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我是不是应该去死了?

2021年12月15日 魔都囡


今天很多网友问我们有关热搜第一的那个事情,大家知道,微信公众号平台属于哪家,在自己的平台上这种事情肯定不能讨论,各种传言我们也没法贴,只能说非常的惋惜,一位30岁出头的超级大佬就此陨去……唉,看看这惊人的阅读量:
这个事情其他的我们不谈了,本身一位职场大佬的经历从一些角度上也引发出大量网友对现在职场上超级压力的焦虑,其中一个最大的焦虑:年纪。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央视刚刚曝光了一个新闻,这个新闻非常的令人侧目,是一个女子改身份证的事情。
这个事情非常奇葩,派出所接到农业银行的报警,有人用伪造身份证办事。银行柜台监控: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身份证上有芯片,里面存有信息,结果这个女子的身份证没法读取,还在柜台前胡言乱语,竟然自己自私改年龄?
这个事情瞬间引发了关注,马上银行报警:
民警:
结果不用说,依法处理。
本来这个事情极其简单,甚至可以列入“搞笑”、“沙雕新闻”等范畴,实在不值得一提,对于这种随意更改身份证的愚蠢行为骂就对了。
但是出乎我们意料?网友对她的这种违法行为竟然都是同情???我们甚至看不到多少指责?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她的一句话:
也就是说她违法改身份证并不是为了去做其他违法的事情,只不过是想更加容易找工作而已,因为现在社会上“大龄”的人是越来越找不到工作了,网友对她竟然无法再多加指责,只有同情。
我们依稀记得前几年好像还是40岁、45岁不容易找工作,现在一下子降低到了35岁。
在很多平台上,我们去搜索,都可以看到这些极其可怕的帖子。
在职场上,年龄歧视现象似乎已经泛滥。 
应该说,年长和年轻的员工都有可能在工作场所遇到年龄歧视。但一般来说,“年龄歧视”主要指对年长者的歧视。在国外,这个“年长者”的年龄门槛,一般是 40 岁。在我国,过去也大体上定位在 40 岁,但近 10 年来这个年龄门槛则被设置到了更为年轻的 35 岁。 
有学者指出,年龄歧视已成为我国就业中最普遍的一种歧视现象。据报道,早在 10 年前,超过八成的 35 岁以上求职者都感觉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到了年龄歧视。时至今日,这种职场的“年龄歧视”可谓更加严重,愈演愈烈。
稍微观察一下很多招聘启事就不难发现,在应聘条件中,第一条大都会规定“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有好一些的还会写“原则上不超过 35 周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大都会按照35 岁执行。还有高校在招聘辅导员岗位时,更是要求硕士 28 周岁以下,博士 32 周岁以下。 
应该说,职场中的“年龄歧视”非常严重,而且年龄门槛大都固定在了 35 岁。今年毕业的一个博士生,仅仅因为超过了相关企业所规定的 35 岁一个月,就被招聘企业拒之门外,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 
相当多的网友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职场中35岁成为了一道坎,一旦过了35岁,不但容易被辞退,而且再找工作也非常困难。
而我们在很多官方招聘中也看到了类似的苗头,11月28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举行;12月11日左右,各地的公务员考试也将陆续举行。这些考试对报考者的年龄要求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随着考试的开考,“35岁现象”再次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
其实,关于这一话题的热议由来已久。近些年就业市场上所谓的“35岁现象”,不仅体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招录上,还存在于不少企业的招聘环节中;与此同时,这一现象还指职场人到中年时可能面临的困境——被“优化”裁员、再就业极其困难。
