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谁没有个仗剑天涯的梦想

2018年06月07日 澳洲打工度假指南


文/图:脑袋周

2016年10月于北京


边检的人说我是第一个从中国到澳洲的working & holiday visa 的持有者,这话不知真假,但我确实是出签的那一天就立刻订了机票。带着爸妈“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生自灭”的“嘱托”,和大学时攒下的所有积蓄出发了,一路忐忑而期待。

 

初到澳洲才明白这里的人们对咖啡质量的要求很高,略懂皮毛的我,做咖啡的手艺也确实跟不上那颗只想安安静静站在咖啡机后面的心。所以找工作的范围也不得不从 barista 扩展到了整个 hospitality 和 sales,找工作的方式也从在 Gumtree 上投简历变成了拿着简历挨家挨户自我推销。

 

我记得那天抱着简历从王健林“爸爸”的 Hoyts 电影院出来时,正好看见门口一家咖啡店的中国老板在收店,虽然中国老板压榨员工的海外形象深入人心,但是迫于生计的我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顺手递上一份简历。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顾虑至少在这家店是多此一举了。

 

上班第一天得知老板是人大99级的师姐,首席咖啡师 Alvin 是在新西兰咖啡师大赛里拿过不俗成绩的 master barista,于是我就老老实实从 floor staff 做起,端咖啡、送简餐、刷盘子、扔垃圾、搬牛奶、学做冷饮、一脸懵逼的用系统点单…… 反正一切跟咖啡师不沾边的活,我基本都干了一遍。一天7、8个小时只有午餐的半个小时能坐着,但也没觉得多累,天天还傻乐,推着 trolley 倒个垃圾还能跟购物中心的保洁大哥聊上几句。没过多久,大概 Alvin 看出了我隐藏的慧根,开始亲自指点我做咖啡。


 

澳大利亚是一个星巴克生存不下去的国家,辽阔的国土上只有二十二家星巴克集中分布在大城市里。走进任意一家,你会发现一半以上的客人都是亚洲人,而一半以上的订单都跟咖啡没有关系。大概可以不负责任地得出结论,一杯品质上乘的咖啡跟星巴克基本没什么关系。这里不是在说星巴克没有好的咖啡师,只是全球标准化的咖啡豆烘培、配送以及对所有门店口味一致的追求,使其在独立咖啡店遍地的咖啡消费大国难以立足。

 

我所在的堪培拉虽然不像墨尔本那样被各种公众号推崇为“拥有全球最佳咖啡的城市”之一,但是相对缓慢放松的生活节奏以及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 Sasa 对当地咖啡文化的推动,使得堪培拉拥有一大批能单纯以咖啡好喝而立足生存的咖啡店。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和 Alvin 毫无保留地教授下,我真实地体会到了从研磨咖啡豆开始,到最终把打好绵密奶泡的牛奶注入 espresso 里,这看似一板一眼的步骤中,蕴藏了无数个能够让咖啡师立分高下的细节。

 

从开始畏手畏脚的打第一杯咖啡,到最后辞职去旅行前的每一天里,我都对这份工作有新的理解,也一刻不敢松懈地要求自己用心地对待每一杯咖啡。因为在这里,真正能让一家咖啡店以咖啡风味立足的,是每天那上千杯不见拉花只见品质的 take away coffee。

 

 

这十个多月里,环澳旅行游历固然洒脱惬意,但其间那些遇见的人、体验过的心情,才让这段时光真实地鲜活起来。

 

咖啡店的中国员工除了我还有另一位60多岁的林阿姨,林阿姨基本只在周末来工作权当打发时间。她与她先生 Peter 相识于1991年的上海,那时他们双方都经历过一次不太顺利的婚姻,大概是真地感觉遇到了彼此的 soulmate,林阿姨辞去了国内的公务员工作,带着儿子跟 Peter 来到了堪培拉,而职务已至涉密级别的 Peter 也为了和林阿姨结婚自愿降职。

 

曾拜访过林阿姨的家,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家具上摆放着老上海精巧的艺术品,竟是连冲突都和谐。门廊处摆放着阿姨红色的高跟鞋,她总是笑着说,等过了70就怕是穿不了咯。客厅里摆放着 Peter 给阿姨拍的照片,阿姨问这是谁家的摄影师,真是厉害哟;Peter 眯缝着眼回她说,明明是模特长得标志。你看,这岁月一点也不骇人,明明满是优雅与平和。

 

还有我每天都要路过的街角咖啡店里,那个内心一半阴郁一半阳光的咖啡师 Ben,把金色的头发染成黑色,全身十几处纹身和穿孔,还总是琢磨着添点新的上去,隔三差五眨着绿得透明的眼睛,语气羡慕地看着我说“其实我喜欢黑色的眼睛”。于是我基本已经在心里把他划进“中二病”的队伍里了,谁让他看起来那么快乐,总是笑得肆无忌惮,总是以飞扬跋扈的姿势走路,总是喜欢绕过 counter 给我大大的拥抱。

 

