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在澳洲留学的一员,不少人最后会选择放弃这边的一切回到最亲爱的祖国身边。一位来自澳洲留学的海归,再回到国内后经历了什么?看看ta给我们带来的分享,相信你会大受启发。
文来自网络
编辑 | 滴答澳洲
我在3年前完成了国内一所着名建筑系的设计硕士学位以后,来到了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攻读建筑哲学理论硕士学位(architecture by research),找到了一名十分有名望的教授做自己的导师。寒窗苦读自不必说,但是和西方同学和教授的沟通和学习中我却发现了一个以前在国内从未体验到的情况,那就是我该怎么样正确看待自己的祖国。
在国内,看到的是对政府机制的抱怨和谩骂,对中国官僚文化以及社会习气的抨击;听到的是西方民主自由的优越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学子抱着一种崇拜的态度来到了西方,希望能从中汲取无尽的营养。事实是我们这群留学人员的确从中学到了在国内看不到的进步思想和理念还有专业知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还看到了更多我以前在国内所一直误解的西方精神和文化,同时当我转回头再去看待自己的文化,一股复杂滋味涌上心头。
很多人说,中国是腐朽的人际关系网社会,一切都靠关系。西方都靠能力和水平。诚然,我部分的支持这个观点,但是去仔细比较中西文化,你就会发现中国几千年来的"人情"特性并非一日之寒,它埋根于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之中,中国向来都并非是一个法治或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从未是一个机械的理性社会,良好的法制和法治来源于清晰的理性思维和机械式的(此处不是贬义)执行制度,而这两点在中国的浪漫主义式的生活习气中极难滋生,中国人的感性是一直超越理性的,就好比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说"总的来说……,大概……,考虑各种情况……"一样。而对各种方面的妥协和思量正是对严苛法制的最大障碍。西方则不然,我在研究过程中就深切体会到西方的一根筋态度。教授博学但是一根筋,同学热情但是一根筋,在相当的时候不知道妥协和让步,但是研究态度非常让人肃然起敬。
回到人际关系上,中国人因为要牵扯注意的人脉和利益过于广泛,所以把经营社会关系看成是人生一直使用的筹码,我今天帮你的忙,言语中你以后也得帮我的忙。就像结婚包红包,包来包去基本上最后是为了一个平衡。制度和政策在这种人际关系的博弈中显得苍白而无效。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就是西方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只看能力不重关系。我在后来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充分认识到西方关系网的重要。
一个毕业生找工作,推荐信比什么都重要。推荐信在西方是一种信用担保,但是在我所在的墨尔本,我见到很多滥竽充数之辈,就是因为和一些关键人物混得熟,便能搞到几封胡乱开具的推荐信,然后被很轻松的录取。甚至是关键人物一个电话,那边就同意要人。我一个很有能力的加拿大朋友(做规划设计的),工作经验也有,学历也有,工作能力超强,还是无奈的被一个当地的cad图都画不好的懒女孩抢去职位。只是因为那个女孩的男友在那个公司工作,跟老板关系很好,因此被录用。
