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 年代,一个名叫罗宾·戴维森的澳大利亚女孩,带着一只狗,四头骆驼,历经九个月,横穿了绵延千里的茫茫沙漠,最终抵达蔚蓝的印度洋海岸。这段历程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被罗宾撰写成自传体小说《轨迹》,还被著名导演约翰·卡兰改编成电影《沙漠驼影》。如今,《轨迹》中文版即将在中国出版,年过花甲的罗宾来到中国,讲述了那段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沙漠故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当年只有20多岁的罗宾·戴维森独自横穿沙漠,究竟有着怎样的初衷?在电影《沙漠驼影》里,导演暗示了罗宾有着一段不幸的童年记忆,她想用横穿沙漠这种略显极端的方式躲避人群、征服孤独。而现实中的罗宾对这一设定很无奈:“导演希望给观众一个理由,让他们相信我的这趟旅行是有原因的。的确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但这不意味着失去妈妈就要决定横跨沙漠。”至于真正的原因,罗宾自己也很难解释。
在1975 年,24 岁的罗宾开始为自己的沙漠之旅做准备。当时的她除了口袋里的6 澳元以外一无所有。为了寻找野生骆驼,她将中部城市爱丽斯泉作为自己的起点。在那座城市的边缘,罗宾认识了科特,他是一个小旅游业主,养着一些提供给游客的骆驼。科特告诉罗宾,如果她能在自己这里无偿工作一年,他会在一年之后送给罗宾两头骆驼。于是,罗宾留了下来。在那一年里,科特对罗宾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培训。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驯养骆驼,打扫庭院,为游客做讲解员,而且一切工作都要光脚进行。然而一年后,科特消失了。罗宾依然没钱没骆驼,却拥有了许多与骆驼共处的技能。
对于罗宾而言,科特的消失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她并没有停下寻找骆驼的脚步。后来,她的故事感动了一个名叫萨利·默罕默德的阿拉伯后裔,萨利教给罗宾更多在危险中自救的技巧,并且将骆驼送给了她。
“Dookie 是我最喜欢的一头骆驼,如果它变身成一个男人,我们会结婚的。罗宾指着照片上的骆驼,一脸幸福地对记者说。
骆驼的问题解决了,钱,成了罗宾最头疼的难题。她继续在爱丽斯泉打零工,时常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在一次酩酊大醉之后,她提笔给《国家地理》写了一封信,请求资助。“我最后拿到了钱,感觉像出卖了自己。”罗宾无奈地笑道。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两年的时间已经过去。1977 年,罗宾牵着四头骆驼和一条狗,带着1500 磅的行装,踏上了横穿沙漠的旅途。
罗宾出发三周之后,到达乌鲁鲁,那里有一块叫做艾尔斯岩的巨石,对于当地原住民而言,这块巨石有着图腾一般的意义。这时候,《国家地理》派来了摄影师瑞克。瑞克是个来自纽约的犹太裔男孩,当初正是他在爱丽斯泉偶遇了正在擦玻璃的罗宾,建议罗宾向杂志寻求资助。短暂的接触之后,瑞克便迅速地爱上了这个下定决心横穿沙漠的女孩。
在瑞克的镜头下,罗宾和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美得不可方物。但事实上,罗宾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路过巨石之后,罗宾继续西行。因为接下来会经过一些原住民部落,瑞克很渴望能够拍到原住民的照片,便请求罗宾允许他同行。罗宾不情愿地答应了。
很快地,罗宾遇到了难题:暴雨。澳大利亚沙漠常年干旱,雨水稀少,奇怪的是,只要下雨便是倾盆的暴雨。对于骆驼而言,暴雨中走路实在是艰难,其中一头骆驼摔了一跤,腿部关节脱臼了。看着心爱的骆驼痛苦的样子,罗宾一度怀疑它是不是不能跟随自己完成接下来的旅程。
好在罗宾当时正好马上要进入一个原住民部落。她决定留在部落一段时间,等待骆驼恢复健康。而在这期间,瑞克做了一件“很糟糕”的事。“他迫切地想要拍到原住民的照片,就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偷拍了一个秘密仪式。当地人后来还是知道了,很生气。太糟糕了。”罗宾懊恼地说,“当地人对我也充满了不信任,我非常沮丧,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万般无奈之下,罗宾离开了部落。离开之后的第一晚,两头公骆驼闯进了她的野营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她开枪打死了它们。这一“杀生”的行为更是让罗宾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就在这时,一个影响了罗宾整个旅程的人出现了:艾迪。他是个上了年纪的原住民,直到现在罗宾都说不清楚当初他为什么愿意陪自己走一程:“也许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各自的群体里都比较奇怪?”
