资源,偷这点小东西很正常。
那一刻,如坠冰窖。
大五的选修课,很手贱地选了个和历史相关的课程。某堂课上突然讨论到“民族”的概念,教授抛出“香港算不算一个民族”的问题。在港的内地生十有八九学的商科,这种人文类的课程里,全教室自然是只有我一个内地人,坐在人群里如芒刺背。
有港人提出,“民族”二字不过是为了政治需求而提出的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划分的标准。政治需要之时,“民族”便应运而生,构建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政治上产生分歧时,“民族”便分裂分化,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比如美国,曾为多民族国家,为了思想上的统一,统一后的美国不再强调民族,而统称“美国人”。又如中国,也是多民族国家,但如今需要政治统一,便统称“中华民族”,不再强调各民族的概念。
由此推得,香港如今也有政治上的需要,理应也是一个拥有共同利益的“民族”。
我听得一脸茫然两眼呆滞,只觉得这“民族”二字有偷换概念之嫌。所谓的“美国人”和“中华民族”是因政治需求而提出的概念不假,然而此“民族”与彼“民族”却并不相同。
一则为主观上利益共同体的概念象征,也可称为“国族”,一则为根据血缘、文字、语言、习俗等实际差别划分出的人群,是客观上的“民族”概念。此前课堂讨论的台湾土著人、印第安人等应是属于后者,和前者并不能混作一谈。
况且,虽统称“中华民族”,但内地并没有放弃客观上“民族”的概念,依旧是五十六个民族并行,并且颁布了很多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港人大笑,一脸得意。稳定已久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早就没有“民族”的概念了。如今说我们香港不能算一个“民族”,不过是想让我们乖乖融入“中华民族”中,抢我们的资源而已,香港人不会这么容易屈服的!
我无言以对,才知讨论“民族”的定义不过是个幌子罢了,说什么其实都无济于事。
兴许真的是生不逢时。
刚入学的那两年,工作遍地随便挑,学长学姐像风风光光出嫁的姑娘,挑好的挑精的,一个个嫁给了“高富帅”。
轮到我们毕业时却是另一番景象,最好的几年已过,香港迎来了低潮。就业不景气,社会舆论又在疯狂地鼓吹“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都是抢占本地就业资源”,苦逼的我们像个赔钱的,倒贴都得看脸色。
听闻IBBA某学霸简历漂亮无可挑剔,GPA实习活动样样俱全,欢欢喜喜接到面试通知,对方却在听到他明显非本地人的粤语口音后一怔。
你是内地人?
是。
那你不用来了。
一个好姐妹做了保险推销,这月两万,下月零蛋。
另一个好姐妹去了四大,分管的MANAGER日日挤兑,鸡蛋里挑骨头。更可悲的是MANAGER也曾是个内地人,挤入香港六七年,比港人还港人,急着脱掉“内地人”的帽子,仿佛“内地人”三个字是瘟疫一般,避之不及。
又听闻一个学姐深感晋升无望,做了援交,打算做满一年攒够钱后开个小店。
而苟延残喘却也还是要留在这里的原因,不过是待了四五年没拿到永居证便回国的不甘心,和脆弱得要死却还想在人前装扮得风风光光的自尊。
我们也曾天真,也曾骄傲地以为,只要仰起头微笑就不会有歧视。
也曾以为,歧视什么的和我们无关,只要做好自己,身边的朋友自然会懂。而不懂的那些远方也不必理会,不会打搅我们的生活。
直至,头破血流,心如死灰。
方知,原来我们真的什么也改变不了。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 | 柒沐
一个可以一个上午白日梦一个世纪的二次元少女
想看Guan点栏目怎么看世界?后台输入关键词阅读:
绿卡 | 青春赌明天,绿卡换此生
梦想 | 留学真能成为你实现梦想的踏板吗
啃老 | 现在啃老,是为了以后不啃老
援交 | 留学生援交,真的不止是一个标题而已
同性恋 | 与其懦弱地欺辱,不如勇敢去接受
这是时区的Guan点栏目
无论你有什么道理歪理,只要能自圆其说,尽管砸稿过来。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