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岁那年,女儿一岁,我辞掉高校职务,只身出国读博……

2020年12月05日 北美留学实验室


来源 / 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 / Victor Young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本人北方人、文科背景,大学本科也是在老家省份的省会城市读的。由于考研失利,调剂到了某西南省份省会城市的一所双非、省部共建高校读研

2016年6月硕士毕业,同年7月通过考试进入到该省另外一个地级城市的地方高校工作。

硕士毕业后做大学老师是我很多年以来的梦想,但是由于自己本科和研究生就读的学校都很一般,研三上学期曾多次尝试应聘北方老家或沿海省份的高校,均以失败而告终

因为这些高校大多岗位要求博士学历,仅有的几个硕士岗位也需要跟海归或者名校硕士竞争。

当时有老师和同学建议我回老家中学工作,由于我本人生性固执、又自认为是个理想主义者,还是一心想在高校工作

分享一篇研三上学期放寒假前的日记,自己也回忆一下当时的状态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晴

刚在看高晓松的《晓说》的外篇“说说心里话”。他谈到了当初年轻时的理想,感触颇深,为没有实现的理想而遗憾。

我忽然停下来,想写点什么。



理想与现实的正面交锋


理想这个东西,就像一个灯塔,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但比灯塔更神圣。她就是一个很美的、美到近乎飘渺虚无的东西。你无需、甚至永远不会接近到她,但就这样远远的看着,一步步靠近,就够了。这就是她存在的最大意义。

好了,不扯了。

忽然想记录下来我今生想要做的事。

说今生太远,先说明天。

明天早起去吃烧饵块。最近发现真的喜欢上这个东西了,可是起的太晚,下去吃了烧饵块就没办法吃午饭了。所以想吃饵块得趁早。

前几天在东门小吃街看到了撒撇这种东西,好奇心促使我想去尝尝,明天中午就去吃。希望我能一直保持着这种好奇心,勇于张开双臂,去迎接和拥抱新鲜事物。

希望我尽快写完毕业论文。

希望我今年毕业后顺利考进一个高校做老师。

希望我对我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能在深入研究下去之后还能保持新鲜感和探索欲。希望早日考上博士,在这一领域有所贡献。

希望我以后是一个很酷的教授,能写歌、能做曲、甚至有自己的乐队。

希望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希望我还有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寒暑假可以一块出去旅行,哪怕好多年以后。

希望我永远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喝最烈的酒、骑最好的马、走最远的路,爬最高的山,看最美的风景。

关乎诗、酒、理想与远方。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多次交锋让我败下阵来,使得我研三下学期开始考虑毕业后留在本省地方高校工作,毕竟这个省份的很多地方高校,招聘我这个专业的老师仅需要硕士学历。

2016年4月,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地方高校招聘,笔试成绩在本岗位排名第二,试讲和面试后综合成绩第一。

2016年7月,我开始了我的大学老师职业生涯。



短短两年多 我什么都有了


所在的学校属全日制公办省属二本学校,是几年前才升格为本科的。地方高校的普遍缺点就是学术资源稀缺、学术氛围不足,学校对老师也没有硬性的科研成果要求,老师们上好课、做好分内的工作、不出教学事故就够了。

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一次周末的老师聚餐上,坐在餐桌前的老师们不谈科研、教学工作,用方言讲着一些家长里短、人情琐事。女老师们谈论着买衣服、旅游……

这个场景给我带来很大的反差感,我一度产生错觉,不相信这是一桌大学老师……

在地方高校工作的一个好处就是,学院同事之间比较随和,关系相对单纯,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尔虞我诈。这让我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外地人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

此外我还发现,我国边疆地区教育系统的待遇比我预想的要好,而且并不比我了解到的老家省份的一些同类高校待遇差。

这个学校的老师,在这个四线小城市里,还是挺受人尊敬的。

慢慢地,我也适应了这种小城市的生活。

2016年10月,买车。

2017年,买房、结婚。

2018年,生下一个女儿。

同学们都说我太顺利了,毕业短短两年多什么都有了……

还有同学说我就差一个博士学位了……

是啊,读博,这何尝不是我的一个心结啊。

这么多年一直想着、喊着考博,可是这一晃就毕业两三年了。

有时候想想这个事情我也会感到害怕,害怕我这辈子可能永远拿不到一个博士学位了,害怕我可能会永远生活在这个小城市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说的还真是这么回事……



