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会友。今天的文章可能有些许寡淡,讲的不是金融市场的分秒必争,也不是职场上的风风火火。今天的故事关于一本书,一本优美而深情的著作,却揭露了看不见的残酷事实第一次接触寂静的春天是在本科一年的时候,长长的农药学专业必读书目上,《寂静的春天》的文艺气息格外醒目。但是这并不是一本阳光海浪白沙滩的文艺小清新之作,恬静的书名下看到的却是残酷的事实:以下这篇来自于《知乎日报》陆琼,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在读的书评,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书评中一些很能引发我心灵震颤的文字,我都会标注并补充。文章有点长,但值得你抽丝剥茧地读下去。1962 年,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通过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 出版了“Silent Spring”一书,中文译名为《寂静的春天》。在这一版图书的书封和扉页上,卡逊是作为一位知名科学作家介绍给读者的。在《寂静的春天》之前,她以《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一书而闻名全美。《我们周围的海洋》(1951)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得 1952 年美国图书奖和伯洛兹奖,由其改编的同名纪录片获得 1953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卡逊同时著有“《海风之下》(Under the Sea-wind)”,“《海洋的边缘》(The Edge of The Sea)”等畅销科学书籍。事实上,卡逊在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现 Chatham University)最早攻读的是文学专业,1929 年以优等成绩(magna cum laude)毕业。同年秋天,她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于 1932 年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1935 年,出于经济压力,本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卡逊开始兼职为美国渔业局( U.S. Bureau of Fisheries)工作,撰写“水下罗曼史”为题的系列科学通讯。1936 年,卡逊通过考试,成为美国渔业局聘用的第二位全职女性工作人员,从此开始了她作为海洋生态学家兼作家的职业人生。到了 1949 年,她晋升为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署(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前身为美国渔业局)的出版物总编。1952 年,由于《我们周围的海洋》一书成功所带来的经济条件改善,她辞去了管理署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作家。从卡逊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洋生态学家或作家这样的头衔都不足以完全说明她的工作,更适合她的头衔,或许是海洋生态科学作家。应该说,卡逊或许是一个“海洋生态学家中最会写文章的,作家中最了解海洋生态学的”复合型学者。如果了解了这点,那么,我们对于《寂静的春天》中,作者会用优美的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有些煽情的文字来陈述一些科学原理和事实的情形,就应该不用那么奇怪了。1940 年代中期开始,卡逊就开始关注以 DDT(知乎日报注: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有机氯类杀虫剂)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滥用问题。到了 1958 年,卡逊决定为这一问题专门写一本书。可以说,从这一年开始,卡逊就公开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只是此时公众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1959 年,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USDA)公布了科普影片《火蚁测试》(Fire Ants on Trial)。这使 Carson 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指责,称如此喷洒化学杀虫剂的行为具有罔顾人类与野生动物利益的风险。在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科学素材后,《寂静的春天》主要部分于 1960 年完成,但由于卡逊的疾病拖延了完成书稿的进程,直至 1962 年才得以付梓出版。在此之前,卡逊已经参与了一部分关于化学杀虫剂的科学与政策讨论,并把自己的观点发表在诸如《华盛顿邮报》之类的公开媒体上。与其说《寂静的春天》是一部蓄谋已久的重磅炸弹,不如说是作者对于自己观点的系统性论述。在 368 页的书稿中,第 301 页至 368 页是参考文献。除了第一章《明日的寓言》(A Fable for Tomorrow)属于文学性的虚构描写外,第二章至第十七章的科学内容均有引用的出处。在优雅的文辞修饰之下,我想,卡逊是在力图撰写一部严肃而认真的科学作品,以面对来自于反对者的无数质疑。《寂静的春天》出版后所取得的巨大社会反响,一大部分应当归功于诸如杜邦公司这样的化学工业巨头的激烈反应。事实上,在出版前,关于该书的争议就已经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在出版之前,卡逊预先考虑了可能遭遇到的批评甚至是法律官司,并和出版商一起进行了事先的公关,包括向在白宫参加自然保育会议的代表赠送书稿小样,以及提前在《纽约客》上连载删减版的《寂静的春天》。