艾迪不会说英语,罗宾不会说当地方言,而两人的沟通没有丝毫障碍。一路上,艾迪用唱歌的方式记住地图上的路标,生吃沙漠里的虫子,教给罗宾许多生存的技巧。在他眼里,沙漠就是一个没有篱笆的花园,只要好好认识这个花园,任何人都可以生存下去。
“我一直觉得和艾迪同行的一段旅程是整个旅程的核心,他让我找到了沙漠的节奏,拥有了沙漠的思维方式,似乎完全改变了我自己。”
之后的旅程,仿佛一下子顺畅了许多。
在电影《沙漠驼影》结尾,罗宾抵达印度洋。她牵着骆驼一步步走进湛蓝的海水中,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带点迷幻气息的微笑。
“曾经有观众问我,在电影结尾,你是自杀了吗?”罗宾笑道。电影导演对于结局的安排我们不得而知,而现实生活中的罗宾在旅途结束之后,搬到了伦敦生活,并且“一不小心”成为了作家。《轨迹》这本书出版之后,她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开始在聚光灯下生活,虽然不太可能再次进行一个人的旅行,但是她并没有停下脚步。
她对牧民的生活很感兴趣,曾经在印度跟随当地的牧民一起迁徙,也到过西藏,和当地人一起生活。多年来她一直游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曾经拥有过400多个地址,而在今年,她又回到了澳洲,买下一座房子,“我终于在64 岁这一年,第一次有了一个固定的家。”
而那些陪伴了罗宾整个旅程的骆驼,在旅途结束之后被罗宾送回了爱丽斯泉。多年后,罗宾去看望它们,它们还记得曾经的指令,还会习惯性地排成一排,跟在罗宾的身后。罗宾也曾经回到沙漠中,看望那些包括艾迪在内的原住民朋友。她惊讶地发现,在艾迪家族的族谱中,自己成为了艾迪的妻子,“那是他们的传统,会在族谱上给任何与他们关系亲密的人留一个位置。”90 年代艾迪去世,罗宾依然是他们家庭中的一员,艾迪的儿子称呼她为母亲,尽管他比罗宾的年纪还要大。
罗宾至今没有结婚生子,她说她很高兴自己做了这样的选择,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才拥有了跌宕起伏的人生。
爱丽丝泉到处流传着赶驼人、飞行医生和勇敢开拓者的故事。小城周围有许多历史遗迹与这些先驱者有关,不妨前往一探究竟。其中探访这里的起源地:历史悠久的爱丽丝泉电报站(Alice Spring Telegraph Station)是必不可少的体验。当地还设有世界上首个空中医疗组织机构:皇家飞行医生服务所(Royal Flying Doctor Service) ,你可以前往参观,并在世界最大的课堂:空中学校 (School of Air) 里上一堂终生难忘的课。 参观阿尔伯特·纳玛其拉 (Albert Namatjira) 艺术馆,到史特瑞劳中心 (Strehlow Centre) 一窥阿伦特人的传统,沿着托德商业步行街 (Todd Mall) 慢慢品味当代原住民艺术。若是赶上八月/ 九月间的沙漠人群节 (Desert Mob Festival) ,你还能以不错的价格购买到澳大利亚中部的艺术品。从沙漠风景的水彩画到描绘四季的点画,爱丽丝泉因原住民艺术而闪耀。 徒步跋涉到国王峡谷边缘,领略瓦塔卡国家公园美得让人窒息的山川仙境。峡谷高耸的岩壁遮掩着长满棕榈的岩石裂缝,在严酷的沙漠中这片葱郁的绿色格外生机盎然。你还能观赏到消逝已久的珍稀植物,或是在伊甸园 (Garden of Eden) 的热带水池中游泳;然后探索失落的城市 (Lost City) 那饱受侵蚀的岩石丘,接着到卡米切尔峭壁 (Carmichael Crag) 看落日余晖,更可以沿着凯瑟琳泉 (Kathleen Spring) 步行到美丽的水潭,或踏上盖尔斯路径 (Giles Track) 感受在满天星辰下夜行的乐趣。 乌鲁鲁- 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是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取景地。高达 348 米的乌鲁鲁岩,傲然耸立在澳大利亚中部深处广阔的沙漠中,其色彩随光线和气象不同而变幻万千。在阿南格族(Anangu) 向导的带领下,绕乌鲁鲁岩底部走一圈,了解它是如何被梦幻时期 (Dreamtime) 里的精神祖先创造出来的。你甚至还可以寻觅这些祖先留下的战争遗迹。然后在夕阳余辉中斟饮香槟美酒,在星光闪耀的夜空下享用以澳大利亚肺鱼 (barramundi)、鸸鹋或袋鼠肉为主菜的篝火晚餐。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