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么?!】留学6年200万,回国2000元底薪!现在还有必要留学嘛?我们到底都学到了什么?!

2017年09月10日 悉尼ing


小编语:你觉得值不值呢?!



最近,一篇名“杭州女孩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不得不说,


这篇文章把归国人员的尴尬现状披露的一干二净


讲真,这篇文章里面“杭州女孩”算是留学生中的极端个例


一个在澳洲留学6年的姑娘,回国只能挣2000元人民币的底薪。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现在留学生确实没有几年前吃香了。

 

如果现在再把留学生放在人才市场上面走一圈,


没有人会真正的注意你。


不像十年前,针对海归的人才招聘都设置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

留学圈鄙视链就此展开?


这个事情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杭州女孩”是一个来自于澳洲的留学生


这样留学圈的鄙视链就开始了,


美国>英国>澳洲。


我们澳洲就处于这个留学圈最低一层,


(我能怎么办啊,我们也非常绝望啊……)


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生应届毕业生一样,


要参加企业招聘会,


挤人才市场。


甚至有知名企业HR扬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


换句话说:


985>美国>英国>澳洲

 

有人拿钱说事…

有人已经排好了大学的歧视链…

当然,


不得不说,


不论怎么排名,


我们澳洲永远都是垫底的。

呵呵。


那我们这些留学生出国的意义何在呢?!


难道我们花了200万出国留学6年就只能回国2000人民币底薪嘛?!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的身边有不少人我就会问我,


“除了英语和学历,你觉得家里面花那么多钱送你出国值得吗?”


“你觉得你回来之后能够适应国内的竞争压力吗?”


“当初还不如用你的学费在国内买房,现在都翻了很多倍了吧?”


“你要是觉得大学贵,那你就试试无知的代价”


有句话说,现在的中国是: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高考


而实际上焦虑的中产已陆续加入了留学大军。


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首次超过100万,这绝不只是上层可以托得起的巨大留学队伍,而是上层与中产共同托起了浩浩荡荡的留学大军。


给你们看看几个耳熟能详的英国大学国际学生的费用。

更别说我们澳洲的了,几乎每一学期都能增长30%左右


简直要上天。


这仅仅是学费,更别说生活费、书本费了……

 

(你们再看看现在澳洲学校入学要求成绩和学费,我TM真以为我上的是牛津剑桥)

 

你要是觉得不合算,那是因为你没那么多钱,让你的认知可以站在高于金钱的维度,去思考这个选择是否合算。

 

和过很许多地方“填鸭式”教育相比,西方国家更注重培养思考能力。


先进的教育制度和轻松人性的环境,给了学生们提供思维养成的基础,


而这种环境在国内一般课堂上面是完全没有的。

 

也就是说,现在不管把我发落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就地生存,自在生活。

 

在国内就业形势发生明显转变的同时,很多海归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


他们可能单纯就以为,出了国,镀了金,回国就可以“脚踩高跟鞋,雷厉风行”一样了。


他们对海归的光环深信不疑,带着并不理智的骄傲闯入人才市场,自然而然会被打击得头破血流。

(想必,这也是很多人的单纯想法吧。对海外留学光环深信不疑。)

 

真是要命的是,海归人数增长的同时,质量却在下降。

 

可是,你们知道海归人才市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么?


除了留学国家、学校、专业、学历的分别之外,海归还分“大海归”“小海归”的分别。


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的“大海归”之所以备受雇主青睐,


不仅在于他们知识结构完整,更由于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战经验,能高效应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和国内同类学生比,海归就业竞争力如何?)


最后,我们再回到爆文的主人公姑娘身上。


忍不住吐槽一句,这个姑娘对国内的招聘形势确实了解不多。


否则,她不会才投了六份简历,就说“每一次面试都是‘碾压’”。

面对如此就业环境,海归们既然选择了回国工作,自然也需要学会适应。

 

“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


“竞争力永远属于少部分人。”


“教育与开阔眼界,永远都是最值得投资的奢侈品。”


(到现在,你觉得你出国值么?跟我说说吧~)

>>>>

推荐阅读







ing推广

林依轮送14岁儿子出国念书 一家四口颜值超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围观一下

悉尼大小事,每日推送
每天定时推送,悉尼生活娱乐资讯
卖萌搞基无下限,吃喝玩乐送福利
悉尼ing
www.sydneying.com
微信号:sydney_ing

长按二维码扫描,立即关注悉尼ing!
悉尼ing广告咨询:[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更多新鲜事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