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疾病不能靠医生,治病还需靠自己

2015年04月13日 医悉尼


经常有病人说:董博,我有病,你帮我治吧。甚至于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的身上,似乎我可以完全治好他的病。事实上,我不能,我根本就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我既不是神仙,也不是佛,我只是一位掌握了一点临床技术的中医而已。再者,我只有菲薄的一己之力,怎么可能帮助天下成千上万的病患。此其一。

另外,医学不是万能的,治病不能全靠医学。当前的医学只能治愈一部分病,有相当一部分疾病医学是没有办法治愈的。此其二。

那生病了怎么办呢?我的观点是:治病的关键在自己。也就是说求医不如求己。现在流行一本书叫《求医不如求己》,说的是如何自我保健以养生祛病的方法。但对于求己,我认为不仅如此,还有其他内容需要补充。曾经在临床上我反复地劝说一些大病重病患者,要多从自己身上想办法治病。在此我把求己的观点展开,认真地解释一下为什么治疗要靠自己。

在开始我的观点之前,我们先学习一下民间中医三七生先生的一篇关于疾病分类的精辟论述。也许了解了疾病的不同分类之后,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医学的能力,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治病要求自己。原文如下:

“三七生告诸病家:疾病五种类型,敬请认清归属。治病求本,方不致误。依理而行,不入歧途。病因不同,深浅各异。详分类型,认清归属:

  

一、身病

  饮食劳倦伤其内,六气感冒袭其外,并误药所伤,跌打所致,通属身病。可以草药、针灸、按摩、气功等种种自然疗法治疗,更重要的还在于治后的养。

  

二、心病

  此为情志不和所致,喜怒哀乐发而不中节,因情志失和导致气血逆乱:怒则气升而不降,喜则气散而不收,悲则气消而不振,思则气结而不行,恐则气下而不升。通属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当拨阴取阳,明其君火,则自然阴霾四散,杲日当空矣。此病可以药物为辅,关键还在情志调节,不可本末倒置。

  

三、性病

  性指秉性,王善人所谓怒、恨、怨、恼、烦是也。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秉性一动,必然五脏受伤。当认己不是,找人好处,方能舒解结滞。要在拨阴取阳,化五脏阴性为阳性,则自然百逆全顺,诸境无扰,病魔无所着处。此非药力可解,非化性不足以拔根。

  

四、业病

  业病为恶业感召,有宿业,有现业,果报尚未成熟,可行善积德补过,修行忏悔消业。业力退却,诸病自消。非药可医。

  

五、果病

  此为宿世业果成熟所感,修行忏悔但可减轻,不能消除。当以慧眼观察,知为果报,自做自受,自然不怨天尤人,畏因不复更造,受尽自脱。此更非医药可解。”

  

我们都知道,医学是用来治病的。但病有不同的种类,并非所有的病都可以找医生。可以说,医学能治的病十分地有限。我们可以看看诸亲朋好友,看看每天的新闻报道,有多少病是医学能解决的,又有多少病是医学无能为力的。我们周围总是会有熟人去世,总是会有一些不该发生的车祸、灾难、死亡等等。这些医学能解决吗?不能,完全不能。

谁都不想失去健康,谁都不想失去生命,我们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百年的寿命。如果完全指望医学,你相信可能吗?既然医学帮不上忙,那谁可以帮忙?谁可以让我们健康,让我们长寿呢?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求己。不但保健要求己,治病亦要求己,长寿更要求己。

大家可能会疑惑,我也不是医生,我能为自己做什么?相信执这个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请大家再看一遍上面三七生先生的论述,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我想自然就会慢慢地明白过来的。

我能为自己做什么?,如何求己呢?我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一下,归为以下四点:

  

一.避风寒,慎劳累,调饮食,养正气。

  

这是常规的养生之道,这样做已经可以预防不少疾病了。我们平时谈养生,谈保健,比较重视的主要就在这个层面上。这个层面做好了,我们基本上可以不生病了,生病了也会慢慢地康复。这是最基础的养生保健法,也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方法。

  

二.调情志,多开心,忌五情内伤。

  

这是从内部防病的方法。当前因为五情过激所导致的疾病特别多。比如肿瘤,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等大病几乎都与心理有关,甚至五情过激是相当关键的致病因素。我曾诊过不少因长期郁闷而导致的癌症,也就是一点生活中的小事,但病人就是想不开,久之,气滞血瘀痰浊凝聚,发为肿块。因此,我建议各位病患放下名利心,能把心病解决了,相信您就会重新找回快乐与健康。

 

三.性理疗病。

  

这个层次比五情所伤更深入,是关乎人的禀性。禀性近恶,则邪气必凑。禀性近善,则阳气自昌。我们常说什么样的禀性决定其什么样的人生。其实,不仅如此,禀性更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与疾病。禀性本善,则所见皆是光明,所感皆是快乐;禀性本恶,则所见皆是烦恼怨恨,所感皆是悲苦无奈。如此久之,必会在健康上表现出来。根本是除恶扬善,化性治病。要在多看别人的优点,努力找自己的不是。需知吃亏是福,勿贪便宜。读者宜其多自悟,必能明了其理。可以参考王凤仪老善人的资料,对于理解禀性的善恶极有帮助。

  

四.修德行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善不可不积,德不可不修。《周易》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人有句话:“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印光大师曾说过:历观古往今来大圣大贤之生,皆其祖父积德所致,大富大贵亦然。其子孙生于富贵,只知享福造业,忘其祖父一番栽培。从兹丧祖德以荡祖业,任其贫贱。此举世富贵人之通病。明了此理,则诸恶勿做,诸善奉行,必有好报。病家更该守此道理,如能收心养性,信佛吃斋,久之则必有不药而愈之喜。我认为,珍惜生命,吃素信佛之人必是行善积德之人,亦必是有福报之人。

  

凡诸苦痛,切莫怨天尤人。一方面要积极通过医生治疗,一方面要知道以上的道理,重视养生、修身、行善、积德。再强调一遍:病不是光凭医生就能完全治好的,治愈的关键就在自己身上。医不治病,病当自治。所以说,只有求己才能真正帮助自己治病,帮助自己健康,帮助自己长寿。若大众皆诸善奉行,诸恶不作,则善缘广播,阳气温运,阴淫自散,何灾之有!如此才是治本之道。再者,和谐社会,需要奉善而抑恶。需知邪恶永远不能和谐,只有善缘方能自在。

  

一般人认为,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天下所有人的病都治愈。但我认为不仅如此,医学的至境是让天下人不病。只有不生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用药用针,用刀用剪,都是执着于疾病本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如果能教授百姓不生病的妙法,则何需医疗手段存在。这个不生病的智慧就是求己。

愿天下有病之生命,因此结善缘,从此走上康复之路。更祝愿无病之生命珍惜健康,珍惜生命,勤养生,多行善,广积德,种福田。

(本文转摘自董洪涛医师的博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