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一生周全,
一生有光。
汉语拼音之父
用谷歌浏览器的小伙伴都知道了,
13日,谷歌浏览器封面上,
不仅用我们的国粹——汉语拼音,
拼出了“Gǔ Gē”两字,
还挂出了一个中国人的肖像。
他叫周有光,
是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生活了112岁,经历过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代。
他的学问,横跨经济、语言、文化三大专业;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创拼音,问教育;还有一段延绵70年的忠贞爱情。
他的一生跌岩动荡,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周有光
1
1906年1月13日,
周有光出生在
江苏常州的青果巷。
这条古老的街巷,
自古便是人文荟萃的地方,
出了不少文人雅士,革命先驱瞿秋白,
七君子之一的史良也都诞生于此。
瞿秋白
因为良好的文化熏陶,才十岁,周有光就被送进了“洋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后来他成功升入常州高级中学,与同样成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
升入中学后,周有光发现了学校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当时提倡国语,可是没有人讲国语,老师教书都是用方言;第二,当时已经提倡白话文,老师也提倡,可上课学的都是古文。
如果一个学生给家里写信,用了白话文,将被视作大不敬!
这种怪现状让周有光大为惊异,也引发了他对语言方面的一些思索。同时,学校有一位特立独行的老师,思想新潮,大力宣扬白话文,这给周有光日后投身语言学,奠定了一些基础。
周有光与家人(右二为周有光)
中学毕业,周有光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当时传言“比考状元还难”的
上海圣约翰大学。
入学第一天,
有心的周有光又留意到一件小事。
学校给每位同学制作了一张名片,
上面除打上了姓名外,
还有罗马字拼写,
这样对号入座,
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周有光从中受到了启发,
他看到了通用语言
对于人类的影响力,
以及以字母建档的优势。
于是主修经济学的他,
立刻将自己的辅修定为语言学。
在大学的日子里,
周有光不仅积极
学习经济学课程,
更是将多余的时间,
全部投入到语言学的探索中。
他每天例行要到图书馆去看报,
不仅看,还思考:
今天新闻中哪条最重要?
为什么这条最重要?
这条新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有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
就要去查书,直到弄懂为止。
这样几年下来,
不仅培养了周有光的语感和知识面,
更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多年后,有人问起他,在这段时间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答道:学会了怎么自学。学问终究是要自己学的,老师只不过要给学生指明道路。
也正是在大学期间,周有光邂逅了与他相伴一生的挚爱张允和。
一次假期,
周有光回家探亲,
与张允和一见钟情。
但张家是连蔡元培都要结交的名门,
周却家世普通,这让周有光十分苦恼。
于是,周有光就给张允和写信:
“我很穷,恐怕不能够给你幸福。”
但张允却回复说:
“幸福是要自己创造的。”
最终两人跨越阻碍走到一起,
手一牵,就是70余年。
2
周有光曾戏言,
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
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
前者是半途而废,
后者是半路出家,
两个‘半’字合在一起,
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
但事实上,
他在语言学上的成就,
即便今天也无人能及。
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
周有光选择出国深造,
因为经济原因,
他只能去临近的日本。
在日本,周有光崇拜当时的马克思经济学家河上肇,为了成为他的学生,不惜从东京大学转考入京都大学。但由于河上肇被捕入狱,周有光未能如愿。
河上肇
回国后,周有光一面在今华东师范大学任教,一面在上海银行兼职。本来可以大有作为,不料抗日战争一触即发。周有光只能放弃事业,举家逃亡到四川。
战火连天的日子里,
他的事业几度辗转。
先是在新华银行任职,
后又被调到国民政府经济部,
光搬家就搬了36次,
生命也几度受到威胁。
有一次,炸弹在身边爆炸,
他被炸到了壕沟里,
回过神来才发现,
身旁的人都没了呼吸。
周有光与妻子
经历过危险,周有光被调往国外工作,纽约、伦敦,异国的文化深深吸引着他,每去一个地方,工作之余,周有光都不忘努力自学。
这样几年下来,周有光的视野愈加开阔。
同时,他发现,欧洲人非常重视字母,文字,拼写皆由26个字母组成,但一切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就买了许多书籍自学起字母学来。
1948年,周有光在英国剑桥
一次,周有光被派往美国,
当时也在美国普林斯顿当教授的
经济学家何廉经常找他聊天。
何廉对他说:
爱因斯坦最近挺无聊的,
要不你去和他说说话吧!
