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中国离“制造2025”,差的不只是7年!

2018年04月20日 澳洲金融圈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岩竹



 一家年营收上千亿的跨国企业,瞬间就生死未卜。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岩竹

17日早间,中兴通讯发表声明,确认了美国商务部对公司激活拒绝令,公司正全面评估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各方面积极沟通及应对。


在公司内部信中,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称:身处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需要8万中兴人共同的力量。他呼吁全体员工保持平稳心态,坚守岗位,就是对公司最大的坚持。


16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兴公布“封杀令”,随后英国相关部门警告企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澳大利亚政府亦于18日称不再采购华为、中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事件发生后,国内媒体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处罚中兴,是为了将来在跟中国的贸易谈判中获得先手。而这个史无前例的禁运处罚,也引起舆论对“中国制造2025”关键技术缺陷的关注。


这个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双面封杀,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忍字头上一把刀


事情要从一年前的史无前例的大罚单说起。


2017年3月8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美国司法部(“DOJ”)及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管理办公室(“OFAC”)达成协议,同意支付8.92亿美元的罚款。


作为美国商务部的下属主管部门,BIS对中兴处以暂缓执行3亿美元的罚款处罚,如中兴在七年暂缓期内履行与BIS达成的协议要求,那么这笔罚款将被豁免。


这个美国人看似已经放松的“紧箍咒”,成为了今日“双封杀”的法律根源。


2012年,路透社发布了关于朝鲜和伊朗禁运的调查报道,称中兴通讯与伊朗签订合同,从美国一些知名科技公司运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硬件和软件。


调查报告一出,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商务部第一时间提出,要对中兴通讯展开调查。2017年,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历经五年的这份调查报告,认定中兴通过购买美国生产的一些零部件和软件,然后将其安装到中兴的设备中运送到伊朗。这一行为,违反了美国的相关出口禁令。另外,在调查报告中,中兴还被指控向另一个被美国禁运的国家朝鲜运输283批在禁运清单上的通信设备。


这份来势汹汹的调查报告,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违法的定义符合其相关法律,而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除非完全避开美国制裁的国家,否则,哪怕只卖一部手机,都会触发相关禁令。因为,手机的芯片主流是美国高通,操作系统全球就两种,都来自美国。如果牵涉服务器,IBM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实际上,只要销售符合全球主流市场使用习惯的产品,势必会牵涉美国的芯片、存储器和软件。


此次中兴伊朗事件,实际上是中兴中标伊朗“国家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后美国政府的反应。


据路透社报道,中兴与伊朗电信公司(TCI)在2010年达成了一笔1.3亿美元的交易,其中包括一部强大的监控系统。据前伊朗通信项目经理Mahmoud Tadjallimehr告诉路透社,伊朗向中兴购买的这套监控系统是他“见所未见”的。他表示,该系统可用户拦截语音通话,短信,电子邮件和聊天,以及定位用户。路透社获得的交易清单长达907页,其中出现了不少美国公司的硬软件产品,包括微软、甲骨文、惠普、思科、戴尔、赛门铁克等等。

事件被路透社报道出来后,中兴与美国监管部门进行了长期斡旋。2016年3月7日,美国商务部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为由将中兴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对中兴采取限制出口措施。之后,中美多方就此展开多次谈判。


“那段时间,总部会议室经常是灯火通明一个通宵,甚至最多一次开了一个50多个小时的马拉松会议研究对策。”据一位中兴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回忆,2017年的2月,几乎对中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进程。


不妥协不行啊,产业链的上游芯片都在美国人手里,当时我们库存仅够2个月生产,还有很多上游元器件刚刚签约,预付款刚打过去。另外,2017年中兴年初接到的订单是2016年的近1.5倍,到时交不了货,要付赔偿金的啊。集团领导考虑妥协,恐怕就是因为此时被禁运,损失就不仅仅是9个亿美金的事情。”


