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生物医疗产业在中国享有良好声誉,后疫情时代在西南地区将迎新发展契机

2020年07月07日 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并持续蔓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澳大利亚凭借运转良好的公共医疗体系和医疗能力,提供了高质量和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成为发达国家中应对疫情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虽然新冠疫情并未消除,但毫无疑问,这场硬仗让人意识到澳大利亚拥有全球领先的医疗系统和生物医学技术。


疫情前后,澳生物医疗研究机构已在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成功的合作。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以及中国经济复苏,澳大利亚的生物医药领域越来越有信心在后疫情时代迎来新的中国发展机遇。




澳洲生物医药日益获得认可

利用社交媒体推广宣传搭建关系



作为全球生物技术之都,澳大利亚在这场新冠疫情中成为发达国家中应对疫情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一良好表现在澳大利亚本土之外并没有被忽视。在中国,澳大利亚在卫生领域享有良好声誉。
 
首先,墨尔本大学多尔蒂研究所(Peter Doherty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CSIRO)以及昆士兰大学等研究机构在新冠病毒上取得的突破在中国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报道。


多尔蒂研究所

  昆士兰大学

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今年3月,中国媒体报道,多尔蒂研究所将使用现有的抗艾滋药物和关节炎药物试验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疗效。据悉,该试验耗资670万澳元,为期60天,有60家澳洲和新西兰医院的2440名患者参与这项试验。澳首富Anthony Pratt捐款100万澳元支持这项试验,马云也向多尔蒂研究所捐款215万澳元。此外,澳生物医疗研究机构经常与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和研究人员接洽,当地相关机构的认可促进了双方项目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后疫情时期数字社交媒体平台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建立关系仍然是建立信任和建立商业伙伴关系的关键。”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Austrade)强调表示,由于面对面会议和线下互动受到一定限制,数字外展和客户/消费者参与就显得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平台,为中国市场制定细致且有针对性的数字社交媒体战略。”Austrade表示。


简而言之,过去十年,澳大利亚卫生和医疗行业因其领先的技术和创新、高水平专业技能和先进的研究以及开放和健全的卫生系统而日益得到中国的认可。


危机下与中国机构开展联合项目

Advanced Awards亚洲影响力奖

再现中国身影


截至目前,澳生物医疗研究机构已在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今年2月24日,成都制药公司欧林生物(Olymvax)与格里菲斯大学糖组学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正式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的研发展开合作。2000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糖组学研究所由Mark Von Itzstein教授建立,他曾负责设计和合成首个对抗流感的药物Relenza。现研究所科学家团队有200余人,拥有先进的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PC3/BSL-3)以及丰富的国际间疫苗研发经验。

 





据悉,欧林生物研发团队将与格里菲斯糖组研究所Michael Good教授合作,在已建立的疫苗开发联合实验室中进行新冠疫苗的研究工作。具体而言,格里菲斯大学将负责疫苗抗原的筛选和部分动物实验,欧林生物将完成临床前的验证及临床样品的生产。双方确认进行多肽疫苗的研发,根据S蛋白空间结构,可建造庞大的抗原库,筛选出最有效的疫苗抗原。

 

2018年2月3日,由澳交所上市企业科利耳有限公司(Cochlear)发起的成都新建项目及科利耳公司与四川省创新创业促进会(SIEPA)共同发起的中澳国际听力中心暨创新产业基地,落户成都天府新区。

作为全球植入式听力解决方案提供商企业,科利耳公司独资建立科利耳成都新建项目,中澳国际听力中心暨创新产业基地则由科利耳公司及成都天府科创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打造。该项目建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人工耳蜗系统数万套,有望将科利耳公司全球产能提高50%,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也面向全球市场供货,为中国及其他市场的听力损失人士提供专业帮助。

 

科利耳成都新建项目、中澳国际听力中心暨创新产业基地的落成,是科利耳公司深化中国市场战略的重要体现,对中国听力健康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自1995年通过与中国医疗界合作在中国首次成功实施人工耳蜗手术迄今,科利耳公司已深耕中国市场20余年。至2017年,科利耳公司通过其产品及服务已帮助超过3万个中国听力损失人士重享有声世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科利耳公司全球业务中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Cochlear


“此次在成都的投资是科利耳深化其对中国听力损失人士一贯承诺的重要体现,同时也相信通过拓展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帮助科利耳更好地了解中国听力损失人士的需求。”科利耳全球总裁及首席执行官Diggory Howitt表示,“我们将致力于提升中国大众对听力健康及听力解决方案的认知度,加强市场对人工耳蜗产品的了解。携手中国医疗康复健康产业的专家共创充满活力的本地市场,从而为中国广大听力损失人士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在重庆,澳大利亚成长最快、规模最大的癌症医疗服务提供商Icon集团正在三博长安医院建立一个最先进的癌症治疗中心。

 

2018年11月7日,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Icon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肿瘤放疗、化疗等肿瘤一体化治疗方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推动肿瘤治疗服务在中国的发展。

 

