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的春运妈妈,30年前的大眼睛女孩,后来的她们发生了同样的故事...

2021年02月16日 澳洲之有问有答



来源:王耳朵先生
ID:huangezishiba


2010年1月30日,春运首日。


一位年轻的母亲步履沉重地走进南昌火车站。


身后巨大的行囊已经压弯了脊背,手里拎着的背包眼看就要拖到地上,但是她的右臂却稳稳地抱紧怀里的婴孩。


纵使旅途疲惫、寒风刺骨,孩子始终被保护得整洁温暖。


年轻妈妈被相机定格的瞬间,脸颊冻得通红,目光却坚定有力。



“肩上背着重担,怀里抱着未来。”


这张照片,曾经感动过无数国人,每当春运来临的时候都会被一次又一次转发。


如今11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位“最美春运妈妈”和她的孩子,过得还好吗?




01


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周科,也就是当年拍下这张照片的作者,历经11年的寻访,终于找到了那位年轻母亲。



她的名字叫做巴木玉布木,四川凉山的彝族人,今年已经32岁。


凉山,这个地名,我们并不陌生。


在相当长的岁月中,它和贫穷、落后划着等号。


在巴木玉布木的记忆中,11年前她和家人们住的是不通电的土坯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便下小雨。


他们舍不得花钱,经常去捡别人扔掉的旧衣物,缝缝补补也不知道穿了多少年。


而位于当年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桃园村,苦日子并非巴木玉布木一家。


巴木玉布木童年住过的村庄

(新华每日电讯周科摄)


“从家门口放眼望去,村庄周围,一道道山梁、一级级梯田清晰可见,山上草枯叶黄。远处,一座座大石山高耸入云,根本望不见外面的世界。”


为了生计,这里的人们不得不拖儿带女外出打工。


照片中的那一幕,正是巴木玉布木结束在南昌5个月的打工生涯,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情景。


相信很多人看到照片的时候,都曾在心底默默祝福。


但是命运有时候残忍的令人胆寒。


当年怀里的孩子,是巴木玉布木的二女儿。


她本来是带着女儿回老家看病,结果女儿回家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后来她又生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更是因为贫穷和疾病,仅仅在这个世界存留了10天就走了。


“那个年代,桃园村只有一条泥巴路通往外界,出行靠马车,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不少孕妇都是在家里生产,小孩子生病很难得到及时救治。”


厄运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在这位坚忍的母亲身上,要知道11年前她也才刚刚20出头啊。


很难想象,这个年轻的妈妈是如何熬过那段残酷的时光的。


但11年过去了,当她再次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候,又是一张温暖的笑脸。


笑脸的背后,是时代写下的一场风起云涌。


巴木玉布木(新华每日电讯周科摄)


2011年,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实到了大凉山的桃园村,巴木玉布木夫妻俩成为精准扶贫的对象。


从此,他们不必辗转千里之外,为生活奔波,在家乡种植起了烟叶。


贫穷带来的苦难一点点被剥离。


巴木玉布木一家的烟叶种植,从最初的6亩增加到15亩,年收入从几千涨到了几万。


2020年,巴木玉布木家年收入达到10万元,成功脱贫。


桃园村2021(新华每日电讯周科摄)


如今大凉山也已改变了最初的模样,不仅家家户户盖起了砖瓦房,还建起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学校。


新华每日电讯周科摄


作为扶贫对象,巴木玉布木2018年获得国家4万元的建房补贴,她又自筹7万元在宅基地旁盖起了一栋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


新华每日电讯周科摄


除此之外,扶贫对象还能享受到医疗和教育方面的资助。


巴木玉布木夫妻俩养育了4个儿女,一家人和和美美,早已没有了当年贫病加交时的困窘。


巴木玉布木的大女、次女、三子分别在中学、小学、幼儿园(新华每日电讯周科摄)


有人说,“贫穷”二字要分开来看。


贫,是暂时的金钱匮乏,它并不可怕。


穷,则意味着穷尽一切,仿佛丧失了希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短暂的贫,并不可怕。


怕的是,我们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穷尽一生,也找不到前进的抓手。


庆幸的是,我们生于华夏。


大到医疗教育、修桥铺路,小到柴米油盐、田间地头,从人迹罕至的雪岭高原,到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国家的扶贫政策已经落实到了千家万户,方方面面。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中国交出了一张让世界震惊的“成绩单”:


据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过去的40多年,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使8.5亿人脱贫,世界上70%多的贫困是在中国消除的。


