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里的学霸、学渣、听话的、不听话的,40年后谁最有钱?

2018年03月30日 澳洲广角镜



这篇文章解答了“什么样的孩子未来最能赚钱?”以及告诉你一个超实用的心理学激励大法。



不听话的孩子成了富翁,好学生却一般般


有句玩笑话:“小心,学心理的人会惦记你一辈子!”说的就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研究——追踪研究。特别是对儿童的追踪研究,经常会长达几十年,得出的结论也常常出人意料。


最近,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发展杂志《发展心理学》上,发表了一个持续40年的研究成果。


40年前(1968年),这项研究开始追踪一群12岁孩子的成长,发现从“有钱没钱”的角度来看,有一类孩子最成功:


不是学霸、不是听话的学生 ,而是最叛逆、不服管教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一个流传很广的长微博,讲述了“我”和“张二狗”的故事:


“我”从小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永远排第一,最终考入大学。“张二狗”则打架惹事,挂科留级,是不折不扣的捣蛋鬼。


“张二狗”初中毕业从包工头干起,最终做大做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多年后,“我”处处碰壁、生活拮据,“张二狗”却风生水起,成为“一代富豪”。


“张二狗”们到底是怎样实现人生逆袭的?是因为天才不需要努力?还是本身富二代起点高?


研究中,科学家把智商和家庭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排除后依然发现,破坏规则的性格特质,依然是预测40年后收入的最优指标。


也就是说,生命早期的个性特质和行为可以预测人到中年时的经济水平。


另一项著名的长期跟踪研究,也就是持续10年的“伊利诺伊毕业致辞研究”发现:


和同龄人相比,那些在高中毕业时担任学生代表致辞的人,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性反而低。简单地说,好学生很难成为百万富翁。虽然这些好学生在大学里成绩很好,毕业后也能获得体面工作,但他们不会是班里收入最高的。


为什么最不听话的孩子最后会是赚钱最多的人呢?


天生的性格有关系


2012年,发表在世界顶级心理学期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报告了这样的研究结果:


宜人性最高(心理学中描述一个人个性的大五人格因素之一),也就是比较容易和别人和谐相处的那些人,成年后的收入比性格更不好相处的人要低



究其原因,科学家认为,不听话的人更不怕要求职位晋升和加薪;叛逆的人更喜欢竞争,不怕得罪人,更看重个人利益得失而非人际关系。



《纽约客》杂志知名撰稿人格拉德威尔曾提出,乔布斯、英格瓦·坎普拉德(宜家创始人)等企业家成功的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性格中的宜人性低,这让他们行事愿冒风险,并敢于拒绝对自己不利的条件。


《乔布斯传》里,他的妻子 Laurene 这样评价他:“跟很多有非凡天分的人一样,他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同样优秀。他没有社交风度,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但是他高度关注如何发挥人性的作用为人类造福,如何使人类进步,并给人类创造正确的工具去追求进步)。”



内在动机“我要做”更关键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特别冥顽不灵的孩子内在动机都比较强,他们心里有根指南针,这让他们容易成为领导者,更不易受到他人压力的影响。


知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瑞恩·理查德,创立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是众多心理学理论中对内在动机阐释最深刻的一个。


爱德华·德西(右)和瑞恩·理查德(左)


自我决定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三个基本的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如果得到满足,内在动机就提高了。


归属感,是让孩子感受到安全、爱、尊重和接纳。这是一个很重的词,重到会影响孩子,包括成人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进度。


家暴、家庭不和、缺乏父母陪伴、家长偏心等都可能摧毁孩子在家中的归属感。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一幕是松子的父亲带了礼物回家,当时7岁的松子满怀期望地伸手去接,父亲却只将皮包扔给她,拿着礼物上楼了。


松子就那样看着父亲上楼的背影,看着他把礼物送给了卧病在床的妹妹,从一件件小事中逐渐失去自己的归属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自主感,是让孩子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


心理学家刘建鸿讲过的一个故事:


一群调皮的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玩耍,喧闹声很大。老人决心使个小计策,让熊孩子自己主动离开。


他先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谢谢你们让我家变得热闹,我很喜欢。这点钱表示感谢。”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玩了。这回,老人给了每人5美分。孩子们心想,虽然钱少了一半,但5美分也还可以接受。


第三天,老人只给每个人2美分,孩子嫌钱少了:“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一气之下,再也不到他家门口玩了。


老人的计策妙在哪里?


最初,孩子们在为自己玩,这是一个充满自主感的行为。接受了老人每人10美分的奖励之后,就变成为了拿报酬(这一外在动机)而玩了。


自主感减少,玩起来自然就容易感到累,而老人给的报酬也在持续减少,孩子们感到付出太多回报太少,难怪生气离开了。



胜任感,就是让孩子感到自己可以hold住,“我棒棒的!”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写作业时遇到困难,发现不会做,或是做得特别慢,又或是做完后得到的反馈只有“你哪里哪里做错了”,都会削弱TA的胜任感。


我表姐,对女儿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每天做完作业是必须的,而且字也要写得工整好看。她要求孩子,一个字写不好,轻则擦掉重写,重则整页撕掉重写。


所以,孩子完成作业花的时间特别长,有时候还会一气之下把作业本揉成一团,干脆不写了(当然,最后还得写完)。

于是,每次写作业,都是对孩子胜任感的一次打击。



当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促进孩子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 。


用通俗的话说,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爱、被尊重、不孤独,拥有做决定的自主权、还有满满的自信,他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我想做”、“我要做”的内在动机,不需要外界的压力和督促,自己就会主动行动起来、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所以,为什么不听话的孩子反而更可能成功?


不是因为他们性格不宜人、令人讨厌,所以成功。


而是他们更能坚持自我,拒绝被别人操纵、不随波逐流;

他们更加“一意孤行”,拒绝别人的“忠言”,什么“不现实”、“不可能”、“你不行”;

他们更加“处心积虑”,为了达到目的;

......


而这样的行为往往看起来不那么讨人喜欢。


明白这些,就更能理解Intel前CEO安迪·格鲁夫那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于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才不会搞错了。不是“熊孩子”更容易成功,而是内在动机被激发、更主动、更坚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推荐阅读 


思维模式决定命运,斯坦福教授的这个发现,解释了很多孩子成长的困境


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他们的爸妈都做到了这三点


排名前 1% 的学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其实都不是……



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养娃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我想在这个小小公众号上和孩子们和姐妹们共同在书中和路上发现更好的自己。


对了,想私下交流的姐妹,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cmksj001


2018晨读暮诵”正在招募

不难!一年时间,还你一个自信从容的孩子!


老师带着孩子

每天的早晨和晚上诵读一篇优秀诗文


一年的时间

每个孩子都会得到400首诗词的滋养


2018

打包你家孩子全年的诗词学习和诵读计划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