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嘴巴的诅咒,力量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人,天天抱怨老公,老婆家人,孩子。这个人命一定好不到哪里。本来很好的命,就给自己的嘴巴给糟蹋了。
有的夫妻吵架,就骂对方没用,骂孩子没用。这么一骂,就自己最有用,其实这个恶口很重。这就是嫌弃。有的人没什么婚姻不好,就是嫌弃。甚至父母在孩子选择对象上,也是嫌弃东西的,导致孩子三四十还结婚。这也是嫌弃的业。
所以这个口德很重要。有些人也经常抱怨领导,抱怨福报和能力比自己大的人,这也是很损福报的。真的给你做,不一定做的比他好。所以要有谦卑之心。哪怕对方做错了,错了也是能给别人提供一种反省的教训。也是好事,都应该尊重,当做是菩萨的化身。
所以我也经常在反省,或者一不小心,我就犯了自赞毁他的业。其实你不做事情,你自然可以清高,可是等你做事后,你就知道了,很多事情不是想象那么容易。

比如持戒来讲,弘一法师持的很好,很清高。因为他不用盖庙,不用收徒弟。如果真的去盖庙,去做事,都要扯到钱,打点各种关系,我看单单清高,也难成各种事情。所以近代四大高僧,弘一大师和印光大师是内修比较多的。他们很少待客,印光大师闭关三十年。几乎足不出户。但虚云老和尚和太虚大师就不一样呢,是另一种风格,很社会,政治打交道的比较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不可以轻慢任何人,哪怕是屠夫,还是妓女。不管他是不是菩萨化身,但能做人,都有做人的优点。
所以不可以轻慢,诅咒别人,经常骂人没用,慢慢的反而自己真的没用。尤其不能骂晚辈没用,晚辈一定比前辈有出息。要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个人能富贵,嘴巴先要富贵起来。你遇不到好的人,只能怪自己命如此。可是很多人不认命。反而一味抱怨别人,这样只会让他的命越来越不好。

止语是一种修行
无言是一种境界
好辩是一种执着
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
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想想看,争辩会有什么结果?
争不过别人,只会徒增烦恼
即便争赢了又如何?
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声音
他又何尝真正认可你的观点?
我们热衷于争论是非长短
是因为我们的二元知见
这些知见来自“我执”
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标准
如是的实相真理,不是争辩而得
而是默然观照,本来现前
所以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言语道断,以心印心,当下相契

一切语言本是戏论
执相而求,谬以千里
所以“无诤三昧,最为第一”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学会无诤 才能安住内心的平静
懂得沉默 才能体悟空性的智慧
所谓止语 并非只是语言的止息
而是内心的无念无住
回归更深的醒觉与自由
在沉默与独处中 才能真正懂得修持
不争不辩,无语无言
是非对错,过眼云烟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止语是一种修行
无言是一种境界
此心如如,默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