后来我在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上班,老板是个英国人,对人很和蔼。公司里一个女孩离职以后,他也尝试着重新招聘一位相应岗位的员工,来了三四个面试的,他都不满意。后来来了一个女孩,什么都没有准备,面试的时候老板问她你的室内节点画过多少,女孩说没画过。老板问那你觉得未来你有多大信心可以把室内设计这块搞好,她说她也不知道。结果第二天那个女孩竟然来上班了,我和另外一个白人同事都很惊讶,中午和老板出去吃午餐,那个白人同事一根筋,忍不住问老板为什么这么快就决定雇佣这个女孩子了。老板头都没抬,说这个女孩的叔叔是他的一个大客户,客户关系要搞好,给这个女孩一点薪水就能换来她叔叔那边更多的合同,为什么不?白人同事在那边说他很担心这个女孩能不能胜任,我在一边笑着不说话。白人同时说你笑什么,我说没什么,只是觉得那个女孩运气真的很好。老板拍拍我肩膀对那个白人同事说,You can never understand the asian's smile.(你永远搞不懂亚洲人的笑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西方的人际关系重要性。并非我们所想的唯能力论。
就拿我的教授来说,非常有名,当时还是系主任,跟我们学生说话向来是刚刚的,跟同事说话也是刚刚的,但是我碰巧遇见一次他给伦敦一个全球着名的出版社打电话,那个孙子样真是从未见过。又是询问上次送去的礼物有无收到,又是拜托人家一定要认真仔细的保证出版的顺利,还说来年人家来墨尔本他一定热情接待。挂完电话后看我傻傻地看着他,立马跟我说出版社的人其实他很不喜欢,但是没办法要打点好,还补了一句"你是中国人,对这种社会行为你可能比我熟悉。"我笑了笑,然后表示同意。在西方,一个教授的成就和他的研究理论以及出版着作是紧密相连的,从这个角度说,出版社的人就是他的大爷,我十分理解他的这种反常行为。
从人际关系网再说回文化,西方的文化是进取的,侵略性的,宗教的。相反中国的文化是相对静态的,无神论的,保守的。一个中国人在西方最怕的就是难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社会。我诚实的说,我一直在尝试,我甚至做的比大多数留学人员甚至移民都要好,但是我不得不说,我难以融入。我曾经说服自己只要时间长,我就能够自然得变成一个西方人。但是我错了,我越尝试融入西方,就越发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东方人,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东方文化的烙印,无法抹除,甚至无法更改。
但是,我要提出的是,在海外的很多中国人(留学生,工作的,移民,入外籍的)都还没有意识到这点,并且是在扭曲地适应当地文化。我原来同屋住着一个山东来的移民,很爱学习,也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来澳以后读得书),也很"爱国",而且他告诉我年底就会加入澳洲国籍,接着向我灌输澳洲和西方的优越,尽管我认为我比他知道得多得多,但是我很耐心的听他说完。上个月搬家的时候他找出一面五星红旗,我说你拿着它做什么,他说我要带在身边,以后在家挂着。我说那你入什么籍,他说澳洲好啊。我说听说入籍要宣誓和考试,要宣誓认同澳大利亚联邦的价值观和文化以及精神,从此作为国民自觉维护澳大利亚联邦的利益,你在家挂一面中国旗子算什么事?他说我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我爱国。我说你要是入籍,你开始爱的应该是你的新祖国澳大利亚,而不是中国,你如果爱中国在家挂中国旗子就是在某种意义上背叛了你的入籍誓言,你到底爱哪个?他一时竟然语塞,过了会儿不高兴的说,我想爱哪个就爱哪个。然后匆匆忙忙地把五星红旗藏到箱子里。
他是个党员,在北京奥运的时候大叹祖国的伟大,却又经常抱怨国内政府的财政使用不够透明,纳税人不能够知道自己的税都去做了什么。我的妻子有时候和他争论国内的腐败问题时,他总是强调GCD执政以来功过是7分功三分过。还说中国在我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很好,绝对不能容忍一个在野党的出现。我说我不想评论哪个党好,我只想问你,政府这么好你出国移民干什么?你所感慨的浩大的北京奥运盛况和及时的北川地震救灾就是政府统一合理计划调配资源和纳税人金钱的结果。如果政府都像澳洲这么透明,纳税人都那么斤斤计较,中国什么所谓的盛事都办不了,凡事都有两面性。而我正是在澳洲这几年看到了太多诸如这位仁兄这样的在中西文化的交叉中失去归属和方向的中国人。我不想成为这样痛苦和愚昧的人。
