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教授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以表彰二人对经济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
经济学的核心是分配稀缺资源。现如今,自然因素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的知识发展方向是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因素。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德豪斯和罗默通过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拓宽了经济分析的领域。
▲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
果然不出所料,又是美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没有中国人的份儿。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颁发给创新型杰出人才的奖项,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临终前曾经感慨过: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来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杰出人才?何时才能培养出国际大师?
■ 事实上,在获得诺贝尔奖这个方面,中国人真的比不上美国人。
据统计,美国有330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超过60%的获奖者集中在经济学、医学或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而中国共有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两人还是华裔。
这样的数据对比下,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大多数的诺贝尔科学奖被美国人领走?是美国人更加聪明吗?
并不是,中国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聪明群体之一,之所以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少于美国,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差。
2017年,在培养诺贝尔人数的全球前20强大学中,美国占据了15个席位,超过了总数的70%。而哈佛大学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一共培养了15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居全球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哥伦比亚大学,一共有101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中国,至今为止没有一所高等院校上榜,不仅让人感慨。
培养诺贝尔奖人数的全球TOP20大学
此外,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基本没有受到干扰,尤其是二战期间,许多著名科学家和医学家,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都移居到了美国,继续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这在一定意义上使美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并且,美国在战后迅速采取措施,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在科学研究方面投入的资金占全世界科研经费的以60%以上,这才使美国的科技领域很快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为什么美国频频获得诺贝尔奖?
因此,美国之所以能孕育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主要有三个因素:
01
科研经费雄厚
美国每年从公共和私人渠道投入科学研究的经费达数百亿美元。国内的联邦科研机构,比如国家卫生研究所、科学基金会等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很多非赢利机构也同样如此,单单贝尔实验室的运营资金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02
教育界和学术界里富有竞争创新的气氛
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主席科尔韦尔博士说,截至2017年,他们共资助了78位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对优秀科学家不遗余力地资助,使基金会成为科学的强大驱动器。
03
美国高等院校的实验研究气氛十分浓厚
由于美国院校十分注重人才,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和教师十分尊重,研发资金充足,因此,人们都跃跃欲试。而且,多数美国高等院校的创新氛围十分浓厚,不像国内很多院校大搞等级制度。美国的大学生往往喜欢加入兴趣小组和研发小组,而不是学生会。
■ 正确看待诺贝尔奖
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诺贝尔奖,从根本上来说,是以雄厚的经济、科研实力为基础的,也是科学研究长期积累的结果。
虽然获得诺贝尔奖不一定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科研实力强,但经济、科研实力强,科研功底雄厚,自然就会获得更多的奖项。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美英、日本等国将会继续垄断诺贝尔科学奖。
虽然2015年,屠呦呦获奖终于了却国人一桩心事,但我们不应该将获得多少诺贝尔奖,作为科技发展的目标,诺贝尔奖不是能计划出来的。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认真学习美国的教育制度,提高科研资金投入。
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