而今年更是雪上加霜,各类超级大厂纷纷裁员的新闻不绝于耳。比如某超级大厂据说要裁员2万人:
这是一份网友总结的各个大厂裁员的信息,因为不能确定,所以我们把公司名打码:
残酷到了什么程度?根据官媒的报道,某公司已经到了“要么调岗要么走人”的血腥搏杀阶段。
极其的残酷,一个月业绩达不到就要你走人。
刺目的数据在于,大厂们裁员中的一个标准就是35岁!35岁以上的人早就被列入了裁员目标。
今年10月份,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了一份调查,对目前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进行了统计排序,数据显示,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均不超过 35 岁。其中,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为代表的新生代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在 30 岁以下(含 30 岁)的公司几乎占一半,字节跳动和拼多多员工平均年龄相对最低,平均年龄仅 27 岁。滴滴出行员工平均年龄最高,为 33 岁。 
国内互联网大厂,代替曾经的外企,成为年轻人艳羡的职业。然而近年来,高强度的 996 和备受指责的职场内卷之外,35 岁已然是互联网员工“天花板”的所谓“职场荣枯线”,让选择从事 IT 行业的年轻人,特别是他们的父母,犯起了嘀咕。不否认互联网是吃青春饭的职业,但 35岁成为不成文的互联网员工年龄上限,是人力资源浪费,对 IT 技术人员本身也意味着不公平。很多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员工直接选择“跳楼”这种极端的抗争方式。
一线技术人员 35 岁即被裁或退居二线,是 IT 企业最大的内卷。一般从大学毕业,如果是本科,至少也有 22—23 岁,35 岁即“退休”,让这些技术人员自身产生严重“被剥夺感”,从根本来说,也是对国家教育体系培养资源的浪费。
从事 IT 行业,特别是程序开发,是技术密集职业,到了 35 岁因为行业不成文的规矩被裁,有技术人员自嘲“只能去送快递”。当“35 岁职场荣枯线”倒灌高考志愿填报,将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IT 码农”前赴后继? 
35 岁“被嫌弃”,反映的是互联网大厂“赚快钱”“赚体力钱”的现实。35 岁本来是技术经验成熟期,然而企业以“动手慢了”“脑子迟缓了”为由逼其“让路”。如果企业完全是应用导向的,着眼效率让 20 出头的年轻人“挑大梁”情有可原,可是中国互联网大厂不少已过了生存阶段,不是自称“高科技企业”吗?不是要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吗?何以竟没有在基础研究、中长期发展上更有优势的“资深员工群”一席之地?不少媒体呼吁不能这样:
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大厂,若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公司,就应给 35 岁以上技术员工发挥才能的舞台。不仅是在管理上,更应在技术上让他们有用武之地。中国互联网大厂,在应用上世界一流,能否在科技原始创新上一样引领世界?拿“年长手慢”的 35 岁技术人员开刀,等于是在技术积累原始创新上自废武功,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加剧焦虑。 
去年 12 月,脉脉《人才吸引力报告 2020》中相关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职场人的工作整体幸福感、满意度在各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逃离”互联网大厂的情绪,正在蕴积。 很多网友已经忍无可忍:
我们的确很难理解为,年龄歧视中,无论是 40 岁还是 35 岁,都是随意设置或者“拍脑袋”决定的结果,毫无科学性可言。为什么一定是 35 岁,而不是 36 岁或者 38 岁或者 45 岁?没有任何人可以回答,何以 35 岁就成为了一个门槛,其理由何在?其科学依据又何在? 