越是生活的时间长,越能看出你所处生活环境的弊端,于是人总是想着先前的好。以前在南京生活久了,觉得南京人说话脏字儿特别多,南京夏天特别热,南京饮食一般没有特色。但是在号称"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墨尔本,我也慢慢的积累出一系列牢骚,诸如市内火车(墨尔本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服务一团糟,夜晚治安十分得不到保障,周末酗酒者成群,一天温度变化反复无常。但是我仔细思量以后,我不由得开始反思我在两个地方的不同抱怨。凭心而论,中国的南京和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都是在本国相对十分优秀适合居住的城市,但是作为居民的我还是永远不能满足,鸡蛋里挑刺。我想这就是人的劣根性,作为一种动物永远贪婪的要求环境给予一切。即使让我去了书上才有的梦幻岛,可能我还会生出"天天看到都是美女都腻了"的抱怨。这种反思让我树立了一种思想,就是作为一个人,是永远不懂得满足的,因此既然不能够满足,那么环境就是一个永远有缺陷的载体,勇于接受各种各样的外在缺陷并克服之才是体现一个人真正能力和品格乃至勇气的途径。对环境的要求对我来说已经从之前的高度挑剔变成了自我挑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
澳大利亚和很多欧洲国家一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法制健全,居民素质也较高,社会福利完善。但是它也有它的局限,就像中国一样,它有过很黑暗的政治污点,但正是澳洲政府作出的一种政治补偿让我看到了民主的虚伪和苍白。在很久以前,白澳政府曾经对当地的土着居民进行过残忍的"融入"政策,抢占土着居民的土地盖工厂,殴打甚至杀死反抗的土着居民,抢走部落里的孩子强行送到白人学校上学接受教育(对此,我并不认为有多高明),把土着居民像牲口一样装在火车上甚至运猪的车子里运到边缘的山区或者沙漠附近。和当年的北美印第安人一样凄惨,不过印第安人好歹文明比澳洲土着高级,和美国政府还打过好多仗。澳洲土着就没有这个能力了,基本是原始部落,毫无办法地被摧残。
陆克文总理上台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了一个盛大的全国性活动,向"被抢去的一代"(当年受难的土着居民和儿童)道歉,电视直播新闻出版,大学里面也是热热闹闹,白人们都去争相购买土着风格的绘画或者装饰品衣服乐器。大学里获得高额研究资金去研究土着文化和历史,甚至"aboriginal"这个词变成了人际交谈中时尚的关键词。我作为一个非当地人冷静地看着,当我听见系里的老师私下里嘲讽土着人的脑子还不如猴子时,当我看见从市议会走出来的政客绕过身边的土着乞丐慌张离去时,当我看见一个学校的铁门上娇柔造作地钉着一面沾满了痰迹的"此块土地曾经属于一个名叫halahuruoi的原住部落"的木板时,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虚伪和可笑。为什么?因为澳洲的土着居民根本就从不生活在城市里,他们其实很多人根本不懂英文,也不从没有机会进到艺术品商店里,那些充满土着符号的商业绘画和雕塑,那些学校铁门上的牌子,那些盛大的"道歉"仪式,他们根本未曾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
在数周后当我为建筑系的一次学术活动设计海报和卡片时,一位老师很严肃的告诉我要谨慎使用类似土着居民的各种图像(其实我只是从别的地方弄来了一个非洲人的剪影),我问为什么?这位老师很爽快地告诉我学校不想卷入到和土着居民有关的任何纷争当中,学校会担心一旦有人对这个疑似当地土着人的剪影提出肖像权诉讼纠纷,学校会陷入当前舆论的不利状态。我于是立即修改了稿子,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避免了卡片和海报上一切哪怕有一点可能和土着人沾上边的元素。皆大欢喜。这是一种政治赎罪吗,是一种民主吗?还是一种虚伪的自我解脱和政治手淫?抑或是陆克文总理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无从得知,我只知道,土着人在这个政治活动当中仅仅真的像我设计的卡片上的剪影一样被利用和无足轻重。
