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家庭为什么拼了命也要送孩子出国?

2019年10月09日 新东方澳洲新西兰留学


面对每年被不断刷新的

毕业生最难就业季、竞争愈发激烈的名企职场

以及迅猛发展的教育国际化

无数学子都萌生了出国读研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想法

 

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

比较茫然、还未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

的考研人数比例分别达到30%21%

而导致逃避式考研的根本原因

其实是源于毕业生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和恐惧

*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微博教育联合调查


正是意识到这种茫然的考研指向

近年来

许多家长在子女中小学阶段就计划出国学习

以此尽早适应国外的语言和环境

当青春期撞上小别离

远在千里之外的小留学生家长

应该如何有效做到远距离陪伴和疏导

又该如何平衡留学与成长的关系?

 

“留学”与“成长”不冲突


时下,留学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年少留学可以增加人生阅历,体验别样的教育模式,理解并包容多元文化,因此选择出国读书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孤独、想家、缺乏自律能力、初期语言障碍、目标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出现,需要小留学生们和家长努力克服,也实属不易。


都说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关,即使走出国门,在异国文化和教育下成长,孩子受到最多的影响仍然来自于父母。因此,家长们可以事先做好功课,以避免留学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扰。


比如利用假期参加游学夏令营,让孩子提前感受国外文化,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心理准备;在选校和选专业时,注意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尊重孩子的选择;平时生活中,也要时常和孩子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动向


留学和成长并不冲突,把准备工作做足、做细,才会事半功倍。

 

“为他好”不是替他做决定


“我觉得你应该这样,都是为你好。”相信这句话很多家长都不陌生,甚至“使用”频率还很高。


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精彩的人生,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


留学生出国到立业的过程大概有数十年,从依赖父母到人格独立、从迷茫叛逆到坚定目标,少了父母的陪伴和指引,成长的难度其实更大。


每一朵花都能精彩绽放,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成长方式。面对青春期离家求学的孩子,急于求成和高压逼迫毫无意义,“为你好”的肆意操控只会带来更多的逆反和疏远。


家长,请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和空间,让他们理解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为人处世、自我认知


低龄留学考验独立性


年幼出国,如何适应国外生活和文化是不可回避的话题。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教育质量的追求,许多家庭不管有没有条件都会把孩子送往海外,却没想清楚出国的意义和初衷。


不管是读中学适应当地文化,还是读大学进行专业学习,除了学历和学业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学会独立成长


在出国留学呈现低龄化、常态化及平民化趋势的今天,留学生的光环已经逐渐黯淡,与盲目追求一纸文凭相比,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自己摸索,独立解决问题,才是留学过程中的最大收获。


低龄留学不意味着会更早成才,但父母不能无视伴随的风险。如果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培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成才之路都会走得更顺畅。


留学光环的背后,藏着辛酸与泪水。


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要明白,教育不是“爱的控制”,事无巨细似枷锁;更不是完全放手,听之任之零沟通。留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长期沟通和引导,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对孩子的理解与耐心。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新东方前途出国就业力中心独家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