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世人为之疯狂的“中国式财富”——华人引爆消费热潮(上)

原创 2018年01月31日 澳大利亚联合时报



从来没有像“中国超级富豪”这样的移民阶级,尽管这些人的数量相对较少,但这些人迁居澳大利亚还是推动了当地各类产品需求的激增,包括Toorak带网球场的豪宅,奢侈品手袋、珠宝、游艇和整形手术等。

星期五晚上,在墨尔本东南部的Chadstone购物中心,香奈儿精品店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店门口的一个标识牌上写着:“由于安全原因,我们无法接待更多的顾客。”一名身着深色西装的员工站在标牌旁边,似乎是为了随时阻止那些不顾一切想要花7000澳元买一个手提包以至于想强行闯入店铺的人。


Chadstone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购物中心,拥有全国最多的国际设计师品牌专卖店。迪奥、巴黎世家、圣罗兰、普拉达、阿玛尼、巴宝莉、纪梵希、华伦天奴、芬迪都汇集在这个高级时尚街区高耸的屋顶之下。香奈儿并不是唯一一个让潜在顾客等待入场的人。当我进入到这个室内步行街,我看到了杜嘉班纳、古驰和路易威登的门前都大排长龙。但在空气中却很难感受到购物的狂热氛围,能听到人讲普通话的声音。

澳大利亚只有2.2%的人口出生在中国,而Vogue澳大利亚版的总编Edwina McCann则认为正是这个群体推动了奢侈品需求激增。从爱马仕围巾到卡地亚手表,到顶级的宝马车,这些有血统的、价格昂贵的荒谬的产品,从未在这个国家这么流行过。“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McCann说。她每年会专为华人社区出版两本中文杂志(她不是唯一的一个。中文版本的澳洲服装杂志是如今困境中出版行业为数不多的增长领域之一)。在1981年的澳大利亚人口普查中,只有不到2.6万人把中国作为他们的出生地。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中国出生的澳大利亚居民的数量增长缓慢,而后开始迅速增加。到2006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0.6万,而在接下来的10年里,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1万。

McCann指出,在过去十年里从中国来到澳洲的华人当中,很多都与世界上早期移民者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资金充裕。她说:“这可能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次有大批富有的移民涌入。”

其影响不仅仅是增加了精美的衣装和豪华汽车的销量。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新移民已经向澳洲经济注入了数十亿澳元,他们对房地产和子女教育投入的热情,促进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澳大利亚整形外科学会主席Mark Ashton说,他和他的同事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来把亚洲人面孔变得更像西方人。“中国的富人起到了绝对的推动作用,”Ashton说。


Idy Chan是悉尼Woolwich码头的经理,她说,她有一份等待购买泊位来停放游艇的华人名单。悉尼房地产经纪人Lulu Pallier说,富裕的中国移民提供了大量管家、保姆、司机和翻译的工作机会。“非常富有的人身边总是会有一群人围绕着他。”

从上海来的Pallier认为:“这为澳大利亚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中国移民带来很多好的想法和大量的金钱。“不过,她也意识到富有的中国人一贯保持低调——即使这意味着会他们错失购买海滨豪宅的好机会。“我曾听人讲,‘有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但购买它将会使我登上新闻头条。这样一来,人们会认为我在炫耀,买最昂贵的房子。’华人的思想里是会有这样的顾虑的。”

这种谨慎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最近一项针对华人指控的回应,即外籍人士充当中国政府的代理人,通过向澳大利亚各政党的大量政治献金来影响政策制定。但富有的中国人一直不愿引起人们的注意。黄金海岸房地产经纪人Tony Yan说:“他们真的不喜欢宣传。”他在2016年以920万澳元的价格向中国铁路大亨文炳荣出售了一处位于冲浪者天堂的水滨土地,创下当时黄金海岸临水土地的销售纪录。


设计师Jared Poole已经为这栋住宅制定了建筑设计计划——拥有石板屋顶和锌制穹顶的法国风格城堡,有一个四居室的客房和一个欧洲风格的花园——这也证实了他的客户希望能避开媒体视线。Poole说:“我认为温先生的某些商务交易会有一定的敏感性。

悉尼室内设计师Robynne de Courtenay告诉记者,她也比较熟悉中国富豪的财富储备。“那是非常非常私密的,”Courtenay强调“绝对私密的”。

《新中国人:他们如何改变澳洲》的作者李天(Barry Li)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2011年,他和妻子Zhen一起移居悉尼。他引用了中国人的一句谚语:人怕出名猪怕壮,他表示:“在中国,如果做一个有钱又很高调的人,那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每年都会产生几十个新的亿万富翁,人们很容易忘记这其实还是一个威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北京当局管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井喷,创造了一个高度追求的社会。然而,以西方标准来衡量,中国的13.8亿人口中,大多数仍处于贫困之中,而“财富掌控者是人民的敌人”这一陈旧的观念仍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商业杂志《福布斯》承认了中国富人对匿名性的偏好,因为在他们出版的2002年中国富豪的榜单之中,照片上的男女都在头上套着纸袋。

文化人类学家John Osburg表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人对企业家类型的怀疑已经减少,尽管对他们的矛盾心理依然存在。中国对有钱人的新称呼为“土豪”,简单的可以理解成英文中的“cashed-up bogans”。 “这并不完全是贬义的,”Osburg说。 “这样的称呼还有些幽默。”


Osburg在他的著作《焦虑的财富:中国新富阶层的金钱与道德》(Anxious Wealth: Money and Morality Among China’s New Rich)中指出,中国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与国家官僚体系缔结盟友关系。 但是自从这本书在2013年出版以来,中国的反腐败运动将“关系”推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Osburg说:“当一个政府官员被打倒的时候,他同时会牵连一些商人。我在成都市进行的研究调查,成都有几位著名的商人因反腐运动而被判入狱或没收资产——甚至有一个还被处以死刑。” 调查人员的突然袭击看似随机,但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容易受到伤害:“有很多明显完全合法的企业资产竟也遭到了扣押。”

将财富转移到安全的避风港是华人移民的一个关键驱动力。上海胡润研究院去年发表报告称,中国“高净值人士”——一般指资产净值在1000万-2亿人民币(200-4000万澳元)的个人——有一半正考虑在海外建立立足点。除了希望将资产转移至海外,胡润的调查还发现他们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清洁的空气和优质新鲜的食物。同时,他们还想为孩子提供一流的教育。

Osburg还提到,许多中国人认为本国的教育制度过于僵化、竞争太过激烈:更有可能培养出的是顺从的应试型考生而创造性和主动性相对薄弱。他说:“商人们普遍有一种感觉,如果要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你需要培养除记忆之外的其他技能。”

胡润调查发现,澳大利亚是继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之后的最受富人青睐的目的地。富裕的外国人在此可以有效地购买住房。例如,根据澳洲显赫投资者签证(SIV)政策,向符合规定的投资类别投入500万澳元的人有资格在四年后申请永久签证。自2012年以来,约有90%获得SIV签证的都是中国人。

下期续

Jane Cadzow来自SMH

翻译:Yaqi

澳大利亚联合时报下辖有企鹅新闻网,更多新闻和视频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下载企鹅新闻app

    安卓手机:

    苹果手机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