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评论】悉尼事件考验澳洲精神,勇敢面对是唯一出路!

2014年12月18日 MonkeyKing学生服务中心




导语我们在澳洲,我们不止步于哀挽。我们从悲剧中吸取教训,绝不让历史重复。


时间流逝,人们不能踏入同一条河两次。如今,虽然悉尼劫持人质事件已结束,但随着澳洲反恐形势日益恶化,每个人心头不免坠着沉重的一块石头,人人自危:类似的恐怖事件是否会再度发生?下一次是否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谓我心忧,但我们亦明白:逃避不能,唯面对,方能解脱于悲痛,获免于悲剧的重演。回顾牵动人心的那17个小时,我们承受过感动,承受过悲伤,带来的必是反思与更积极去面对的决心与勇气。

我们
承受的感动与感激

“悉尼英雄”

34岁咖啡厅经理挺身撞击劫匪的武器而牺牲的一幕还在眼前;

“最美母亲”
危难关头不忘保护孕妇,她的笑容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年逾68的继母
为守护被劫匪一直拉住做“肉盾”的女儿而放弃逃跑,一直陪在女儿身边的故事融化了所有人的心。


更多的感人的故事不断流传出来,这些善良就在每个澳洲人身边。周一开始在twitter上发起的“让我与你同行”运动,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澳洲人包容的精神与宽广的胸怀,没有盲目的仇恨,我们仍然同行。

在车上,坐在我身边的穆斯林妇女默默地取下了她的头巾。下了车我追上她,我说‘把它带上吧,我和你一起走’。她开始哭泣,拥抱了我整整一分钟……

我们
承受的悲痛欲思考


逝者长已矣。周二起,来自生者的悼念活动让世界为之动容

图为20多人排队买花,马丁广场附近两家花店销售一空


这份哀悼之情,不仅来自悉尼,更来自身在澳洲的每一个人,来自全世界人民。悲痛之余,请让Australia news在此以更积极的方式悼念,不让受害者白白牺牲:

首先,我们每一个人自己,请迅速从灾难中恢复,整理心情,振奋精神,回到日常生活中。对于心理上的应对,平复情绪、保持心态稳定和对劫案不持恐惧或回避心理是专家给出的意见。对儿童,请适度限制儿童直接观看相关电视画面或收听广播,或与他们一同观看并进行正确引导。


其次,对于类似事件的处理,Australia News在此要格外追加叮嘱几点危难关头逃生的方法与细节,就算不能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也请每一个人保护好自己,不再有牺牲,毕竟活着是最重要的:

获救时请举起双手跑出,不然警方无法分辨人质与罪犯,可能造成误伤。

当出现伤情时,可适时“装死”求生。就在本周二,巴基斯坦一个16岁的孩子在遭到塔利班分子袭击时,就机智地借助这种方法,借势腿部受枪伤,倒地装死,成功在一场屠杀中生还。

“我们”
承担的责任

17日起,悉尼乃至澳洲全境已加强警力巡逻。新州一项名为“锤头行动”(Operation Hammerhead)的警方行动正在部署,将在未来三周内24小时地对人流量较大地区严加巡逻。

“我们看得见他们眼中的恐惧,我们希望让民众知道他们是安全的。他们可以如平日一样上班。”


然而,加强一时的巡视保护只能在表面上拖延问题,在这场反恐战争中澳洲的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作为一个向来和平的国家,这次劫案给了澳洲“死于安乐”的教训。若要于忧患中重生,未来我们该作何应对?

悉尼人质劫持案的元凶Man Haron Monis自1996年以难民身份流亡澳洲以来,虽自称和平主义者,却实际在澳洲劣迹斑斑。之前曾因40项性侵指控和协助谋杀前妻的重罪,两次被告上法庭。
很多人不禁质问:以其如此危险的背景,为什么即使是在“伊斯兰国”猖獗的近几个月,他也并没有受到澳洲当局的有效监控?!而劫案后嫌犯又很快被保释出狱更是让所有人错愕不已,这样的法律制度何以维护正义,保护居民?!如此掷地有声的两问爆发,可见难民保护和重罪保释的相关法律制度上还存在严重漏洞。为此新州提出修改保释法,只希望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另外,澳洲还存在社交网络信息监管不利等深层问题。这 使得“伊斯兰国”有机会散布“反抗压迫者的圣战”等蛊惑人心的信息,让一部分青年被洗脑,致使受恐怖组织威胁仅排名世界第96的澳洲“意外”成为中东极端 组织重要“外来兵源”。这种隐患想来埋下已久,如今已成肥沃土壤并种出如此恶果,是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对过去的悲剧一门心思追究责任已无意义,只希 望澳洲当局这次能不再逃避推脱,透彻分析这些隐患与根源问题。是时候拿出直面的勇气了!

- End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