我的三年职业生涯


虽然待遇还算可观,但是感觉工作这三年来并不轻松,因为年轻老师的工资都是靠各种额外的工作报酬点滴累加起来的:

每周平均课时将近二十节课。

2016年7月一参加工作我就接替了原来因读研而离职的教学秘书的工作,兼职补贴每月200块,后来涨到300块。

2017年应学校要求,驻村做扶贫工作。没有了课时费,增加了一些扶贫补助,总体比在学校工资略低。

2018年上半年兼职做辅导员工作,兼职补贴同兼职教学秘书。

2018年9月开始担任两个本科班的班主任,补贴每月、每生9块钱。当我谈起这个,很多朋友都会��闷,大学里怎么还会有班主任?因为地方高校生师比不达标,当时我所在的学院仅有一名专职辅导员,所以很多学生工作需要任课老师兼任班级班主任来做。做班主任是要求7×24小时开机的。当班主任第一个周的一个晚上十点多,接到学院书记打来电话,让我去趟派出所,说我的一个学生在外面被打了,进了派出所。

2018年10月被选举为学院教师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每月开数次党会并且做会议记录,此外还有联系贫困学生、讲授党课、联系发展党员等工作。

2018年开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每名毕业生待遇按照10节课课时费计算。记得当时最差的一个学生,论文最后改到第15稿。

2019年,被选举为学校教职工(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同时被选举为学院工会小组组长,承担学院工会活动工作,比如组织教职工气排球比赛、教职工合唱、工会聚餐、派发节假日福利等。没有相应补贴。

此外,平时还会有一些监考、改卷、学生比赛评审等工作和相应报酬收入。

一开始对于这些教学外的行政工作我是抗拒的,后来发现不做不行,也慢慢习惯了这些工作,也慢慢感觉到得心应手起来。



困难与纠结并存的申博之旅


毕业前总想着要去远方追寻理想、去改变这个世界,后来发现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收拾的服服帖帖、一点脾气没有……

虽然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素养一般,读研期间好歹也发表了五篇学术论文。

工作三年来,课题、专著、论文等学术成果:

我这个专业在国内考博还是相当困难的。本来我这个专业的博点就不多,再加上最近几年很多高校录博改为申请考核制,像我这种没有学术成果的申请更是难上加难。

2019年初,我将申博的目光投向了海外:申请了欧洲、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博士。最后出于经济原因考量,选择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这个学校目前全球QS排名一百多名,申请比我想象中的容易。

2019年7月,收到了Offer。没有太多惊喜,但又感觉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了,当时还是发了一条朋友圈:

今天收到了一封信,
是八月寄来的希望,
和九月寄来的梦想。
外面阳光正好,
梦想还在路上,
未来不忍辜负。

与Offer一并而来的,是对是否辞职的纠结。

拿到Offer后我就跟学院领导和学校人事处领导汇报了此事。人事处给的答复也是自己考虑是否要跟学校签订培养合同。当时的政策是这样的:

如果签订培养合同,读博期间学校发放基本工资,交纳五险一金,提供读博期间每月两千元生活补贴,报销每年一次往返机票等,毕业后回来奖励7万元。博士毕业后要在本校服务八年,违约需赔付40万违约金并返还读博期间收到的工资、补贴等。

辞职的话,毕业后如果再想回来工作,按照当年人才引进的政策执行,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30万左右。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两种选择,最终得到的钱数差不多,差别就是得到这笔钱的时间和方式不同。

我一直视读博为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我和老婆都是毕业于省会城市的同一所学校,对这座省会城市也有感情。我也不想一辈子生活在闭塞的小城市。