彼时,《纽约客》有约 50 万名订阅读者。DDT 的主要生产商杜邦公司和生产氯丹、七氯的维尔斯科尔化学公司闻讯后,反应十分强烈,用一系列的报告和文章来反驳卡逊的观点,甚至以法律诉讼来威胁出版商霍顿米夫林公司取消出版计划。(每一次少数战胜多数的战役都异常艰辛,从心底对这些最先站出来的勇士敬佩。)一些知名的科学家也被卷入这场讨论,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不同的阵营并深化了这一科学问题的矛盾。此前的 1957 年至 1959 年,美国发生了所谓的蔓越橘丑闻(Great Cranberry Scandal)。这三年里,在蔓越橘作物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除草剂“杀草强(氨基三唑)”,而这已在实验中被证明是一种致癌物。现在,一方面是 Carson 在《纽约客》上连载精简版的关于 DDT 滥用的《寂静的春天》,一方面是知名化学巨头的强力反击,这自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在反对者的质疑声中,《寂静的春天》最终如期于 1962 年 9 月 27 日问世。由于学术界对《寂静的春天》一书科学性的正面支持和化学工业界的过激反应,促使公众最终倒向了卡逊的一边。一年多以后,针对该书和作者本人的批评基本上消声匿迹了。出于身体的原因,《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卡逊很难大量参与政治活动和媒体宣传 -- 虽然她或许很想尽量推广自己的观点。在该书出版十八个月后的 1964 年春天,与乳腺癌抗争多年的卡逊 因为突发心肌梗塞而离开了人间。教科书上曾经介绍过工业化以来世界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其中最早的是 1930 年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在 1962 年之前,按年代排序,还有 1948 年的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 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和 1955 年重复发生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61 年的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在《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地反复出现,但是,它们以一种简单粗暴的形式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工厂的烟囱或者汽车排出了有毒的烟雾,被人体吸入后导致明显的呼吸系统损伤甚至是死亡。看得见的污染,看得见的疾病,两者之间的逻辑就像喝脏水会拉肚子一样简洁明了。然后,在晴朗有风的天气,空气的问题解决了。这就是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的“环保基本靠风”的黑历史。(“环保基本靠风”多么的戏谑调侃。)可以说,Rachel Carson 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寂静的春天》描写的是“看不见”的污染,看得见的问题。曾经被认为是安全无害的杀虫剂,诸如用飞机大范围喷洒这样的滥用,不仅会杀灭害虫,同时也会杀灭其他的有益昆虫、小型动物和植物。其中部分种类的化学杀虫剂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进行富集,最终将积聚在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体内,为人类带来重大的健康风险。在蕾切尔卡逊通过《寂静的春天》强调这种事实上的污染之前,它们看不见。虽然在书中也描写了部分受害者通过直接接触部分有毒化学杀虫剂而患病甚至死亡的案例,但相信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读者,都会认为那是少数而极端的“误用”而已。如果说《寂静的春天》最基本的贡献,那就是她简洁明了地把人类活动和狭义的“环境”问题同广泛的生态系统影响联系起来。环境问题不是简单的有毒 - 损害响应,它与我们人类的每一种行为,每一寸赖以生存的土地息息相关。这是美国的生态学家们正在关注的科学事实,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把这一信息传递给了公众。在书中,作家用许多地区的案例证明,虽然“污染”看不见,但是听得见、看得见的问题发生了。加利福尼亚清水湖(第四章)中使用的 DDD 在很短时间内“离奇”地消失了,但是水鸟大量死亡,再也没有小鸟被孵化。食物链的富集作用“神奇”地“净化”了水体中的 DDD,但同时也将它们积累到水鸟的体内。1968 年,水俣病被日本政府正式确认。水俣病,包括熊本水俣病和新潟水俣病,是由无机汞进入自然界后,通过贝类等低级生物作用形成以甲基汞为代表的有机汞,经过生物富集作用而影响人类或猫、鸟等高级生物神经系统的恶性疾病。熊本国立大学医学研究院于 1956 年确认了该病的病因,但日本政府一直掩盖事实,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污染企业排污,更没有进行全国性的预防措施,导致 1965 年在新潟县再次出现水俣病。直到 1968 年,水俣病的公开震惊世界。同年,日本厚生省确认了由重金属镉中毒导致的富山“痛痛病”。“痛痛病”患者最早出现于 1931 年,是由矿山冶金工厂的污水长期污染下游水体和土壤,居民长期食用当地“镉米”、“镉水”和其他含镉农产品引起的恶性疾病。依然是 1968 年,日本爆发了由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具有致癌性的含氯有机物,化学性质稳定并易溶于脂肪,意味着它易于累积在人体脂肪内,并造成持久伤害。