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蔓延时的自我修行

2020年05月25日 澳洲打工度假指南



有些人向外探索世界,

有些人向内探索世界。

更多内容:微博 | 绿洲 | B站 | 视频号 @姜子游



凯恩斯的四五月,可能是一年中最宜人的时候。清秋的阳光和季风、墨绿的山丘、还有午后碧蓝的海。


这一切的一切,在2020年,似乎显得与往年格外不同:


更加沉静。








Chapter 1



突如其来的疫情,还在肆无忌惮地蔓延。

 

我们被迫建起一堵堵“高墙”,将原有的生活四分五裂。我们也被迫停下脚步,彷徨不知所措。


但这些“与世隔绝”的日子,正好给我们一次机会——与自己相处。



有些人向外探索世界,有些人向内探索世界。

我属于后者。

 

在居家隔离的这些天,对我来说,反而是拥有了某种久违的掌控感——对生活和时间地完全掌控。

 


一个人吃饭,细细品味每一口食物;

一个人读书,在文字中穿越古今;

一个人看电影,从上帝的视角去打开另一个世界;

一个人跑步,把所有的情绪甩在身后;

一个人拍照,静心地观察和捕捉眼前的一切;

一个人修图剪片,沉迷于千变万化的影像之中。

 

或许,只有在一个人做这些事时,才能完全打开感官,沉浸其中,去感受生命的心流。

才会觉得,自己是在真实地活着。

 


在漫长的独处后,知觉也会变得更加细腻,似乎触碰到的万物,也比往日赏心悦目。

 

每天醒来时,窗外的清晨是不同的:

不同的色彩——或蓝或灰;

不同的声音——或鸟声、或风声、或雨声。

 


每天的傍晚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天空——或霞光万里、或乌云密布;

不同的气息——或森林大海、或人间烟火。

 

或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万物皆有灵。

只有在身心完全融入其中时,才可知觉。







Chapter 2



疫情打破了我们对未来的构想,同时让大多数人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我该何去何从?

 

或许每次在问自己时,内心都会得到一些模糊的答案,并且制定出Plan A、Plan B …

 

但是反复无常的疫情,使得这些计划早已摇摇欲坠。

 


记得白岩松老师在一次访谈中,说到:


“年轻人都在关注变,到了我这个岁数,更狡猾地去关注不变。

如果没有对不变的关注,怎么去应对变呢?

否则,你只有焦虑。”

 

我想他的这句话,也正好适合回答:


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我如果拥有一个坚定的长远目标,就不会因为疫情而止步不前。

 

我如果明白了要去关注不变的事物和真理,那么在面对不可控的疫情时,只需关注自己的“可控区”: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灵魂和身体。

去丰富思想,来提升自己的内在;去锻炼身体,来增加抵抗力……



PS:前段时间,我突发其想地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看完“豆瓣Top250”的电影和书籍。这个目标也许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来完成,但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Chapter 3



记得2017年的时候,问过一个做“新媒体”的朋友:


现在做个人的公众号,值不值得?


她说如果现在想靠公众号赚钱很难。但如果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任何时候做都可以。

 


当初开通公众号时,也只是想用来发一些照片。

后来发现它还可以用来记录人生、提高写作能力;为了持续更新内容,还能迫使自己不断收集文字和拍摄照片视频。

它反而成为一个用来鞭策自己成长的工具。



再后来,开始做自媒体时,看到许多“同龄”的创作者是那么优秀,会不自觉地感到焦虑和压力。


但在看完他们创作的所有内容、研究了他们的过往经历后。

我知道了,那些闪耀的今天,都需经历一个个漫长的黑夜。



 记得在豆瓣上看到过一个话题:


你如何缓解“同龄人压力”的?


一个高赞回答:

“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则自卑,遇到不如自己的人便自大,终究是以别人的价值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当有一天自己的价值,在心中拥有坚定的刻度,不再随外界而摇动的时候,同龄人的压力便消失了。”




如今,我也不再浮躁了。


继续做着一些短期内看起来没有“收益”的事:

拍一些“没有用”的照片;

写一些不博人眼球的文字;

做一些没有收入的自媒体。


这些,都会成为我未来的一部分。

 

而那所谓的未来,无非是我们现在的决定与行为的后果。



- End -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极简汇率” 活动期间

10澳元可以换100人民币


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