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我不是吃货,但我痴迷每一道川菜背后的故事

2019年04月02日 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




如果不清楚林明皓的身份,你可能会以为他是一个道地的四川人。

 

毕竟他会一边吃着夫妻肺片,一边跟你讲典故,“夫妻肺片是没有肺的,就和鱼香茄子没有鱼一样,老婆饼也没有老婆”。

 

自己忍不住笑起来,又一本正经开始讲起贫困夫妻用牛下水做菜的起源,“本来是废片,有人觉得不好,才改成了肺片。”


林明皓总领事学做川菜




作为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这是林明皓来成都的第三个年头,闲暇时,他的重点关注对象就有川菜,总让人误以为他也是个好吃嘴,总是诚恳与人交谈的他,依然是认认真真回应:


我不是吃货,我是一个喜欢研究川菜的人。


采访他那天,正逢他向川菜大师彭子渝“偷师学艺”,麻婆豆腐的麻婆是谁?成都女娃子为什么爱啃兔头?鱼香肉丝的鱼香味是什么?听到精彩的,他赶紧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记下来。

 

上一次这样做的,还是他的好朋友扶霞·邓洛普,一个热爱书写中国美食的英国人,林明皓说,自己也有受她影响,“她向全世界系统介绍了川菜,准确专业不说,还很生动,她独特的描写,让很多外国人生发了对川菜的兴趣。”


和川菜大师彭子渝交流川菜,十分有心的总领事还用一个小本本记录下来


不过,相比朋友扶霞而言,林明皓也有自己对川菜研究的独特性,他痴迷每一道川菜背后的故事,它们各自赋予的历史和文化,在他看来,这是另一把打开川菜的钥匙。

 

“就拿回锅肉来说,我看书那些了解到,生活困难时,人们吃肉的时候不多,但祭祀祖先时,有一块用水煮过的肉,完了又很浪费,于是就用豆瓣等四川调料再加工一次,特别好吃,就成了回锅肉,回的意思就在这儿,这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情况,又有传统祭祀的文化背景。”


跟着彭子渝学做春饼


中文说得很溜,书写却不太灵光的他,为了去搞懂这些川菜历史,常常走街串巷去寻访古迹,找人请教。碰上看不懂的,就请人翻译或者在字典上查,又把对应中文词汇多念几遍,“下次争取不搞忘。”





为什么要研究川菜?林明皓说,这和自己的职业有关。


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的身份,让他把自己视作澳大利亚和成都之间的一个纽带,两地怎样才能亲密携手?光了解表面和现在是不够的,只有从内在和历史去梳理,才能让二者深入互动、合作。

 

另一个原因,则更私人,林明皓说,成都有让他“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他的原话,毕竟对这个热衷学习的人而言,还能在推广四川的英文博客里,用中文标注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


学做鱼香肉丝也这么用心


作为一名澳大利亚的职业外交官,他曾经在很多国家任职,比如美国,比如新加坡,而成都,也不是他在中国呆的第一个城市。

 

“北京和上海,我都呆过,都是很棒的城市,北京是首都,上海非常国际化,但最让我有归属感的还是成都,我之前就来过十几次,非常喜欢,城市好,人也好,在很多方面,我觉得它和澳大利亚很像。”

 

这种归属感,或者还不止他一个人,他说,四川有一种魔力,会牢牢吸引住外来者,比如很多外国人或者少数民族,“他们在成都不说普通话,说的是四川话,太有意思了。”


熊猫汤圆


成都给他最大的印象,是快和慢。

 

“发展太快了,我第一次来时,地铁都没有,你看现在,地铁通勤很方便,洲际航线也更多了,经济各方面发展都很强劲,但有趣的是,人们依然保持着慢节奏,我看到茶馆里,人们吹着风,喝茶、打麻将,那种态度很悠闲,人们在努力工作,也在努力生活,在两者之间保持着平衡,我们那边的人同样如此。”

 

让他感觉相像的,还有多元化。

 

他说,四川和澳大利亚都有大量移民的历史,比如“湖广填四川”,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些历史渊源,都让两地既多元化,又富有包容性。

