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活五年,也要回国!” 贪官潜逃16年后自首,只因海外生活太苦 | 这几类人真不适合移民

原创 2019年07月03日 发现澳大利亚





最近,海外的华人圈里一则视频流传甚广,看完真是啼笑皆非。


一位潜逃澳洲多年的中国贪官大叔,毅然决然地回国投案自首了,他吐槽道:“宁愿少活5年,也要回深圳,不要待在澳洲”……





乍一听,你可能觉得惊讶,这么多人想移民澳洲,你这卷了钱好吃好喝好活,怎么还有人宁愿折寿、坐牢,都不愿意留下呢?


澳洲这是咋虐待你啦?


听完他的故事,你会知道,大叔说的是大实话,不仅是贪官,普通人也不一定所都能适应海外移民生活。



01

“那边很孤独,几十年白去了


他叫黄国勇,出国前是深圳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


2002年之前,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了283万人民币。在此期间,他还把妻子、儿女都送到了国外,打算东窗事发,自己也拍拍屁股走人。


2002年案发后,大叔果然携款潜逃到了澳洲,2005顺利入了籍。



本以为一家团聚,有巨款保障,在风景如画的澳洲,生活该是无忧无虑,堪比人间天堂了吧?


但等待大叔的,却是残酷的现实……


2005年,大叔在澳洲干起了老本行,与人合伙投资了一笔房地产生意。



但工程进行到一半,大叔核算了一下,发现如果按照市价,房子卖完还不够成本,整个工程只能停下来。


等搞清楚原来外国是按规矩玩的之后,第一个项目也搞砸了,还几乎花光了他携带的所有赃款。



后来,他又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开始经营一个竹地板小店。但整个店一共就两个人,从进货、搬运、销售到铺装,全都得自己来。



亲自累死累活做工?在国内毕竟也是董事长的大叔,哪受得了这个?



2014年,在一次搬运时,大叔的脚扭伤了,小店只能关门。



从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到靠卖体力赚钱,大叔的心理落差极大。


尤其是看到这几年深圳发展迅猛,房地产事业更是蒸蒸日上,自己却只能在澳洲打工,大叔悔不当初。



加上语言能力不好,在澳洲也没什么朋友,大叔完全不能适应澳洲的生活,直言“那边很孤独”



所以,才有了那番“宁愿少活5年,也要回深圳,不待在澳洲”的话。


加上当时国内关于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政策宽松,只要在期限内投案自首,都能获得从轻从宽处理,于是大叔在办案人员的思想工作下,毅然决然地回国自首了。




02

税务局副局长:“去新西兰只能去搬砖


你瞧都以为贪官在海外很风光,可是内心的苦闷真是难以(huo)消受(gai)。


无独有偶,在新西兰两年前也有过一个“宁愿回国坐牢,也不要再待在新西兰的”案例。



这个叫云健的贪官,曾是海口市地方税务局龙华分局原副局长,他在新西兰潜逃8年,但终究因为无法适应新西兰的生活,而回国自首。


在回忆新西兰的生活时,他说:“我的生活非常艰难,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语言不通,在新西兰很难找到工作,只能在工地当临时工,以捡垃圾、搬砖、运建筑材料等为生,心理落差巨大……



他曾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贿赂共计60万元,考虑到其主动归国投案自首并全部退赃,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0万元


牢饭起码吃得饱,也不用担心养家糊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



其实,像上面两位这样无法适应国外生活,回国自首的贪官,还真不在少数。


在中国公安机关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的“猎狐2014”行动中,一共有680名外逃经济犯罪人员被抓获,其中投案自首的就占到390名,超过了一大半。



政策吸引、办案人员思想工作做得好等当然都是主因,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对这些贪官来说,移民生活真的很难适应啊



抛开贪官不说,对任何人来说,要适应海外生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像澳洲这样的国家,外人看来环境优美、法治健全、福利完善、生活舒适,好处似乎说不完,但真到这生活了,很多人会发现完全不适应啊。


所以说,发现君要说不要盲目相信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为了让想来澳洲的朋友可以自测,发现君列了10类极可能会不适应澳洲生活的人。



1. 向往奢侈与时尚,热衷炫耀的人



如果你以为澳洲人也对名包、名表和豪车趋之若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Kiwi们追求的是物有所值,在这里身价千万的企业家也热衷于买打折商品,淘二手家具。


即使在奥克兰CBD,你要是穿成“普拉达女王”,还是会感觉有一点“怪怪的”。这里没有数不清的奢侈品店,让你无法“炫耀”起来。

人们不会因为你背着一个LV包包,就多看你一眼,只可能因为你脸上的笑容,对你Say一句“Hello”。



2. 处于“事业高峰期”的人



有一种人,在国内被叫做金领——经过几十年打拼,他们终于在职业轨道上混出头了,轻轻开启一下“经验”的宝库,或使用一下人脉的存折,就可以在一个年薪百万的职位上游刃有余。


