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发现最真实的海外生活
▼▼▼
多年前,关于中国人,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曾有过刺耳的评论,他认为:
“任何制度的设计、哪怕是世界顶尖学府和精英设置的体系,都经不起中国人的糟蹋,因为中国人是最精于钻空子的,无孔不入,即使是堪称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胜防。‘’
身为华人,李光耀的这席话也许不怎么中听,但这些关于国民劣根性的分析在某些角度也许是准确的。
近日,苹果起诉前员工中国工程师窃取无人驾驶机密的新闻引起外媒热议。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联邦调查局(FBI)本周以窃取商业机密罪逮捕并起诉了苹果前雇员Xianglang Zhang张晓浪(音译)。
一旦罪名成立,张晓浪将面临最高10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
法院起诉书标黄部分显示为重罪
消息传来,这起案件立即吸引了诸多海内外媒体以及行业人士的关注。
尽管苹果公司曾三令五申,不断提醒机密信息保密的重要性及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可还是有华人工程师带有侥幸心理,不惜以个人的大好前程为赌注,犯下这种低级的错误。
01
窃取机密的工程师
这位苹果公司的前工程师张晓浪于2015年12月7日加入公司,成为苹果神秘的自动驾驶项目“泰坦计划”的一员,担任硬件工程师。
由于张晓浪在团队中所担任的工作需要,他被允许访问大量苹果自动驾驶项目的内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机密程度非常高。
今年4月1日至4月28日,张晓浪的孩子出生,他在休陪产假期间回到中国。
休假回来后他便告知公司,由于自己的母亲身体状况不佳,他要回到中国照顾母亲。
他还同时向上级表示,自己将为中国的一家专注于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XMOTORS(小鹏汽车)工作。
在得知张的计划后,张晓浪的上级领导认为他并没有说清楚某些情况,便立即叫来苹果新产品安全部门的员工加入此次会谈。
在会谈结束后,张晓浪被要求上交所有公司设备,并在陪同下离开苹果园区。
在张晓浪上交了两台iPhone和一台Macbook笔记本后,苹果安全部门随后立即中止了Zhang的远程内网接入权限、工牌进入权限、网络接入权限以及其他员工权限。
同时他被进一步告知公司的知识产权政策,张晓浪表示他了解这些政策并且会遵守相关规定。
5月1日,苹果新产品安全部门开始检查张晓浪的历史网络活动记录。同时,苹果全球安全律师开始对他近期出入公司纪录进行检查,对他所持有的苹果设备进行检测。
检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苹果数据库安全团队发现,在4月30日前几天,张晓浪在苹果内网的下载量大量增长,包括机密文件的相关信息搜索。
仅在 4 月 28 日一天,就生成了 581 行用户活动记录,而在此前一个月,他生成了多达 610 行的记录。
此外,张晓浪还将设备的数据和信息用Airdrop功能发到了他妻子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上。在有关部门检查他妻子笔记本电脑时,惊讶地发现了多达 40G 的相关数据,其中 60% 的数据存在严重侵权问题。
根据起诉书显示,苹果13.5万名员工中,只有5000名有获得该项目文件的权限。由于张晓浪在该项目中所从事的工作,他在苹果内部的安全级别是核心员工,大约2700名员工有权限接触到相关的数据库。
更有力的证据是,苹果办公室园区的监控摄像头拍到了张晓浪在休陪产假期间出现在软件和硬件实验室,在不到一个小时后,带着电脑键盘、部分线缆和一个大纸盒离开。这本身就违反了苹果的保密政策。
张晓浪拿走的其中一项苹果设备的标签
5 月5日,张晓浪从苹果离职,并且在小鹏汽车的硅谷分部办理了入职。
在调查持续了将近2个月后,6月27日,美国FBI探员与张晓浪见面。
张晓浪一开始并不承认自己休假期间去了实验室。但是当看到视频证据后,他承认自己确实去实验室取走了两块电路板和一台Linux服务器。
他承认自己从苹果获取文件的事实,他表示因为他在苹果离职时要上交工作用笔记本电脑,所以将文件转到个人电脑中以备未来使用。
7月7日,他预定了飞往中国北京的海航航班,他的最终目的地是杭州。他试图逃避法律责任,以最快速度回国。可惜,这个消息被FBI探员第一时间获知。
在他试图通过圣何塞机场的安检时,联邦特工出现,截获并逮捕了这名窃密者。
02
