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从政指南

2019年04月15日 澳网


不是所有公众号都叫'澳大利亚'

▲权威资讯门户 关注即送福利▲

▲客观 实时 独到 严谨 深刻

▲由 Australia Inc. 倡办


—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平台观点—


如果你立志进入体制内,而且非常有抱负,唯一能给的“实际一点的建议”,那么就是“考上名校”,学历越高越好,进入“大平台”,然后努力在各方面都做到“出类拔萃”,然后还要有“时机眷顾”。


听完有没觉得像是废话?加油吧,当上领导了记得带我飞!


来源:金融人PLUS(ID:jrrplus)综合互联网等


声明:本文大部分信息主要来源于书本、网络或者听其他朋友讲的故事,主要是本着研究的角度写着好玩,不科学的地方大家就当胡说八道好了。

之前工行董事长调任证监会主席后,市场有过“为何券商出不了证监会主席?的讨论。

过去数十年以来一直如此,参考以下来源于网上的汇总:


姓名

时间段

当主席之后曾任工作(部分)

1

刘鸿儒

1992年10月——1995年2月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央行副行长、农行副行长

2

周道炯

1995年3月——1997年6月

建行行长

3

周正庆

1997年5月——2000年2月

央行副行长

4

周小川

2000年2月——2002年12月

建行行长、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

5

尚福林

2002年12月——2011年10月

农行行长、央行副行长

6

郭树清

2011年10月——2013年3月

建行董事长、央行副行长

7

肖钢

2013年3月——2016年2月

中行董事长、央行副行长

8

刘士余

2016年2月——2019年1月

农行董事长、央行副行长

基本路径都是先在央行任职,再到几大行担任一二把手,调任证监会,可见五大行行长还属于“高配”的副部级。

外界给出的解读包括: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比例偏高的情况下,而且商业银行通过投行、资管业务参与资本市场,银行业高管对资本市场理解也同样深刻;更何况几大行体量之大,在中国金融体系无出其右,是经济政策实施的主力,券商更是比之差远了。

但更多人广为传播的还是:别想了,那是因为券商一把手最高也只到了正厅级,行政级别不够,洗洗睡吧。

金融监管体系的行政级别:

阶梯

行政级别

职位

1

正部级

央行行长、银保监会主席、证监会主席

2

副部级

五大行行长、央行副行长、银保监和证监的副主席

3

正厅级

大型券商、小型银行、其他大型国企一把手


 1   出身篇

这里主要还是讨论教育背景,因为家庭背景其实没什么好讨论的,如果你本身是“政治世家出身”,自然做任何事情都事半功倍。

当然如果你自己不是的话,还是考虑如何“嫁入豪门”,这个思路在下面选择学校的时候就有些不一样了,优先选择豪门子女喜欢报读的海外院校,如美国的哥大、英国的UCL等。争取先做同学,再努力拿下,嘿嘿嘿。

讲回正经的,如果家庭背景不能改变,那么想从政,努力拼一个好的学校作为起点,是非常有帮助的的。


比学校更重要的是老师,如果有赏识你的资源深厚的老师,未来不说直接帮助你的晋升,但是基本上融入一点他的圈子,和在关键时候的点拨都可能是巨大的助力。

以下仅讨论泛金融相关的,也具备一定普遍性:

第一梯队:清华五道口、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清北复交、人大等

五道口非常好理解,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成为五道口金融学院,原就是时任央行副行长的刘鸿儒牵头创办,现在周小川是名誉院长,各种金融监管领导、银行行长等都是里面的兼职导师,直接去官网看名单能亮瞎你。银保监郭主席、前主席刘士余还是兼职教授呢,话说他们官网刘主席的介绍已更新为“供销社”了,看来因为体制内领导多,所以网站不能像其他高校那样万年不更新。

财科所估计知道的人稍微少一些,尤其是在老百姓中。财科所是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现在全称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很多人说可惜改掉了之前名字里面的“财政部”仨字。专业主要分会计和财政学,里面同样部级、副部级的业界老师很多,很多是财政体系、政府体系掌管实权的。过去招收不少在职博士,可以说是很多金融机构体制内的领导去进修博士的首选。

中国社科院,别的不说,本身说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单位,定位是国家级智库,行政级别是正部级,下属的研究所就属于正厅级的行政级别了,抵得上非985院校的校长。现任的院长是前河南省省委书记,据说有关的校友在一行两会占高达三分之一。虽然说在现在的很多同学心目中社科院也没多厉害,主要是从硕士就业以及目前学术圈以发外刊为荣,这些维度也许比不上清北等名校。但定位是很多老师属于经常去海里给领导上课的“国师”。双料主席郭主席是中国社科院的硕士,山支山总当年也在社科院做过研究员,如果要列数跟社科院有关的高级官员也能列非常高豪华的名单。