这意味着,大约100个普通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准的生活水平。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的减贫目标。



而这样的巨变中,不仅浓缩在“春运妈妈”这张照片上,耳朵也曾在另外3张刷爆全网,感动全国的照片中看到过。




02



第一张,让我们把时间拨回更早的30年前。



这张“大眼睛女孩”的照片,深藏在每一位70后、80后的记忆中。


她叫做苏明娟


有人这样评价:


“如果把希望工程比喻成一本书,那这张照片一定是封面;如果比喻成一个人,那它就是脸。”


1991年4月,有“每到一处就有一所希望小学”之称的摄影记者解海龙,来到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当时只有8岁的苏明娟正好在村小学读书。


谢海龙来到教室的时候,苏明娟正在低头写字,察觉到有陌生人来到教室,苏明娟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正是这个不经意的抬头,成就了这张后来家喻户晓的照片。



苏明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的土地一年的收成仅够她家吃三个月。


为了养活家人,苏明娟的父亲不得不起早贪黑地上山砍柴,抓鳝鱼换钱来贴补家用。


由于生存都成了问题,所以苏明娟每学期100元的学费就成了全家最大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庭的孩子都主动或被动地从学校退学。


当谢海龙拍下苏明娟的照片,在国内甚至国外的各种报刊上刊发后,引起了巨大轰动。


不仅苏明娟的命运,就连整个金寨县贫困儿童的命运都被改变了。


希望工程入驻,源源不断的扶贫政策和爱心捐赠,激活了那潭被命运遗忘的死水。


自此,无数山区儿童避免了辍学危机。


苏明娟也顺利完了小学,初中、高中,2002年,还考入了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



毕业后,她进入银行系统工作,据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


“苏明娟每年都会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来一趟,把资助金交给我们。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年如此,从未间断过。”


而这一切她都是默默无闻地行动着,直到2017年我们看到一则新闻,这才发现:


曾经的那个惹人怜爱的小姑娘早已经悄然长大,并且成为了可以为他人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从1989年10月革命老人帅孟奇的第一笔个人捐款开始,截至2019年9月,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在城市,平均每10个居民中,有9个人知道希望工程,有6个人向希望工程捐过款;


在乡村,每100所乡村小学中,有7所是希望小学……


让每一个孩子在该上学的年纪坐进教室,消灭贫穷就不会是一种奢望。




03



第二张照片,也曾让我们泪流满面。



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张哭泣的面孔,但是有一群孩子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徐本禹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03年,伴随着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主题歌《到西部去》的动人旋律,徐本禹走进贵州大方县狗吊岩村的大山深处,成为了一名乡村支教老师。



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困家庭。


父亲是教了一辈子小学的乡村教师,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甚至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


2003年春天,徐本禹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但是当天晚上,他平生第一次失眠了。


那时,他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是自己走向更好的未来,还是实践向山区孩子们许下的诺言?


最终,他决定放弃读研去支教。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一端,父亲哭了。


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


“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


于是,当其他同学在繁华都市里穿梭的时候,徐本禹在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靠油灯照明的教室里给孩子批改作业;


当同龄人在夏天吃着雪糕,坐在空调屋里畅想人生的时候,徐本禹在酷热的山洞、棚屋里教学生四则运算和汉语拼音。


2004年4月,徐本禹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做报告。


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


“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


但是报告结束,他转头就回到了狗吊岩村。



从2003年到2005年,风雪无阻,徐本禹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你们不比别人差。”


“你们很棒,一定可以考好!”


他带有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在贵州的山谷中回响了3年。



2012年,当初为徐本禹写下《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爆文作者彭光芒,再次回访徐本禹支教的山村,曾经鸟不拉屎的山旮旯,早已悄然改变了它的模样。



曾经山洞里的教室,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希望小学。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徐本禹一样,响应国家扶贫号召,踏上了支教之路。



扶贫先扶智。


2019年2月15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发布会上表示:


2018年中央财政划拨45亿元,惠及127万名乡村教师。


每年国家也都会定期向贫困地区选派教师,2020-2021学年全国计划选派22842名支教教师。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唯有知识不断传承,我们才能走向真正的富强。




04



第三张照片,就发生在两年前。



“80后白发书记”李忠凯


2018年,出生于1980年8月,任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湾碧乡党委书记的李忠凯。


在公示的照片上,两鬓苍苍,头发花白。


有网友认为他的照片和年龄差距较大,质疑其年龄不真实,甚至有网友留言称“还以为是‘60后’”。


于是,在一片非议声中,李忠凯火了。


起初大家“玩笑”的成分居多,后来李忠凯的事迹被曝光后,网友们集体沉默了。


李忠凯参加工作的大姚县湾碧乡,有不少“直过民族”


什么是“直过民族”?