善于钻空子的华人精英
张晓浪和很多在海外打拼的华人精英们一样,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
他2004年-2008年就读于国内的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之后于2009年-2011年就读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多年寒窗,毕业后能到苹果这样的大公司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研究领域还是如今最热门的无人汽车,这应该是很多人的梦想。张晓浪的“美国梦”本来走得如此顺利。
苹果公司三番五次重申窃取商业机密,侵犯知识产权会带来严重后果,张晓浪不是不知道。
与其说是孩子出生后生活的压力、自己闯事业的野心让他走上了犯罪之路,还不如说这是中国精英们又一次漠视规则、一心利己钻空子种下的苦果。
通常,为了在海外立足,中国的精英们不得不早早做好人生规划,他们习惯按着目标打卡,做好职业攻略,直奔主题。
因为中国人总害怕试错成本太高,把生活当作任务完成。一旦圈定目标,就忽略路上风景,埋头奔向目的地。
在挑选专业时,大批人实践过并证明能稳健进入中产阶级的路径:经济、金融、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永远炙手可热。
所以在功利主义心态指引下,中国尖子生往往小心谨慎,目标明确,生活节奏非常紧张。
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狭窄的生活宽度决定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人格上的缺陷,不是过于自卑,就是过于自负。
自卑的人往往被抑郁困扰,走向自我毁灭的例子数不胜数。而自负的人又经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钻空子耍滑头,不达目的不罢休。
之前,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严飞得知她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妻子王梦露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要收购矿业公司的消息,就以母亲的名义开了账户,之后靠妻子的内部消息买入矿业公司看涨股票获利的故事。
这两位精英,都是人中龙凤,却自以为是地利用内幕消息交易谋利,以为别人都无法察觉。
最终,妻子律师执照遭遇冻结,自己面临牢狱之灾,还要被遣返。美国梦彻底破灭。
张晓浪和这对华人精英夫妇一样,归根结底害了他们的, 就是漠视规则,钻空子的想法。
03
Give and Take理论
心理学家、沃顿商学院的Adam Grant教授在他的书《Give & Take》中把人分为三种:
Giver是奉献大于索取的人,乐善好施;
Taker是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肆意掠夺;
Matcher则在giver和taker之间摇摆,精心包装自己的意图,有利可图时提供帮助,无利可占时冷漠旁观,总是等着别人先示好。
像张晓浪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就属于matcher。
但研究表明,这群人由于只受眼前利益驱动,格局太小,是典型的井底之蛙。他们唯利是图,天天喊着机会成本,其实无形中损失更多机会,所以往往很难做大。
但在短期内,也许这些擅长计划,有目标有谋略的马屁精和自大狂,可能会比正人君子要混得好。
但Matcher精英们百般权衡,确定得到实际回报后才会行动的被动的态度,其实会大大减少他们与其他奉献者giver的互动,失去了诸多获得长期利益的机会。
Adam Grant教授研究发现,大部分有成就的工程师、最高成绩的学生,最好业绩的销售人员,依然属于giver。
目的驱动在中国亚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也就是精英们在成长路上被不断强化灌输的目标感。
但人生不是一本有deadline的计划书。精英们如此为了自身利益不达目的不罢休,不顾游戏规则也要赢,从而彻底沦为一台执行任务的机器,丧失了欣赏一路风景的心情和探索人生乐趣的欲望,真的值得吗?
///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专注眼前利益钻空子的所谓精英
注定聪明反被聪明误
竹篮打水一场空
End-
推荐文章(点击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