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Working Holiday,理解万岁

原创 2016年10月18日 澳洲打工度假指南



作者微博@大猫一号-WHV澳洲


Working holiday 已经三个月。


成长在一个充满欢乐的家庭,爷爷和爸爸一代都热爱旅行,爷爷已经70多,除了非洲和南美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所以当我申请working holiday并真正付诸于行动的时候,我期待家人的支持,并觉得得到支持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事实完全相反。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和婚姻观仍然如此深入人心,很悲哀但是很现实。


得益于中文的博大精深,working holiday 被翻译成:打工度假签证。当年从国企辞职加入创业公司,奶奶就以前叹着凉气说,你现在变成给人打工的了。。记得在凯恩斯碰到一对西安母女,我自来熟跟母女聊的特好,阿姨问我在这儿干嘛?我说我打工度假的,直接能看到阿姨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我都能想象那种微微的鄙视,并且以自己女儿在澳洲留学为豪的优越感爆棚(虽然我的英文可以毫不谦虚的完爆你的女儿I'm sorry). 没错,我是传统观念中那种流浪的屌丝。这也许是我对国人感到最悲哀的地方。


第一,what you do is not who you are .我们习惯了用常识判断别人,给见到的每个人贴上不同的标签,而从不把每个人当作一个特殊独立的个体看待。我在澳洲店里卖鞋,只有国人会把我们当作“服务员“看待,试一万双鞋都觉得理所应当,从不说谢谢,充满着你只是一个卖鞋的我比你强的爆棚优越感。同样的情况我在国内银行工作经历了太多,只要你从事“服务性“行业,你所服务的人就习惯性的把你看低一等或几等(根据从事行业不同),银行的可能被看低一等,餐厅的看低3等,按摩店的看低5等。这种奴性制度的丑陋根源是太多冲突的来源,种族歧视,民族矛盾,社会动荡,其实都是人心在作祟。你所做的工作,并不代表你的人格,当人们直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每个个体,已经主动放弃了了解个体人性光辉的可能。


我始终相信,能离乡背井一年到一个西方国家working holiday 的人,一定都是特别的。有希望加强英文的,有厌倦国内生活想来个全新开始的,有从未冒过险的希望对自己人生有个无悔的交待的,有想寻找爱的,有想体验背包生活的,有想验证自己野外生存能力的,等等。每个人都是带着理想来的,难道不比在国内漫无目的的生活来的有意义吗?


第二,国人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从小到大谁谁家孩子考多少分的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太在乎别人的想法,就会开始无休止的比较,好的成为良性竞争,不好的心态直接失衡完全迷失自我。婚恋观也是如此,家里人每次视频都要劝我回家,年纪大了不好找对象,间隔久了不好找工作。这也是比较的结果,拿亲朋好友比较,拿历史比较,虽然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每个人仍然是独立的个体,注定了每个人有不同的轨迹。真正值得拿去做标杆的,我想是能把控自己人生的人,而不是传统模式催化出的令家长满意的产物。所以,别人觉得我浪费生命,觉得我是打工的屌丝,我说I don't care ,at lease im free,I'm happy.


第三,对女性的歧视。working holiday的女孩子一定听过家长说:但是你是女孩子,你不一样,耽误不起之类的bullshit.我们成长的社会里,男孩子从小就是被推出去闯荡,被灌输接受挑战不怕失败的。而女孩子就是贤良淑德琴棋书画,学习好有点文艺气质更好,爸妈都不求太大发展,有个好归宿生个好娃人生就画了半个句号。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中的高层大多是男的,女的要么就是为了家庭提早推出擂台了,要么就是在很久以前事业心早就被抹杀了家里安排了国企事业单位默默养老逛淘宝了。but excuse me,谁说女人就要这样那样?女人也是独立的个体,应当被平等对待,冒险精神,浪漫主义,我们都可以拥有。性别甚至不应该是大多数问题的先决条件,就像我完全支持同性恋,因为那是爱情,与性别无关,更与你无关。


这是一篇刚跟家长激烈辩论完的抒情文章,对我来说working holiday 就像结婚一样,找个结婚对象自己是真爱,但家长不同意。心里还是终究希望得到来自家庭的祝福。


理解万岁。


丨旅行丨分享丨互助丨成长丨


专业澳洲打工度假微信平台

微信号:auworkingholiday

官方QQ群:310778891

澳洲已抢名额群:164450062

微博:@澳洲新西兰打工度假指南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