年龄歧视大多基于年龄对个人或群体的刻板印象所产生的歧视。比如认为年长者会因精神、身体比年轻人差而无法完成工作。但事实上,年龄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对于一个群体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工作而言,关键要看人的潜能与能力,而不是年龄。 
一切年龄以 35 岁为分水岭,对于求职者来说过于苛刻。稍加计算我们就知道,一个人十八九岁进入四年本科教育,之后若直接进入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则需要总共七年时间,这样加起来就是 11 年时间,即如果一个人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毕业了也差不多 30 岁了。若再做两到三年博士后,出来就 32 或 33 岁了。 试想,今天有多少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再做博士后才出来找工作的人呢?应该说比例不多。

人们大都在本科或硕士阶段结束后先工作几年,然后再读博士。如此一来,到博士毕业再找工作时,大多数人就已经超过 35 周岁了。 年龄限制对于建立活跃的人才流动环境毫无益处。可以说��年龄歧视只能造成青年人内卷现象的加剧。没有健康的人才流动环境,中老年人才无法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年轻的人才也难有机会脱颖而出。 
现实中,这份内卷不仅仅局限在技术岗位等高学历岗位中,这已经蔓延到全社会,我们甚至在一些工作的招聘中也明确看到了“35岁”的这根线。
更可怕的是,很多地方已经远远超越35岁的年龄线,直接把年龄降低到了30岁乃至于28岁以下。
有的爆料甚至直接说28岁以上的社招简历都是直接丢掉了:
大厂们在招聘时,不仅优先录取28岁以下的员工,薪资倒挂的现象也频频出现。27岁的王某本科毕业于国内排名前10的院校。大学实习时,他见识到了大厂“内卷”的可怕。
“十点半,谁都不敢走,非要赖在公司,让老板看到我很辛苦,大家就是形式化地在加班。”王某回忆当时的经历称。“在国内,转管理岗是不成文的规矩。”他介绍,在国内大厂,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的级别,不转成管理岗,职业生涯基本就到头了。以某大厂为例,P7意味着至少需要带着一个小组,P8基本就得领着20、30人做项目,“就算你是技术岗,最终也是要求会做管理的工作,无法顺利转型则会被淘汰。”
很多临近35岁的人简直都快要疯了,拼到极致。
有程序员赵某入行以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态度。为做一个插件,周末现学现做,三天时间写了一千多行代码。
除计算机,赵某对金融、心理学、哲学等诸多领域也都有兴趣。日常加班到晚上十点多,他还要学习到一点多才睡。“互联网公司竞争压力大,每个人都有危机感。学习可以缓解焦虑。”赵某称。
与新员工相比,35岁的老员工面临的情况更严峻。在互联网行业,35岁如同一条红线,过了红线的员工一旦被裁,再想进入大厂极其困难。在此背景下,老员工们往往更关心裁员之事,即使没被裁,许多人也已早早谋划好退路。
网友们都彻底无语……

曾经有网民在留言中写道:“我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今年 45 岁,精通各种技术体系……而我辞职回家半年后再回来寻找工作机会的时候,却发现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近年来在网络上,35 岁现象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这份留言再次戳中了部分人的痛点。
程序员有所谓的黄金年龄,就是毕业后工作到 35 岁,一旦过了黄金年龄周期,就会面临职业瓶颈,甚至遭遇被调岗、辞退的尴尬。“45 岁程序员求职遇阻”的经历,看似有些荒诞,辞职前他还是公司的核心技术骨干,可辞职半年
后再求职连个面试机会都难求,他的遭遇明显不合情理,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人都遇到过。
你是否觉得这可能不是事?自己可以网上通过各种招聘网站提前找好退路?
不好意思,有网友爆料很多招聘网站的无耻操作直接把你打倒:
也就是说,如果你快到35岁,看看苗头不对想及时抽身都非常的困难!网友给与了证实:
官媒对于“大龄”求职者是什么态度?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本意应该是赞扬各地就业情况。
其中却有一个例子让大家瞬间爆炸。39岁的林强竟然一个人要打三份工才能维持生计,这是当做正面案例宣传的。
这个案例最后的总结是:
网友都苦笑:
甚至这几天另外一件丑闻也把这个年龄的问题意外的带了出来,关心新闻的网友应该知道这几天星巴克出事了。
本身这个事情涉及食品安全,不再多说,我们都说累了,但是一个意外“花絮”发生了!
这名“卧底记者”竟然当初在星巴克应聘的时候因为岁数大,应聘了足足20多家才成功!
