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那点事儿

原创 2018年12月01日 澳洲万邦金融


创业那点事

华人里面十个有九个想当老板,毕竟工字不出头,朋友想听创业的故事,那我就讲给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君子读书是为了修养,普通人看书就是为了摸清赚钱的规律。作为涉猎各行各业赚钱方法的万邦君,真心觉得创业这件事真的是没有规律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成功是复制不来的。

 

你说创业只要成功一次,后面的简单多了,但是雅虎和搜狐告诉我们,前面你风光,不代表后面你也可以一番风顺。你说创业需要年龄积累,越成熟越好,前总统克林顿选举团队的一个年轻顾问曾经在25岁之前就创立了4间公司,互联网时代00后创业者大有人在。你说创业就是失败了再来,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有些创业者真是十几年来接连失败,一直没看到曙光。创业这东西没规律,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在概率上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大于成功。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作为同在创业道路上的人,我看到市面上有数之不尽的成功故事流传,但失败故事却寥寥无几。这篇文章既是我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和反思,也希望大家可以看到真实的创业,毕竟身边的事才有借鉴意义。


01

第一次接触创业公司


我对创业公司的经历,有两次是刻骨铭心的。第一次我那个时候在大学期间找零工做,无意中应聘到了一间连锁网吧的网管服务人员的职务。由于中国的成长背景让我对网吧有些轻视,我觉得都是不务正业的人才会去那里。入职后我发现我错了,跟很多华人企业不一样的是,这间网吧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员工还有相应的培训和考勤升迁制度,公司每年还会派员工到整个悉尼各个网吧间收集竞争对手资料,建立数据库。五间连锁网吧之上在市区还有一个办公室作为总部,协调各个店的管理,俨然一副网吧界的麦当劳。


我在一个分店工作没多久便被升迁到总部做市场营销。公司的总裁和创始人J总是一位很有远见的人,虽然他生意做的很成功,但是他很早就看出网吧这个行业太狭窄,未来发展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行业里有太多擦边球,如盗版游戏和盗版电影问题。


他后来拉来了投资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次的创业是建立一个团购网站,做为被调过来的营销人员,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和一般团购网站所不同的是,普通团购网站是已经找好deal,标注好价钱,你喜欢就买就是了,这种团购网站一般是小企业做促销最好的伙伴,模式是B2B(公司对公司)。J总的团购网站强调B2C(公司对个人),不是商家推什么产品我们就卖什么,我们找市场真正想要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大致分为两个部门,我所在的是产品部,我们工作的主要范围是去像Ebay之类的电子商务网站找出目前市场最热门和人气最旺的产品,拿到产品和厂家联系方式后发给公司另外一个部门销售部。

 

销售部以澳洲本地人为主,他们负责联系和说服厂商在我们的网站上组织团购。每个产品都标注了优惠的价格,但同时标注了必须达到的人数,例如10元的手机套我只卖7元,但必须凑齐相关数量的手机套卖出才可以成立,每件商品皆如此。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提出调离这个岗位,因为我的专长在营销不在于发掘产品,在我离开的不到一年里,这个公司悄然生息的倒闭了。据说公司解散是因为投资人撤资,因为公司每年开支远远大过收入,人们不愿继续为这个项目烧钱。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次创业的失败主要还是模式问题,针对目标客户群体不清晰。


首先公司让我们找的产品都是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和我们经过分析认为有潜力的产品。但问题就出在这,既然是热门产品,厂家就不愿意给太多的折扣,除非你真能卖到很大的销量。而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们的团购网站还没有太多人气,你贴出一个offer说我们开始预售,只要两百人订购就会有折扣,但是你人气不足,一旦预售目标没达成,你既得罪了厂家,也得罪了顾客,大家都花时间参与却一无所得,下次就很难有合作。还有一点就是团购网站主要是像商家收取费用,但你既然选择热门产品,人家不愁卖就不愿给佣金给我们。

 

