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日本打黑工15年,供孩子读名校,如今移民美国:一个上海底层家庭的逆袭

原创 2019年11月07日 发现澳大利亚





1970年,还在安徽农村插队的丁尚彪,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带着一家人,到美国定居。


这个倔强男人在日本奋斗15年的故事,曾被拍成纪录片,感动了整个日本。



如今,他的故事,在美国又有了新发展。


从头回顾这个上海底层男人的故事,他用半辈子改变一家人命运。



01

“家里还欠着债,

我哪舍得休息?”


1954年出生的丁尚彪,因为父亲曾在1948年加入过国民党,导致他“出身不好”。


从小到大,他处处受排挤。


1970年,丁尚彪中学毕业,和全国知识青年一起上山下乡。


出身好的同学,被分配去了江西、黑龙江、云南等条件较好的地区。而“出身不好”的他,则被分配到了最穷、最苦的安徽淮北。



但在农村,他因为积极、肯干,被评为县优秀知青代表之一。


图片来自公众号“自PAI”

不服命运安排的他,还自学英语,考进了集体所有制工厂,在那里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同样来自上海的知青李忻星。



两人很快结婚。改革开放后,两个人又都想尽办法,分别调回了上海。


很快他们的女儿诞生了,夫妇俩为女儿取名丁晽,寓意光明、希望。



但回到上海后的丁尚彪,身无分文,又无一技之长,他想如果不出去闯闯,一辈子也给不了家人好的生活。


听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说,在日本,街上都可以捡到彩电、冰箱,丁尚彪动了也去日本留学的念头。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花5毛钱,买了一份“北海道飞鸟学院”的留学材料。


就是这份5毛钱的资料,改变了丁尚彪此后几十年的命运。


图片来自公众号“自PAI”


要去日本留学,需要交3万块人民币的学费,这相当于他们夫妇当时15年的工资。


丁尚彪四处奔走,终于从亲戚朋友那儿借到了钱。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1989年,丁尚彪只身一人,前往日本。



但到了日本,丁尚彪才发现,飞鸟学院所在的地区,是北海道阿寒町,极其偏僻,这里因为老龄化,人口稀少。


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吸引外国留学生,让当地重新焕发活力。


但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数都身负债务,到日本后,必须尽快打工赚钱还债。



到了阿寒町以后,他们发现,这里百业萧条,连当地日本人都很难找到工作。


欠下巨大债务的丁尚彪,想到未来一两年,将没有任何收入,心急如焚。


他不得不决定,离开阿寒町,去东京上学。


1989年6月的一个深夜,丁尚彪带着最重要的东西,离开了学校,逃到了千里之外的东京。


但辗转千里来到东京的丁尚彪没想到,他在东京的转校申请,未能得到批准。


他也因此失去了在日本合法滞留的签证和自由回国的机会。


本来满怀希望来到日本,却阴差阳错,成了“黑户”。


图片来自公众号“自PAI”


无奈之下,丁尚彪开始打黑工。


为了尽快还清债户,丁尚彪一个人打几份工。


白天,他在工厂打工,下了班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餐馆,继续上夜班。



周末,工厂休息,丁尚彪就去商场扫地。


那时候,丁尚彪一天能赚七八百元人民币,这相当于他在国内7个月的工资。


“对我来说,这样的收入就像是抢银行,钱像是白捡的,哪舍得休息啊?”


工作了8年,他一天假也没休过。



每天工作到深夜12点,直到所有夜班车都收车了,他才走路回家。


在日本,他省吃俭用,家用电器全是捡来的,买菜也只舍得买最便宜的,每攒到一笔钱,就往家里寄。



但长久的分离,也让妻子产生了误会,妻子以为他还完钱了也不回国,一定是在日本有了别的女人。


只有丁尚彪自己知道,在日本的日子有多不容易。


刚开始失去合法身份时,他曾经半夜拎着箱子去投靠朋友,没谈几句,就被轰出了家门。


刚去餐馆打工时,因为听不懂日语,活没干好,还曾被店长一掌打出鼻血。



但丁尚彪忍辱负重,只为了实现一个愿望——送女儿去海外一流大学留学。



02

“像一场接力赛一样,

我要把接力棒交给女儿”


自己未能完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跨越阶层的梦想,他希望能够帮助女儿做到。


“像赛跑一样,这个接力棒我已经拿了,跑了那么远,所以我的目标是再把这个接力棒最后交给女儿。”



丁尚彪离开上海时,女儿丁晽还只是一个小学生。


转眼8年过去,丁晽已经上高三了。



这8年来,妻子李忻星勤俭持家,靠自己的工资,维持母女二人的生活。


丁尚彪寄回来的钱,除了还债,她几乎没有动用过,全都攒下来,给女儿将来留学用。



而远在日本的丁尚彪,也到处收集留学信息,购买最先进的学习设备寄给女儿。


还在电话里和女儿一起制定留学计划。为了提高成功率,他让女儿统统不要申请奖学金,而且一下申请了20所大学。


8年时间下来,夫妇俩省吃俭用,为女儿存下了15万美元的留学基金。


而女儿丁晽也不负众望,考取了美国著名的纽约州立大学。



在当年的上海,出国读本科的学生少之又少,丁晽是她所在的学校,唯一一个去美国读本科的毕业生。


为了看望阔别8年的爸爸,去纽约留学时,丁晽特意买了从东京转机的飞机,并申请了24小时的过境签证。


但是没有合法身份的丁尚彪,不能出入机场,他们只能约在一个车站见面。


8年时间未见,丁尚彪仔细地看着女儿身上一点一滴的变化。


盯了很久,问了一句:“双眼皮开过啦?上海开的吗?”


