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另一种理想人生

2014年08月12日 CityDiscount房产服务



澳大利亚人算不上西方文明教化的典型,由于缺少那么一点浮士德精神,他们的南方大陆至今仍与“发达”这个概念有段距离。若是同东亚文明崇尚的人格相比,澳大利亚人则更属异类:不从规训、安于闲逸、难得勤勉……在中国人或日本人的眼里,这一切似乎与理想人生无关。的确,这里奉行的是另一种理想人生的逻辑。


这种不一样的逻辑每年吸引全球数十万人义无反顾地移民到这个国家,无论来自西方或东方,他们都决心与这里的人们为伍,成为“澳大利亚人”。


工作是生活的战俘


“我喜欢澳大利亚”,二十年前从南京移民悉尼的Sally说,“因为这里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自在。”


下午三点悉尼的街上,与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刻相仿,一派悠闲。四五岁的胖小孩躺在童车里酣睡;咖啡馆的门外,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桌旁闲聊,咽下不加糖的咖啡,吐出淡青色的烟圈;老妇人头戴艳丽的遮阳帽,腰弯得近乎直角,由人搀扶着缓缓登上公共汽车……这里的节奏很慢,而且不知未来是否会更慢。


“说实话,生活在澳大利亚容易让人变得懒散和没有追求。”Sally坦言。事实上,在居于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中,持此看法者并非少数,但澳大利亚也让他们明白人应该如何享受生活。


每天晚上五点,除超市外,澳大利亚的商场、写字楼会集体打烊。几乎没有老板要求员工加班,因为如果这样做,必须依法支付两倍或三倍的时薪;而愿意为这笔额外收入继续工作的员工则更是少见——在澳大利亚人看来,生活本身比职业和金钱重要得多。两个小时的通勤繁忙之后,大部分街道会瞬间安静下来。此时,坐在家里的澳大利亚人正边喝啤酒边看电视,电视里放的十之八九是英式橄榄球赛。


澳大利亚人生活中另一件重要的事是旅行。每逢假日,特别是圣诞节这样的长假,澳大利亚人一定会举家外出旅游。此时,悉尼、墨尔本这些平日里繁华无比的大都市便宛若空城。出行时,他们通常会将自行车、冲浪板、登山拐杖等连同大大小小的背包一并架在SUV车顶上。一些特别爱玩的澳大利亚人还会专门购置房车,于是连预定旅店的麻烦也就此省去。



澳大利亚人对旅行的偏爱有力地促进了该国旅游产业的繁荣。澳大利亚资源、能源与旅游部在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2007年,澳大利亚旅游业总产值为389亿澳元,为了鼓励国民利用年假旅游,2008年底,澳大利亚旅游局推出了主题为“没有假日就没有生活”(No Leave, No Life)的产业发展促进计划。“打赢工作与生活的战争”——在澳大利亚旅游局官方网站的首页上,这句口号格外醒目。


削弱进取的福利


由于普遍实行周薪制,澳大利亚的多数公司会在每个星期四为员工发放工资。在这个消费者拥有最强购买力的日子,商家自然不会无所作为,于是星期四便也顺理成章地被定为澳大利亚的购物日。这一天的晚上,所有商场会将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九点,人们齐聚于购物中心疯狂扫货。冲动之下,将一周薪水挥霍殆尽的大有人在,但澳大利亚人却并不为此过分苦恼,对于下周四之前的日子乃至更远的未来,他们似乎并不担忧。


40多岁的Malcolm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澳大利亚人,虽然拥有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专业硕士学位,但却没有一个“正经”的职业,主要靠在酒吧里演奏萨克斯维持生计。“我学中文是因为我喜欢中国文化,不是为了找工作,这是我的兴趣。”


澳大利亚人可以不为生计担忧,是因为这个国家优厚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失业补助为例,一个年满21岁的澳大利亚公民在失业之后,每周可以领到近230澳元的救济金;65岁以上的公民则每周最多可获得285澳元的退休金。又例如,学生上大学可以申请无息教育贷款,而这笔贷款只有在借款人年薪达到4万澳元时才必须偿还。妇女生育一个孩子则可一次性获得3000澳元,婴儿的奶粉、生活用品等还另有补助。


与高福利政策相伴的是澳大利亚的高税收制度。一个中等收入的澳大利亚人每年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总收入的30%40%。这样的高税率使很多人宁可领取失业救济也不愿去工作,一些有能力获得较高收入的人才则干脆选择到国外就业。进取意志降低与发展后劲不足,无疑已成为澳大利亚发展的障碍。但显然,澳大利亚人还是愿意以降低发展速度为代价去自在地享受生活。




想获得更多楼盘讯息

  • 回复【公寓1】、【公寓2】、【公寓3】、【别墅】获得CD Real Estate最新楼盘精选集


关注CD Real Estate官方帐号

  • 微信订阅号: CD_Realestate

  • 新浪微博: Citydiscount-房产服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