周有光一听就来劲了:
爱因斯坦是谁?
享誉国际的科学家啊!
能和他聊天,这得多难得。
周有光抑制不住激动就去了,
多年后,周有光提起爱因斯坦的印象,
说:他是个随和的人,
衣服还没我穿的好。
爱因斯坦是科学家,
周有光是搞经济的,
双方都不擅长对方的领域。
他们就聊一些报纸上的时事,
聊一聊对世界的看法。
有一天,爱因斯坦说:
“人的差异在业余,据计算,
一个人到60岁,除吃饭睡觉,
实际工作时间不很多,
而业余时间倒是更长。
通过业余学习,
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
或许正是这段话启迪了
在经济行业混得
风生水起的周有光,
他想起一直以来的兴趣,
开始系统地研究起语言学。
1949年,上海解放,
周有光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
当时的中国久经战火,百废待兴。周有光决定,创立一套适合国人学习使用的汉语拼音体系。
有这想法的语言学家不止他一位,赵元任就曾创造变读法,但最终因不好掌握而作罢。
赵元任
因为长期在国外,
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
周有光灵机一动,
提议就用拉丁字母组成拼音,
没想到经过专家们的讨论,
居然通过了。
于是作为经济学家的周有光,
正式将语言学作为自己的事业。
为了组建一套易行的拼音体系,他带领着一批志同道合的语言学家,集众人之所长,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推敲。
他在研究过程中力求简便好记,能省则省。像ü这个字母,遇到jqx就要少两点,就是为了“写着方便”。
就这样一晃三年,周有光出版著作20多本,发表论文300多篇最终才成就了今天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
它不仅让中国的儿童阅读水平至少提前了两年,使中国有了一套面向世界的语言拼写体系。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后代语言学习方法。
3
多年后,有人评价,周有光的一生活了别人的几辈子: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85岁后成为了公共知识分子,全球公民。
周有光一生经历过三次倾家荡产:
家业被太平天国烧光,
曾祖父投水自尽;
抗战期间逃难,八年辗转,
回来又是物是人非;
特殊历史时期时下放宁夏,
归来“连一张纸片片都没有了”。
周有光一生经历过三次揪心之痛:35岁,女儿发烧,因医疗条件恶劣而告不治。他写下一首《祭坟》:摸一摸,这泥土还有微微一些温暖,听一听,这里面像有轻轻一声呻吟。
98岁,陪伴他70多年的妻子离世。
110岁,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胃部大出血,肺部感染,虚弱住院。每天吃营养液和鸡蛋羹。
但再大的苦难,
也没有阻止他乐观的心态,
以及对做学问的热忱。
他一生著作不计其数,
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
100岁,出版《百岁新稿》
105岁,出版《朝闻道集》
106岁,出版《拾贝集》
他致力于教育行业,提出通识教育的两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是获得高等教育的工具。第二,是学习逻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此,他特地整理了《百年口述史》,以激起大家对教育的重视。
为了与时俱进,
他还开通了微博,
与大朋友小朋友们交流分享。
每天例行看报,
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小事。
他的耳朵不灵了,
他就按上助听器,
继续学习写作。
他的眼睛不行了,
就换上人工晶体,
继续学习写作。
一从医院回到家,就说:
风暴已经过去,
我都好起来了,
然后继续学习写作。
有人劝他歇一歇,
他却说,大家都在进步,
我怎么能够落伍。
时光荏苒,周有光昔日的好友,
像称呼他“周百科”的沈从文,
与他约饭的末代君王溥仪,
时不时到他家讲笑话的老舍,
都被岁月无情收殓。
只有周有光的路没有尽头,
他自己都自嘲说:
“上帝太忙了,
把我给忘了。”
公元2017年1月14日凌晨3时,
就在周有光112岁生日的第二天,
上帝终于记起了这位
被他遗忘的耄耋老人。
从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
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成立。
周有光作为一本新中国的活历史,
不仅见证泱泱大国的苦难与崛起。
还搞经济,问教育,创拼音,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影子。
他的人生,
他就像自己的
笔名“有光”一样,
一生周全,一生有光。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滴答推荐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