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纳税意愿并不是减免越多越好,免除多了之后,纳税意愿反而下降,就变成了完全的再分配,根据数据显示,理论上大概人均10平米的价值减免是最好的,这是我们初步的结论。如果首套免除,潜在的房地产税额近80%就没有了。
来 源:作者张平,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讲师。本文选自作者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房地产税学术研讨会”的发言。界面获授权转发。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标题:张平:定量分析中国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税负分布及再分配效应
摘要:
如果中国开征房地产税,平均0.5%的税率比较合适。也就是说,如果不管房子在哪里,都是用家庭的收入的2.5%-3%来交房地产税。
如果考虑了减免,有效税率就更低。
高收入人群承担主要房产税负。
如果首套免除,潜在的房地产税额近80%就没有了。
从政策实施的难度、社会效益和再分配角度,人均价值减免都是最好的。
如果保证房地产税用在提供公共服务上,那么并不是减免越多越好,从理论上来说,人均10平米的价值减免是最好的。
从房地产税设计的角度来说,政府一定要更好地向居民解释房产税怎么用于公共服务、能起到什么效果。
我主要是做量化的研究,今天主要讲下中国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纳税意愿、税负分布及再分配效应。
关于房产税,很多人提出的问题就是中国居民到底交不交得起房地产税?比如我们经常说应该学习美国的设计,美国房地产税税率平均1%,假如北京、上海以1%税率来征,一个普通家庭房子五六百万,1%每年交五六万,这个角度来说可能很多家庭不愿意交。这只是平均,如果再看美国的大城市,像纽约波士顿,他们的房地产税率将近3%,如果以3%征五百万一年交15万,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接进入到这样的税率是不可能的。
而且中国还有一些特殊之处:
一个是房地产市场房价比较高,像上海、北京房价已经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和纽约、波士顿相差不远,而收入远远达不到,所以我们不可能以他们的房地产税税率来设计。
还有不同的房地产类型,中国很多老百姓持有地产不是市场上买,可能是单位分房,或者是房改房。比如现在房地产价值比较高,但是并不是他以市场价值从市场上买的,这其实是高估了支付能力,再以市场价值为基础征收房地产税就会对他的支付能力构成挑战。
另外从购房行为来看,年轻一代买房动用双方父母一辈子的储蓄作为首付,这个也高估年轻夫妇在市场上的支付能力,再以这个市场价值作为基础征收房地产税,对他的能力需要考虑一下。
还有就是有的人说房贷还有月供,每一个月再交房地产税怎么能交得起?
免除方案比较
下面就直接进入数据分析,我们用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也是作为互为验证),对不同地方纳税能力进行比较,在如何免除上下了一些功夫——首套免除、人均面积免除以及人均价值免除,对这几种免除方案进行比较。
1、首套免除
如果首套免除,肯定会导致大面积的家庭会假离婚,有人开玩笑说可以政府来监督,如果假离婚还住在一起就不算,这当然是一个玩笑,这个监督成本太高了。现在有人谴责说有的人假离婚,我们可以这样说其实是政策设计的问题,不能怪这些家庭假离婚的问题。
2、人均面积免除
在首套免除的基础上,好一点是人均面积免除,人均面积免除就不存在假离婚的问题,假离婚还是两个人,人均免除50平两个人就是100平。但是人均面积免除没有考虑房产档次和区位,黄浦江边100平的房子跟青浦郊区100平的房子价值可以相差好几倍,都是人均免除一定面积,这个就欠缺考虑,而且往往富人是居住在区位好的地方,穷人居住在区位差的地方。所以人均面积免除其实是偏向富人。
3、人均价值免除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考虑的是人均价值免除,就是不管你几套房子,也不管房子在哪里,也不管多大,就按照人均价值进行免除。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平均居住面积30平,平均房产价格是一平米多少价格,然后乘人均居住面积以一定的公式算出来当地人均免除价值,比如上海人均免除300万,三口人可以免除900万,即使只有一套房子,假如3000万,同样只能免900万;如果个人三套房,也是免除900万。
这也是从经济效率角度考虑,如果首套减免,大家可以想一想,有多套房的人肯定会把小房子换成大房子,比如说有三套80平,可能把三套都卖掉买一套别墅,这样首套就不交了,这样会造成很多市场行为扭曲。
4、平均0.5%的税率会比较合适
下表列出了不同纳税能力指标的比较情况:
这里我们就讲其中一个主要的指标——收入指标。比如收入是房地产税额的40倍,倒过来就是四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个家庭收入的2.5%用来缴纳房地产税。这个是比较合理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去看国外的数据,会发现不同的国家其实房地产税率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美国一个国家不同的地方差异很大,高的地方有3%,低的地方只有0.3%,差异很大。但是再去看另外一个数据,就是这些地方居民大概用了多少收入来交房地产税。这也是一个我们意外的发现,我们发现这个比重相对来说差异很小,基本上是3-5%左右。当然是平均,每一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平均来说,每一个家庭有3-5%的收入来交房地产税,所以算到这里大概支付能力是四十分之一就是2.5%。
如果中国开征房地产税,用我们现在使用的数据(因为这个数据也是几年前的,现在又有变化),我们认为平均来说,0.5%的税率比较合适。学习国外经验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国情,不能是他1%我也1%,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如果看不同的地区,就会发现地区差异很大。如果不管房子在哪里,你们都是用家庭的收入的3%或者2.5%来交房地产税,那么这样倒推过去,每一个地方房地产税税率大概是多少?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北京、上海其实税率是低的,就是北京、上海只有0.2%左右,而有些不发达的地方反而税率高一些。
我们初次这样看可能感觉好像不怎么公平,因为北京、上海这么发达,这么有钱为什么税率比我们低?如果再去看税率就会发现,税率低的原因就是北京、上海的人收入是中西部两三倍,但是再看房价,北京上海的房价是中西部的七八倍,这样算房价收入比就会发现,北京、上海更低的税率来征房地产税,你不该看税率而是看房地产税税额,每一个家庭的房地产税税额同样是中西部两三倍,跟收入是挂钩的。
我们后面的测算就是以这样的设计为基础的,不同的地方差异化的税率,然后根据收入水平作为衡量,这样北京、上海房价比较高,其实税率比较低,也就是千分之二——如果一个家庭房子值五万,千分之二就是一万块钱,基本上在承受范围内。如果考虑了减免,有效税率就更低。
高收入人群承担主要房产税负
我们按照这个方式设计房地产税,看到底哪些人交房地产税,或者这个社会当中不同的收入层次的人,哪些人在承担房地产税的负担?
