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商大咖眼中的“十四五”中国新机遇

2021年03月23日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


      

       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蕴含怎样的新机遇?中国又将与世界如何互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约一周后,全球政商大咖于3月20日至22日以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在这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春天之约中共话未来中国发展新机遇。

  3月20日拍摄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中国引擎: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火车头

  2021年,全球对经济复苏充满期待。去年疫情下在全球保持“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如何在“十四五”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多项主要指标同比增长3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中向好”,展现了很强的经济韧性和发展后劲。

   3月21日,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在论坛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看好中国经济,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预期。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认为,今年全球GDP增速预计回升至5.5%,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7.8%,复苏会更加强劲。

  “增长是基础,增长是关键,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解决中国所有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尽管“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未设立未来5年具体经济增长目标,但从中能看到一些指标隐含增长潜力。

  诸多与会海外嘉宾表示,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传递出的高质量发展信号令人振奋。

  3月21日,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托森伯格在论坛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托森伯格说,中国“十四五”强调以消费为基础的增长,从而减少外部失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将让中国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火车头。”

  中国市场:为全球企业创造新机遇

  翻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单独成篇,重要性不言而喻。

  9亿劳动力资源、超4亿中等收入人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强大中国内需市场,将带来哪些发展新机遇?

  3月21日,论坛外方主席、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论坛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带动高质量、创新型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论坛外方主席、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开门见山。

  中国市场,世界共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既让国内市场质量更高,也为全世界企业创造了机会。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宝洁全球董事会主席戴怀德说,中国是世界最大护肤品市场、拥有宝洁全球五分之一客户……“宝洁将继续扩大在华布局,更好服务中国消费者。”

  在线教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诸多跨国公司领袖热议的话题,彰显中国消费新活力。

  在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万思瀚看来,中国通过改善医疗体系、促进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将同步带来充满活力的“银发经济”。

  3月20日,安利全球首席执行官潘睦邻(画面左)通过视频连线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在华跨国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有独特的枢纽作用。我们愿抓住健康中国建设机遇,加大对华投入,做到服务中国、辐射世界。”安利全球首席执行官潘睦邻说。

  中国创新:重塑未来经济新动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3月21日,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博乐仁通过视频连线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十四五’规划纲要聚焦创新发展,将推动中国迈向一个更可持续更加繁荣的未来,这对全球也意义重大。”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博乐仁如是说。

  “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创新和强大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道出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3月20日,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通过视频连线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创新是重塑未来世界经济的动力。对于未来的颠覆性创新,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认为,数字医疗、自动驾驶汽车、解决交通堵塞的3D隧道,都可能是改变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

  3月20日,纽约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通过视频连线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趋势。”纽约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速度。

  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说,5G将持续影响未来世界发展,“其意义如同电力的广泛应用”。他认为中美两国围绕数字技术变革开展长期合作,具有令人振奋的前景。

  绿色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围绕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亮出一系列约束性指标推进绿色发展,引发论坛关注。

  “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代表了中国实现碳减排的决心。”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说,期待中国在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加快绿色转型,为全球提供典范。

  施耐德电气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表示,期待中国早日实现“十四五”绿色发展目标,其中电气数字化和绿色电气化两项关键技术将发挥颠覆性作用。“加强这些新技术领域合作,将为各国企业带来新就业机会。”

  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认为,全球正处于高碳向低碳、零碳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实现碳中和将带来大量新经济增长点,在低碳领域带来更多高质量就业和创新机会。“推动碳中和,也将为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三农”:中外农企乡村振兴觅先机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未来中国“三农”发展蕴藏的新机遇吸引各方关注。

  “过去多年来,中国乡村振兴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珀金斯表示,通过加快乡村建设和改善教育,随着农民工收入提高,农村人均土地增加,未来中国乡村振兴将会取得更大成果。

  在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看来,乡村振兴的潜力,不应仅从乡村着眼,而是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国民经济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潜在需求,就是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最重要的机会。”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良种。“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

  科迪华首席执行官柯林斯分享了他在四川发现农民用无人机管理稻田的经历。“中国承诺增加对技术和创新的投资,将令中国农民更多受益,科迪华将致力于继续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安全贡献力量。”

  中国开放:与世界共享合作共赢

  3月20日,《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纽约时报》外交评论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通过视频连线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这个世界还是平的吗?”面对很多人的疑问,《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纽约时报》外交评论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论坛上回答:今天我们面临一个全新世界,但它依然是平的——不仅互相关联,而且相互融合。

  推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促进“双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哪些变化?

  “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这样概括。“中国过去更多发挥‘世界工厂’的作用,今后作为‘世界市场’的作用将更突出。”

  3月21日,与会者在论坛上聆听嘉宾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去年,中国消费品进口额约1.6万亿元;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瘦身”;截至2020年底共清理400多部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中国扩大开放的努力实实在在。

  “我们对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措施感到高兴。”瑞信集团首席执行官高曦泰说,外国资本有望更多进入保险、资管、债券等领域。

  3月21日,与会者在论坛上聆听嘉宾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中国成为率先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国家、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签署……中国正努力打造更大的经贸合作“朋友圈”,在深化开放中与世界互利共赢。

  “在一个追求全球化、致力于互联互通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正是秉持着拥抱全球化的精神,为世界释放出积极信号。”齐普策说。

来源:新华网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