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菜根谭》——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2017年07月06日 澳洲广角镜



中国明朝洪应明撰写的《菜根谭》一书,流传于后世已近四百年,不仅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所赞赏,也深受普通百姓的推崇,享誉甚高。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洪应明对人世万象的深刻领悟或体会,涉及劝善、立志、处世、修养等人生的方方面面,言辞洗练而意旨深远,是一部生动解读中华传统文化修身养性至理的经典之作。后人读之,往往深受教益。


微信公众号《儒风大家》曾经发送一文,从《菜根谭》中的几句话,领悟了一些人生真谛,概而言之为〝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其文如下:


 事不拖 


年少的时候有很多梦想,有多少一拖再拖,终至不了了之?


《菜根谭》有这么一段话:〝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贻虚生之羞?〞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这一生太过短暂,知道了这一点,人们怎么会不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呢?


人们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一步,在行动之前总是想要先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最后的事实就是,拖延直接导致行动的失败。


懒惰是人的本性,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就行了。但是能完全克服懒惰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这段话中的〝才人〞指的是天资聪慧的人,〝庸人〞指的就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


其实曾国藩早年也是多有懒惰,但是他立志自拔于流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于是就先通过两件小事情戒惰:一个是记日记,一个是早起。


为此,曾国藩可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从他开始决定早起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时而早起,时而晚起,屡戒屡犯,屡犯屡戒,但在其后期的日记中,他基本上可以做到早起了。


成功者必是立即行动者。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挤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别人提前抓住机遇。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的成功,看看他走路的速度和力度。速度快、力度强的人是沉稳而又干练的人,这种人成功的几率比较大,而拖延者的脚步始终是〝慢三拍〞。对于成功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快三拍〞。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拖再拖,损耗的是自己的生命。与其老来追悔一生碌碌,不如现在奋力向前。

 话不多 


《菜根谭》上说:〝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独处守心,群处守口。话太多的人容易遭受祸患。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实践证明,言之有物,正确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人不作 


一个人谦虚得过分是作,事情做得过火而夸张,也叫作。


《水浒传》里的那个牛二,临死前的名言是:〝来呀,是好汉就砍我一刀!〞然后就被杨志砍死了。这就是不作不死。


〝作〞是不安其位。


燕王朱棣登基后,年号永乐。朱棣的儿子中有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长子朱高炽是个体弱多病的胖子,但心地仁厚;次子朱高煦武勇过人,在靖难之役中立过战功,原本最受朱棣宠爱。但此人实在太骄纵蛮横,朱棣最终权衡之下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


但是朱高煦却一点也不安分,朱棣给他的封地他不去,一直赖在南京,甚至自比唐太宗,还纵容手下为非作歹。私募兵马,不安心做自己的王爷。在朱高炽去世之后,朱高煦密谋造反,失败下狱,他仍然不安分。新皇来看他,他又把皇帝绊了个跟头,皇帝下令把他扣在一口铜缸里,他居然把缸举起来横冲直撞,皇帝最终下令在缸外放火,把他烤死了。


〝作〞是肆意挑衅。


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年轻时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萧绎少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化妆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后来更是公然出轨,皇帝气不过,下令将她赐死。


〝作〞是不自量力。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仅二十三岁。


一个人做事纯出自然,做到坦然安然,安于己位,量力而行,既不过分,也没有不及。不虚伪,不做作,活出自己的本性,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是很不容易把握的度。


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往往会做出很多逾越的事情,事态的发展也就自然失去控制,悲剧也就降临了。


所以孔子感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做到的人已经很少了。原因就是这其中的〝度〞很难把握。


所以《菜根谭》里讲,〝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大意是说,好的文章并不是用了什么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只是它描述的刚好符合那个事物而已,做人做到最好的,也不是有什么其它的方法,也只是活出他的本性,不虚伪,不做作而已。


【推广】

亲,今天的专题分享到朋友圈吧!



◎本文由澳洲广角镜选自网络,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小编微信:Aus_news2016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