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根鱼竿,我可以钓出一顿晚餐!

2020年04月13日 ertland澳洲打工度假





我的钓鱼生涯,从很小就开始了。那时候每一滴海水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爸爸钓上的乌记鱼比我还大只,那时候也还不明白等待是种什么滋味。澳洲的后半程,钓鱼成为下班后的生活日常,清晨黄昏,日月星辰,一桶渔具在后座,我钓遍红树林的每个角落。


↑ 下班后聚钓

↑ Sams Creek, Point Samson

↑ Somewhere in the ocean, Coral Bay

↑ Cossack

↑ Gantheaume Point, Broome

↑ Streeter's Jetty, Broome

↑ The Wharf, Broome

↑ Lake Argyle

↑ 结果钓到两只龟

↑ Rapid Creek, Darwin

↑ 为了钓鱼看到的夕阳

↑ Lake Kununurra

↑ Dripstone Cliffs, Darwin

↑ 为了钓鱼看到的红月

↑ 为了钓鱼看到的日出

↑ Buffalo Creek, Darwin


裤兜里钱不多,车却吨吨吨喝油从不客气,终于找到份正经工作,离起点已过了大半年。在Point Samson的家走几步便是张牙舞爪的沙滩,海边漫步几周,能吃的和不能吃的翻了个遍,忍不住还是打起钓鱼的主意。


↑ ①八寸伸缩鱼竿

↑ ②大摆锤


在西澳Land-based fishing是不需要证的。鉴于同事都说这边没有船很难钓到大鱼,我从餐厅要了个大桶,去kmart购置了最廉价的套装:一支八寸带线的伸缩鱼竿和一个底端带大铅坠的鱼钩组合,我称之“大摆锤”,很适合犹豫的新手。



Point Samson三面环海,进入村里的唯一公路,在Popes Nose Bridge跨越John's Creek,江湖人称Causeway,是有名的钓点。Creek有小海湾或小溪流的意思,可在西北澳,creek大多既没有溪流的淡水源,也不像海湾般的平静;由于好几米的潮汐高度差(全澳最大潮汐位于Derby,超过十一米),高潮时海水涌入大陆深处,退潮时潮水带着大量养分冲刷出大江般的河口,低潮露出的广阔平原,长满了红树林成为鱼的天堂。


↑ Causeway


由于修桥建的堤坝,Causeway为小鱼小虾隔出了个庇护所;第一次尝试大摆锤,抠门地用快坏的鸡胸肉,就钓上了一条星鸡鱼,兴高采烈拍了照放了回去,后来知道它也是很好吃的。


↑ Barred javelin 点石鲈(星鸡鱼)

↑ Moses snapper


从那时候开始,一有机会我就带上鸡肉,去请小鱼吃免费晚餐,并钓上天玩大摆锤。其中一条与我熟知的黄鲷极其相似,为了和更大的黄鲷重温旧情,我流着口水开始研究学习。



又从kmart买了鱼钩,铅锤,接线环,和用来剪线解鱼的尖嘴钳,在op shop买的两刀饭盒则成为我的渔具箱。


↑ ③普通鱼钩

↑ ④铅锤

↑ ⑤带扣子的接线环

↑ ⑥弯嘴钳子

↑ ⑦鱼饵刀

↑ ⑧后来升级的鱼竿


最便宜的suicide hooks就够用了,size根据鱼的大小,太大鱼咬不了钩,太小容易吞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泡过海水的鱼钩要洗干净晾干,否则很容易生锈,鱼钩尖端不锋利就可以丢掉了。普通的铅锤穿线而过,位于鱼钩之上,能将鱼饵置于你想要的位置,根据水流的大小选择磅数。推荐新手只学一个绑线方法,万能使用。最懒的方法是把穿过铅锤的鱼线绑到接线环上,接线环另一边的扣子直接扣上鱼钩,随时要更换也很方便,但这样很容易被谨慎的鱼识破。更正确的是再绑上一段引线,引线最好比主线粗一些防止被咬断。


↑ 懒人绑法


有了合适的装备,我也开始学会看潮汐了。推荐Willy Weather,能查清未来一周任何时刻的潮水高度,每周拿到新的班表,立马就能做好休息日钓鱼计划。Causeway深入红树林,太低的潮压根没有大鱼,太快的潮水鱼又不怎么咬钩且容易挂底,顶潮前后一小时的平稳水面,鱼情最是激烈。从此,Causeway成为我的快乐老家。