指的是从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


这样的地方意味着一个字:


李忠凯(右二)旧照


2012年7月便来到湾碧乡工作的李忠凯,长期负责乡里的水电站移民搬迁和脱贫攻坚两项任务。


湾碧乡条件艰苦、生活环境恶劣,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56户642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7.24%,为省级贫困乡。



在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中,李忠凯基本踏遍了所有搬迁户的门槛,熬夜加班是常事。


2018年10月,李忠凯因为出色的成绩被评为“楚雄州担当作为的优秀基层干部”。



李忠凯的白发,和他的辛劳付出是成正比的。


白发一根根增加,当地贫困群众一户户减少。


据悉,湾碧乡干部的平均年龄为三十五六岁。


如果光看头发的话,乡里不但有“白发书记”,还有“白发乡长”。


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一个扶贫基层干部,浓缩的是千千万万扶贫战士的奋斗史。


最近《山海情》热播,带领着西海固的6.6万名移民,在“天上无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滩上重建家园的那些基层干部、教师教授,让无数观众感动到泪目。



尤其是承包了全剧最大泪点,在车祸中殉职的基层干部张树成。


他的原型人物就是永宁县县委副书记李双成。



和李忠凯一样,李双成也曾负责修建水电站和移民搬迁的工作。


无论是环境恶劣,还是村民“无理取闹”,李双成都没有退却,反而奔着“塞上江南”的目标一路而去。



群众上访,别人都想着躲,但是他却下令一个都不准拦。


那句著名的“共产党的干部怎么能怕群众呢”就是李双成亲口说的。



直到他殉难的那一刻,心心念念的还是看到昔日的干沙滩变成如今的金沙滩;看到黄河水灌溉在家家户户的土地。


而像“80后白头书记”、李双成这样的干部,在扶贫的基层是一种普遍现象。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截止2019年,全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斗在扶贫第一线,770多名扶贫干部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很多都还在壮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祖祖辈辈无法走出的苦难,就是在这群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受委屈的基层干部的带领下,用汗水,甚至用生命拼出来的。




05


文章的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视频。



一位来自香港的援黔女青年,在亲身参与到国内的扶贫工作时,她哽咽着说出了下面一段话:


“我们的未来,不应该是打砸,我们的未来是打拼出来的。


我们都应该有一份自己的责任感。


其实去之前我不太相信,怎样可以达到全面脱贫这件事,但是因为我去到我亲身参与其中,我才真正了解到:


我们的国家真的是举全国之力,为一个目标去奋斗。”

这位香港青年为什么不相信,因为在有些人的眼中这不是“人”能办成的。


从上面的4张刷屏照片中,我们也看到,中国人口数量之多,结构之复杂;地理环境之恶劣,地域之广阔,放眼全球都是地狱级难度。


但是无论脱贫难度有多大,但总有一群鲜活的中国人在认真作答。


有带领大学生村官,创办了“黑土麦田”公益组织,助力大学生村官与村民创业发展的“耶鲁村官” 秦玥飞



有在滇西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高,11年来呕心沥血助1645名山村女孩圆了大学梦的“奇迹校长”张桂梅



有领着7户人家男女老少,面朝黄沙背朝天,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凉水,三十多年,植树2000多万株,种出一片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的石光银



脱贫是中国千年夙愿,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在为此奋斗。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在脱贫上,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是因为中国人的伟大。


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不会放弃任何一寸地,这是中国人的承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底线。



参考资料:

新华每日电讯:《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

新华每日电讯:《“80后白发书记”李忠凯:不怕累,就怕不被理解》

彭光芒(网名“南湖居士”):《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八年之变》



文章转载于王耳朵先生,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以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往期精选


✨  “晋江毒王”被警方刑拘:隐瞒武汉回来赴三场宴会,致4000余人被隔离!


✨  火神山医院接诊首批患者,钟南山哭了: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


✨  30人开会,11人感染!这件事可能比戴口罩还重要,却有很多人忽视!


  无症状感染者也能传染!这196个航班、车次发现患者,紧急寻人!

在看点这里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