中国科学院,这里估计很多同学不理解,搞科学的咋也适合从政。虽然确实网上也有部分中科院内部言论认为“想从政和从商别来这儿”。首先同社科院,也是正部级单位,社科院有大几十个研究所,中科院下面可有上百个所和分院。近些年来,科学家从政的案例开始增加,尤其是学院正厅级的干部平调至政府部门比如说科技厅,然后再调任其他的岗位逐步往上晋升。类似四川省、辽宁省、吉林省的副省长彭宇行、卢柯、安立佳都是原先中科院的院士、所长或者分院院长。

清北复交人大就比较好理解了,都是副部级高校。

清北不赘述,一直是国家领导人背景标配。

至于复交出过不少的体制内高官,交大某知名长寿的校友,可让交大骄傲了一把,最近说好像要破记录了,复旦则最近才出了一位常委。

人大又称“第二党校”,号称体制内校友最多,作为财经强校,很多的金融体系高官都曾在人大学习。

而且主要是中央选调生对清北复交人大等著名985青睐有加,以及各个省都有专门对这些学校的“定向选调生”,虽然下基层苦,之后晋升速度相对会快很多。可以看看前不久公布的清北的就业报告,会发现有去定向生数量非常大,很多应该就是专门的“清北定向选调生”。

第二梯队:其余地区985及著名211院校

主要是学校资源多,校友强,相对考比较好单位的公务员,或者说留在高校,进去大型的央企国企。以及很多省的定向选调生是很好的进入体制内的路径。

对了,还没说学历呢,你去翻翻各种领导,尤其金融圈的领导,多有名校博士学位,像那些科学家从政的基本都是国内著名院士。

即使是政府条线的领导,很多都通过各种方式进修了硕士、博士。当然之前也有类似质疑“翟天临”一样质疑官员读博的,但普遍可以看出我国体制内对学历的重视。

像鹤总,从人大毕业后进入国研中心,之后转入国家计委,中途去美国西东大学工商学院进修,也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拿了MPA。像易主席,从介绍中也看到他一边在银行努力工作还一路在进修,包括浙大管理工程研究生、北大光华EMBA,以及南大的管理学博士。

领导们尚且如此好学,所以,小伙子,想从政,努力考研吧。

 2   路径篇

在我国体制内,想要从政跟国外很不一样。

比如说老美很典型的路径就是先去大律所当律师,积累社会资源和人脉;然后可以搞公益组织也好,去高校搞学术也行,总之要积攒足够的社会声誉,差不多竞选议员或者其他政治岗位积累政治资本;

像美国历任总统一半以上都是律师出身,剩下有部分是军人,像川普这种突然杀出来商人当上总统的很少。

讲回国内吧,首先待的平台尽量足够大。

比如说中央部委,处级的干部数量比较多,毕业就进入核心部委,人聪明伶俐,不犯什么错误,到退休前还是很有机会当上的。

而如果是在乡县起步,很多的县长也就是个正处级,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办法混上这个级别,不过当然在地方权力也更大。

另外比如说中科院、社科院这种正部级单位,当上下属研究所的所长,至少看上去就比在一个省上当上职能厅长要容易,但理论上都同样是厅局级。

以及说在学界和商界,相对面临的竞争,也会比直接在政府机构从基层做起低一些。基本上本科以上的院校都是正厅级单位,985院校的一把手都是副部级,那么相应的院长就是正处级。相应还有《金融央企的行政级别》中提到的副部级单位,在大机构如果混到公司中层的话相应就有了行政级别,副部级单位一级部门就可能是正厅级,但如果是某些中后台部门实际上人就很少。

升迁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三个字:多调动

在饭桌上听说过一个故事,某位985院校中青年才俊毕业留学,给校领导做助理,按理说本是根正苗红,容易升迁的。后来在学校内工作了十余年,一直无法实现副处到正处级别的晋升。经高人指点,你可以申请去援藏呀,哪里有空的级别的地方就先去哪里。后来他照做了,再过了一段时间调回了地方,果然成功迈过了这个槛。