我们把社会上的所有家庭按收入由低到高排,0-25%,25%-50%,50-75%,75-100%,每一个数据就是这个社会的四分之一家庭,家庭的数目是一样的。不管什么样的征收方式,其他的方式我们也算了,不免除的也算了,其实基本上差不多,就是说从税负分布角度来说,都是高收入的人承担了主要的税收分担。当然这里指的是75-100%,这四分之一的人承担60-70%的房地产税。
我们把高收入的人再进一步区分,结果显示,最富的1%的人,会承担8.8%的房地产税税额。
首套免征,潜在房产税额收入可能最少
另外也测算了一下,不同的免除方案下,房地产税税额可以剩下多少?
我们也看了其他的减免方案,比如人均面积免除,10平米、30、50:以人均免除30平米来看,其实三分之二的税基没有了,只剩下三分之一的税收。人均价值免除方案,得到的结果和人均面积免除类似。
如果按照首套免除,中国几亿家庭每一个家庭都免掉一套,税基还剩下多少?数据显示,如果首套免除,潜在的房地产税额近80%都没有了,剩下22%了!在这种情况下,税基很窄,如果要达到一定的财政效果,那么就会对这22%征收很高的税率,而税率高的话阻力必然大。
从纳税能力的角度以及纳税意愿角度出发,整个社会大家应该都接受不了不免除,而房地产税最终设计的目的是成为受益税,把刚才计算结果用基尼系数的画法画出来,看哪一种免除方案好:横轴是收入由低到高的人群,纵轴是房地产税的税额,这里是20%的人交的税额占的百分比,相当于基尼系数,越离45%度线越远,说明这个税额在人群当中分布越不公平,也就是说富人交的越多。
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减免方案当中,人均价值免除的再分配效益最强。光从减免政策的角度来看,怎样减免最好?一个是从政策实施的难度,比如说首套减免,肯定会导致社会行为扭曲,另外是社会效益和再分配角度,人均价值减免都是最好的。
如果房产税是提供公共服务,那么并不是减免越多越好
再看纳税意愿。关于税收有一句名句就是:人生有两件事无法避免,死亡和税收。没有人喜欢交税,如果我们问卷问调查者是否愿意缴纳房地产税,他肯定回答不愿意交,如果问愿意交五千还是两千,肯定是两千,所以在房地产税的纳税意愿问题上,我们假设房地产税收了之后是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就看我们现在到底自己掏了多少钱购买公共服务,比如用日常生活当中花了多少在教育上,来模拟居民对房产税作为受益税的纳税意愿。
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想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人均价值减免确实相对其他两个比较好,那到底减免多少?到底人均价值减免是300万、200万、100万?算这个就是想得到理论上比较优的点。为什么?如果人均减免特别多,只有很少的人在交,比如只有最富有的人交,从纳税意愿来说,这部分交的人是不会愿意的,那有没有这样的点,可以让社会接受的面尽可能的广,同时又在大家的承受范围内?
我们用了不同的纳税意愿衡量指标,原理就是你交了多少房地产税,这个税额假如会变成公共服务,然后计算人均公共服务受益,受益的话跟家庭的成员有关,家里人口多,受益的量就更大,在考虑你对于公共服务的偏好以后,再去看自己为这个公共服务所花的支出。
当然,这里含有一个很强的假设,是保证房地产税用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如果真的可以用在居民身上,穷人是受益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房地产税反对声音最大、最愤怒的人还是穷人,这说明至少从房地产税设计的角度来说,需要更好的向居民解释,去阐述这个税到底会怎样、能起到什么效果。
这是我们最后得到的结论:纳税意愿并不是减免越多越好,免除多了之后,纳税意愿反而下降,就变成了完全的再分配,根据数据显示,理论上大概人均10平米的价值减免是最好的,这是我们初步的结论。
【澳洲暴走早报】速看!4月1日起多项新规开始生效,关乎每个澳洲人的钱包!APRA警示P2P平台投资具有风险性!
【澳洲暴走早报】中国教育部:终止与澳洲八大名校在内45所高校合作!“卖家多过买家”将拉低购物中心价值!瑞士信贷:5G被过度炒作了
【人物故事】他扛了17年麻袋,创办2家“世界第一”企业,堪称中国版稻盛和夫
【企业故事】为干掉微信,骗了900万情侣,还恶意赖账15亿!史上最坑APP,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