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完,扔不掉”:被囤东西毁掉的年轻人

2019年06月17日 这里是澳洲


微信号:这里是澳洲 

◆ ◆ ◆ ◆ 


嗨,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聊聊囤东西的话题。


我是个断舍离的执行者,平时也很少买东西,不过身边有很多人,每天活在买买买里,其实提高生活品质我从来不反对,只不过很多东西,她们都不知道买来干嘛。


比如迪士尼买了个包,只能在迪士尼背,然而一年到头也去不了一次......



最近,一个朋友搬了新家,去她家暖房,本以为新家应该干净整洁,可一进屋,我就傻眼了。


不管是客厅、卧室还是厨房,囤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口红一百来支,衣服七八个柜子,扫地机器人四五个,平时从不做饭的她,冰箱里全是吃的。

如果这些还勉强可以理解,那些空了的瓶瓶罐罐、纸盒鞋盒、塑料袋实在让人觉得无语。

我问她为什么不扔,她回了我一句,留着,总会有用的。

听得很无语。

在外人眼里,我这个朋友是个白富美,28岁,在一家投资公司做高管,底薪5万,干练飒爽,处理问题毫不拖泥带水。

可囤东西这个毛病,怎么也改不了。明明四五年都派不上用场,却依旧不愿意承认自己囤的是垃圾。

这种现象,还并非个例。

然鹅。。。。

有人喜欢囤各种衣服鞋子的手提袋:

@屋顶的千纸鹤

有人对空瓶毫无抵抗力: 

@gfssgg

还有人就是爱买,就是爱囤衣服,然后买了也不穿,很多连吊牌都没摘……

@红了樱桃s

还有人十分热衷于囤 “破烂”,没用完的笔芯,衣服上的吊牌,莫名其妙成了珍藏。

 @来自渤海路1号的小航 

可无论你怎么说,都改变不了他们对囤积的执念。

囤纸盒,是因为以后会用。

囤书,是因为以后会看。

就连手机APP都泛滥成灾,哪个都舍不得删。

以前,年轻人都在嫌弃老妈念旧,大包小包的旧衣服堆在衣柜,年复一年,不见天日,就是舍不得扔掉。

后来却不知不觉地活成了老妈,囤东西的本领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囤的不是东西,而是安全感” 


前两天等电梯,偶然听到两个姑娘聊天,说起为什么满屋的衣服,还总是觉得少那么一件。所以只要走进商场,就不自觉地开始买。就算穿不着也要囤着,万一哪天想穿了没有,就闹心了。

俩人还说起自己端午假期整理房间的惨痛经验,说自己打算收拾房间扔东西,结果站了半个小时,什么也没扔掉,东西从抽屉里都拿出来,又默默地塞回去,就怕扔了以后还用得着的东西。

想起我一个大学同学,是个典型的囤积狂,我们都说她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上学时,床垫底下铺满了平时积攒的方便面调料。

毕业三年结婚时,竟然把自己从小学开始留下的作业本和书、旧衣服全都搬到了夫家。大包小包的东西,整整搬了一周。实在搬不走的,再三叮嘱妈妈别扔。

每逢商场打折,去凑热闹的人群里肯定有她。单身时就已经买好了孩子的奶瓶,没买车时就备好了儿童安全座椅。

她总说,怕自己错过应该买的,扔了不该扔的。

这句话说出很多人囤积的心态,不停买,又扔不掉,说到底其实就是三个字:安全感。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网友的困惑。

喜欢囤零食,不见得想吃,但是看到满满一箱子的零食就会很满足。如果一点零食都没有,就会无所适从。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这样说:尽管用不到,但东西囤在那里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会让人觉得这东西我不缺。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理上的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心。

精神上感觉不安全的时候,一部分人会通过囤积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掌控感。

有了这些东西,我就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刻手忙脚乱。

囤积的本质,是对抗对未知的恐慌。



“囤再多,也救不了那颗怕穷的心”


说到这种恐慌的根源,又不得不提到童年

热衷囤积的年轻人,很多都有童年哭穷教育留下的阴影。

因为穷怕了的人,无论多么成功,也感觉不到轻松和成就。只有看到囤积的钱和物品心理才会安稳。

然而,囤再多也解救不了那颗穷怕了的心。

就像我那个爱囤裙子的闺蜜。

家里并不穷,可小时候爸妈从不给零花钱,和小伙伴在小摊晃悠都会被修理,衣服书包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看见别的同学有新衣服,她总是很羡慕,也很自卑。

所以这么多年,裙子对她来说有谜一样的吸引力。可你会发现,她其实很少穿。每次问起,她都会说,一想起小时候没有,现在就觉得不够。

其实,因童年的哭穷教育深陷囤积的年轻人,大有人在。

@有求皆苦:小时候一下子买了两本课外书被骂了半天,现在遇到电商打折一箱一箱地买。
@银川湖月花静夜:小时候妈妈从来不让买衣服,穿姨妈给的旧衣服。别的女孩子都穿的很漂亮,我就特别羡慕。长大后拼命买衣服,多贵的都不眨眼,很多新衣服放了好久连标都没摘,就堆着不穿,想补偿自己,想想挺可悲的。
@ANIRAC:小时候穿表哥的衣服,被一群女孩子堵在角落嘲笑,还拉扯我的衣服。鞋子坏掉了,没有其他的鞋子换洗,不敢去上体育课。羡慕别人家的女孩子有娃娃,有好看的裙子,而我永远什么都没有。所以现在拼命买衣服,买鞋子,买包包,快乐又悲哀。


这些大人只管想方设法让孩子学会节俭,却似乎从没想过,从小被灌输贫穷意识的孩子,一生都活在匮乏里,因为贫穷不是一种状况,而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影响一生。

 

曾经看到董卿的一段采访,她说自己曾经有特别难受的成长经历:

 

“很长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衣服只看打折的,长时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吃的只要能果腹就行,餐厅的环境无关紧要;家里的东西只追求有用,用坏了才能扔”。

 

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孩子的一生都不会轻松。



在《断舍离》中,山下英子把人比作水池中生活的小鱼。在上游入口的闸门处,物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但下游出口的闸门,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努力,根本就不会开启。

东西越堆越多,空间却是有限的,人就像鲶鱼一样,生活在满是淤泥的水池里。

心理学研究表明,囤积症会使人的大脑过度活跃,容易引发抑郁症。囤的物品越多,就越容易分不清轻重缓急,也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

而囤积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拥有太多,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过度关注未来,只会不断地错过当下。

这也是为什么越囤积越焦虑。

曾经看过一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女主角麻衣是个什么都不愿意扔的学生妹,可因为男友提出分手,一气之下把满屋子与男友有关的物品全都扔掉了。

从此开启了“扔”的大门,也展开了轻松的生活。

就像剧中所说,物品也好,男人也好,离别的时候,记得最重要的是干脆、干脆、干脆。

毫无用处的东西,干脆地扔掉,怦然心动的东西,从现在就用起来。

好的人生,从来不是太复杂,做人和生活都是一个道理。

-END-


作者简介:Jenny乔,Jenny乔工作室创始人,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职场10万+爆文制造者,多平台签约作家。著有畅销书:《有见识的姑娘,活得更高级》《愿你盛得下悲伤,也输得出力量》。

● ● ● ● 

欢迎转发朋友圈


订阅与联系

回文章顶部,点“这里是澳洲”进行订阅


专业澳洲资讯,信息型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加了解更多信息。





图片均转自网络

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这里是澳洲

WeChat ID:

sydhelper



点个好看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