这个模式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作为企业你无法控制预售的环节,那就无法保证用户体验,所以市面上各种折扣网站,所有的deal都是谈好,多少人参与都是这个价格,用户知道这个deal是100%可以兑现的。

 

创业公司最大优势就是船小好调头,既然市场不接受我们马上改变就好了,市场是对的我们是错的,但公司管理层没有认错的意思,他们坚持认为这个模式是对的,只是市场还没有接受,所以管理层花了很多钱在每日邮报做整版广告进行宣传,结果可想而知。


我周边认识的朋友使用团购网站大部分是用来买餐券和旅游,但是我们的团购网站大部分都是电子产品,我本人上去看了5分钟,根本找不到想买的东西,真想买了又不确定预售人数是否能达到。

 

这次经历对我的启发是我们这个公司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确实有和其它团购网站不同的模式,但这种模式没有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而我们还在继续坚持这种模式,认为市场是错的,所以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021

第二次接触创业公司



我以前一起工作的贷款公司里有一位我一直非常敬佩的大哥,他的销售业绩不但一直保持着全公司的第一名,而且那个贷款成交量拿到行业里也是能排到前几名的佼佼者。但这不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他看问题非常深远,早在2015年贷款中介做的最火热,最起劲那年,他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提前看空了整个行业,他认为贷款中介这个行业将会往下走。

 

看到,想到,但未必做到,他却敢于壮士断臂放弃百万年薪,出来开了一个软件公司。具体来说这个软件像打车软件uber,你只要输入你现在所在的postcode,和一些贷款具体要求,你所在位置的贷款经纪人会收到信息,他们会分别联系你,给出他们最好的offer。盈利模式是broker交会员费与每单的分成。


后来贷款界的洗牌证明了大哥的远见,可是大哥邀请我一起参与这个事业时,我却拒绝了,我心里隐约有些东西无法认同,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总结。大哥这个项目很快在市场掀起一波风浪,在他强势的推广下,悉尼大部分有头有脸的贷款经纪都注册为会员,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是这个公司跟我上一个公司一样,因为没有融到资金,最后项目搁置。

 

这个公司其实和上个我工作的公司一样,在C段消费者那里,缺乏人气,我们收取的是B段商家也就是broker的钱,但是因为你在消费者那里没有人气,Broker就很难愿意付费给你。Uber的模式不适用于这个生意,因为找不到出租车,出租车收费不合理都是消费者的痛点,但找不到broker不是,银行的分行到处都是。

 

Uber给司机的单子不是leads而是实实在在的单子,花钱买leads无法在商家那里引起共鸣,他们宁愿花时间多认识几个地产中介。

 


总结

两个失败的创业公司的共性都在于模式的问题,而这个模式根本关键问题就在于没有抓到消费者或者是商家的痛点,提供的服务是可有可无的

 

第一个公司选商家比较火热的商品来卖,所以没有帮助商家解决商品销售问题,卖都是不愁卖的产品。在消费者那段,无法控制预售环节,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无法保障,卖的产品也不是团购全体主要购买的产品。


公司二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商家那段,公司无法保证自己能给贷款经纪人足够的leads,而这些leads的conversion rate和质量也是无法保障;在消费者那边,消费者寻找贷款经纪人会首先从自己所使用的银行和周围亲戚朋友去寻找broker,他们需要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因为贷款的相关文件都是个人的隐私信息,所以单纯以postcode来选择broker无法吸引客户。

 

再者,两个公司的盈利模式有问题,无论是公司一的商家佣金反现,还是公司二的会员费,利润太少,公司成本和收入比起来,杯水车薪。

 

想创业的朋友可以在我经历的两个创业公司里借鉴以下三点:


1. 创业最好做高附加值产业,不要相信所谓薄利多销,现实里利润可以估算,但成本无法估算,成本支出总是比你想的要多。

2. 要做好推翻否认自己的准备,最好的检验方式就是市场,如果市场不接受你的模式与猜想,要学会马上认错调准船头。

3. 要抓住给你付钱的人的真实痛点,调集一切以这个痛点为突破口,换句话说你要能保证结果。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创业故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