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在厦门

2020年11月06日 澳网


▲  关 注 澳 元   圆 澳 洲 梦  



原载:南普陀寺


导语



弘一法师和厦门有着很深的因缘,彼时他在闽南佛学院看到学僧态度文雅谦和,厦门又是四季如春,因此多次到访厦门,行迹遍及日光岩、妙释岩、万寿岩、太平岩、虎溪岩、中岩、万石岩,其间驻锡南普陀寺。

弘一法师在1928年11月第一次来到厦门。事实上他是从上海动身前往泰国,途经厦门,受到陈嘉庚的弟弟陈敬贤先生的招待,且是由他介绍来到了南普陀寺。在南普陀寺期间,弘一法师时常与性愿法师、芝峰法师等人交谈。因为几位法师的挽留,弘一法师选择不前往泰国,而是留在了厦门,后来也是常居泉州南安。从此他频繁往来于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在闽南一带弘扬佛法。
驻锡南普陀寺时,弘一法师为闽南佛学院撰写了至今脍炙人口的《悲智颂》,训示学僧要悲智具足,先持净戒,并习禅定,才可以获得真实甚深智慧。

1933年,弘一法师在厦门讲律,自述法缘甚胜。他亲自编写讲义,满腔赤诚地投入佛教教育事业。在写给芝峰法师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芝峰法师座下:

惠书敬悉。此次讲律,听众甚盛。寄住寺中者六七人,皆自己发心过午不食。内有二人,患肺病甚剧。又有一人正在呕血不止、卧床不起之时,而立刻五年之功夫苦心研习不可。听众中有二三人誓愿甚坚固,或可发心专修也。近来停止晚餐,不顾身命,尤令人感佩。现已讲《羯磨》,若欲深造,非有三终日忙碌,凡写字作文等事,皆悉从缓。草此奉复,顺颂禅安!

演音和南 三月三日

曾经郁达夫到日光岩拜访弘一法师,此时他正掩关静养,小房“仅有一木窗,风时雨时关闭”。弘一法师赠郁达夫《佛法导论》等书,郁达夫寄诗回赠。


不似西泠遇骆丞,南山有意访高僧。
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真传只一灯。
学士清平弹别调,道宗宏议薄飞升。
中年亦具逃禅意,两事何周割未能。

1937 年,厦门第一届全市运动会在中山公园举行,筹备委员会请弘一法师撰写运动会会歌,弘一法师欣然许允,亲自作词并谱曲《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会》。


禾山苍苍,鹭水汤汤,国旗遍飘扬!
健儿身手,各显其长,大家图自强。
你看那,外来敌,多么披猖!
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
切莫再彷徨。
到那时,饮黄龙,把国事担当;
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时值日本全面侵华爆发之际,弘一法师写信告诉朋友:“朽人未能他往。因出家以来,素抱舍身殉教之愿。今值时缘,应居厦门,为寺院护法,共其存亡。”
弘一法师的凛然气节,观者无不动容。

弘一法师在厦门期间,讲经说法之外,也极力提倡蒙养教育。他再三建议南普陀寺瑞今法师创办佛教养正院,培育青年学僧。当时僧人多数没有接受中学教育,难以得到在闽南佛学院求学的资格,只能早晚学学功课,平日念经拜忏。后来创办的养正院,由瑞今法师任院长,广洽法师为学监。弘一法师负责训育课程,每星期在养正院为学僧讲经一小时,寺内僧人如久旱逢甘雨,得以求知精进。

弘一法师出家前对文章、诗词、绘画、金石、音乐及戏剧等诸学问,无不精通。出家后,致力于南山律及净土,唯有书法,尚有习学。在厦门期间,弘一法师偶以书法弘法,内容多以撰写佛号、经文、法语为主。现今南普陀寺后山的“瑜伽泉”、日光岩横匾“日光别院”、同安“梵天寺”横匾等均出自弘一法师之手。

弘一法师对待所有的法师、学僧,都是恭恭敬敬。平时出门,只要前面有老法师,就立即放缓脚步,走在后面。
在生活上,弘一法师也是一个苦行头陀,他常身着深墨色粗布,脚穿旧芒鞋,丝毫无烟火气。一日两餐,过午不食,就是年节也无例外。平时人家赠给他的果品,总是拿到寺内供佛。弘一法师常说出家人用的东西都是十方施主供养,什么东西都要爱惜节俭;住的地方只要空气干净就好。在弘一法师的影响下,南普陀寺养正院的学僧都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
弘一法师在厦门停留共43个月。寒来暑往,阴晴晦朔,留恋不生,厌倦不起,他渊博的学问、高尚的美德,至今为人赞颂。
今日恰值弘一大师诞辰,些许往事,以纪念之。



—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平台观点—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