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6月20日么?
一部「中国版深夜食堂横空出世」
致敬了那些只属于中国夜晚的最纯真的美食……
每晚,我们被片中食欲炸裂的烧烤、人情味的烧烤店主、烟嗓的旁白、放飞自我的撰稿,深深的吸引,彻夜难眠。
满屏的肉欲横流,已经不足以形容它带给我们的食欲,烧得通红的炭火,暖进了每一个热爱烧烤的人的心。
将撕扯的快感无限放大,皮、肉、筋、骨的魅力被一一发掘。市井的气息伴着夜色冉冉升起,那些带着生活味道的炭火,将吃货们的热情点燃。
第一季结束之后,我们最关心的就是:
“《人生一串》到底有没有第二季?”
那些干枯了一年的,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到底有多久才会被满足?
那句“江湖路远,来年再见。”到底是一句空话,还是市井老饕们与导演陈英杰之间的一个约定?
2
0
1
9
·
他
们
来
了
风雪交加,独食烤鸡架,这是生活的成色;调料不够,还要加点辣,这是放肆的癖好;菜单没有,老板心里有,这是老饕的待遇;贩夫走卒,汤面才管够,这是搭配的讲究;酒过三巡,点啥能压轴,这是阑珊的意兴;老炮挥手,知是旧人来,这是时间的沉淀。“江湖路远,来年再见”是第一季的结束语,为了观众的期待,我们不能食言。
——人生一串2简介
2019年7月10日,几扎啤酒、三五好友,再加上过瘾的肉串,快意人生如期而至。
《人生一串》的总导演陈英杰,将继续走遍全国,把天南海北发生的烧烤故事,继续讲给大家听。
第二季摆脱了第一季按照食材的分类方式,导演组一共想了10几种新的方案,最终选择了一种十分大胆的想法。
在确定了分集方法后,人生一串决定向着中国更远的地方扎下去,边疆、边境……那些飘着人间风味的烧烤,值得我们翻山越岭去找到他们。
那些烧烤里的故事,欢笑与泪水,憧憬与挣扎,也会在那些与口腹之欲有关的故事里,有着真实的血肉。
那么就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人生一串1》里面的那些烟火气吧。
第一集
无肉不欢
“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
肉则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
第一个出场的就是大凉山下的西昌小二哥烧烤。本以为烧烤的入门种类是羊肉串,但《人生一串》则把凉山小猪肉,放在了第一的位置。
画面开始,是一个浑身上下都透露着烟火气的男人,第一次面对镜头,略带羞涩的介绍着自己,然而说起烧烤,就开始了眉飞色舞。
拍摄手法更是简单纯朴,以最真实的镜头,表现出了梁山小猪肉的连皮带骨,蒜肉、小米辣、猪肉与炭火交织的香味,仿佛透过屏幕飘了出来。
然而更重要的,则是来自各地的老饕们的反应。他们穿过市井,见过江湖,一个烧烤摊地道不地道,就看桌子上摆了几瓶酒就够了。
翻过大凉山,导演组找到了来来自云南邵通的牛肉小串。
五十、一百的点着串,吃起来有滋有味,然而在这滋味的背后,确是穿串老手们起个大清早的费时费力的成果。
旁白是这么说的“牛肉小串烤到六七成熟,撒上云南人最爱的干辣椒体味儿,牛肉与辣椒是天生绝配。在昭通,辣椒放不够容易破坏气氛。昭通小串是烧烤的艺术,又嫩又辣,参杂着一丝丝卤香回味,一旦吃上根本停不下来,它给边城的夜晚增添了味觉的情趣。”
还有中国当代烧烤的启蒙:尉犁县阿不都烧烤、烤生蚝界的王者:官渡镇三角村老地方大排档。
一个地方一种味道、一种味道书写一个故事。
夜色朦胧下,有着我们最真实地生活气息;烧烤碳火香里,散不掉的是我们活着的印记。
-------------------------- 推广 --------------------------
-------------------------- 推广 --------------------------
第二集
比夜更黑
“什么能让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闻风丧胆?