 

有趣的是,他本身也是多元化的一部分,这个祖籍是海南的人,却在几次迁移中成了澳大利亚人,如今又在成都工作。

 

“我爷爷来自海南,上世纪40年代迁居到马来西亚,我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后来一家移民澳大利亚,我是在那里长大的。”

 

这种双方具有的共同特质,让他相信,四川和澳大利亚会有很好的合作。





当天,他向彭子渝学了两道菜,一道是鱼香肉丝,一道是凉拌三丝。介绍鱼香肉丝时,彭子渝先说了典故,又谈菜的本身,说这是道浓烈又平和的菜,浓烈是指它特有的香,但入口却是平和的,这从美食上而言,有一种冲突又平衡的美感。


对于第一次遇到的新口味,总领事很是惊喜


显然,他很认同这种观点,吃饭时,他带来澳大利亚的红酒,给众人一一斟好,又说起酒的不同之处,因为葡萄的品种不同,这种叫做黑皮诺(Pinot noir)的酒味道偏淡,“一个淡,一个浓,它和川菜特别搭。”

 

他说,在澳大利亚很多地方,兴起了越来越多的川菜馆,而在四川的餐厅里,他也发现了许多澳洲元素,比如牛肉、海鲜、橄榄油。

 

他把这种融合视作一种创新,而创新,才能让两地更好地发展,“我自己也做过澳洲风味的麻婆豆腐”,他咧开嘴大笑起来,“用的是袋鼠肉,味道还不错哦。”


“漫会”嘉宾共同举杯


可能是基于热爱,他对两地的关注,远不止经贸合作,在他看来,其他“软性”的同样重要,他说起最近澳领馆发起的女性摄影展,获胜者可以拿到两地往返的机票,又谈起女性领导力,以及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和平权问题。

 

“我最新的一期博客就会写三八妇女节”,他有一个英文博客,讲述他的任期故事,四川是其中的主角,也有很多生活细节,比如他对微信的使用心得,从一键中译英,到类似Twitter的朋友圈,和方便的快捷支付,“买电影票更便宜!”

 

他注意到,一些中国女性不过三八妇女节,而是过“三七女生节”,又或者称为“女神节”,他说:“无论过哪个节,最重要的是唤起人们对女性平权的关注和共识,在全世界,人们都面临着很大压力,特别是女性,她们要在职场和家庭中保持平衡非常难,这是一个共同议题,要让社会更公平,需要更多人一起去参与。”

 

他说起自己身边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朋友身上:

 

“他是美国人,带了两个小孩子坐长途飞机,好像是美国飞中国,大家都知道,带小孩是很辛苦的,何况是两个,一路上,很多人都跟他说,哇,你真不了起,他就在Facebook上写,如果我是妈妈,其他人会说我了不起吗?我们对母亲对女性,有一种刻板成见,这种观念甚至是无意识的。”

 

他说,不仅是平权,事实上,还存在着许多议题需要一起去努力,“我就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对方,我会如何做,别人又会怎么对我?种族、性别等等,我觉得,四川和澳洲可以共同倡导和参与的事情,还有很多。”




后记


与林明皓先生交谈很有趣,而且信息量巨大,那天我们一直聊到下午三点。其实,他不仅因喜欢川菜而研究川菜,还特别喜欢成都的老街老巷,对成都的人文和历史也深爱不已。


比如,他会经常在晚饭后牵着自己的小狗去附近小街散步。有一回他走进了龙王庙街的耿家巷,边走边拍照,简直如获至宝,走进开着门的院子里细细欣赏那些遗留下来的时代印记。为此,还专门托人买书,了解与耿家巷有关的年代历史,俨然要把成都“吃透”的姿势。


自然也是没有吃透,所以,除工作外,他看得比较多的书还是与成都、四川,甚至西南地区有关的史料记载等等书籍。


有一个如此热爱他乡的外国总领事,使得我们在交谈时毫无障碍,还有那么点小自豪的感觉。


嗨,林明皓先生,真的很喜欢你哦!



图文转自漫成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