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韬略 (hstl8888)
“关键是你看到的潮流确实是潮流。”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
在本土芯片创业土壤贫瘠的90年代,他是第一个打开局面的人。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1994年,伴着刘欢浑厚嘹亮的嗓音,《北京人在纽约》万人空巷,姜文饰演的王起明正演绎着那个夹在天堂与地狱间的美国梦。
在国内各大城市,报名的人将托福考试中心围得水泄不通,出国念书、出国淘金,是当时的时代主旋律。
这一年,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里,书生模样、性格温和稳重的杨崇和,却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回国。
赴美留学就业已经13年,他是人人羡慕的硅谷新贵,但这不是杨崇和要的美国梦。
“我本质上不可能融入美国主流文化。我很郁闷,这种郁闷既是心灵上的,更是文化上的。”
当无数人巴不得游过太平洋时,杨崇和就这样毅然决然成为了“史前海龟”。
虽然离开了硅谷,但他心中的创业之魂始终在燃烧。
九十年代初,美国芯片产业正值热潮,待遇丰厚,未来的互联网产业也正处于爆发前夜,而中国内地既没钱、也没人,连香港、台湾也远远不如。原本打算回国创业的杨崇和,只好在上海一家合资公司暂时蛰伏起来。
“在硅谷最热的时候,同事、朋友们都笑话我回国走错了。后来我去硅谷开会,他们又认为我回国走对了。其实我从1994年回国以来一直没有后悔过。”
杨崇和有自己对于芯片产业的独特观察。他认为,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来看,中国大陆没有理由不能将芯片产业发展起来,而且还会做得更好。
他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
回国第20年,2013年,杨崇和带着在行业崭露头角的澜起科技登陆纳斯达克,融资七千多万美元,一度受到投资者热捧。
这是彼时国内高科技行业创业者为数不多,也是最好的融资选择。
然而不久,美国市场刮起做空中国概念股的风波,澜起科技也卷入其中,股价动荡,还被指控财务造假,面临集体诉讼。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深陷调查,未能及时提供两份财务报告文件,澜起科技还收到了摘牌程序启动通知。敲钟纳斯达克的喜悦在短短一年之内变成了退市的尴尬。
2014年10月,审计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出炉,证明做空机构指控不实,纳斯达克随即延缓了澜起科技的摘牌程序。
但,杨崇和去意已决。
一个月后,国资背景的浦东科投和中电投资宣布收购澜起,帮助其私有化回国。
因为有了国资参股身份与国际化的管理经验,澜起科技既能享受国家对芯片产业的优惠政策,又保证了管理层的稳定经营,因祸得福。
2019年6月25日,证监会同意澜起科技科创板IPO注册,融资估值超过220亿人民币,比在纳斯达克的时候,翻了44倍。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首日,澜起科技暴涨273%,总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截至24日收盘,市值857.3亿人民币。
至此,杨崇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回归。
澜起科技并不是杨崇和的第一次创业。
1996年3月,蛰伏两年多的杨崇和终于看到了机会。当时国家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正式立项,俗称“909”工程。
杨崇和预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对于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于是,他想办法找到了电子部领导,希望采用风险投资模式创办本土芯片设计公司。
彼时,雄厚财力的本土企业少之又少。同样职位,国内薪资与股权激励等待遇也远远不如国外,难留人才。投资人不敢投、创业者找不到钱、优秀人才招不来、投了之后难以获得回报,问题环环相扣。
杨崇和是第一个打开本土芯片创业局面的人。
尽管没有任何先例,但凭借着在硅谷的成就与人脉,杨崇和很快汇集了海内外各路资源:
两位来自港台、留学硅谷的联合创始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提供的政策支持,还有中国华虹微电子(国家909项目执行单位)、美国华登国际、日本野村证券等三家投资基金。
1997年,内地第一个风投基金+高科技模式的芯片设计企业正式创立。
杨崇和把这家带有硅谷血统、融合国际资源的公司取名“新涛”,意为中国芯片设计产业续上了多年前就断掉的血脉。
此外,杨崇和还把硅谷那种浓郁的创新氛围也带了回来。凭技术说话的内部竞争,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弹性的工作制度,咖啡小馆、健身房、茶楼、沙龙、午餐会应有尽有……
此后就是一连串创举:
第一次把国产芯片销往发达国家、第一片用于数据与语音集成的八通道编译码芯片,还打破了英特尔公司对某类芯片的全球垄断……
比起其他人,杨崇和称自己是幸运的,第一次创业天时地利人和。
2001年的互联网危机中,为了向投资人负责,新涛科技以8500万美元被美国半导体大鳄IDT收购,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杨崇和留任总经理三年。
收购完成后,包含国资在内的投资人收益超过八倍,位列当年的“十大并购案”,成为本土芯片行业第一个成功投资项目。
杨崇和用“新涛”的成功投资案例证明,芯片产业在中国不仅未来很美好,当下也有大把的钱赚。自此之后,国内外资本才越来越多进入中国芯片产业。
把自己的幸运变成了行业的机遇,杨崇和也因此被誉为“上海版硅谷神话的缔造者”。
2004年,离开IDT之后,因为认准了中国芯片行业的未来,杨崇和又创办了澜起科技,开始了又一次本土芯片产业拓荒。
2008年,英特尔突然大幅调整了内存缓冲的架构规划,整个行业面临一次产业急转弯。大部分相关厂商不得不把技术推倒重来,一时间人仰马翻。
因为芯片产业是一个类似舰队的生态,领航的是英特尔公司,其他细分产业需要随时根据龙头的方向进行调整。
杨崇和也是头比谁都大,因为澜起科技刚刚把上一代低能耗产品做成熟,就面临着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但最终,风波过后,澜起科技活了下来,熬死了一大票竞争对手,而且越活越好,成为了这场风波中的最大赢家之一。
对此,杨崇和开玩笑说自己是“剩者为王”,认为自己的两次创业都有运气的成分。
但运气的背后,是杨崇和在半导体领域的高深造诣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
2006年,杨崇和曾带着澜起第一款内存缓冲芯片,前往硅谷拜访英特尔公司。
经过测试,英特尔惊奇地发现,这款中国“芯”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比国际顶尖水平的能耗足足降低了40%。在派专人到上海考察后,英特尔确认了澜起的实力。
最终,作为产业龙头的英特尔干脆停产了自家相应芯片,转而投资澜起。
后来,世界最大的内存条生产商三星也加入了投资人队伍。
核心技术获得两家国际巨头的认可,对于杨崇和来说至关重要。
澜起科技的主要产品是内存缓冲芯片,这是一种用来连接CPU与内存的芯片——CPU处理速度很快,内存跟不上,因此需要一个桥梁来做缓存。
这是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需要经过CPU、内存条、服务器等厂商的三轮认证才能获得真实订单。
长期以来,由于CPU与内存条都把持在美韩手中,国产内存缓冲芯片即便做出来了也难进入市场,因此曾被业内视为难以涉足的国外高端产业禁区。
但,杨崇和不仅把芯片做出来了,还凭超一流的能耗水平征服了合作商。
最终,澜起科技凭借高达70%多的毛利和近5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行业“三杰”之一,成为打入国际主流领域的核心芯片供应商。
为了表彰杨崇和对芯片设计行业做出的开创性贡献,2002年,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授予他“产业先驱奖”,2010年又授予他协会最高荣誉IEEE Fellow(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
目前,澜起科技发明的DDR4全缓冲“1+9”架构已被采纳为国际标准,并且正在积极参与DDR5新一代标准的制订,以求继续领跑行业。
但内存缓冲芯片毕竟赛道太窄、竞争激烈,左右都被卡着脖子,长久下去也不是事。
站稳脚跟后,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澜起科技开始进行产业链上的进一步延伸。