↑ Willy Weather


搬砖生活令人疲惫,连常年失眠的我也会一睡不醒。可如果不扛着鱼竿去海边吹吹风,总觉得这个dayoff并不完整。John's Creek靠近镇中心有个小码头,那里鱼小而多,一块鸡肉下去很快就被蚕食完毕,钓半天钓的都是寂寞,和一风衣的咸水夕阳。夕阳下一条小鱼眼神清亮,厚厚的嘴唇微微地笑,现在还记得它的可爱模样。我回了个微笑,叮嘱它回去带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找我,谁知道后来的我会如此讨厌它们。


↑ Silver trevally 黄带拟鲹


运输矿产的Port Walcott背后,是另一面风浪大的沙滩,Back beach,据说每年都会有海龟前来产卵。试图“不经意”遇到海龟,常在月黑风高的夜里来到这里。海龟没见着,鲶鱼倒是钓起来不少。这些鲶鱼贼不挑食,看见什么都是干脆地一口闷,拖起来又重又软绵绵。海鲶鱼背上的刺是有毒的,听说过它们味道鲜甜,还不需要去鳞,可一直发出吱吱的叫声,只能一坨又一坨地往回丢。


↑ 巨大的海鲶鱼

↑ 小黄鲷


出于对钓鱼的热爱,我把自己暴露在西澳最危险的生物面前。日出或日落的红树林最多Sandfly,沙蝇轻轻咬你一口,包你又肿又痒,过敏体质的甚至几个月都不会好。所以钓鱼时最好把自己裹紧点,驱蚊液喷在手上抹遍所有不被覆盖的身体部位,实在被咬了,就准备买痔疮膏吧。


↑  驱蚊液认准BUSHMAN


快乐老家的名气超乎我的想象,常有外地人特意前来试水,于是我找到了快乐新家——Sams creek。从Causeway旁隐秘的土路进入,走到尽头是老板的一处废弃产业,边上全是钓点。



西澳常见的“黄鲷”,其实是Western yellowfin bream西澳黄鳍棘鲷,和国内的黄鳍鲷同为棘鲷属。黄鳍鲷腹鳍,臀鳍和尾鳍下部为黄色,而成体西澳黄鳍棘鲷整条尾巴都是(淡)黄的。相对的澳洲东海岸特有的“黄鲷”则为Yellowfin bream澳洲棘鲷, 13年前它们都还被定义为黄鳍鲷,所以以下继续称为黄鲷。



黄鲷广泛地生活在港湾河口,喜欢桥墩礁石形成的结构。低潮时提前记好结构,往红树林根部甩杆,虽然挂底的风险很高,很快就有咬钩。虾(特意吃“剩”点做鱼饵)和鸡肉都是黄鲷喜欢吃的,它们先会小口啄食,往隐蔽的位置拖,觉得没有危险后才会大口吞下。所以如果感觉到黄鲷在啄时不要急,甚至可以稍微放点线,彻底咬钩后一举拿下。



在快乐新家我的钓术开始精进,黄鲷越钓越多越钓越大。鲷们搏斗性强,遛起来很有成就感;且好吃,连偏好大鱼的澳洲人都觉得好吃,葱姜蒜备好,煎炸烤都行,特别是清蒸一下,煮好豉油(生抽+蚝油+白糖)淋在鱼两侧,铺上葱段姜段和实验性的培根段,最后淋上热油,嘶,这便是鲷鲷献身的美味天堂。某不会吃鱼的北方人负责任地评价到:“刺少,又嫩,蒜瓣肉”,蒸鱼后鲜甜的豉油我能配一锅饭,鸡肉换鱼肉,鱼肉变天堂,你说值不值。


↑ 没有锅盖的蒸鱼装备


其中几处钓位,我甚至可以直接看到它们,水中的鱼鳍舒展,曼妙身姿四处收集着营养。在远处下钩,把鸡肉不经意飘往大黄鲷面前;大小黄鲷轮流狂啄,一次次把白嫖的小黄鲷丢回去,运气好就能骗起大黄鲷。后来我发现黄鲷们开始能认出水面上的我了,一百多年来,当地人都是带着大块的鱼饵或精致的路亚来到这里,目标都是更大的鱼,只有这个戴着帽子的东亚男孩,猥琐地把鸡肉放到它们面前。接下来几天,情报在海底传开了,这个钓点一片死寂。于是我心生愧疚,站在鲷们看不到的地方甩杆,在一处骗上一条,鱼竿杵在窗外立马换个地方骗;毕竟,谁不爱吃鸡肉呢。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澳洲关于钓鱼的规则详细而科学。上鱼后,我会先养在桶里,尽快辨认鱼种,是否为保护物种,有没有毒能不能吃,法定大小限制。推荐备一块布,既能防滑,又不会伤害可能要放回去的鱼。有次钓上了一条相貌奇特的家伙,半天没确认出身份,看着它龙太子般的犄角便放回去了。同事拿着照片去酒吧问,他们说这是剧毒的stonefish(毒鲉,毒性最强的鱼类),全吧都在担心我们是否还健在。结果是西澳拟蟾鱼,无毒。(感谢微博大佬@slenderp51,澳洲有不认识的鱼可以问他)