签合同的话就是八年的服务期,人生又有几个八年呢……

但考虑到读博期间学业和家庭的经济压力,我还是纠结了好久。

这一纠结就是一个暑假。期间也听取了周围朋友和读硕时候老师的建议。

……



辞职、读博、疫情


2019年8月底,最终我提交了辞职申请。

2019年9月初,我登上了飞往吉隆坡的飞机。

辞职的时候,我只有工作三年的十万存款。因为马来西亚留学费用相比其他欧美国家较低,我当时计划这十万元用来支付一年到一年半的费用,接下来提取公积金,第三年和之后再想办法。没想到一年下来,这些钱勉强够用。

读博的第一学期,我修了综合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等课程,发现自己的学术能力还差很多。

2020年1月初放寒假,我回国和家人团聚,1月中旬带老婆、孩子回北方老家过年。没想到,刚到家疫情爆发。

2020年2月上旬,学校开学,由于女儿住院、岳母手术,我改签了买好的机票。但随后马来西亚疫情爆发,改签后的航班取消。后来担心回不去马来西亚,买了高价转机的机票。

读博的第二学期,我修了量化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课程,并且通过了开题答辩。

之后马来西亚疫情全面爆发,国内民航总局“五个一”的政策导致飞往国内的航线数量大幅缩减、票价直线飙升,一票难求。本来7月份就放暑假了,一直等到10月份才能回国。回国后又是自费隔离、核酸检测、转机才到家。

我现在是博士的第三学期,马来西亚疫情依然得不到控制,每日新增病例一千有余。还好我最终回到了国内,而且学校已经全面开启网上授课,经和导师协商,之后的导师组会议、中期答辩等均可以网上进行。

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公积金中心提取公积金,但被告知目前还在还房贷,公积金不能提取。无奈之下,我和老婆去银行办理了贷款。

现在在家每天看文献、写论文,之余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在网上做些兼职。

我今年三十岁,而立之年……

目前已经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房贷、养育女儿费用及家庭日常开销全靠老婆一人工资承担……

感觉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有愧于他们……

有时候晚上喝了酒在书房一个人偷偷掉眼泪,也不敢让他们知道……

我时常想,去年辞职是否做了个错误的决定。原本滋润的生活为什么非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去“作”

有朋友问我读博的建议,我半开玩笑说,“作为过来人,我的建议就是,别过来!”

稍微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读博这一“自私”的行为能够得到老婆的支持、博一一年系统又扎实地学习了研究方法、目前一篇论文正在投稿某SSCI期刊、另一篇摘要被某国际会议接收、导师说这学期可以进行中期答辩……

最后再分享一篇今年三月份在马来西亚隔离期间写的一篇日记,这篇日记也是当时坐在电脑前发呆、思考,翻到了上文提到的那篇日记有感而发写的:

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大雨

偶尔翻到了多年前的一篇日记
时间定格在2016年1月14日
那是硕士研究生的最后一个学期
字里行间充满了迷茫与希冀

结婚前的那么多年
嘴里天天喊着理想与远方
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人流浪

结婚生子之后
还是没逃过去远方追寻理想
妻儿老小天各一方

病毒扩散那么快
海岸线永远那么长
大海这边风雨交加

大海那里万里暖阳


多年前日记中的希望和理想
正在一点点慢慢靠近

你若问我这些年是否快乐
我觉得挺不容易
但一切都值得。

我也曾梦想仗剑走天涯、也曾憧憬着诗和远方。

我不知道我是否来到了天涯、抵达了远方,也不知道此生能否抵达。

现在想想,哪有什么天涯啊,哪有什么远方啊。
可能我们大部分人永远也到不了天涯和远方了吧……

也慢慢明白我们都是普通人,自己也不比别人聪明。
有时也会犯懒、也会拖延。
还好,我并没有放弃。
正在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一点一点前进……


-END-

本文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学术志(ID:xueshuzhi001)

学术志是硕博群体、高校教师强烈推荐公号

宗旨是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欢迎志同道合的人关注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勾搭小北→微信号:Bmlxsys_520
欢迎来撩~

为了防止大家找不到小北,
建议大家给小北标个小星星呀!
方法看这里
↓↓↓




关注北美留学实验室
关注最新留学信息

看到点赞和在看了吗,点一个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