答案就藏在烧烤摊前的笑容里。”
“各路奇葩食材、血腥料理,挑战心理底线,打破视觉禁忌。好吃莫过下三路,刺激还需重口味,我大天朝的烧烤夜宵,永不磨灭的,是暗黑的气质。”
——「人生一串」文案
走进吉林辽源,每一个饥饿难耐的夜晚,总少不了几串考蚕蛹解馋。烧烤店老板人称“小军”,没事儿爱跟食客整两杯,然而最爱还是咸鲜爆汁的考蚕蛹。
放大特写慢镜头,每一次咀嚼都被无限延伸,蚕蛹酥脆香口的外皮与皮内凝固的蛋白质通通被镜头记录了下来,被吃的似乎不是蚕蛹,而是人间珍馐。
烤蚕蛹的军哥皮肤黝黑,他打趣着问道:
“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看起来就是一个饱经沧桑男人的冷笑话。
但是,恐怕只有真正体验过生活不易的人,才懂得这句话背后到底藏多少汗与泪。
用《平凡的世界》的一句,“我虽然是一个平凡人,但平凡人也能有不平凡的生活”。
烧烤界的黑暗女王萍姐,则是导演组锁定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先要告诉你,胆小的人可不要看。相伴一生的爱人去世后,萍姐也没有歇业,舍不下这一口儿爆浆的男男女女,让萍姐也是难得孤独。
“其实没什么可怕的,第一次吃可能不习惯,后面吃,就越吃越有味道。”
“我就特别喜欢他在嘴巴里爆开的那一瞬间。”
“又害怕,又刺激,又想去尝试。”
这烤得冒着油泡的,就是《人生一串》里最黑暗的美食——烤猪眼。
猪眼睛唯一的吃法,就是整个放进嘴里,一口咬下,黑色的眼浆爆射口腔,刺激程度,是撒尿牛丸的一百倍。激情过后,眼球周围的胶原物质,提供弹牙的肉感,多咬几下,就能吃到嘎嘣脆的晶状体和角膜,只有亲自体会,才能体会其中奥妙。像第一次亲密接触,小心被它电到。
——「人生一串」文案
活鲍鱼、鲜猪脑、羊蛋、油腰子……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偏偏是这些“不入流”的东西,才能抓住我们的心。
如果说爱吃、会吃、懂吃,只有吃过这些“黑暗料理”的人,才能称为“人民美食家”。
第三集
来点解药
“端上一盘烤蔬菜,这顿烧烤,
有人要吃得走心了。”
来到辽宁锦州东北铁合金,重金属养生朋克如约而至,在这里撸串,没人会跟你矜持,喝酒,更是如此。
方圆百里最沉默的男人大飙,将干豆腐卷烤到的极致。在东北,没有干豆腐的酒局是不完整的,小编作为一个东北人则是深有体会。
啥都能卷、啥都能烤,这是东北人固有的风格。辣椒的清香,火腿肠的肉香,金针菇的滑口,再配上浓浓的豆香,四种口感混合的烧烤搭配,打造出了别样的风味人间。
再走一遭西南,去西南大板井旁边吃一吃全国独一份的烤湿豆腐。似乎每一家出名的豆腐摊,都有一个爱笑的豆腐西施,等着人们去吃她的豆腐,这里也不例外,90后姑娘李碧,不仅笑得好看,烤的豆腐也好吃。
细工出慢活,《人生一串》一边讲着建水小城的故事,一边等着湿豆腐慢慢出现了裂纹,烤湿豆腐急不得,拍一个好的片子更是急不得,也正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才使得《人生一串》的每一帧都透露出烟火气。
《人生一串》不仅带火了烤茄子,也带火了湖北宜昌的茄子妹。秘制蒜蓉,溏心鸡蛋,本地茄子,在烟火中水乳交融,美得冒泡,换来的是口腔里的幸福眩晕。
茄子妹与覃哥的爱情故事,软糯带着蒜香的烤茄子里,沾满了幸福的味道。
第四集
牙的抗议
“烧烤夜宵的本质,是要吃得
有情趣,有回味,有声响。”
第四集走进中国人最爱的筋头巴脑,将牙齿的回响放到最大,咯吱咯吱的声音,是被烧烤的生命的第二次呐喊。
猪鼻筋金贵,每只猪只能产出两条。所以烧烤店老板赵琳对待它更是好不含糊,大火出香,小火入味,辣椒、孜然层层注入其中,让每根猪鼻筋都充满灵魂。
往海边走,则发现了另一种神奇的生物——海肠。内心浪漫,口味刁钻的烟台人不爱海参鲍鱼,但爱吃烤海肠。
山东人爱喝酒,能把酒香发挥到极致的,则是这一根根长得有点污的烤海肠。
山东大哥们都偏爱阿宋家的烤海肠,脆、鲜、有韧劲。倒着签子吃才是唯一正确的吃法,到这里,《人生一串》就更看中品质,市场上卖海肠的摊位本就少,高品质的全都去到了阿宋的店里。
第五集
骨头骨头
“当扯下最后的顽筋,嗦掉手指上的油星,
你啃光的是生活的压力,
获得的是一整夜的痛快。”
西北刀客包子,话少心细,用旁白的话来说,就是“烤了二十年羊蹄儿和羊排,对付骨头是个高手。”
4小时的长煮,把羊蹄煮的软嫩,皮肉几乎分离,再来火烤,才能使使软烂的表皮再次恢复弹性,增加撕扯的快感。
滁州的烤小龙虾,则在全城风靡红烧口味的江湖里,为串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人生一串》放弃了对食物味道的描述,转而从中二青年老孟的角度出发,从选虾,宰杀,穿法,腌料,烤制的角度,每一环节还原了中国烧烤人对待食物的态度。
人潮散去,老孟则独自留在厨房,与小龙虾继续战斗。对自己蜜汁自信的老孟,还要回厨房,继续憋大招,哪种做法能一统江湖,等着瞧吧。
第六集
朝圣之地
“青春岁月已老,而我们,还在烧烤。”
第一季的最后一集,则把目光锁定在了你家楼下。那些路灯下面的脏摊儿,有的都是你我他的故事。向平凡致敬,是《人生一串》贯穿始终的信念。
在扬中学生心里地位比校长还要高的杨老三,从90年代末起,就一直坚持地烤着肥大串。
在我们的心中,吃遍了万水千山,总部敌家门口的味道香,哪怕它开在毛坯房里,炉子上满是油污。
我们大地方也去过,但吃到真正的味道,还是这些路边摊。这毕竟就是家的味道,是我们生活留下的痕迹。
//////
“你看似平淡如水的生活里面,其实一直有传奇存在。”
“我们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都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多谢款待。”
扫最狂野的二维码
用最炫酷的APP!
吃饭吧上万优惠等着你!
扫描下方二维码,
分分钟成为猫本弄潮儿✔
欢迎关注墨尔本吃饭吧微信公众号
MEL7FA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