直到有一天听他老板说,Ben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小的时候母亲吸完毒总是拿烟头烫他,后来法院取消了生母的监护权,Ben也就住进了福利院,直到被养父养母领养。Ben 平缓地说,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亲手挣来的。听到这话有点心疼,但想到现在的他能开着红色的小跑车,哼着难听的歌,那是真实的自由快乐。这少年一路艰辛,却也一路飞驰。


 

还有很多很多的人,跟我分享过他们很多很多的故事。有每天清晨都来店里喝咖啡、彼此有说不完话的老夫妇,有肌肉结实玩机车却每周五都带着福利院几个特殊人群来店里吃甜点的帅气小哥,有曾在秘鲁驻澳大使馆工作、像亲奶奶一样唠叨我却总塞给我松露巧克力的老奶奶,有为澳洲的明媚阳光而来却仍然保持传统英国人作派,西装三件套、帽子、手杖一样不落的老先生……

 

甚至在之后旅行中遇见的辞去悉尼高薪职务到艾尔利滩寻了一份船务工作的 Airbnb 房东,在墨尔本涂鸦巷让我试着喷绘的街头少年,在凯恩斯海边遇见的那个逮住我就开始说他航海经历的大叔,最后告别时还坚持说要给我寄明信片,我思考了三秒给他写了大学宿舍的地址,也不知道若是真的寄到,那宿舍的新主人是会将它留存还是扔掉。

 

至于那段在澳洲最后的旅行,一个人计划,一个人上路。如果孤独是种人权,在澳洲还是能得到充分尊重的。大家都会感叹一个人的旅行超级酷,而不会满脸关切地看着你,心里指不定脑补了一部我的几万字心碎失意故事。

 

曾在最东部的地方看过澳洲大陆的第一缕阳光,听旁边的孩子兴奋地告诉妈妈他在chasing the sun;

 

在澳洲西部的凯布尔海滩上骑着骆驼看过夕阳,浅滩上的倒影好像玻利维亚的天空之境;

 

在凯恩斯的热带雨林里看五颜六色的蝴蝶和鸟类,在宫崎骏“天空之城”的灵感源地走过湍急河流上的吊桥;

 

在黄金海岸搭车到密林瀑布后的山洞里看过蓝光萤火虫,回来的路上,停下车与可爱的陌生人一起看整条星河;

 

在墨尔本的秋风里看见三五个裹着风衣的乐手提着大提琴在走,风吹起的落叶从他们身边掠过;

 

在大洋路数十二门徒石,看最壮观的山与海,抱着赴死的决心登上飞机跳过伞;

 

在低空飞行的观光飞机上看过大堡礁,感叹那是平生从未见过的鬼斧神工;

 

在拥有纯白沙子的白天堂沙滩晒太阳时,翘着脚丫子自顾自地想,回去要马上告诉那个快结婚的朋友,来这里拍婚纱照一定可以实现你美到哭的愿望。

 

......

 

 

以及

 

在每天都要路过的那家街角咖啡店认识你,你几乎每天都要喊上一遍我的名字,然后把一杯 medium flat white 递到我手上;

 

你带我去最高的黑山塔看那座城市的夜景,在回来的路上心心念念地盼着袋鼠跳出来撞你的车,因为我告诉你我还没见过野生的袋鼠;

 

我听说国会山的日落很美,你说好,有时间我们一起去看;

 

几个月后你把我送到机场,我入关前你低着头小声说"I can't keep you",我看不清你眼睛里的情绪,只记得后来我在飞机上戴着眼罩哭成傻逼;

 

回北京后的某一天,我问你在干嘛,你说你在国会山看日落。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去 gap year,其实没什么目的,只纯粹当作一种人生体验罢了。所以当故事结束的时候,我还是会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去开始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去完成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梦想。

 

我仍固执的想实现对自我的理解与和解,仍不甘心去为了一个人而奋不顾身地抛下自己原本的生活和莫名其妙的价值观与理想,纵使我写下这些的时候,依然想念你,依然想念这段时光。

 

最后分享一些手机的随手拍,希望已经和即将飞去的你们,对这片大陆和这段生活抱有期待。

 


快捷回复


在公众号主页直接输入以下数字,即可查看相关信息

签证申请:

回复【1】签证概况&申请一帖通

回复【2】英语水平要求
        回复【3】签证材料清单
        回复【4】在线预约流程

回复【5】线下递签经验

回复【6】提前体检和医院清单

回复【7】行李准备

回复【8】转机攻略(新加坡/马来)

回复【9】入境必看

回复【22】结伴出发

人在澳洲:

回复【10】驾照/买车
        回复【11】税号TFN

回复【12】如何打工度假赚大钱

回复【13】找工作
        回复【14】申请二签
        回复【15】游记/碎碎念

回复【16】打工维权

        回复【17】街头卖艺

        回复【18】换宿及农场工作

        回复【19】WHV纪录片

        回复【20】旅行保险

        回复【21】在澳申请他国旅游签

        回复【22】澳洲景点大全

        回复【23】退税指南

投稿请联系微信号:imxiangfeng(昵称是feng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