谈到回流,一些国人会认为出了国如果因为"留不下来"回来了,就是一种失败者的象征,未免太过肤浅。一个人只要能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都是一样。西方也好,中国也罢,有才干的人都能发光。实事求是地讲,实现人生价值换一种说法就是找到认同感,一个人的行为品德知识才能社会地位以及价值观得到承认,那就是被社会所认同。一些移民来了海外10几年,还是干杂活(最多开饭馆)做苦力,他被当地社会所认同的就是此种位置。但是这个人本身如果这个本身也认同自己这样的位置,那也很好,只可惜在座的所有网友恐怕没有一个人喜欢认同自己处在社会的不起眼的位置,内心深处都有更上一层楼的期盼。如果看见西方人就说自己是中国人(有5000年的文化……),这就是一种硬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一个人被社会认同,首先是自己的社会位置,知识和才华以及财富,而不是本民族以前的历史。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西方的历史一点也不比我们中华民族的贫乏。你在一个意大利人面前吹嘘自己的历史,对方甚至觉得你是没话找话。中国历史的悠久,世界有目共睹,但是很可惜很多国人不能目睹别国历史的同样悠久和文明的同样灿烂。这也是一种不批判的态度,盲目的崇洋和盲目的自负。
再说"文化冲突",我写这个部分可能有点学究气,希望大家能够忍耐看完。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甚至韩国人,使这个世界上最难溶入西方文化的。很简单,儒家和道家文化连带远东的佛教是病根子。上面有的网友说不需要融入西方的文化风俗,学会尊重就可以了。我很带感情色彩的回你一句:"放屁!"当然,如果这位网友讨论的是旅游者的态度,我收回我这句。但是倘若这位网友说得是长期居留在一个西方土地上并在那里工作,如果不想方设法积极融入当地文化,不仅是工作发展遇到问题,恐怕连生活都会觉得孤寂无聊,就是自己欺骗自己。我见过很多移民,来了5年甚至10几年,每天还是收看卫星电视上的中文节目,每餐吃的都是中餐,朋友圈都是华人,连报纸看得都是华文报纸。但是这些人非常尊重当地文化,但这些人活在一个极为狭窄的单极化的中华文化世界里。我每次看见他们的文化生活状态都不寒而栗。在海外如果不学会融入当地文化,你自己那点可怜的保存下来的中华文化也会一天天的枯萎。文化永远是互相矛盾和不断交叉的,中华文化是一种向内吸收的文化,你不去吸收外来文化,中华文化就会很快枯竭。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来说日本,我在墨尔本有个日本朋友叫上野,30多岁,全世界很多偏僻的地方都去过了,来澳州之前在欧洲待了3年,之后去不丹王国工作了4年(日本的对外技术援助),当然我一直怀疑他有是间谍的可能,因为他的一个朋友日向曾经在中国内蒙古帮助当地造防风林顺便协助当地搞地质勘探测绘,也许我想多了。不过日本人是很难一眼看穿的,城府普遍比较深。他和我去酒吧喝酒聊天,总跟我打听中国的事情,还有留学生的生活状况,我多留了一个心眼,闭口不提,就把话题往文化上转。和他聊中日的文化,他就说日本的文化是最排外的同时也是最不排外的。他说日本受中国儒家的文化影响太深,强调纪律和效忠,但是佛教的发展改良了日本文化,让日本可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世界。但是他们日本人决不会允许国外西方的文化侵染了他们最原生的大和文化,日本人可以批判的接受西方的影响。不过他说日本永远也不会产生中国那样伟大的原创文化,不过正因为中国的文化是远东地区的主宰长达几千年,所以直接浸润在这伟大文化下数千年的中国人永远做不到像日本人那样虚心的向西方学习。