这是对话实录,无意中,一个曝光食品安全的视频意外把“年龄大应聘难”摆到了台面上。
在很多企业看来在职场上,过了 35 岁,就意味着体力、记忆力不断衰退,不能再通宵熬夜了,再者拖家带口,需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和负担,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里。如此一来,企业、单位就更倾向于年轻人,不仅更具活力,性价比也更高,可以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
现在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对很多工作岗位直接提出了35 岁以下的年龄要求,这一道门槛无形中成为一个巨大的限制条件,挡住了很多优秀人才,使其在职场上遭遇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事实上,35 岁以上的中青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建立起了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在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管理等岗位上发挥更多的作用。网友纷纷吐槽:


有网友尖锐的指出,还是年轻人太多了,资本不愁没有韭菜割:

我们记得这个年轻人想提早话题还曾经上过热搜。
很多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年轻人和中年人都累倒了,那么这样的奋斗还有什么意义?钱没拿着,人没了。
从媒体做的网络投票中,非常的清楚,年轻人非常对延迟退休非常抗拒,而且认为无休止的工作是完成错误的。
在20余万人参与的《你理想退休的年龄是多大》投票中,近一半网友的理想退休年龄是“现在”,票数高达9.4万。至于其他选项,则是退休年龄越小,获得的票数越高。选择“60-65”退休的网友,仅仅只有1万人。
就在这项投票下方的评论中,获赞最多的评论为“现在,马上”。不难发现,中国年轻人想早退休的欲望愈发强烈。而之所以想早退休,在于中国年轻人的压力实在很大。在工作方面,996是年轻人的工作常态。双休、年假通通“消失”,也是常事。在生活方面,昂贵的房价、教育子女及赡养老人的费用等,让中国年轻人压力山大。而退休之后,这些压力几乎都会不翼而飞。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退休后的时间能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放松。很多网友都觉得太累了:
况且还有很多因为加班和无休止工作猝死的人们。
这是江苏苏州一名电子厂员工长期申请加班,最终在家中凌晨猝死。
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5万名调查对象认为每人至少需要准备 154万元人民币的养老现金储蓄,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年轻一代的目标储蓄更高一些,认为需要 157 万元人民币。郎咸平计算过,一个大城市普通家庭一年的基本生活费至少需要 5 万元,如果 CPI 的涨幅维持在 3%的水平,那么 20 年后需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一年就需要 9 万元。假如你现在距离退休还有20年,退休之后还要再活20年,那么就需要至少242万元的养老费用。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
更严重的问题摆在面前,也不是你想做到老就可以做到老,很多企业在你40岁之后就准备踢你出门了,一些比较“狼性文化”的企业35岁之后就慢慢把你边缘化了。
前几天发生的某地45岁女性,50岁男性不允许卖菜的新闻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吧。
以前也出现过一个企业里面都是年轻人,中年人都没有几个:
很多网友感叹,别说65岁,有多少人能撑到45岁?
还有曾经轰动全网的这份内部邮件:
包括法官支持打工人加班:
35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坎。
工作方面,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是工作平平,公司一般,不是特别优秀,到了 35 岁,会发现自己价值感不是特别强。有很多老员工被迫下岗。在这个年龄,面临工作压力,“上不上,下不下”的换工作会很困难。
生活方面:一部分人因工作原因 35 岁没结婚,会感觉身边压力巨大,因为周围有些朋友孩子都打酱油了,自己却单着。还有一部分人顺应着生活节奏,35 岁完成结婚生育,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也是压力巨大。不管是上述哪一种,他们的父母大多处在 60 岁左右,甚至有些年老、体弱、生病,另外,还有孩子需要照顾,都得 35 岁的这个年龄段慢慢肩负起重任。35 岁失去了年轻时的无忧,不能再那么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少会受着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制约。
比如有些人工作不理想,家庭遭遇困境,这些问题交替发生,让这批年轻人过得焦虑不安。加上这个年龄段,一部分人受到失业的影响,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吗?
答案一定是大的,而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群,其生理和精神可能完全健康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试问,如果长期这么下去,甚至是变本加厉,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很多到了35岁的人都会去楼顶纵身一跃?我们不敢想……这个问题该如何破解?我们想不出,我们只知道,如果不再做些什么,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