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女子2年内被同事多次下毒,名校华人博士竟然是幕后元凶……

原创 2019年04月05日 发现澳大利亚





近日,美国加州伯克利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投毒案,涉事的还是一位华人学霸精英。



嫌疑人David Xu是一名在业界颇有影响力的材料工程师。


谁也没想到,自从2017年开始,趁女同事Rong Yuan不注意,他就不断地在其喝的水中下毒。




事情败露后,伯克利警方逮捕了这位34岁、本应前途无量的华裔博士,指控其3项重罪,其中包括有“意图谋杀”未遂导致对方身体严重受损。


加州伯克利工程研究中心


调查人员并未说明该案中的犯罪动机。被告David 目前正被关押在伯克利监狱中,不得保释。



01

持续下毒时间长达1年多


Rong Yuan(音译袁蓉)和David Xu都是华人,他们是加州伯克利工程研究中心的同事。


加州伯克利工程研究中心


几个月前,袁蓉经常感到自己喝的水中有一股怪味,她的身体也经常感到不舒服。


有一次她喝了水后感觉到严重不适,就去医院就诊,当时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


去年11月,她把单位的杯子带回家后,她的两个家人陆续在用她的杯子喝水后,也感到很不舒服,马上进了医院。



虽然一直对杯中水产生的怪味心生疑窦,但袁蓉并没有把水的味道和身体不适联系在一起。


直到家人也陆续生病,她才惊觉有问题。


她迅速报警后,警察调取了办公室的监控发现,2月和3月时,David两次趁她不在时,往她的杯子里投入某种东西。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David这种不定时的暗搓搓举动,竟然可以追溯到2017年10月!


警方从袁蓉和她的两位亲戚抽取血样血检后,发现镉严重超标。



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世界卫生组织将镉列为重点研究的食品污染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镉归类为人类致癌物,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



02

学霸精英为何要对同胞下毒?


David Xu曾于2007年至2012年,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专业,本、研、博五年连读,是个毫无争议的学霸。



2009年他入职加州伯克利工程研究中心(简称BEAR),后来获得博士学位。


身为注册专业机械工程师的他,在材料和机械工程方面有着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后来他成为该所的首席工程师。


2013年,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的地震螺栓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David曾作为金属性能方面的专家,接受过美联社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在专业领域,作为可以提供口供证据的材料专家,David的出场费是350美元一小时。


在公司内部,David掌管着一个实验室,他雄心勃勃,充满自信地在实验室网站上写道:


凭借我们在物理、工程(材料、机械和电气)方面的广泛知识,以及在专业技术证明方面的经验,我们几乎可以解决和解释任何问题或故障。



据悉,David此前没有任何案底,是一位已婚、有两个孩子的普通中年男子。


从加州伯克利工程研究中心官网中可见,袁蓉也是一位材料学博士。事发后,单位官网删除了David的个人介绍和简历。


不知道到底和同事袁蓉有什么深仇大恨。同为华人,又同为材料学科的博士,在异国他乡里应该互相帮衬互相支持才是。


为什么会发生比窝里斗更狠的投毒事件呢?


有网友猜测,可能因为女方拒绝了他。



还有人猜测是否还有其他受害者,指责这种行为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些年频繁发生的投毒案,让公众对类似案件不再陌生。


  • 2018年,宾州理海大学化学系杨某,疑似种族歧视,向同宿舍的黑人室友投“铊“,随后警方还在他寝室发现了“镉”;

  • 2018年,加拿大皇后大学高分子化学博士王子杰(音译,Zijie Wang,),因关系不和,向同事兼室友胡某的食物中投毒——NDMA,高致癌物质

  • 2015年,斯坦福在读女博士欧阳相宇(音译,XiangYu Ouyang),疑因找不到男朋友,向同实验室的多名同学投毒

  • 2013年,复旦高材生林森浩向室友黄某投毒,致其死亡

  • 此外,还有24年未破获的清华大学女生朱令砣中毒案


投毒案的作案人通常都是理工科学霸级人物,他们在专业领域都有闪光的一面,而且都具有高学历。


清华朱令中毒案至今未破


为什么这些人读书那么多,连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底线都没有,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就看不惯对方,积怨成恨,以至于做出赶尽杀绝的行为呢?


投毒案件看似无声息地发生,实际比明目张胆的流血事件有过之而不及。


当聪明人遇上坏点子,结果往往才是最可怕的。


你不知道平静的风暴中心,到底在酝酿怎样的情绪。


我们往往根本看不透猜不着投毒人是怎么想的,安的是什么心——甚至死到临头,我们也无法真正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年社会影响非常大的复旦投毒案的被告人林森浩在判处死刑之前,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林森浩坦言,在等待宣判的10个月中,他都在阅读文学书籍。因为理工科出身的他一路都缺少文学的滋养,导致自己的思维有点直。


“不懂拐弯。有时候不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包括说话做事可能比较直。”


同时,他认为不善于处理负面情绪,让他最终选择了以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断送了自己的人生。



当记者问道,为什么不计后果伤害别人身体这种最基本的底线问题,应该是很小的孩子就知道的事,为什么智商这么高的大人却不懂时,林森浩的问答发人深省:


其实我现在我就觉得这些东西是需要学习的,就是你头脑里的底线,你做事的习惯方式,思维方式都是需要你学习的,除非你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在你的家庭环境那种强烈的反反复复的刺激到你头脑里从小就形成这种习惯。


要是从小没有,那么你长大之后学习,必须是自己经过反复不断的强化。




04

比起成绩健全的人格修养更重要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翻看投毒案被告人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闪光耀眼的学术成绩。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却看到最基本人格的丧失。



平时一路埋头苦读,真实的自我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被隐藏。


确切地说,是在你追我赶的途中可能来不及释放展现。于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失的人格修养教育一再被忽视。


如果长大后像林森浩说的缺了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能力,那么人格方面的缺陷很可能会在工作生活中显现。


即使最后没有造成恶性的极端刑事案件,也会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方面出现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没有梦想的能力,不懂得保护自己,无法与别人共享,缺乏共情能力。


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与其指责这些冷血杀手,我们不如从他们的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为人父母者,更要因此看到高分背后的人格之殇是多么可怕。


所有吼作业的父母都应该明白,成绩平平的孩子也可以有平静绚烂的人生,藤校精英也可以成为冷血的杀人魔鬼。



相比鸡血地追求成绩

经常陪伴孩子,说说知心话

做孩子真正的朋友,给他们灌输正确输赢之道

教育他们接受现实、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

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难道不比盲目地追求全民精英教育更重要吗?


- End -


推荐文章(点击可阅读)

中国终止与45所澳洲学校的合作!连“八大”也中枪

“2019护照含金量”榜单,澳洲再进前十!附签证攻略

扎心了!澳洲生活的5个真相

《妻子的浪漫旅行》开播后,澳洲的这个地方火了!

考拉竟然是世界上最蠢的动物?知道真相后,我哭了.....

据说会玩的人,来澳洲都玩这些项目......

澳洲新版“父母担保签证”4月正式生效!最多可住10年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