2016年开始,澜起科技和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开发津逮服务器CPU以及平台,从单颗芯片扩展到服务器市场。
2017年4月12日,澜起科技举办“生态联盟通气会”,与数十位合作伙伴分享了新一代“津逮”平台的相关规划,吸引了包括联想、惠普、百敖软件、新华三等企业的加入,“子晋联盟”正式成立。
目前,澜起科技的主营业务是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
能够有此布局,相当一部分原因,这也得益于澜起科技的投资人资源。
英特尔、三星、云锋基金、中信证券、中电投资,一个个显赫的名字陆续出现在澜起科技的股东天团中。
杨崇和认为,创业者找投资,找的不仅仅是钱,而是投资人带来的附加值。
比如,津逮服务器平台将会成为澜起科技未来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利器,而这也是股东之一的云锋基金近年来广泛布局的领域之一。
澜起能有今天,绝非一时一日之功。
内存缓冲芯片产业投入大,风险高,研发周期长,而且国产芯片若不做到顶尖,基本没有市场。因此,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杨崇和深知,光凭一腔热情是没有用的。
经过深思熟虑,他根据国内电视市场发展的趋势,定下了“两条腿走路”策略:
研制市场广阔的机顶盒芯片用来维持企业利润,解决吃饭问题;专注于内存缓冲芯片,着力于冲击高端芯片产业。
正是抱住了机顶盒芯片这条中国市场的利润“大腿”,澜起科技才慢慢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又烧钱的研发周期——
2005年,首款DDR2系列内存缓冲芯片上市较晚,没能站住市场;
2010年,第二款DDR3虽然出货量超过100万片,但却没能实现盈利;
2013年,第三款DDR4内存缓冲芯片终于率先获得Intel的认证,澜起科技终于一跃而起成为行业领头羊。
走过了2014年,慢工出细活的内存缓冲芯片才正式成为澜起科技的主营业务,数字电视、机顶盒业务才被剥离出去,全力以赴进行新一代DDR5芯片系列的研发。
就这样一步一步,杨崇和不急不躁。在他办公室中央,曾放着一张明朝式样的方桌,上面摆着几摞古代艺术品画册。杨崇和常说的一句话是:“古人的东西看多了,心比较静。”
这种心态也让澜起科技在行业无论冷清或浮躁时,都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容前行。
“明代的家具简练、质朴、敦厚,为几个不起眼的细节,工匠不惜用上整段木料来做;而清代家具虽繁纹重饰、表面热闹,用材却多是拼接。”
喜欢古董的杨崇和常用明清家具作比喻,来告诫年轻的工程师们。
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平和沉稳气质之外,他的另一面就是永远争先的国际化硅谷精神。
“澜起”取自于苏辙的诗——“止为渊潭深,动作涛澜起”,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就像沙发和太师椅并存一样,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正是我当初来上海创办企业时的一个梦想。”
如今,作为一家国际资本参股的世界级芯片公司,从纳斯达克私有化回归的澜起科技,率先登陆科创板,再次为世界见证着中国芯片产业创业投资环境的进步。
从“新涛”到“澜起”,杨崇和坚信,“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大方向对了,跟着大的潮流走,又没有太大的失误,总会取得成功,关键是你看到的潮流确实是潮流”。
正如马云所言:“对全世界而言,未来几十年,最大的机会就是中国经济将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里更快速地崛起,最大的挑战则是如何适应中国的快速崛起。”
这也是杨崇和从回国伊始,就一直认准的潮流。
【澳洲暴走早报】悉尼第二机场规划地区房价五年翻一倍!租赁投资在澳洲年轻人中日渐盛行!房价下跌是买家减少的缘故,和新建公寓激增无关
【澳洲暴走早报】投票通过!北悉尼CBD将实施全面禁烟令!科技板块大面积上涨!贫富差距影响社区幸福感!中国游客带入澳洲现金急剧下降
【人物故事】马化腾凌晨4点看产品,马云一年飞行1000小时:成年人的牛逼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