这部分也是我在澳洲三年感慨颇深的。首先一点,就是西方的民主选举。最直接一个例子,我在澳洲做留学生的时候,遇到选举,连着好几天都会有人送很多信封过来,里面放着一些政党的资料和竞选主张还有候选人照片姓名履历网址,我们虽然是海外人士,但是也有投票权。电视上议院里的执政党和反对党的施政辩论也是录像转播(当时总理还是霍华德),这种相对非常透明的政治宁我当时大开眼界。回想到国内的很多政策都是老百姓一无所知然后突然推出,其民主性和时效性都大跌眼镜。我老板是一个支持当地"绿党"的家伙,还号召我和他一样支持,我能看出他的虔诚。相比较国内入党时很多人的功利性,要高尚的多。当然,西方政治的背后存在着一大批利益集团,财团或者商人出钱帮你竞选议员党魁或者总理总统,目的都是为了事后从中得到好处,不过透明度是相对保证的。不过,现代社会哪里不都是一样呢?这总比国内的"太子党"要好得多,毕竟不是东方式的"权贵资本主义"(现在西方就拿这个给我们的祖国政权戴帽子)。
相比较中国的民众,西方的民众有着非常高的话语权和监督权。当然这里面有着文化根性的因素在里面(顺从和反叛的精神文化),我不想多谈。墨尔本的民众可以因为澳洲的女子游泳奥运冠军不来墨尔本市庆祝而集体上街示威,并且拿出一份财务单子,证明墨尔本的税收有多少钱被分派到这位冠军身上帮助她提高比赛成绩(大概合计起来10000多澳元),因此纳税人交了钱,就有权利看到这位奥运冠军。她不来,就是糟蹋我们的税金。墨尔本市政府最后出来道歉。虽然看上去有点小题大做(以我们中国人的观点),但是这说明老百姓的权力很大,哪怕是这种一般的事件都能动摇政府的诚信度。政府也能马上作出积极的反应。目前这在中国还是看不见的,而且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可能看不见。
再来说国民的基本素质,撇开少数吸毒的酗酒的抢钱的不说。在我所待的墨尔本,市民素质是非常高的。不管是办公室的白领还是水管工,白天工作的时候待人接物都是彬彬有礼。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都非常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文化。诚然,墨尔本是一个移民城市,有很多民族的人生活在这里,但是我能够预想如果在中国,不管是哪一个城市,都不会有很多人对外国人甚至外地人给好脸色(喜欢跟外国人的mm除外)。
也许是多年的文化多元性造就了每一个墨尔本市民的温和和宽容,他们会善意看待新的事物,哪怕这些事物本身不具有善意。说句难听的,我们中国人来到海外很少有人带着善意,脑子想得总是占一点小便宜,老移民把留学生或者新移民当猴耍,要么就是做生意的时候把当地的白人当猴耍,言谈之中总说"鬼佬太实诚",这点意大利移民和中国人很像。只可惜这两个族群在生意往来上都是名声和信用最不好的。我老婆有一个犹太人朋友,他有一次和我们吃饭就谈到犹太人和中国人。她说犹太人以前做生意在全世界到处得罪人,全世界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犹太人是抢钱的恶魔,后来二战以后犹太人有过反省,做生意的策略改变了很多,更讲信用和长期合作性。犹太人的名声好多了,她说现在很多在海外的中国商人比当初的犹太商人还坏,不知道中国国内怎么样?"我说:'很简单,肯定更坏,因为国内没有那么多傻子可以骗,大家只好互相搞。"
在商业交往的规则上,国内就相当不正规了,当然这也可能是优势,在资本的积累速度上,中国商人相当厉害,但就是不喜欢按正常规则出牌。我们公司有一次要从宁波定一批阳光板(说是价格很便宜质量好,而且是另一家公司推荐我们联系的),那边的宁波人听说是澳洲单子很热情,说可以先发一批样货过来。我们老板就按规矩写了一个意向合同,说运费我们出,我们还可以付这批样货的钱。宁波那边就不高兴,说你既然可以付样货的钱,那就把这个事定下来吧。我们老板说先看货,反正我也给你样货的钱,你又不亏本。宁波人就不发货,天天发给我们电邮说他质量怎么好。老板有点火大,说有这个时间货都到了,满意的话合同也签了,再说我们付样货的钱一分不少,做得好还能长期合作,为什么他们就不发货,我买东西,样子总要看看吧,光凭嘴说怎么行?我心想这宁波人也是傻,为了担心收不到样货款也不至于这么缠人把。最后生意不成。这件事我觉得双方都有责任,但是凭心而论,我们老板没有在流程上犯什么错误,他是按正常交易方法进行。但是宁波人就喜欢短平快。太不看重交易规则。
关注澳洲资讯站
我们立足于澳洲
为读者带来最In最具爆点的国际资讯
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