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包蓓蓓
来源 | 包蓓蓓新浪博客
生活在“次群体”里的中国留学生
他们在美国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是否会感到难以突破文化瓶颈的沮丧? 毕业回国后,他们的海外经历是优势,还是重新融入本土文化的门槛?
我并不是指中国留学生喜欢抱团,因为其他的次群体譬如印度裔和哥伦比亚裔的学生也总是成群结队。
我们为什么活得如此严肃
良好的本科教育
惊人的英语分数
大型机构的实习经验(但不曾全职工作)
一份进入大型国际机构或者知名企业的希冀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
主群体PK次群体
但这种总体性的状况仍让人感到忧虑:大陆教育系统训练出来的尖子生,大多谨小慎微,短期的得失心重,目标性又强,生活节奏非常紧张,容易错过设定路径之外的选择和风景。
在我常去的一些和中美经济、政治相关的活动上,主办方经常同时从双方邀请嘉宾,同场竞说,而中国式演讲和西方式演讲很是不同。
“当Nohria教务长邀请我来做今天这个演讲的时候,我就想,来给一帮比我年轻太多又酷太多的人演讲?我想我可以做到。 我天天都在(Facebook)做这件事。我喜欢被年轻人包围着,除了他们问我‘你上大学没有互联网是什么情况?’的时候;或者更糟,他们说‘Sheryl,你能过来一下吗,我们想看看老年人是怎么想这款设计’的时候。”
中国在国际事物中扮演的角色和它的经济实力不匹配。如果把经济实力比作一个拳击手的重量级,中国现在是在比它级别低的重量组里(punch below its weight)。
“显然,我今天被分到了一个超过我重量级别的组里(punch above my weight)。我为今天的演讲准备了很多,但其实你们知道,随便一个北京的出租车师傅都比我知道的多。”
“她其实是在一个正合适的重量组里(punch at her w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