其实为啥核心是调动,因为这体制内有一个前提是,调动必须级别对等,哪怕两个岗位明显权力范围不一样。

在具备行政级别的央企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在总公司只是带几个人的小团队长,但下派到子公司之后直接单位副总分管几个部门。

所以,按照之前的做法,要多争取调动,因为在同一个地方空出更高级别的机会不多(毕竟体制内流动性低),而应该是在“容易提级别的地方努力混”,然后调到其他有晋升空缺的岗位去,当然如果调动到“实权部门”,即使是平调也赚翻天了。

其实前面就举了很多例子了,还是很多人实现了政界、商界、学界之间的跨越。

其中高校起步就是很好的路径,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都没变过。

现在央行易行长原先是海归派的学者,回国组建北大ccer研究中心(现在的国发院),后直接调任进入央行。人大的陈雨露从北外校长调回人大担任校长,而后进入央行担任副行长。在网上找到一个15年报道清华大学陈吉宁履新环保部部长的新闻,其中统计了部分校长出身从政的部分例子:

至于金融央企中,五大行的行长属于非常根正苗红的高配副部级,从大行的行长基本上都曾在央行担任过副行长看。在这个高配的地方,像副职是正厅级,体制内前途非常不错,不少有调往当副省长的。

这个也是在网上找到挑2018年的新闻,里面有统计各个“金融副省长”的出身,再次验证了要从政,你得是名校出身的大学霸,最好还是博士:

在地方层面,省分行行长调任正厅级职务,省分行下面的处级干部与地方政府处级官员之间的交流调动也很频繁。如果你当上金融央企总部部门、各省分行一把手之后,在调往地方公务员方面也是对应于正厅级岗位,那一下子进入一方地区的领导,自主权和地位还是上升不少。

然而,以上其实异想天开,想得美。

因为退一万步说,你在学界混到校长、院长级别,那本身就已经在学术和各方面履历都无可挑剔,万中无一的人选。

能做到那样,也行从政早不是那么重要了,可能学术才是你的最爱。

而你要在大型的金融机构或者大型国有银行担任领导职务,那也是非常困难,一个地区分行的行长,或者总行部门一把手,早已手下已经多得管不过来了。

所以,上述路径,大多数时候都跟我们没什么关系,看看就好。

 3   时运篇

得功名要趁早。

看过不少官场小说和电视剧,体制内除了能力和学历之外,还特别看重年龄,基本都有对应的潜规则,在网上搜了下看到一段:“从普通的科员一路晋升至省部级官员,要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八级台阶。根据计算,如果没有特殊背景和关系,从科员到正厅局级,大约需要25年。如果你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你的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经常新闻都会报道“XX是最年轻的XX干部。”

相应在不同级别对应年龄阶段之前,要想办法进行突破,这跟过关卡打游戏一样,竟然还是“限时通关”。

另外,无论体制内外都一样,得贵人赏识则事半功倍。

说直白点就是“有大腿”。

如果,你所在的平台正好有“政治明星”,而你又是单位领导的心腹,随着领导的升迁,自然会得到提拔。这也是为什么做领导秘书是个好岗位,不担任秘书后大多人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且往往任“实职”。

另外就是不管是政府还是银行等国企,办公厅都出不少领导,不信你去搜搜很多大银行行长经历,很多都曾有办公厅的经历,或者就是担任过计财部、人力部的领导,毕竟和大领导更近嘛。

有足够的能力,出政绩。

但说实话大腿不是随便能抱得上的,你得确实能力强,能帮领导把事情做得漂亮,事事想在领导前面,才有可能获取领导的信任和青睐。

现在体制内早不是大家想象中喝茶形象了,大部分实权部门都是非常忙碌,每天很多疑难杂症要解决。可以看到很多升迁很快的人,后来新闻报道都会用“救火队队长”类似的表述。任期内肯定都发生了些事情,但是结果做得很棒,让上面的领导印象深刻,从而有职位空缺的时候优先想到你。

尤其是证监会主席这火山口,横竖是要被股民骂,一般人可真当不来。

 4   结论

其实再次强调,本文写着纯属好玩,其实没什么实际参考意义。

所有的数据和案例也都是在网上公开数据中摘录,很多就是来自于新闻或者百度百科。

当然,如果你立志进入体制内,而且非常有抱负,唯一能给的“实际一点的建议”,那么就是“考上名校”,学历越高越好,进入“大平台”,然后努力在各方面都做到“出类拔萃”,然后还要有“时机眷顾”。

听完有没觉得像是废话?加油吧,当上领导了记得带我飞!

来源:互联网,略有改动。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澳大利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