他们有的是当权官员、企业高层,有的是名医生、名律师、名教授,他们是大众眼中妥妥的“人生赢家”。


但出了国,谁也不知道你以前的风光,“地位”的一落千丈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如果生活稍微不如意,已经移民的他们就会回忆起国内的美好时光。



 3. 热衷于大都市繁华生活的人



澳洲人口只有2460万,华人也不过100多万想象一下北上广动辄几千万的人口,就知道这里无法带给你“国际化大都市”的体验了。


“现代化大农村”是人们对澳洲的印象,所以它又被唤作“”。


这里没有像纽约、上海一样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四通八达的地铁设施,也没有楼下触手可及的便利店、超市和快餐店。


夜生活”、“大趴体”也是很少出现的词,周末来临,很多人会在侍弄自己的花园,更多人开着帆船出海,或开着车全家踏青去了。在这里,你也要换一种方式享受生活。



4. 不愿意学习外语的人



在澳洲你不会英文也不会生存不下去——公共场所不乏中文指示牌,数量众多的华人餐馆提供中文菜单,华人商店也有中国店员。但仍然不能忽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学习英语绝不仅仅是为了达到移民要求、为了工作面试,更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


对于那些不愿意学习英语的人而言,不只是拒绝了一种沟通工具,更是拒绝了融入一种文化的机会。



5. 想靠“管理经验”在本地发展的人



找工作难是发现君听到的来自“新移民”最大的抱怨。受制于经济体量,澳洲能提供的工作机会比国内要少很多。


如果你是个热衷于Coding的资深技术宅,同时英语还不错,那不妨把作品扔给面试官,也许隔天就会收获Offer。


但你如果是个商务管理人才,无论是从业于HR、行政,还是营销、投资、运营,抑或是专业门槛比较高的法律和财务,这里的就业市场绝非你想象得那么乐观,用人单位宁可招聘熟悉本地市场环境、英文过硬的应届毕业生,也不一定会录用拥有多年国内管理经验的你哦~


更让“学霸”们伤心落泪的是,211大学的本科、研究生学历,在澳洲移民过程中,实用度甚至不及一个技能型工作的本地专科学历。



6. 一心想要“飞黄腾达”的人



在某些人的世界里,“飞上枝头变凤凰”是一切努力的终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风险投资和创业环境也日趋成熟。只要肯努力、肯学习,这里遍地是机会,到处能淘金。


反观澳洲,在这个"慢"节奏的成熟社会里,即使磨破脑袋,试图跨越阶层、实现“快速上位仍然显得异常困难。来澳洲,就可能意味着你要把“飞黄腾达”的梦想搁一搁了......



 7. 享受惯了“特权”的人



在中国,家族、家人、朋友、合作伙伴都可以成为你的”保护伞“,只要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关系“网络,办成什么样高难度的事情似乎都能不费吹灰之力。


关系”在中国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特权”,你可以抢先知道市场动向的最新消息,享受“绿色通道”带来的尊贵体验,轻易获取别人挤破头也拿不到的机会。


在澳洲,与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但想仅凭“过硬”的关系争取到“特权”,你就想多了。很多华人移民感叹,这里是“提着猪头也找不着庙门 ”......


8. 习惯于“藐视法律”的人



西方社会基于“人性本恶”的设定,制定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如果你还抱着国内“有钱有关系就是大爷”的心态,就会在澳洲四处碰壁,甚至遭遇“牢狱之灾”。


最近几年,国内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不文明行为,却是澳洲警方“严惩”的大案。淡漠的法律意识,不仅会为自己的移民路制造困难,更会为海外华人族群抹黑。



9. 沉溺于“灯红酒绿"的人 



“澳洲无聊得让人想死是很多富豪权贵的口头禅。


如果你是国内"高档娱乐场所"的座上宾,且乐此不疲,那澳洲一定不适合你。豪华的洗浴中心、奢靡的酒楼歌厅,这些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业态,这里极为少见。


“纸醉金迷“、”声色犬马”,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尊荣感,以后将只能在梦中过过瘾了。



10. “领导赏识”的国企职员&公务员



如果你在垄断国企和具备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工作,做移民的决定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当你还成为了职场中的“明星”,领导眼中的“红人”的时候,更要思虑周全。


到了澳洲,严峻的就业形势,逼得你不得不抡起袖子从基层做起。"金饭碗"丢了,可不是想找就能找回来的!



///


上述10点,你满足几条?

如果都与你无缘

恭喜你,澳洲的生活在向你招手!

如果超过2条以上甚至超过半数

劝你别来澳洲给自己添堵了

祖国或许才是更适合你奋斗的地方


- End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