“中兴部分重要零部件来自美国。而与美国政府的‘恶劣’的关系,让中兴的进口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中兴妥协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选择”。当时,受罚款事件的影响,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中兴已经从2017年3月8日起停牌,管理团队的压力激增。


于是,中兴忍了,虽说是无可奈何,但好歹希望犹存。他们希望这一次的妥协,能降低美国政府的人为障碍。

犯错误的中兴


妥协后,中兴认为没事了。虽然这个妥协,中间有很多两国的政治考量。但实际上作为法制社会的美国,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判决。


在美国司法体系中,庭外和解的效率一点不比法院判例低。既然已经跟美国商务部达成妥协和庭外和解,中兴应该严格执行相关协议,并及时与美国商务部沟通,体现中兴的相关态度和意愿。


但据美国商务部一高级官员称,中兴与美国商务部的和解协议中有3年观察期,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中兴承诺立即解聘4名资深员工,并对其他35名员工进行处罚,包括降低奖金或提出警告。


实际上呢?中兴只是解雇了4名高管了事。大约是出于人文关怀的目的,对于涉事的其余35名员工,中兴不但没有进行处罚,反而实施了保护。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2018年年初,这35名员工都拿到了年终奖金,而这也成为美国商务部此次处罚认定的中兴未履行协议的一个原因。


正是中兴的这个看起来不算错误的错误,在一个敏感的时刻,让中兴进退两难。


天真只在一瞬间


妥协后,中兴开始全力冲刺5G。


2018年3月2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兴通讯以2965件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兴通讯累计拥有6.9万余件全球专利资产、已授权专利资产超过3万件。其中,5G战略布局专利全球超过1700件。


据通讯行业专家分析表示,中兴通讯5G的技术,更多是在标准研发和关键控制芯片、操作软件层面的研发。放在以往,这本身没什么问题,毕竟是一个全球化共荣共存的时代,标准化生产,全球采购非核心配件,降低成本和开发费用,提高系统成熟程度,这是每家企业的常态。


中兴2018年几次基于5G的新产品发布,每一次都有来自高通、英特尔的高管站台支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恰恰说明了中兴5G系统的实质是一个整合性的方案,基础技术仍然是来自几家核心美国公司,中兴是在他们通用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开发与定制。


阿格琉斯之踵


2018年4月16日,“双杀令”一出,中兴通讯的前景迅速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 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同时,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也发出公函,警告英国电信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

有分析指出,中兴通信受罚的大背景依然是中美贸易战,美国选准了中国企业的弱点,一招致命。


“中兴公司约20%至30%的元器件由美国公司供应,比如高速的AD/DA、高性能锁相环、中频VGA等产品。根据BIS的连锁无限规定,美国公司的这些产品不能通过客户的客户出口到中兴。而这些基础的高性能元器件一旦被禁,中兴通讯既没有国产替代的方案,也无法从友商处转买此类元器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中兴通讯事件给我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显示出我们在基础领域的短板。


虽然中国在高铁、家电、大飞机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整体上核心研发的质量不高。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既要依靠国际上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合作,也要加强自主研发,在关键领域取得话语权。


中兴的零配件只有不到30%来自英美,这一个双杀禁令,真的有那么大效力吗?


实际杀伤远超表面数字。


FPGA,一个外界完全不了解的小配件。这个小芯片通过后续的编程封装、可以替换、模拟原来需要单独定制的各种功能芯片从交换机到巡航导弹,FPGA芯片无处不在。巡航导弹用FPGA编程进行GPS地形匹配;相控阵雷达每个单元后面都对应一个FPGA模组,处理相关数据;而即将到来的5G通信,通信基站其实就是一个小相控阵,这就必须采用FPGA进行数据处理。


就是这样一个小东西,基本被两家美国公司垄断——赛灵思和阿尔特拉。在过去十多年里,英特尔、IBM、摩托罗拉等其他多家公司都曾试图涉足FPGA,但纷纷惨败。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FPGA的进入门槛极高。