女儿害羞地说:“嘘,不要说啊,不要说给别人听,等会儿这段让他剪掉。”



丁尚彪带女儿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当初他打工的第一家餐馆。


一见到昔日的同事、店长,丁尚彪就激动地介绍,“这是我女儿,要去美国留学了。”


店员们纷纷说到:“老丁果然有个女儿呀,真有本事啊。”



“好久没见了吧。”


“是啊,8年了,我来日本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学生呢。”



吃完饭,老丁带着女儿去自己当年工作的后厨参观。


“这就是我当年洗碗的地方”


“这里好小啊。”女儿丁晽的声音有点哽咽,这是8年来,她第一次知道爸爸的工作环境。


吃完饭回家,进门前,老丁不好意思地说:“日本的老房子,地方老小的。”


女儿安慰他说:“没事,蛮好嘛。”



在狭小的房间里,父女俩都笑得很开心。这是八年来,他们相处的第一个24小时。



但24小时转眼就过去了,因为没有合法身份,害怕被遣返回国,他无法送女儿到机场,只能比女儿早一站下车。


父女俩原来还有说有笑,随着地铁离机场越来越近,丁尚彪突然抹起了眼泪,女儿说着:“你不要哭”,自己也哽咽起来。



车站到了,丁尚彪匆匆下车,女儿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


父女两都不知道,这次分别,下次见面将是在几年之后。



带着父亲的期盼,丁晽在美国很努力,读到了医学院博士学位。


为了让女儿没有后顾之忧,丁尚彪在日本又继续工作了5年,一个人打3份工。


“去洗碗、去建筑工地打工,去商场做清洁,什么活我都干。”


“我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家庭的命运,彻底地改变过来。我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一家三口,一个在美国努力学习,一个在日本全力打拼,一个在上海省吃俭用,一家三口分离在三个国家,却各自为着共同的梦想打拼着。



03

“为了实现我提出的理想,

她牺牲了自己”


丁晽去美国留学后,丁尚彪的妻子,一直在申请去美国探望女儿。


但连续5年,11次申请,一再被拒签。终于在第12次递交申请时通过了。


和女儿一样,李忻星也希望能从东京转机,和在那里的丈夫见面。已经分别了13年,这是夫妻俩见面的唯一机会。



临行前的晚上,几年没买过新衣服的陈忻星,去家附近的裁缝店,做了一套新衣服,还去理发店烫了头发。


而远在东京的丈夫丁尚彪,也认真打扫着房间,还拿出了两个人结婚时用的枕头。

原来两人在农村结婚时,一贫如洗,全部家当,只有一对新枕头,一床新被子。

从上海来东京时,丁尚彪随身带着其中一个枕头,象征着对妻子的承诺,终身不变。


“13年了,我们总算扛过来了。”

还是在狭小的房子里,陈忻星看着丈夫为她炒菜,幸福地笑着。

这是13年来,第一次有人为她做饭。


但笑着笑着,却又自己哭了起来。


13年来,独自带大女儿,又独自一人在上海生活。

这其中的心酸,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

时间很快过去,又到了分别的时候,依然是乘坐地铁,丁尚彪送妻子去机场。

5年前,他坐这趟地铁,送走了女儿,5年后,短暂的相处后,他又将送走妻子。


夫妻两人默默无言,眼眶湿润。

“作为一个丈夫,我把家庭建设好,把小孩培养出来,这是我的责任。但就是苦了我的妻子了,二十几年的夫妻了,做了一半的夫妻,一半时间,还没做好。”

“为了实现我提出的这个理想,她牺牲了自己,这一点我感觉心里很内疚。”


女儿博士毕业后,已经在日本工作15年的丁尚彪,终于回到了上海,与妻子团聚。


04
“我还蛮自豪的,
我在美国也能生存下来

丁尚彪回国之后,女儿也进入了医院工作,一家人的生活终于越来越好。


丁尚彪也用多年积攒下来的钱,在上海投资了房产。


2009年12月,女儿在美国结婚,申请了丁尚彪夫妇去美国探望。



3个月之后,又为夫妻俩申请了美国绿卡,很快获得通过,一家人开始在美国定居。


到美国时,丁尚彪已经55岁了,但拼搏了一辈子的他,依然闲不住。



他找了一家宾馆的意大利餐馆,又干起了活。


“我觉得自己还能工作,而且工作也是我了解美国社会的一种方式。”


“我很想看看美国人、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他们都是怎么生活的。”



利用工作,老丁就和老外学英语,了解美国文化,一个月工资还有3000美元。


“我想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不想花女儿的钱。我有两只手,有好的身体,脑子也不坏,学东西都能学得进去,我感觉美国社会还是能够接纳我的。”



不只如此,工作之余,丁尚彪到处听讲座,读书,还给当地的华文报纸投稿,发表了好几篇作品。


丁尚彪与到美国演讲的中国作家王安忆的合照

现代,大多数时间,妻子与女儿一家住在外州,帮忙照顾孩子,闲不住的丁尚彪,一个人住在纽约,工作、学习、交友。


一到假期,一家人就一起出门旅行。


图片来自公众号“自PAI”


从安徽淮北的农村,到上海,再到日本东京,最后来到美国纽约……


丁尚彪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用勤劳的双手,自己这一生,会过得如此波澜壮阔。


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丁尚彪说:“我还蛮自豪的,在美国我也能生存下来。



其实,他又何止是生存了下来,通过自己的拼搏,他不仅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更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拓宽了自己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他这一生,值得我们许多人敬佩。


参考资料:

纪录片《含泪活着》

纪录片《传奇父亲丁尚彪》

《一个上海底层市民家庭半个世纪的奋斗》,公众号:自PAI

《丁尚彪还在打工,不过现在是“含笑活着” 》,APP:周到上海



- End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