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闷苔(问题)关注者寥寥,但这种触及卑微的澳留狗们灵魂深处的题目我今后一定还会不邀自来的。
我来回答你,是的,不仅是美留,就连英留和加留也对澳留有偏见。
我本科读了两个学校,中山大学和澳洲八大院校中的uq.这是一个自愿参加的院校间的交流合作项目,毕业了可以拿两个学位。如果不去澳洲,可以在中大读满四年,在妖都扯个毕业证之后就可以回家娶媳妇了。
对我而言,去澳洲上学唯一的烦恼就是在那边接受了初等教育的华人小伙伴第一次见面时会问我:"欸你高考考得太差才来澳洲的吧,三本?",问我时对方必须面色悲苦,表情凝重,然后拍拍我的肩膀,瞳仁里闪烁出共情的光芒。
当下我内心一万个"丢"几欲脱口而出,可还是必须苦口婆心地跟对方解释:"是的我高考的确没发挥好!可我好歹上了重本来了中大!啊我是正规交流来的啊!啊我虽然每天都在吃喝玩乐可我真的不是三本的啊!啊别说了我们来吃面前这盘烤鱼吧!"
必须承认,澳留们具备了一切被人黑的硬性要素。澳洲是把教育当成产业链来做的国家(这里没有顺便在黑英国加拿大的意思哦)。
我所在的澳洲大学虽然能排到澳洲的top3,可每年录的研究生都有大批国内渣绩点的学生。有一小部分甚至连高中英语语法的动名词和进行时都分不清楚,不挂科就是他们至高无上的学术追求。
在我就读的那所澳洲大学里,内部还有一条鲜明的鄙视链:从小在当地长大的华裔鄙视中学阶段来求学的留学生,中学阶段来求学的留学生鄙视大学阶段来求学的留学生,大学阶段来求学的留学生鄙视以我为代表的半路出家插进来的留学生,然后以上所有人鄙视研究生才来澳村只为了拿PR永久居民的留学生。
接着,以上所有团体的并集,不出意外将被其他国留学生嘲笑:美留们嘲笑我们成绩差,英留们嘲笑我们土,加留们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只好嘲笑我们地方太热土著太多看不到极光。
其实我不太明白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作为主流留学圈鄙视链底层的一员,我从不黑任何人(除了东亚留学圈之外没得黑),因为我深知:任何一个给群体贴标签,然后用这个标签或标准去judge群体里每一个个体的做法都是非常低智、粗暴、无理、21三体综合症的,比如
——"你是xx人是吧?你们那的人都喜欢骑着牦牛绑着头带唱信天游是吧?所以你也会唱是吧?"
——"你是澳洲留学生是吧?澳留们成绩都很差是吧?所以你成绩也很差是吧?"
——"你是美国留学生是吧?美留们进大学都挺不容易的吧?所以你也很辛苦吧?"
这就是典型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 美国就没有成绩差的吗?——一个招牌砸下来,恐怕都能砸到十多个克莱登大学的学生吧(《围城》主人公方鸿渐就读过的著名野鸡大学);澳洲就没有成绩好的吗?——我知道参加过国际奥赛获奖被哈佛录取却只想留在澳村父母身边读大学的,认识年纪轻轻就修完双学位接下来还要去研究院读JD的,耳闻觉得美国 top3太古板了所以全奖转学来澳洲念研究生顺便开了一家杂志社的。
至于我的中大同学,大家来到这之后都非常努力自制,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在小组作业中时不时充当着替无故消失的印度人写paper以及纠正当地鬼佬stupid idea保证作业能在deadline之前顺利完成的灵魂角色。
我曾一度非常不喜欢澳洲——这里的人似乎永远穿着拖鞋,皮肤被晒得通红发烫,除草机的轰鸣和晨鸟的咿呀交织成每一个早上在耳旁萦绕的噩梦,一个月电讯公司都修不好的网和半年都没能修好的马路隐藏着这个国家国民性格中的散漫怠工。
漂泊异乡留学的红男绿女们感兴趣的永远只是在学校附近找一套房子与同样寂寞的另一半同居,如何在聚会中做一桌好菜上传朋友圈或是何时再去海边BBQ(真的澳洲除了海没别的了),学业从来不是他们饭桌上的话语磁场所在。
可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逐渐变得心平气和,能够坦然面对贵为两大睡眠杀手的施工队和鸟,能够在学生处的工作人员拖沓办公时对他们笑着说"no worries",能够在学校餐厅吃饭时气定神闲地从一堆野鸟土鸡手中拯救出自己的三明治。
我在这里度过了我本科生涯最愉快的日子,交到了能够联系一生的朋友,看到了G20跨年夜江边最美的一场烟火,也喝到了清晨学校图书馆隔壁咖啡厅卖出的第一杯咖啡。
或许不久之后我会去美国读研,成为美留的一员,但我永远都不会去黑这片我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我想当下一次别人问起我本科为什么选择去澳洲时,我能骄傲自豪云淡风轻地告诉他:我只是去澳洲看草泥马和土鸡的。至于那些矢志不渝黑澳留的,我只能回一句:一生两万个好天,机缘不逢,咱们各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