这两家美国公司都是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涉足FPGA,相关的专利文件有9000多件,很大程度上堵死了后来者追赶的道路。


现在国内FPGA厂商水平和美国赛灵思、阿尔特拉的差距在十年以上,一些公司和单位至今还在逆向推算十多年前美国的FPGA,而且还未尽全功,即便是军事领域,国产FPGA也只是勉强堪用。


FPGA是中兴产品核心组件的缩影,基站的RUU核心芯片,从核心算法、软件到芯片,一整套解决方案,通通都需要进口。ARM的主处理芯片,存储芯片,光通讯芯片等,全部需要进口,其中的绝大多数来自美国。

而此次“双杀”禁令,美国商务部连相关EDA软件(设计集成电路的专用软件)都列入禁止出口名单,中兴将无法进行芯片级的产品研发。


基站等核心芯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与消费级芯片不可同日而语,从开始试用到批量使用,起码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断货两年,对于一家千亿级别的企业而言,是灾难性的。


技术是买不来的


此次中兴遭遇美英“双杀”禁令,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缩影。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环节,半导体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尤其突出。


中国对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量始终占全球的1/3,但是其中的自给率还不到10%,对外依赖却相当严重。《英国金融时报》的数据指出,中国在芯片上的进口费已经超过了石油,每年在半导体上的消费超过1000亿美元。


而在全球各大半导体企业中,中国企业的数量少得可怜,目前主流的14-16nm工艺里,则完全找不到大陆企业的身影。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这个目标一点也不低,根据这个目标,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要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占到全世界集成电路市场的35%。


为了完成这个指标,从2014年6月,国家斥资1200亿元人民币成立集成电路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从此,中国半导体产业开始大规模投资、扩大产能,涉足IDM模式(国际整合元件制造),公开宣称产业的发展要按照国际的规则,尊重知识产权,向市场化、全球化迈进。


“中高端芯片严重缺失!曾几何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分强调GDP,强调产业收入,这促进了终端产品及中低端芯片业的快速发展。而中高端芯片研发由于门槛高、成本巨大、研发周期过长,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几乎处在空白的状态。”国内颇具影响力的ICT产业孵化器IC咖啡创始人胡运旺,指出了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问题。


而中国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企业,也并没有沉下心来做中高端芯片研发,反而集中利用成熟技术进行整合。各家企业推出的各种解决方案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成熟的产业体系,在世界市场颇有竞争力。但是,中兴事件带给我们一个启示,仅仅靠商业整合,是买不来核心技术的。


一个年营收上千亿的跨国企业,因为缺乏部分核心技术,在别人掐脖子的时候,瞬间就生死未卜。中兴事件的背后,暴露的并不仅仅是中兴通讯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中国整个半导体行业、乃至相关产业所面临的尴尬。


中兴事件爆发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表示:“我们一定要吸取中兴通讯这样的教训,在未来更注重信息产业,不仅要做大,特别是要做强,使得我们的核心技术能够不受制于人。”


“中国制造2025”,路还很长。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澳洲暴走早报】菜单海报遭清理 中文不能超30%!这些区房价每小时增幅超时薪 最高277刀!Novatti支付宣布进入区块链领域

【发展战略】造品牌不如买品牌?中国企业掀起全球奢侈品并购狂潮

【品牌故事】从0到爆,只用5个月!爆品咖啡是怎么炼成的

【汇率走势】人民币“适度”贬值? 难!

【澳洲暴走早报】又一商店大力打折 “永久性”下调逾300种产品售价!全澳房产需求最大十城区!悉尼租金增长跌至9年最低 多区负增长

【造富盛宴】定了,小米上市

【风云人物】退休女工靠抱大腿年入76亿!清华北大,果然都不如胆子大?

原创 | 越早知道越好!养老金常见疑问及解答汇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