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2日。
图源:b站《晚吹—罪光灯》
阿英暗想,如果能搬到这种地方就好了,有助于减肥。
图源:b站《晚吹—罪光灯》
阿英很开心,既能结识一帮朋友,又能减肥,一举两得。
久而久之,这群“问题少年”发现阿英的性格和他们相差甚远。 图源:b站《晚吹—罪光灯》我们做个假设,对面是个“小霸王”,你正在苦口婆心教他“做人”,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也是从这时起,阿英一步步“走向”死亡。
“问题少年”中对阿英意见最大的是“大哥大”Toby。由于阿英威胁到他的“地位”,导致他总是鸡蛋里挑骨头。当时是晚上,虽然一群人在一起,但有好几个都是未成年人。但Toby转念一想:阿英是不是想借机引起大家的注意? 图源:b站《晚吹—罪光灯》Toby更不爽了:“你又来?看来上次教训不够狠。” 图源:b站《晚吹—罪光灯》有一次,Toby把20斤重的哑铃从高处,狠狠掷向她的腹部。 图源:b站《晚吹—罪光灯》Toby带着“手下”,又对阿英进行极其残忍的暴打。 图源:b站《晚吹—罪光灯》一旁的大Ling,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指使一个男生对阿英进行惨绝人寰的蹂躏……Toby确定阿英没有气息后,将她装入大纸箱,弃尸荒野,试图毁尸灭迹。而那帮“问题少年”呢?
图源:b站《晚吹—罪光灯》
2004年距今已经过去16年,
那些罪犯可能早已出狱,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从悲剧中汲取教训,防止悲剧重演。
对于此案,有些人会好奇:为什么阿英不逃离那个环境?
是啊,被虐待时之初,她完全可以选择离开。可她没有。
以致于遇到一群愿意和她交朋友的人,就迫不及待和他们打成一片。每当说到“施暴者”与“被施暴者”,都会提到一个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主要是指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慢慢地,她合理化了这些虐待,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教训。可更多情况是,很多受害者求助无门,久而久之,她们便难以启齿。说起施暴,不管是家暴还是校园暴力等等,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像只把它当成一个故事。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秘密”揭露在阳光下,让受害者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参考资料:
b站 《晚吹—罪光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W411x7Lc?p=67
*以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