↑ Western frogfish 西澳拟蟾鱼

↑ 水里是这个色

↑ 这才是剧毒的stonefish

↑ Mullet 鲻鱼

↑ Manta Ray

↑ 孟加拉豆娘鱼

↑ 锥齿鲷

↑ 达港后颌䲢


在快乐新家骗鲷的另一天,我在众鲷群中看见了一条霸气的鱼。深色的迷彩鳞片自信地隐身,在混凝土结构下巡游,不像小杂鱼一样多动。我屏住呼吸一次又一次地放置鸡肉,他默默看着眼前的渣渣们围着鸡肉旋转啄食,思考鱼生后终于吃了一口,BANG!他已经张着满鳃的锋利牙齿,在空气中大口喘气了。


↑ Malabar cod马拉巴石斑


从此石斑成为我的新目标。石斑口大,两颌前端有犬牙,鳃盖骨后缘还有锯齿,是典型的捕食型肉食鱼。眼睛在偏上端,有点地包天,因此常躲在底部伏击上方的猎物。石斑咬钩后的瞬间非常凶猛,会迅速把鱼饵往深处拽,所以很容易判断出来。中石斑后要立马把鱼头往上拉,否则大哥会就近钻进礁石洞中,鱼线一下就被磨断了。只要把石斑拉离了藏身处,他们就会放弃鱼生不再抵抗了。


↑ Goldspotted rockcod点带石斑


毕竟没有船,在幼儿园大多只能钓到小石斑。不过小石斑斑纹夸张色彩绚丽,一整片海洋里恰好碰到了你的鸡肉,难道不幸运且幸福吗?


↑ 玳瑁石斑

↑ 赤石斑鱼

↑ 点带石斑

↑ 玳瑁石斑


常在幼儿园走,总有可能钓到体育老师,这条三十多厘米的玛拉巴石斑鱼,在西澳上限是1000mm(设上限是因为有些大鱼会变成高龄生育机器),而没有下限,所以,嘶……



距离Point Samson十公里,哈丁河流入印度洋的地方,有一个“鬼镇”。十九世纪建镇,Cossack是西北部第一个港口,并以一艘载过州督的船命名,“天津港”(TienTsin),成为珍珠工业的起点和中心,大量日本中国马来工人前来谋生也催生了早期的唐人街。1881年,Cossack遭到台风袭击,珍珠产业开始搬到布鲁姆;1904年,Point Samson修起栈桥码头,五零年代彻底被废弃。


↑ 日本墓园(明治四十四年-辛亥革命那一年)


人类离开后,只留下几幢石头房子,原先的法院成了博物馆,海关楼成了咖啡馆,镇中心对面是被遗弃的高台,无数的蚌壳曾在此卸下。我在此第一次看见野生海龟,随着印度洋的潮水前来觅食,在远处探出头来。



听不到珍珠工人脚步的回响,高台下鱼群众多。鱼群中,一条嘴唇发白的大黑鱼来回巡游,对鸡肉似乎有兴趣,但谨慎,一言不合就消失。趴在堤坝上足够耐心,午后烈日接近将我烤干时,白唇大黑鱼终于穿越鱼群吃到了我的鸡肉。



原来他是pikey bream,太平洋棘鲷,台湾人叫牛屎鲷,也是黄鲷的亲戚,鱼鳞大而发灰,身材更加浑圆,差点没把我小竿拗断。连着钓上来三条,鲷们实在是太好吃了,忍不住跟同事分享。


↑ Pikey Bream 牛屎鲷

↑ 直接葱蒜盐黑椒,烤着就好吃


阻碍我钓到牛屎鲷的,是一种嘴巴贼小的流氓鱼。它们采用啄一口华丽转身一圈再啄的轮流nibble战术,鱼饵很快就剩钩尖上的一点残留。为了复仇,我买了昂贵的超小鱼钩,誓要捍卫逝去的鸡肉。钓上来一看,这不是之前可可爱爱的微笑鱼的爷爷嘛!