多氯联苯和 DDT,氯丹,二噁英等拥有同一个标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果站在 1968 年的日本,回顾 1962 年的《寂静的春天》,或许更能体会到 Rachel Carson 的工作之贡献。比如美国前副总统阿尔伯特戈尔(Albert Gore)说,“(《寂静的春天》种下了新运动的种子,而后它成为了一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力量“(Silent Spring planted the seeds of a new activism that has grown into one of the great popular forces of all time)。我认为,Rachel Carson 的成功,一部分在于她本人的杰出工作,《寂静的春天》确实是一部语言优美而表述简洁的著作;另一部分,多少有点“时势造英雄”。美国不是伊甸园,它也曾经历过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和伦敦烟雾事件类似,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次反复发生,受害者人数以千计。五大湖的污染可以与沦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相比。直到 21 世纪,伊利湖的水华依然严重影响着周围居民的自来水水质。在 1962 年《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先行工业国家已经开始尝试控制污染,特别是那些“看得见”的污染。事实上,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约翰缪尔(John Muir),吉福特平肖(Gifford Pinchot )和西德罗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it)等人已经发起过一场环境保护运动。(经网友 @qjjyanlei 指教,这次运动是美国环保运动的第一个高峰。)1936 年,英国《公共卫生法》已经赋予了地方政府控制烟雾的权力。1955 年《清洁空气条例》文本问世。同年,1955 年,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1950 年,莱茵河沿岸各国(及卢森堡)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1963 年签署了整治莱茵河框架协议。到蕾切尔卡逊借助于生物学家、生态学家们的学术成果撰写《寂静的春天》书稿时,一些其他学术领域的专家已经或正在思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处之道。比如“生态伦理之父”Aldo Leopold 的《沙乡年鉴》(1949),以及新制度经济学鼻祖 Ronald Coase 的《社会成本问题》(1960)。《寂静的春天》出版时,社会上的环保思潮已经得到预热,而借助着该书的争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系统性地了解生态与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寂静的春天》一书的主要直接贡献,是推动了 DDT 的限制使用。1967 年,环境保护基金( 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的成立标志着抵制 DDT 运动的初步成功。然而,我认为,《寂静的春天》的出版,既不是各国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的主因,也没能成功阻碍各国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 1968 年这个日本的多事之秋为例,同一年,英国修订了《清洁空气法》,对 1956 年的版本做了极大完善,直接推动了英国空气污染治理的进程;还是在 1968 年,德国曾经的煤炭和钢铁城市鲁尔区开始转型。1969 年,流入伊利湖的凯霍家河(Cuyahoga River)上再次燃烧起熊熊大火。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全社会的关注,尼克松总统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来研究政府设置环境机构方面的问题。同年,美国出台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 年,美国成立联邦环境保护署(EPA),日本内阁设立公害对策本部。4 月 22 日确立为世界地球日。1972 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同一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6 月 5 日确立为世界环境日。《寂静的春天》出版整整十年后,才开启了公认的全球环境保护的时代,但讽刺的是,1984 年,设在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Co. )农药厂发生严重的化学品泄漏事故;1986 年,莱茵河发生剧毒化学品污染。我们必须肯定蕾切尔卡逊在警示化学杀虫剂滥用风险,普及生态学知识等方面的贡献;我们必须肯定蕾切尔卡逊的精神鼓舞始终着人们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努力中来;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把她过度神化。她和《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浪潮中一朵漂亮的大浪花,她的身前,平静的水面已经荡漾着涟漪;她的身后,大大小小的浪花汹涌而来,直到如今。公司地址:Suite 903, 370 Pitt Street, Sydney 2000 官网:www.dncconsulting.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