在重庆三博长安医院肿瘤科,晚期肿瘤治疗的关键词是“规范化”,特别在肿瘤的放疗方面与澳大利亚Icon集团联手,采用国际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等有关学科进行统一规划,引进瓦里安公司的Truebeam直线加速器,为病人进行精准放疗。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中国癌症患者预计会激增,我们将共同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Icon集团首席执行官Mark Middleton表示。

值得欣喜的是,2019年,旨在表彰杰出澳大利亚人和澳大利亚大学校友的Advance Awards再度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曾在墨尔本留学并成功在中国的生物科技领域创业的李一佳获得了该年Advance Awards亚洲影响力奖,以此表彰他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建树以及在澳中两国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2013年,李一佳获得了墨尔本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世界顶级生物学杂志《Traffic》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毕业论文。

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加入了莫纳什大学和中国企业合办的联合实验室,参与并协助了莫纳什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NHMRC)的多个医学转化项目。

李一佳希望在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能够架设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因此与世界十大干细胞科学家之一的 Alan Trounson教授合作,并帮助其公司Cartherics获得了来自中国投资者的千万级首轮投资。Cartherics公司在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研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凭借在澳大利亚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他于2015年回到中国,参与了云南省干细胞库的筹备,建立了3200平方米的转化研究设施,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干细胞库,每年收入达到数千万人民币。

澳中两国在商业文化上的冲突是李一佳开展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国际交流的环境不尽人意,对于把澳大利亚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引进中国,他依然充满期待。

“从我们微观的角度看,澳中两国的互补性还是非常强,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李一佳接受SBS采访时表示。

“很多澳大利亚的生物医药技术公司是我们所喜欢的,拥有比较好的技术,我们希望把这个技术带到中国。中国的一些医院和其他机构对澳大利亚的技术也是比较认可的。”他表示。




数字医疗、私营医院与传染病防治

后疫情时代三大领域蕴藏巨大潜力


实际上,新冠病毒爆发之前,数字医疗服务(digital health)在中国就已得到广泛应用。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估计,2019年中国有1.65亿数字健康用户。另据飞利浦研究发现,94%的医疗健康专业人士使用数字工具。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数字工具的使用更是呈现激增趋势。

 

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将自己定位为全球数字健康领导者。两者都在疫情期间为中国用户提供免费诊断服务,扩大了他们的服务范围,鼓励了新一代用户,预计到2025年数字健康用户将增至4.5亿。


z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和阿里巴巴搭建的平台可能为澳大利亚移动医疗、诊断和远程医疗提供商提供了一条通向中国市场的道路。

此外,Austrade正在与其在阿斯利康和无锡iCampus孵化器的合作伙伴合作,为澳大利亚健康公司提供合作平台,其中就包括数字健康。

 

目前,中国的医疗系统正在恢复正常服务,但在疫情最严重时期曾面临着些许短缺。不难预计的是,后疫情时代,小型和私营医院以及初级保健提供者将吸收更大比例的公共卫生需求。

 

这是中国改革议程的一部分,不仅需要时间、专业知识,还更需要改变患者更偏爱大型公立医院的文化与观念。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多元化的总体趋势将推动对解决方案的需求,包括在医疗服务领域建立国际伙伴关系以减轻负担,以及增强中国医院部门的应变能力等。

 

对澳大利亚而言,这意味着在初级、联合医疗和老年护理、标准和认证以及临床专家服务等领域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方面蕴含着巨大潜力与机遇。







毋庸置疑的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将更加注重传染病研究、预防措施和治疗以及药物创新。

 

一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生物技术创新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分别体现在政府投入、税务减免、临床试验审批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每年约有1000个关于药品和医疗设备的新临床试验在澳进行

 

2019年3月27日,在澳大利亚生物医药协会(AusBiotech)、澳大利亚医疗技术与医药创新技术转化中心(MTP Connect)、夏蓝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China BlueSky Partners)和斐卫(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Pfarrell)联合主办的中澳生物技术投资大会(Australia-China Biotech Invest & Partnering)上,14家澳大利亚公司(其中5家上市公司,7家生物技术公司)带着原创专利和技术登陆中国。这显示出,澳生物医药企业长期的研究合作与医学研究能力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这无疑将给予这些企业宝贵的机会,去共同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目前,澳大利亚和中国每年已有约1600份联合医学研究出版物,这体现了澳中机构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便利性。

 

Austrade预计,后疫情时代生物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强劲增长,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仍仅为美国的5%左右,存在着巨大潜力。

 

除了增加这一领域的投资外,在技术交流、监管、研发商业化和临床试验的等方面,澳相关机构仍有机会满足中国对加强生物安全和生物技术框架监督的希望

疫情后,中国将持续关注传染病防治,凭借药物研究的悠久历史,澳相关机构将展开进一步合作提供解决方案。据悉,目前已出现合作意向。

 

总体而言,新冠疫情让全世界的政府将公共健康卫生排在了最重要优先级,澳大利亚在健康、医药、生物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以及资源等将为其在后疫情时代提供更多的发展合作与研究机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