↑ 我把全家都叫来了O


这好几斤重的Striped Scat,看着跟金鼓鱼似乎有点血缘关系,拿回去一尝,肉质跟抹布似的。从此,这些刺头仗着自己不好吃,不停骚扰着我。


↑ Striped Scat (烟借的)


另一种上我黑名单的鱼,是河豚。第一次钓到它,还开心地合了照。很多人都会觉得pufferfish/blowie老可爱了,但仔细一看,这可怕的兔牙,肯定是个鱼钩杀手。



后来到了达尔文,buffalo creek是我新的据点,河豚也就跟着骚扰到了这里。他们成群结队,他们没羞没臊,看见什么都往里吞,被钓起来了还要假装气鼓鼓,明明连海狗子都不想吃它,只能一边往回丢,一边脑补自己习得杀河豚的秘术。


↑ 太恨了,懒得去查种

↑ 还觉得可爱吗


丢的河豚足够多了,就能钓到别的鱼。Buffalo creek比之前的钓点要大,且我能到的只是非常接近出海口的boat ramp,所以潮汐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潮高时,大鱼随着海水涌入红树林里的支流捕食,匆匆路过主干道,像给马拉松选手递饮料似的,钓到概率很低。退潮时,大鱼在河口附近等待流出的鱼仔,这时候,机会就来了。


↑ 退潮能走出几百米

↑ Black Jewfish 大海鲈

↑ 小牛屎鲷

↑ Forktail Catfish

↑ 钓鱼专用车—油箱盖坏了的HOLDEN COMMODORE


在餐厅工作的几个月,见证了无数whiting被裹上粉丢入油锅,给无数顾客讲过它们有小骨刺要小心,在这里终于钓到了。



Whiting就是我们的沙尖鱼(北方称沙丁鱼),口小体长,受惊吓时会钻进沙里。钓whiting虾肉最佳,它们胆子小,一感受到鱼线另一端的重量便会逃跑,所以要用超长的引线。Whiting常被当地人用作活饵,切块作饵也不错,但是作为潮汕人看着有点浪费。


↑ 你说好吃不好吃


用kmart十刀的鱼竿和最细的线,竟然给我拦下了一位底栖型选手Yellowtail flathead,头宽而扁,叫“平头”非常贴切。它的捕食策略跟比目鱼类似,但人家轴对称,且嘴围大多了。常说flathead上水后容易挣脱逃生,我着急地边后退边飞速收线,快到岸边时啪叽线断了,掉在泥里一把被我抓住。


↑ Yellowtail flathead 鯒


flathead类似国内常见的牛尾鱼,潮汕人叫淡甲。于是特意到亚超买来菜脯(萝卜干),做个菜脯焖淡甲,满锅家乡气。


↑ 淡甲杀好后去鳞(很难)

↑ 背部和底部各有一条硬鳍,切除

↑ 切块,大鱼头可以留着煮汤


①爆香姜蒜,再加入萝卜干块炒香。

②加入鱼块翻炒。

③加入开水及少量盐,中小火闷煮。

④加入葱段,收汁后即完成。



对我来说,钓鱼究竟意味着什么。记得离开Point Samson时,我特意去同快乐老家告别,向红树林所有被我骗过的小鱼道歉,那天风和日丽,我放回了一只怀孕的牛屎鲷妈妈,一只绿海龟竟然在我脚下来回滑翔。那一刻,这些前来互动的生命能量让我感动,感谢它们给我带来的喜悦。



抱着对鱼获的期待,提着桶爬山涉水前往钓点,半天一无所获还要被海狗子嘲笑,总会是沮丧的。可沮丧过后,依旧清洗渔具,绑好引线,扛着鱼竿会心一甩。海风吹在脸上永远是相同的味道,盯着鱼线随波晃荡的是逐渐平和的心跳,水面下隐藏着的是海洋的信使,来自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世界。即使没有最后那一下的刺激,一位哲人曾经说过:



下期见!


▼ 

「特约作者」

LAVA颜



游离态的神神叨叨


公众号 | 地图小王子


ERTLAND

About ertland

专业 值得信赖

ertland | 做打工度假er代申请路上的守护者


Contact us

微信客服ID  ertland003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投稿、合作意向请微信联系我们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